拆解书目: 《爱的五种能力(升级版)》 所属活动: 厦门鹭岛抚琴分舵拆书家定级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新页TF3-3定级 学习目标: 完成定级

开场: 大家好!我叫叶斐,叶是叶子的叶,斐是成绩斐然的斐,因为我对每个阶段的自己都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所以也给自己取了个小名叫新页,希望每天都是新的一页,每天都有新的改变。也感谢大家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一同学习和交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1、事件场景 :我曾经多次问过一些未婚男性或女性的择偶要求,你知道吗?得到的答案中重复最多的是善解人意。这不关是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也涵盖女性对男性的要求,因为她们也特别需要一个能够懂自己理解自己的另一半。现在请大家也回想一下,自己在现阶段的爱情或婚姻当中,做到了当初所期待的善解人意了吗?

2、提问: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让你忽略了在你心里曾经最在意的一个条件?

3、影响:也许你心里会问,善解人意明明是我对对方的要求,怎么现在反倒让我来反思?其实你仔细回想我刚才所表达的观点,你就能明白其实不管男女,人人都想要个善解人意也就是会共情的另一半。所以你自己都没有做到共情,又怎能让对方始终保持共情呢?

4、解决: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是知名的情感教练、婚姻家庭咨询师赵永久所著的《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不仅详述了共情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快速提升共情能力的好方法。并从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和影响这五个方面去提升爱的能力,能够真正的帮助大家从现实的爱情或婚姻里可能出现的困境中走出来。


【阅读原文】

曾经多次问过一些未婚男性,你们想要找的女朋友最重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年轻漂亮,温柔贤惠,善解人意。”

在人们找对象的过程时,择偶条件的要求中,特别是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中,一般都少不了一条“善解人意”,而女性也会要求男人能够懂自己,也就是要求男人能够理解自己,这和男人要求女人要“善解人意”基本上是一回事。

那么什么是善解人意呢?善解人意又有什么用呢?

善解人意的能力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共情的能力,就是经常可以理解到对方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当对方内心有不好的感受时,善解人意的人会让爱人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这等于在内心给了对方接纳和认可,使其感受到来自爱人的支持,基本上大家都愿意找这样的人做爱人,说明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个有着很强共情能力的人。

我的一个好朋友快要当爸爸了,当他刚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和开心,对老婆也更加关心了,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快就遇到新问题了。

他说,自从老婆怀孕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对她太好的缘故,她慢慢变得更加任性和不讲道理,想吃什么就得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得喝什么,并且得马上去买,晚买一天都不行,否则就哭哭啼啼地闹。有一次是在冬天的夜晚,都快凌晨一点了,老婆忽然就想吃草莓,两人已经睡了,但她非得要老公起床去给她买,老公觉得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营养品,明天吃不一样吗?干吗半夜去买,又困又冷不说,也不知道哪里有卖的,但老婆坚持要让他去买,他就觉得她太任性了,简直不讲道理,两人为此吵了一架,老婆怀孕给他带来的快乐荡然无存,有的是不解和无奈的痛苦。

其实,他哪里知道,女人在怀孕乃至生完孩子的一个阶段里,一方面由于自己要辛苦十个月为家庭带来一个孩子,另一方面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内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希望自己的老公能够宠爱自己,这样她们才觉得心理平衡,才觉得老公是真的爱自己的,所以,她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在男人看来极其过分的要求,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哪里有什么对和不对?

但在有些男人看来,这是不讲道理,是任性和瞎胡闹,要知道遇到这样的老公,女人是极其容易伤心的,感觉这个男人不理解自己,甚至感觉这个男人不爱自己,这样的状况对肚子里的胎儿也是非常不利的,一旦生完孩子,如果两人之间还是这样的状态,女人产后抑郁的概率也被大大提高。

我的这个朋友,在一次跟我吃饭时把他的这些苦恼讲给了我,我对他说,你下次去买买试试,看看结果是什么?

