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只管去做》 所属活动: 昆明春城分舵第132期晋级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TF2-4过级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这次的线上过级拆书学习,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伟,我的三个标签:艺术从业者,文化传播者,成长践行者。

【分组】

为了方便大家稍后练习演练和分享讨论,我们先简单的进行分组,(除拆书家和观察家外,线上参与人数不足7人自成一组,超过6人手动提前分组)。

【学习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在制订目标时,能够运用明确目标三步法,将模糊的愿景转化成清晰、具体的目标。清晰目标后,使用SMART原则,检验目标的可行性。从而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

【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

《只管去做》的作者是国内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邹小强老师。这是一本关于目标管理的书籍,主要讲解了将愿景落实到具体行动的高效方法。

[A优势]

这本书是目标管理类图书中非常畅销的一本,与其他目标管理类书籍相比,这本书采用了情景对话的方式将目标管理的技巧融会贯通,内容易读懂、方法易操作、目标易实现,经过30万人学习验证,并得到众多知识大咖的推荐。

[B1利益]

你是否有很多愿景却无法实现,制订了目标经常半途而废,计划执行起来总是困难重重?你可以通过这本书轻松掌握目标管理的技巧,工具,实操要点,把愿景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中的方法,从而让你告别计划焦虑,破解人生迷茫,轻松实现目标。

[B2利益]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愿景当成目标,进行起来总感觉无法坚持,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出现了问题。今天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目标制订的方法,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

接下来,我们进入片段1的学习。

【学习目标1】

经过片段1的学习,大家能够在制订目标时,运用明确目标三步法,将模糊的愿景转化成清晰、具体的目标。

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共享屏幕中的拆页,读完请在留言区打1。现在可以开始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1:

“我想成为一个斜杠青年”,

“这都是大家经常有的愿景,你来把它们转化为明年的目标,”说完,老付喝了一小口茶。

“现在看起来这些愿景太虚了,但我年初经常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这些呢,看来我真的是把愿景和目标混为一谈了!我试试啊,想成为斜杠青年的话,那目标就是工作之余学学乐器?”小强说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为什么你觉得学乐器就能变成斜杠青年呢?你打算选哪个乐器?是你真正喜欢的吗?”老付提高的声调,对小强展开连番追问。

“你这么一问我发现自己的确没有想清楚。”小强吐吐舌头,喝口茶掩饰一下尴尬。

“想不到的做不到,想不清楚的做不好。愿景可以是模糊的大方向,让我们知道往哪儿走,并且充满动力就可以了。但目标一定是明确、具体、清晰的,否则就会容易犹豫和纠结。来,我们一起把这三个愿景转化为目标,对你理清年度目标会很有帮助的。我用的方法是先定义,再计划,后目标。”

看到大家都读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拆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讲解的是如何运用先定义,再计划,后目标三步法,将模糊的愿景转化成清晰、具体的目标。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在制订目标时,没能将模糊的愿景转化成清晰、具体的目标,很可能出现把愿景当做目标,或者把愿景理解成错误目标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让我们的行动没法落实到每天来执行,或者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最终导致计划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事情半途而废,从而导致自我怀疑,人生迷茫。

[失败案例]

讲一个我自己的失败案例。

2018年的时候,儿子经常打架子鼓,跟我说:“爸爸,你学吉他吧,这样我来打架子鼓,让妈妈弹钢琴,弟弟打非洲鼓,我们就可以组成一个乐队”。我一想,是哈,我也不能老是当观众是吧。于是我就把学会弹吉他加到了那一年的目标当中。既然要学会弹吉他,就得从基础开始学起来,这时候我想起儿子练习钢琴有款辅助APP很好用,上面有很多乐器学习课程,我找到上面有关吉他的部分,果然很详细,全面。我立马进入了学习状态,基本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就这样持续了1个月,结果在我指头磨出两个水泡之后放弃了。因为1个月一直在练习指法,看着后面的和弦,识谱,弹奏曲目,就感到一阵头大,啥时候才能学会!

