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了解如何通过“打造人脉蜂窝”提高人脉管理效率的方法,并在现场使用找对人、建关系、多给予完成1次“打造人脉蜂窝”的计划。
【自我介绍】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重庆筹备分舵现场拆书练级活动。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徐晶晶,我的三个标签是阅读、分享、成长,希望运用拆书法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以书为器,升级思维。
【分组】
今天到场的小伙伴有6人,咱们就3人一组,共分为2组。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有一段时间,我渴望拓展朋友圈,多认识各路优秀的人,于是热衷参加各种沙龙、聚会,加微信好友、朋友圈留言点赞等。但是这么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基本没什么效果,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多加了几个人的微信而得到什么改变,跟我关系好、经常沟通的朋友还是那几个。
【提问】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过跟我类似的经历,不知道大家觉得这样的“人脉拓展”方式好用不好用呢?斯坦福大学曾经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成为我们成就事业的助推剂,可是如何提升我们人脉管理的效率呢?
【影响】
我们都想拓宽朋友圈,希望遇到问题能够多听多问多得建议,希望自己不要做井底之蛙,每天听到看到的就是那一小片世界。我们知道仅仅守着现有的家人、同事、同学,人脉价值很难发挥出来。可是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认识“优秀人士”,也只是拍个合影,加个好友,从此存在手机照片和微信好友里,真正宝贵的价值信息沟通、人脉资源分享却几乎没有。
【解决】
有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充分提高人脉价值呢?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各种圈子毫无头绪地认识各种人,而是从认可你、志趣相投的人里面,发现和整合各自圈子的资源。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好好学习》,作者成甲在书中提出“人脉蜂窝”的概念,教我们如何管理不同圈子的人脉中心,自然提高人脉网络的信息效率。
【A1大家自测提问设计】:
在开始今天的拆页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先做一个小小的自测,了解一下自己的社交习惯。下面的每道题目,如果完全符合你的情况,请打6分;如果完全不符合,请打1分。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自我测试。
【I部分自测题得分分析】
我看很多小伙伴都已经完成了测试,现在请大家给我一些相应的反馈。
1.现场得分超过24分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你有非常好的社交习惯,很善于整合自己的人脉资源。
2.现场得分介于18—23分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这些小伙伴有一定的社交意识,愿意在自己觉得安全的范围内拓展自己的人脉圈。
3.现场得分低于17分的小伙伴有没有呢?
那分数低我们也不用灰心,人脉资源整合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升的。相信通过今天的拆书学习,你能够找到打开人脉资源的方法。
【自测量表预防异议】
小伙伴们不用和别人比分数,这个表格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用以测量自己当下的人脉状态。我们都学过成长型思维,现在的状态并不代表将来,希望我们能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好。
摘自《好好学习》P230-231——拆页标题“如何打造人脉蜂窝?”
什么是人脉蜂窝?举个例子:你认识五个人,分别是ABCDE,但是ABCDE是彼此不认识的,你就是这个网络的中心。
而同样是这五个人,如果你介绍ABCDE彼此认识,就形成了像蜂窝一样互相联系的网络关系。这个关系结构就是人脉蜂窝结构。
在前一个孤立模式下,你和朋友之间是单线关系,你的人际网络就像一个串联网络:一旦中间一个环节断开,这条线路就走不通了。而在蜂窝模式下,你和朋友们彼此间认识,互相交流,你的人际网络就像一个并联网络:即使有一些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系统仍然有很多渠道可以正常运作。而且,ABCDE之间碰撞出来的新想法和新联系,也会因为你们彼此熟悉,能够很快传到你这里来,增加你的新信息。
好,我看很多小伙伴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拆解一下。
【Why】
调查研究显示,我们人脉中20%的关系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80%的作用。像亲戚、同学、同事这类联系紧密的社交圈传递的信息很多都是重复的,而我们日常联系相对较弱的、来自不同圈子的人脉才能提供更多新信息,这才是人脉中那重要的20%。但是,又恰恰是因为圈子不同,保持联系与维护关系花的时间精力常常不够,因此更需要一个有效的方法激活人脉资源,保持不同人脉圈的互动交流。
【What】
今天的拆页就给出了一个解决思路——打造人脉蜂窝。即以自己为中心节点,让自己的朋友们彼此认识,形成人际交往的并联网络,提升信息交互频率和资源使用效率。
【互动问答】
先让我们回到拆页中来,作者举了两个图例表示不同类型的网络关系。
(互动1)拆书家:那我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下,原文片段中的串联和并联网络区别在哪里?