结果后来他告诉我,当半夜他真的穿好衣服准备去买的时候,他老婆反而叫住了他,说你有这份心就够了,草莓还是明天买吧。

自己有共情的能力,爱人会感觉被爱。有个会共情的爱人,自己可以经常得到理解,而被理解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基本需求。因此,人人都想拥有一个共情能力高的爱人。

其实,共情能力强的人,不但会是一个好的爱人,更会是一个好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父母非常强的共情能力的。

婴儿在没有学会说话之前,跟父母的沟通基本都是通过表情、动作和声音进行的,共情能力强的父母能够通过孩子的这些表情、动作和声音感受到孩子的需要,从而去满足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各种需要。

比如:刚睡醒的婴儿躺在摇篮里乱动,可能是他感觉到了独自躺在摇篮里的不安全,渴望到妈妈的怀抱里寻求保护,如果妈妈能够意识到婴儿的这个需求,把他从摇篮里抱到怀里来,婴儿就立即感觉到了安全。

而在安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有安全感,相反,成长环境不安全的孩子,长大后安全感可能就会低,难以相信人,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因此,父母是否能够敏锐觉察到孩子各种需求并满足,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安全感和心理特点的形成,而父母的这种敏感地觉察孩子需求并满足的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共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家:现在小伙伴们已经阅读了该拆页,应该很清楚了解这段拆页的关键词是什么吧?

文元:善解人意。

小王:共情。

李小姐:共情。

拆书家:看来大家掌握得很到位,就是我们之前一直提及的共情。既然人人都想要一个共情的爱人,那么如何做才能真正达到“共情”,甚至成为“共情高手”呢?举个例子,比方此刻你的另一半突然唉声叹气,你在边上立即回应道:“年轻轻轻的,叹什么气啊!”这是共情吗?

李小姐:不是,这是评价。

拆书家:分析得很好。这在对方听来就是不接纳,感觉不被理解。所以共情的第一步就是当一个人有了情绪之后,去接受这个人有情绪的事实,并且开始关注这个人的情绪。比方你可以回应成:“我听到你刚才叹气了,是心情不好吗?”,是不是立马让对方感觉到被关注了。

李小姐:是的。

拆书家:第二步是分享,就是引导对方分享他内在的感受和外在发生的事情。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你要放下手中的事,在她身边专注的聆听,尽量不要打断,一般对方是愿意说出来的。第三步是肯定。这里需要肯定的是引起对方情绪的原因,而不是这件事情中的对与错。切记,这是整个共情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只要这个步骤没有做好将前功尽弃。比方说:“你那么努力,这次单位评优没有被选中,难怪你那么委屈和失落了!”而不是说:“你这次评优没有选中很正常呀,谁能保证评优就能选中自己,哪运气那么好!”第四步是启发。要么启发对方理解他人或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要么引导对方去关注未来、关注解决方案。比方说:“你客观评价一下她能评上优秀比你突出的优势在哪”,“要论业务能力,其实我们两个都差不多,不过她更懂得宣传和包装,这点上我比较随意,工作做好就行,可能并不是特别能让老板注意到。”,“那既然老板不太能注意到,是不是你留给老板的印象就不够深刻,那同等竞争力的情况下选择你的概率大还是选择她的概率大”,“当然是她了”“那看来我是输在这方面,我明白了”。所以只要掌握接受——分享——肯定——启发四个步骤,就能快速成为共情高手,让你的恋人或伴侣无法自拔的再次爱上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为了巩固大家对共情四个步骤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在三分钟内编一段对白,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和当时双方的对话等,需运用到我们刚才所讲解的共情四步骤,把摘要写在纸上,如果有真实的案例也可以整理一下进行分享。三分钟后我们请一名小伙伴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王:发生在前年的一个事情。有一天我女儿从学校回来哇哇大哭,我赶紧过去把她抱起来问说发生什么事了?她边哭边说:“我被陈老师罚站了。”我接着劝说:“别难过,宝贝,是不是那会感觉到很委屈啊?”她说:“是。”我就一直抱着她,没有接着问,直到哭声渐渐消停之后,我才轻声的问:“怎么了,能跟妈妈说一下是怎么回事吗?你从来都没有这样子过。”她说:“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说是不是现在的语文课作业很多,如果是的话请举手,我确实觉得作业变多了就举手了,当时也多数同学都举手了。一会轮到语文课老师上课,进来就气冲冲的说刚才数学老师提问语文课作业多的有谁举手全都站起来,我就站起来,结果老师就冲我大声训斥说我身为班长还带头起哄,而且说我作文成绩好是因为她每周要求我写两篇文章才有的,最让我难过的是她说我们班的X同学父母是做废品收购的,她批评X同学说你再嫌作业多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像你父母一样收废品。妈妈你说,陈老师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呀,这多让X同学伤心呀!”我当下就跟她说:“宝贝,听你这么说我确实感觉到难过,我都替你感到难过,你说妈妈这会去跟校长打电话好不好?或者我找数学老师问一下?”她慢慢就不哭了:“不用了,妈妈,我就哭一下就好了。”就这样,她就乖乖在边上休息了,情绪也稳定了。当然事后我也有和数学老师去沟通看事情的经过如何,把孩子的感受反馈给老师,对于陈老师的言语我也有些生气本来想反馈给校长的,被数学老师拦下了,不过隔年可能是有家长反馈的原因吧,陈老师被换走了,换了另一个语文老师来上课,就没什么问题了。在这件事情上我和孩子的沟通,我是有深切关注到她的情绪,认真听她分享,并且给予积极的肯定,没有一下子就下结论乱评价,试着启发她有否其他解决方案。在过后的两天,我有和孩子在当面探讨这个问题,试着和她解释陈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的语文成绩有所提升,毕竟布置那么多作业陈老师也要批改说实话也蛮辛苦的。小孩子也理解的说:“妈妈,这些我都知道,陈老师也是很辛苦的,只不过她不应该那样讲话,太伤人了。”所以我在当下事情发生的时候的启发可能不太正面,主要是想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有妈妈在,有人疼爱。这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案例分享,谢谢。