[反思]

学会弹吉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怎么才算学会,是掌握弹吉他的所有技能,最终可以弹奏所有乐曲,还是只要学会弹奏一首或几首曲子,掌握好和弦就好。这些都需要明确,否则,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无限期延长。所以我们需要把学会弹吉他这个模糊的愿景转化成清晰,具体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

[how细化步骤]

我们如何来做呢,可以运用拆页中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下定义,包含2点。

1、明确概念:针对一些特殊的词语。比如,财务自由的概念是被动收入大于总支出。

2、明确目的:针对一些宽泛的愿景。比如,学会弹吉他,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一个限定,学会弹一首曲子。

概念和目的明确才能更好的确定实现方式和方案规划。

第二步:做计划,包含2点。

1、明确方式:确定用什么方法和路径来实现。比如,当你明确财务自由的概念是被动收入大于总支出时,就可以选择投资收益或写书赚版费的方式增加被动收入。

2、规划方案:梳理选择方式的实现过程,安排过程当中的内容、顺序、频次、进度、节点等事项。

比如,今年把书写出来,然后通过销售获得被动收入。

第三步:定目标,包含2点。

1、确定结果:它是通过你做的一系列动作,你期望达到的效果。比如,我被动收入达到每月2万时就会大于总支出,这个时候我就实现了财务自由,那实现被动收入达到每月2万就是我的目标。

2、明确时间:如果是一个项目,就明确期限。如果是养成习惯,就确定频率。

比如,用两年时间达到被动收入每月两万,实现财务自由。或者每天下午3点-4点慢跑一小时。

[反例加工成正例]

如果回到当时学习弹吉他的经历,我会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这样来制订目标。

第一步:下定义

1、明确概念:学会弹吉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以需要明确目的。

2、明确目的:学习弹吉他是为了配合家人的音乐节奏,不需要太高的技能,只要学会10个和弦,练习节拍就可以实现。

我把学会弹吉他定义为学会10个和弦,练习节拍。

第二步:做计划

1、明确方式:学习和弦,练习节拍通过音乐学习APP就可以实现。

2、规划方案:先用10天学习练习10个和弦;再用10天练习和弦组合;最后用10天练习和弦配合节拍演奏。

我的计划是通过音乐学习APP先用10天学习练习10个和弦;再用10天练习和弦组合;最后用10天练习和弦配合节拍演奏。

第三步:定目标

1、确定结果:学会10个和弦,用和弦配合节拍演奏。

2、明确时间:根据规划整个过程需要30天。

经过这个过程,我把学会弹吉他的愿景转化为30天学会10个和弦,用和弦配合节拍演奏的目标。

[预防异议]

刚刚是这个方法的运用过程,大家可以尝试把这个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目标制订中,在过程当中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

在制订目标时,是否需要把所有的愿景都转化为目标?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那些概念模糊或者不知道实现方式的愿景,如果你的愿景实现路径很清晰,具体,能够持续执行,达到想要的结果,就不需要再去使用这个方法了。

[where]

可以看出,这个方法适用于那些概念模糊或者不知道实现方式的愿景,不适合目标清晰,很容易执行和实现的愿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是我们的分享和练习时间,相信大家之前都有一些愿景想要实现,比如想要实现财务自由,想要学会一门技能,想要减肥等等。 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都有过哪些愿景,到现在一直无法实现。请花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互相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分享】

苏苏:带孩子进行沙漠徒步旅行。

范范姐:到网红点打卡,喝奶茶。

【A1+:加工反思经验】

感谢大家的分享,刚刚大家分享了自己曾经那些无法实现的愿景,如果让你回到当时设立愿景的时刻,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下定义,做计划,定目标三步法,将模糊的愿景转化成清晰、具体的目标呢?请大家把关键步骤写在便签上,并花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分享你重新设定的目标。然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目标。

【学习者案例分享】

云釉:愿景:考香疗师证书

1.下定义:

明确目的:自己做一款香水。

2.做计划:

确定方式:通过网上教程学习。

规划方案:先学习教程,再网上买道具,最后制作。

3.定目标

确定结果:自己做出一款香水。

明确时间:1-2周

【反馈】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运用这个方法之后,会发现当把愿景转化为目标后,我们对目标的执行会更清晰和有信心。

