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第19场练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知觉核检的方法

开场:

Step1:分发资料

非常感谢今天所有到来的小伙伴,现在我把今天要用到的资料先发给大家。

过渡段:好了,接下来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Step2:自我介绍和图书介绍

大家好,我是湖州分舵的正式会员周旭,旭是旭日东升的旭,因为我出生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1、五年级孩子的妈妈。2、拆书帮会员。3、学习者。

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大家可以记住我。

图书介绍: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片段节选自《沟通的艺术》P131-132,作者是美国作家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人际关系的交流本质,沟通并不是对某人使用技巧而已,沟通是我们与人共同经历的过程。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今天分享的“知觉核检”属于看入人里部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的要素

完整的知觉检核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用力聚脚走出房间并大力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在生我的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知觉核检是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

Why  我们往往用我们的感知去诠释外界的一切,但很多因素会对我们造成干扰,以至于使我们扭曲了对外界的诠释,假如我们一厢情愿的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草草的下结论,知觉核检通过委婉表达或者暗示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做得好处是维护对方的面子减少对方的防卫心里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

How

第一步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1、在这一步中我们描述的是我们看到的行为,我们的描述要尽量客观符合事实,不要夹杂个人的看法和情绪,这步的关键是分清我们所表述的是客观事实还是评价。

2、语言尽量简洁,不要长篇大论,明确告知对方他做了什么或发生了什么

第二步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1、在这一步要使用询问的语气,而不是武断的判断,这一步保留了对方的面子,降低了对方的防卫心

2、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想了解真正的事实,但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只能靠我们自己的猜测,希望对方给出明确的判断,就像考试一样,我们写了答案,正确与否需要老师去判断。这样主动权就交在对方手里了。

第三步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彼此合作,我们的请求也希望得到对方真诚的回应。在上面两步我们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希望了解真正的事实,基于互惠原理(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汇报。),我们已经尽可能的保留对方的面子,使用了更谦恭的方式来向对方表达,对方做出真正的诠释的可能性会很大,这有助于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下面举两个例子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心神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所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Where  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希望从对方的视角了解事实,而并非以自己视角去看待问题。使用对象要为他人,而不能是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Step6【A1】激活经验

我们读过了这个拆页,了解了知觉核检如何应用,接下来请每个人回想一下,在各位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我们一厢情愿的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比如在生活中,孩子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是不是会质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写作业?快点!给我说实话!”,大家想好了以后在小组内分享,时间大概5分钟。

好了,我们的时间差不多到了,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她的实例。

实例分享:有一次我发现我女儿在用我的手机百度搜题,然后我就跟她说:“你不能这样搜答案,你要把题目搞清楚,弄明白是怎样做的,你只把答案写上是没有用。”当时我却没有仔细询问清楚,就以自己的想法去认为了这个事情,我当时应该询问一下。

Step7【A2】催化应用

大家听了这位小伙伴的实例,是不是觉得使用知觉核检法,能使我们进行更有效沟通,避免产生矛盾和误解,接下来请小伙伴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觉核检”方法的使用做一个具体应用的规划,但大家注意这个规划要符合smart原则,我简单解释一下smart原则,这个原则不能仅是具体的决心,要有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有可衡量或可观测的预期结果。我们现在开始写吧!

好了,我看大部分小伙伴已经写完了,我们的具体应用规划留在会后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