拆书家:很感谢小王真实案例的分享。其实小王在刚才表述的时候有一点做得特别好,对于接受孩子的情绪这层,你说到:“宝贝,妈妈从来没有看到过你这样子。”这对于小孩子来说,特别重要,证明妈妈一直以来都有关注到她的一举一动,在当下就立刻融化她的内心,愿意什么都和妈妈诉说。虽然你在后面有讲到你认为你给孩子在当下的启发可能不太正面,因为你跟孩子说:“要不妈妈打电话给校长好吗?”可在我看来这个技巧做得很好,因为你是用提问的方式在启发孩子去思考,思考说妈妈致电校长这个方式是否是正确的解决方案,由她迅速冷静下来做这个决断。而整个案例的陈述上,小王对于女儿的共情做得特别到位,所以孩子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结语】

拆书家: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第一个片段带拆就到此告一段落,其余没有分享的小伙伴们也把你刚刚写下的剧本或者还没有写好的剧本回去之后补充完整,并把共情的四个步骤这个知识点牢记于心,也许你在当下不太觉得这些简单的步骤能起到什么特别神奇的效果,但如果你之前所用的沟通方式一直不顺畅,从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不妥当的,不如尝试着运用今天这样的新的方式看看,相信你的生命你的生活都会有较大的改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A1】请大家自测

在阅读片段之前,我们先请小伙伴们做一下五道自测题,了解一下你是否真正具备爱的能力?请按照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1、 我很介意对方的缺点。

2、 我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要求对方要做到。

3、 别人来我家不带见面礼,下次我去他家我也不会带。

4、 如果我的见识变广了,我可能会轻视我身边见识比较狭窄的人。

5、 我习惯于把我的要求强加给对方。


【I】解释自测题

如果您六道题的总分低于10分,恭喜你,你是一个真正有爱的能力的人。但如果您的总分高于20分,则很抱歉的告诉您,您爱的能力有极大的欠缺,需要认真的反思和总结,也希望通过接下来对拆页的学习,能帮助你快速提升爱的能力。


【阅读原文】

 有一句是很多人做人的准则,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做人要做到这样一点:自己不想做或做不到的也不要要求别人。用来提醒人们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于人或不要对自己要求低、对别人要求却高。

我这里却要告诉大家另一句话,叫做“己所欲,勿施于人”,自己能做到的,也不要要求别人。

看完这本书,或者你以后有机缘参加“爱的能力”课程,会帮助你成长在经营情感方面的能力。

但我提醒的是,当你的能力提高了,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知道如何述情、共情了,很多时候你也能允许对方了,你还知道如何影响对方让他变得越来越好了,但请你不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你的爱人。