过渡:

片段一让我们将模糊的愿景转化为清晰、具体的目标,接下来的片段二可以让我们使用SMART原则评估目标的可行性,从而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两个片段是递进的关系。

【学习目标2】

经过片段2的学习,大家能够在面对目标时,使用SMART原则,检验目标的可行性。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共享屏幕中的拆页,读完请在留言区打1。现在可以开始了。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2:

“这样啊,我考考你,我说几个目标,你挨个打勾确认下他们是不是否符合smart原则。”

“行啊,来吧!”小强显得自信满满。

第一个目标是:“我要在3个月内学会弹吉他。”

“嗯——是具体的目标。”小强打了个钩,然后接着说,“结果不可衡量,什么叫“学会”啊?这个不够明确具体,结果也不可衡量,是学会弹《致爱丽丝》叫作学会呢,还是拿到全国指弹冠军叫做学会,对吧?所以他不符合SMART原则。”

“不错哦!那再试试这个;我要明年年薪上50万。”

“这个吗?明确具体,结果也可衡量。”小强给这个目标打了两个钩,然后说,“但是不知道是否达成,因为不知道他现在的年薪,如果现在年薪5万,除非有充足的理由,想要年薪一下子翻10倍,是几乎无法达成的,所以也不符合。”

“厉害,”我打算有空的时间到西藏玩,”

“这个没有时间限制!我有时候就会这样,目标明确,但没有时间期限,于是就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不了了之,”

“看来深有体会呀!这个夏天要瘦10斤。”

“嗯。。。这个我有点拿不准,感觉挺smart的,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直觉总是很强大的!像这个目标就要多问一句:去年的瘦身成功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你觉得这次会成功呢?”如果能说出一些理由,那么我相信它是smart的;如果不能,那就不太能达到目标。

“有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写的东西,要多了解之后才能建立起实现目标的信心。比如说:”每天背单词60个“这样的目标看上去挺明确具体,但如果问他:”每天背单词是为什么呢?“如果对方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不得已说出:”我要学好英语啊,“这通常是假目标。如果对方立刻说:”我想研究一些外国文献“或者”我想甩掉字幕看美剧“,或者”我想看英文原版书,“这些都令”每天背英语单词60个“的目标更容易实现,这就叫做”与其他目标相关“。

看到大家都读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拆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讲解的是使用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有时间期限的,来检验我们目标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

[why]

目标执行前使用SMART原则检验,可以避免实施过程产生偏差,随时检查进度,避免目标过高而放弃,有助于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

[不这么做的坏处]

有时候我们把目标制订的过于理想,容易错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目标的时间,或者执行时毫无时间限制,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困难重重还毫无成效,很容易放弃,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how步骤]

SMART原则主要从五个方面检验目标的可行性:

1.S具体的:目标制定或者说考核标准,一定要是具体的,让人知道应该怎么做。比如,30天读完10本书。

2.M可衡量的:目标或者指标要是能够测量,能够给出明确判断的。比如,每天走1万步。

3.A可达到的: 目标不能定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太高的话容易打击人积极性,如果太低又没有挑战性,最好是努力一下能够达到的。比如,每天走1万步是可以达到的。每天走10万步就很难达到了。

4.R相关的: 目标与目标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性,整体都是为大目标或者大方向服务。比如,你每天走1万步与保持身体健康是相关的。

5.T有时间期限的:目标有明确的截止时间。比如,30天读完10本书,30天就是时间期限。

[意译案例]

年初我制订了今年的年度目标,拿给老婆看。

老婆看了看,问我说:“你的年度目标符合SMART原则吗?如果符合,那实现的概率就更大一些。”

我说:“这个你跟我说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相关性的,有时间期限的。”

老婆说:“对啊,那我们看看你的目标是不是符合SMART原则。”

我说:“好啊,来吧!”