(回答)学习者: 串联就是单线的,并联就是相互之间都有连接。
(回应)拆书家:对,串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都是我的朋友,我想联系的时候我们才有联系,如果我很久没联系,就断了联系了,那么这个网络就变得沉寂,没有发挥价值。
(互动2)拆书家:那接下来再问一个问题,原文片段中的并联网络和我们平时说的多认识朋友有什么区别?
(回答)学习者:并联网络是有结构的,单方面认识朋友,是混乱的。
(回应)拆书家:是的,并联是有结构的,而且是通过了解的人来认识的,会更容易打开隔阂相互信任。
(互动3)拆书家:最后再问一个问题,那搭建并联网络对我们的好处是什么?
(回答)学习者:提高人脉资源效率,激活人脉。
(回应)拆书家:对,激活了,就好像电路通电了一样,我们的人脉网络也打通了并且被激活,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即使我不在,大家相互之间有沟通,就会有思想碰撞,最后信息也会反馈给到我自己。
【How】
那具体如何打造人脉蜂窝呢?书中给到了一些行动建议,我把它总结为“人脉蜂窝三步法”
第一步,找对人。整理自己的不同朋友圈,同事、同学、家长、会员等,找到不同圈子里与自己价值观相近、投缘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些共同的爱好或者兴趣可以链接。
第二步,建关系。通过主动开展或被动参加一些活动,让不同社交圈但是价值观接近、兴趣爱好相投的朋友们建立联系,比如咱们的拆书活动、亲子活动等等。
第三步,多给予。想要同别人分享能力,首先要愿意分享自己的能力,所以要保持给予者心态。主动询问别人“我怎样才能帮到你?”,或者主动向别人寻求建议和帮助,或者主动问别人“我还可以找谁咨询呢?”,这些都是一个给予者非常优秀的特质。
当我们通过打造人脉蜂窝,将不同朋友圈的人脉从单线串联发展为多线并联的关系后,就能碰撞出很多新想法、新联系,让人脉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案例分享】
前两年我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忙于认识各界优秀的人士,觉得认识优秀的人越多自己好像就越厉害。所以那段时间,我微信加了很多好友,也时常在朋友圈点赞、评论。但好像最深的接触也就到此为止,离开了那个环境,这些人都只是我微信上一个名字而已。后来,我不再做无效的社交。开始寻找同频的伙伴,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我和几个同频的朋友一起开始了持续的拆书活动,我们以“爱阅读、爱分享、想进步”为方向,在各自的圈子里寻找同路人,通过定期举行的线上线下读书活动,链接到了很多朋友,也碰撞出很多新的想法。结合今天的这个拆页内容回顾这段经历,其实我们就是无意中展开了 “打造人脉蜂窝”这个行为:
1、找对人。我找到了几个同频的伙伴,大家都是爱阅读、爱分享,渴望进步,我们有了共同的方向想要一起共振。
2、建关系。我们通过主动开展活动,即借助拆书帮平台开展拆书活动,把各自不同圈子里同频的朋友都带进来,通过持续的活动,不断扩容我们的人脉圈。
3、多给予。在这一年多的活动组织和举行中,我们都乐于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给予也让我们彼此更加信任,每一个人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人脉资源。
特别介绍一下,今天我们的活动场地,也是我的朋友提供的,期待未来我们也能把各自的圈子联结起来,充分发挥人脉优势。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朋友会认为“我只是想交几个朋友,有心事的时候找朋友倾诉一下,为什么要搞得那么复杂?”。是的,我们说提高人脉价值,先得知道人脉到底有哪些价值?一般来说,人脉有三个价值,一是提供情感慰藉,二是获取信息情报,三是分享资源能力,我们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围绕后面两个价值展开的。如果只是需要情感慰藉,的确不需要在人脉资源管理上费太多心,有那么两个知心的朋友即可。
【适用边界】
所以,“打造人脉蜂窝”这个方法并不适合认为社交更多的是情感沟通的伙伴。但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社交提高信息沟通频率,提升自己的认知,提高人脉资源使用价值的朋友们,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