在你的爱人做不到这些时,请你允许,因为你能做到的,他不一定能做到。

这也是应该允许的事情,允许对方暂时在爱的能力上不如你,允许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否则,你会因为比对方多懂些本书中的内容而增加新的烦恼。

原本你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也不会述情、共情,这时,当你的爱人也不会这些时,你可能并不觉得他做得不好。而你看过这本书后,当你发现他很多时候连述情、共情都不会时,如果你挑剔他,你挑剔的水平肯定比原来高多了,你甚至会挑剔得很专业,这样的话你看书反而看出烦恼了。

其实,你看完本书,只是增长了只是,书里的内容你要完全做到的话,是需要练习,甚至是修炼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知识没能力的人叫“高知低能”。看书和上课的区别也是这样的,看书往往是增长知识,参加训练课程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果你看完书不去练习,而是拿你所知道的挑剔别人,就成了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的人了。

不只是看本书,看其他书,或者上课也是一样的。自己动了、会了之后,如果不能够允许爱人不懂、不会,马上就会影响自己对爱人的看法。有的人甚至会开始看不起自己的爱人,这就本末倒置了。本来看书、上课时希望夫妻关系更好的,结果更差了。

你需要做的是允许他有个成长的过程,慢慢地影响他,让他成长。

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一点,他掌握的知识越多,懂得的越多,他的烦恼可能就越多。自己站得越高,对比之下,别人站得就越低,如果不允许别人站得低的话,自己就会痛苦。

其实,不要怪别人做不到,也不要嫌弃别人就不明白。你以前也做不到,也不明白,那些人不过代表以前的你罢了。不接纳他们也是不接纳以前的自己。

这个过程就好像一个穷人,很多年都没有什么钱,终于有一天有钱了,就开始看不起所有穷人一样。

在出过国、留过学的人中会有这样的小部分人,出国前和众多国人一样,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的。但在国外生活几年,回来就开始看不惯国人的种种做法,就开始不习惯起来。

其实,在出国前,自己也是现在他不喜欢的这个群体,当时也没有觉得哪里不好。出国几年,因为自己被新的环境慢慢改变了,因此回来之后,反而不适应国内了,这就是没有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

要知道,如果这些人没有出国的经理,他们可能就和很多人是一样的。因为很多人没有他们的经历,所以,要允许很多人暂时在这个水平上,先做好自己,然后慢慢地去影响大家。让更多的人也做得越来越好,而不是抱怨和指责国人做得不好,你要思考的是,你能为国人的素质提高做点什么?

与人的而交往和互动也是一样,你能做到的不是要求他人,否则你会越来越看不惯更多的人。你不但不要要求对方做到你能做到的,还要继续用你的方式对待对方,慢慢去影响他们。

就像你跟一个朋友交往,你发现你去他家时都带礼物,他来你家时不带礼物。如果你拿自己能做到的去要求别人,你可能就会对他不满,认为他不够尊重你,如果你据此以牙还牙,你也开始去他家时不带礼物了。那么,你是否发现,你已经被他影响了,你由于有了他这样一个朋友,你就变成了一个跟他一样的人。结果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不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对方决定。

反之,你坚持自己的做法,还是经常带着礼物去他家。久而久之,也许他会意识到这一点,到你家时他也会带礼物了。这样,你就会影响了他。

即便他永远都不改变,到你家时都不带礼物,你能允许他这一点,就永远拥有这个朋友。

朋友之间,不要因为别人做的不好就也用不好的方式对待别人,使你们之间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关系越来越差。

在爱人之间也是这样。你明白了很多爱的能力的理论和方法,也许自己已经可以做到了,请不要要求对方也这样。你要先做好你自己,慢慢地,通过影响的方式让对方成长。

己所欲,勿施于人!

你能做到的不要要求别人,你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有爱的能力的人。你会因此烧很多烦恼,也真的会从书本中受益,人生也会因此越来越美好!

祝福你!越来越幸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家:在阅读这个拆页后,请问这一段的关键词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勿施于人”哪个在爱的能力上要求更高一些呢?