老婆说:“第一个目标是:3个月内学会太极拳。”

我说:“嗯……是具体的目标,但是结果不可衡量,怎么才是学会呢?是学会招式,还是练到会发力,所以它不符合SMART原则。”

老婆说:“不错,那你再看看第二个目标:一年画100幅画。”

我说:“这个明确具体,结果也可衡量,但是不知道能否达成。所以也不符合。”

老婆说:“好,第三个目标:空闲时间出去写生。”

我说:“这个没有时间期限!我有时候就会这样,目标明确,但是没有时间期限,一直拖,最后不了了之。

老婆说:“看来深有体会,有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写的东西,要多了解之后才能建立起实现目标的信心。就像你写的这个目标:每天写5张字帖,这样的目标看上去挺明确具体,但是你如果只是为了想练好字,那可能是个假目标,如果你是为了更好的写读书笔记,或者教儿子写字,都会令每天写5张字帖的目标更容易实现,这就叫作和其他目标相关。

[预防异议]

只要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就能很好的实现吗?

这个不一定,一个目标的实行,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客观的环境问题,也有个人的主观因素,只能说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能够让我们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否顺利实现还是要看我们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克服困难,持续前行,最终达成目标。

[where]

SMART原则适用于目标制订以及检验目标合理性,不适合那些简单易实现的目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场景设计】

刚刚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SMART原则检验目标的合理性,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学以致用的现场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小刘因为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工作,导致自己颈椎经常酸痛,为了自己的健康,他决定通过走步的方式来增加运动量。走步的方式是他比较喜欢且最容易实现的,而且他之前每天走大概3000步,所以决定将步数增加到每天1万步,来达到运动的效果。于是他制订了一个“30天每天走1万步的目标“。

小刘将自己的目标告诉了好朋友小王,刚好小王学习了SMART原则,就帮小刘检验了计划的合理性。

【小组讨论】

接下来,请大家在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内容需包含两人如何进行对话,小王检测小刘设定的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的过程。时间5分钟,之后我们请一组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

【学习者方案分享】

云釉扮演小王,苏苏扮演小刘。

小刘:“小王,我制订了一个“30天每天走1万步的目标“。因为最近身体酸痛,所以想通过每天1万步来运动改善,持续1-2个月。时间主要是中午和晚上的饭后进行,用微信步数来记录。你觉得这个目标合理吗?“

小王:你的目标行动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也有时间期限,很好。你认为这个目标可以达到吗?

小刘:“可以达到啊。我尝试着进行了几天,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可以走8000-12000步左右,所以最终确定的目标是每天10000步。”

小王:“那这个目标是可达到的。这个目标是因为你想改善身体而设立的,也符合与其他目标相关的原则。30天也是有时间期限的,所以它是符合SMART原则的。

【反馈】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通过演练让我们对如何使用SMART原则检验目标的合理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A2分步催化1】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有没有制订目标的情境:比如,为了更好的工作,你制订了一个30天学会用PPT排版的目标;你想开启一个副业,制订了一个30天做一门关于沟通力课程的目标;为了更好的跟家长分享关于孩子教育的知识,你制订了每周做一场读书会的目标。请大家思考一下你想制定某个目标的情境,可以把内容写在便签纸上在小组内进行分享。3分钟之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目标。

【学习者方案分享】

范范姐:制订出三级后主题拆书课的SOP手册项目。

苏苏:周六早上和孩子做亲子共读。

云釉:11.6-11.12每晚8点看直播。

【A2分步催化2】

刚才大家都设想了自己制订目标的情境,为了提高目标的实现概率,我们来检验一下你制订的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请讲一下你的目标是如何体现SMART原则5个要素的,可以把关键词写便签上,给大家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方案分享】

云釉:目标:11.6-11.12每晚8点看直播。

每晚8点看直播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这个目标和“认识自己”的目标是相关的,

在11.6-11.12完成也是有时间期限的。

【反馈】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们发现,运用SMART原则检验目标的可行性之后,可以让我们对目标更清晰,更有动力去实现它。

【强有力的结束语】

相信大家通过讨论分享和练习演练之后,能够很好的把今天学习的方法用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在制订目标时,运用下定义、做计划、定目标三步法,将模糊的愿景转化成清晰、具体的目标。清晰目标后,使用SMART原则,检验目标的可行性。从而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

以上就是我今天TF2-4拆书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