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是一级拆书家宿智峰,很高兴跟大家再次相聚在这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拆页选自《非暴力沟通》。
今天现场有6位书友,邻近的两个人一组。谢谢!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沟通场景中,能运用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而非发表评论,有效解决沟通不顺畅问题。
【场景介绍法】
2019年1月冬,孩子上二年级,我假期在家陪孩子写作业。约定当日作业完成且质量较高,可以玩电子产品20分钟。我输入手机开机密码后将手机递给孩子,并提示孩子记时20分钟。然后,我就去忙手头工作了。
2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听到手机提示音嘀嗒、嘀嗒.......作响。但孩子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气冲冲快步进入孩子卧室,质问道:“截至时间已到,小孩子怎么能够不讲信用呢?”孩子撅起了嘴巴,央求说“马上就通关了,我好不容易打到的”。我妥协最多延长5分钟。5分钟过后我来取走手机,发现孩子还是执拗的继续玩。我指责孩子总是屡教不改,就一把将手机抽了过来。孩子双眼通红,摸着眼泪迅速跑开了。我也一肚子火没处发,拼命压制才没爆发出来,但是就不明白了,讲道理孩子怎么就听不进去呢,明明是合理的建议,为啥就不能采纳呢?
提问:拆书家:大家有遇到过孩子玩手机的类似场景吗?你之前的处理效果怎么样?还可以怎么样处理?
学习者回应:......
拆书家:案例中我处理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在我说第一句话就注定了这场沟通效果不佳,“截至时间已到,小孩子怎么能够不讲信用呢?”这是一句评论式的话,孩子听着舒服吗?感觉不好的时候,沟通效果能好吗?
影响:其实,在碰到类似孩子玩手机引发亲子冲突的场景时,我们的心情通常会变得比较糟糕,不仅会影响沟通效果,甚至伤害我们的亲子关系、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解决:《非暴力沟通》给出了方案,特别是今天拆页会学习到的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解决上述类似问题,当我们客观表达观察到的结果,而不是去发表评论或者命令,甚至能够取得比我们想象还要好的沟通效果。相信今天的拆页会给大家一些启发,我们以后在与人沟通时运用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让别人更容易接受我们提出的主张、给出的建议。
【R】阅读原书拆页
拆页:《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第一要素:表达观察结果
区分观察与评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会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 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后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的提醒他。
●I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的,我看大家已经都阅读完原文片段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What】
这个片段讲到的是作者马歇尔博士的一段亲身经历,他去为一所小学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化解那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之间的沟通矛盾,他一步步引导教师们表达出对校长的观察结果,从而有效化解决了他们之间的沟通问题。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也是实现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但是这非常不容易做到,因为它特别容易和表达评论相互混淆。
【概念辨析】(辨析概念间适用边界)
那到底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呢?通常来说,观察就是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人、事、物的具体行为或情况,表达观察就是我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或情况表达出来;评论则是我们对人、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者评判。观察通常是客观描述,而评论则带有主观性。这两个概念有时候容易混淆。我们先一起来做几个练习,看看大家能不能区分出来。
练习1:我们领导总是将艰难的工作分配给我。请问这是观察还是评论呢?
很好,是的,是评论,这是对领导的评判。
练习2:新东方抖音直播里董宇辉讲述了很多自己的经历,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句又是观察还是评论呢?
是的,它是一个观察结果,讲述了董宇辉节目的特征。
练习3:我们业务部门的领导认为只有他的方法才能完成绩效目标,这句是观察还是评论呢?
这句也是评论,推测别人想什么也属于评论,这是对他人的主观评论。
练习4:你干事情怎么总是拖延,不能积极一点吗?这句是观察还是评论呢?
是的,这也是评论,首先拖延或者不主动,也是对别人的表现做了评判,贴了标签,其次总是这个词夸大了具体行为发生的频率,类似的还有从不,经常等词,常常带有这些词的话很可能就是表达评论而不是观察。
练习5:爸爸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这句是观察还是评论呢?