小王:己所欲,勿施于人。

文元:我觉得己所欲或不欲都勿施于人。

拆书家:你是结合两者来说但没有强调出哪一个爱的能力上更高一些。

李小姐:我是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拆书家:其实“己所欲,勿施于人”在要求爱的能力上更高一些。

李小姐:我不太理解。我觉得自己做不到,也不强加于别人做到,这不是在爱的能力上更高一些吗?或者你帮我解释一下“己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拆书家:“己所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自己能做到的事,不强加于别人要做到。我随便举例一下,比方我很爱干净,可我老公不注重卫生,即便我有洁癖这样的习惯,但我也不要求我老公要做到像我这样。

李小姐: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我之前可能有点误解了。但如果这个人能做到这样,那内心真的是超强的,太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是这样我就赞同你所说的观点了。

拆书家: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我甚至把“己所欲,必施于人”作为我生活上一个重要的待人准则。比方在婚姻起初,两个人相互磨合的阶段,我总是尽可能的多做出改变和调整,但同时我也要求我老公必须做出改变和调整,理由很简单也很粗暴:既然我做得到那么你也必须做到。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每个人都和你设想的一样,慢性子的老公没办法一下子转变,于是我们的婚姻就开始了无法休止的争执和吵闹。再比方进入老年的父母在刚使用高科技产品像微波炉、电脑、智能手机时,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每次问得我都不耐烦,我总会说一句那么简单的东西,上面也标明了汉字,我不用人教摸索一下就会了,怎么教你们两遍了还是不会啊。再比方工作上遇到学生做不好事情的时候,我有时候急了也会说,我以前当学生的时候也做得好好的,怎么你们就做不好呢?等等。


直至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有点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的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儿子,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的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
父亲伸手紧紧的抱住自己的儿子,而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也许有些人曾听过这个故事,但当我看完这个故事时,我才模糊简单地理解为爱需要宽容和接纳,而在有幸阅读这段拆页后,我才更清楚明白了一直像座右铭一般的待人准则竟然成了我没有爱的能力的致命伤,故事里的父亲分明对那只鸟是那样的熟悉,就像我已经会做的事情一样,但因为爱,他却能重复25遍,还从这25遍中细细体会到对方对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如果在婚期起初我能允许老公的慢慢改变和成长,对于年迈的父母我能看到他们追求进步的那份认真,对于学生我能看到他迫切做好却没做好的那份失落,对于“己所欲必施于人”这错误的待人准则能更早的意识到错误,那么他们和我重叠的那些回忆中肯定不会有那样多的伤疤,一切会比现在更美好也更幸福。也许大家在自测题上能得到特别漂亮的分数,那是你现在处于冷静理智的情况下,假使你是故事里的父亲,你确定能够很温和且柔软的对孩子回答25遍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拆书家提问设计:⑴现在请在小组内分享:在你的爱情或婚姻中有哪些现象,本质上属于“己所欲,施于人”?也可以趁此机会剖析一下自己,时间是五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王:我对电子版的排版有特殊的要求,比方字体一定要微软雅黑,有些格式一定要居中排列,有时候同事发给我的文档未必符合我的要求,我一般会先忍着,帮他们调整好格式之后再发还给他们。他们看了之后可能觉得变漂亮很多,但没有想到这是我给他们的一个提醒,下一次照旧没有排版就发过来了。有时候我就会把他们叫过来,告诉他们该怎么怎么做,尽管我还是尽可能的克制自己的情绪温和的和他们提醒。还有像我老公脱袜子从来不翻成正面的,始终是反面的,我在洗的时候就会很生气,长达十年的时间经常就这个问题和我老公念叨,后来慢慢地我自己调整状态就不再要求他们翻成正面了,自己在洗的时候多翻一次就好了,不让自己再生气了。毕竟强迫他们改变也未必是对的,不如改变自己。

 

文元:我讲一个工作案例吧,我们和4S店有贴膜合作,4S店经常会发信息给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需要贴膜,我再转发给总工程师由他安排技师上门服务。前期的时候我发给总工程师,他经常到隔天都没有回复我,但不代表他没有安排工作,他都有看到信息也做了技师的调度安排,工作都很顺畅,只是我还是希望他能回复我一个简单的信息表示有看到,收到就好。一段时间之后,我心里还是很别扭,就干脆在我发给他的信息后面再加一句若收到此消息,烦请回复,谢谢。结果就好很多了,就不再怎么出现他不回复的现象了。

 