是的,这也是评论,首先“无缘无故”是评论,其次,发脾气也是评论,因为爸爸也可能是感到了害怕、悲伤或者别的。那如果说“爸爸告诉我,他生气了”或者是“爸爸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这才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且不含任何评论。
根据对片段的理解,还有刚刚的练习,那我们可以得出观察和评论的区别:表达观察结果描述的是具体行为或者具体状态,而表达评论则是对这个具体行为或者状态的是非对错、好坏优劣的评判。现在,大家能理解观察和评论的区别了吗?
那我们进一步总结一下,简单来说:观察是回答具体做了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而评论是对人,对人或事或者状态进行评判和分析。
其实,任何不够客观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论都可能是这样的冷暴力,无论是单纯年幼的孩子,还是我们成年人,在面对这种语言上的冷暴力时,内心都会受到伤害,是不是?那受伤的我们会怎么回应对方呢?是不是想要否定和反驳别人的建议?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评论、评判对人际关系带来不利影响,那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减少或者降低这种不利影响。特别是当我们想给他人建议时,用表达观察结果来取代评论,对方就相对比较容易接受。
【HOW】如何做?
那么如何说出观察结果呢?结合拆页,我把这种方法拆解为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远离让人反感的评论,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第一步:暂停,在评论脱口而出之前,先做一个深呼吸,暂停想要评判的念头。
第二步:观察:观察正在发生的具体行为、具体事情或者呈现的状态是什么?
第三步:表达:用具体清晰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刚刚开始的时候跟大家分享的那个经历,用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就是:
第一步:暂停,我先做一个深呼吸,停止自己对孩子玩手机行为的主观评判。
第二步:观察: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观察孩子正在做的具体行为或者当下的具体状态是什么。
第三步:表达:用具体清晰的语言描述你的观察结果。爸爸观察到你玩手机的时间较长,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经过这三步走,我的表达如下:宝贝,爸爸看到你一直在玩手机,我们已延长了5分钟,长时间玩手机让我感到有些担忧,是因为我希望你能够调整好学习与玩手机的关系,不要成迷于手机游戏,同时,也希望你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
【适用边界】
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法适用于我们想要促进彼此理解、提升信任的沟通场景中,但如果说出客观事实可能会带来不利后果甚至引发很大麻烦的场合,就不适用。比如涉密的信息、暂不适合公布的情况等。
【预防疑议】
也许有人会说,评论就一定会带来暴力吗?有这个质疑可以理解,这里不是说评论就是暴力的来源,非暴力沟通强调不带评判的观察,对客观事实误解、曲解和评价导致的冲突才是暴力的根源。而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法是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对事实和观察结果进行的描述和表达,因此它比评论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因误解和评论导致的冲突。同时,非暴力沟通允许在说出观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观评论,但不鼓励只发表评论而没有观察结果。
好的,我的解读部分就先到这里,大家都理解了吗?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那下面我们进入知识拆为已用的环节,今天我们尝试这来编一个剧本。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编写剧本(教学习者编剧本)
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剧本小故事,把自己编写的剧本摘要写在纸上,3-5分钟后我会邀请1-2位伙伴来分享自己的剧本。 中途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大家随时提问哈。如果写好了,可以举手示意一下哈。
哪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剧本?
背景是将来某一天曹老师给好朋友丹丹述说了她在夫妻沟通及关系上遇到一些困惑。因为曹老师的老公时常回家很晚,曹老师夫妻沟通较少,曹老师不满意老公的表现。因此,曹老师给好朋友丹丹打电话求助,丹丹有效使用三步法帮助曹老师解决难题。
第一个就是暂停一下,曹老师抱怨老公天天喝酒,很晚回家,她简直无法忍受丈夫不负责任的行为。丹丹劝说曹老师平复情绪,尤其要暂停一下。
第二个观察,丹丹通过曹老师的叙述,了解到曹老师夫妻平时工沟通较少,甚至没有时间沟通,说出影响夫妻关系的实质是老公对曹老师的陪伴少。
第三个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表达出来。
好的,感谢曹老师和丹丹的精彩分享的剧本,运用三步走表达观察结果,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沟通效果。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邀请分享就先到这里结束。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总结。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区分观察与评论,以及如何运用三步走来表达观察结果,分别是暂停,观察,表达,从而远离令人反感的评论,希望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多运用多实践,取得预期的沟通效果。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