拆书家:刚才两个小伙伴都讲了自己的一些有关“己所欲,施于人”的案例,特别好的是他们还把我第二个环节要做的讨论即如何进行整改或拿出解决的方法和思路都回答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⑵其他小伙伴都分享了,那现在请李小姐加入讨论:你的身上是否有“己所欲,施于人”的状况,如果有,你觉得可以用哪些可能的方案或思路进行解决?当然你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案的话也不要紧,现场的小伙伴们都发动自己的计谋储能,帮你一同探讨,出谋献策。         

 

学习者案例记录:

李小姐:我公婆都是北方人,而我妈属于那种特别爱干净,厨房都擦得发亮的人,从小我就受我妈的熏陶也变得很爱干净。当时我公婆自己住一套房子,之前我有去的时候,我发现厨房虽然干净但是油烟还是很多,我就会戴上手套不停的擦洗。可毕竟没法每天都去帮他们弄,过一个月再去看还是到处油烟。有一天过去吃饭我就顺便把厨房整理了一下,但没有先前洗得那么彻底那么发亮。我就觉得让自己心理学会去接受吧,如果每次都去打扫其实自己也很累,当然如果他们愿意请个钟点工来收拾,在财力上我也是非常乐意支持的,可他们又觉得没有必要。老人家都70岁了,总要求他们每天去整理也不现实,所以我觉得就接受吧。这是我的卫生习惯,没有必要强加给别人,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方式嘛!我看我嫂嫂虽然也是比较邋遢,有时候连我公婆都看不下去还帮他们收拾,但是情商挺高的,沟通能力特别好,尽可能的把人往好的方面去想吧。

小王:看到李小姐分享,我也想补充两点。结婚这么多年我老公的缺点我是改变不了,但我有尝试去发现我老公的优点。比方他整理书本,非常有一套,能够整理得特别整齐,分类特别规范,还有排插线路,他可以缠绕得和出产设置一模一样非常好看。其实这就是他的优点和特点,不要总盯着他的缺点不放。还比如像我妈在做饭,偶尔会发现饭菜里会出现细小的铁丝,后来认真观察和思索才发现原来她年纪大了视力下降了,习惯用铁丝球洗碗却没有办法看清上面是否有残留物,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不会揪着错误不放,内心就会达到平衡,也不会那么容易就火大发脾气。其实有时候回过来想想即使发脾气也不能改变什么现状,最后气的却是自己,实在是划不来。像李小姐有一点很棒的就是她能看到她嫂嫂的长处,尽可能的往好的方面去想,这点真的很好。

拆书家: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如果把关注点放在开心的事情上人就容易变得开心、喜悦。好比一个硬币你老看反面,一个盛满半杯水的水杯你老惋惜它只剩下半杯了,那么你的情绪就会变得很悲观。像心理学不是有个很出名的例子吗?一个人拿出一张纸,纸上面点了一个黑点,问底下的观众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果你说你看到了黑点,这也没错,但会侧面反映出你是个比较容易挑剔爱找毛病的人,所以要想生活幸福,就必须有一个较好的包容能力、接纳能力。

小王:是呀,重点就是要思考如何去解决,找出好的方案。

李小姐:是呀,我忽然觉得是不是年轻精力比较旺盛,个性比较强势,好像经常会走一些弯路。但随着你学习能力的提升,像你们特别幸运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这么好的知识点来帮助自己提升和克服个性上的缺失。其实有的哪怕已经50岁了,自己没有去改变,没有通过学习提升,可能依旧刻薄强势,经受许多挫败。

拆书家:所以今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的学习即共情的四个步骤,还有“己所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必施于人”我们身上出现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以及两种现象之间好与不好的探讨,这样热烈讨论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这两个拆页的要义,也更好的帮助我们在今后生活中的运用。



【A2】


拆书家布置任务:当然学完之后,不是就这么简单放下了,表示自己都会了。毕竟一个人习惯的养成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一个新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时间强化训练而成的,所以回去之后要学会复盘。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请你刻意留心自己是否存在“己所欲,施于人”的场景,把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把当时的心态进行认真分析最后做出真正的转变。

 

 

结语

相信今天对我们所讲解的知识要点都很好的掌握了,也对爱情或婚姻的经营之道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清晰正确的方向。希望大家今天回去之后继续不断地完善,并且定期检视,让自己的爱情或婚姻愈来愈美好,生活愈来愈幸福。真正的把学,学以致用。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