【A3促动参与提问设计】:
王女士是一个全职妈妈,如今孩子上学了,她不想自己困在家里,希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激活人脉资源,为自己寻找更好的方向。王女士现在的朋友主要来自三个圈子,有的是还在公司工作的前同事,有的是小孩同学家长,还有几个是一起学习家庭教育认识的伙伴。请大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今天学到的“打造人脉蜂窝三步法”,帮王女士设计一下如何激活她现有的人脉资源,把她的社会关系从串联变为并联。
讨论时间3分钟,稍后我会邀请一组代表来分享。
【学员小秦分享实录】
我们组经过讨论,觉得王女士可以这样做:
1、 找对人,可以试试找以前家庭教育的同学、前同事或者孩子家长,因为之前都认识也互相了解,肯定能想到谁跟自己比较同频,跟这些同频的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困惑和想法,看能不能碰撞出什么思路。
2、 建关系,王女士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组织家庭教育分享活动或者亲子活动,邀请同频的朋友一起参加,在慢慢扩散到朋友的朋友。
3、 多给予,这个过程中,王女士需要付出较多的贡献,比如组织策划活动,主动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学习经验等等,也带动大家都来付出,形成较好的氛围。
【小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什么是“人脉蜂窝”以及如何三步打造人脉蜂窝,希望未来大家都能把这个理论用起来,让自己的人脉发挥最大的价值。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我们学习拆书法,重要的目的就是把知识拆为己用。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学习了人脉管理的方法“打造人脉蜂窝”。接下来的一周内,请大家完成如下任务:
找到跟你处在不同人脉圈的朋友,跟她/他分享今天学到的“打造人脉蜂窝”理论,如果对方有兴趣,根据前面介绍的三步法设计一个初步行动方案。如果对方不感兴趣,了解对方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完成下面复盘,微信发送给我。
【打造人脉蜂窝A2作业反馈模板】
我的朋友:(姓名、行业、爱好、兴趣)
分享内容:(我是如何介绍“打造人脉蜂窝”理论的)
对方反馈:(赞同/不赞同)
如果对方赞同,下一步计划:(根据“三步法”来设计一个初步方案)
如果对方不赞同,请分析:(让对方不愿意“打造人脉蜂窝”的原因可能是)
这个模板我会发到我们的微信群里,请大家在下周日之前反馈给我,谢谢大家。我们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期待收到大家的作业反馈哦!
【学习者小琼案例记录1:】
我的朋友:露露,全职妈妈,喜欢阅读。
分享内容:分享了“人际蜂窝”理论,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像蜂窝一样链接的人脉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里大家能找到相通的地方,各有所长,相互成长。
对方反馈:赞同
下一步计划:(根据“三步法”来设计一个初步方案)
一、(找对人)找孩子幼儿园家长、身边的朋友、小区的邻居
二、(建关系)建一个群,提供安全农产品的购买群。
三、(多给予)在群里组织有趣的亲子活动。
【学习者候姐案例记录2:】
我的朋友:小陈,公司职员,是一个男孩的爸爸,性格活泼,公司团建的积极组织者,家庭聚会时,非常喜欢创设孩子们玩耍的方案。
分享内容:听了晶晶老师的打造人脉蜂窝的拆书课,操作性强,具体分为三步:
1找对人(找到未来你期待和你合作做事的人)
2建关系(比照分析已有的人脉圈中,将这个人A链接进去)
3多给予(积极提供自己有价值的地方,彼此增加效能)
对方反馈:同意
初步方案:根据三步法规划了一下下一步行动方案
1找对人:我的朋友,小陈
2建关系:我现有的几个朋友正在筹备儿童活动营地,可以将两者链接起来
3多给予:下周一约时间,面谈,让双方都找到合作点。
【学习者小俊案例记录3:】
我的朋友:小桥,公务员,喜欢阅读,种花
分享内容:周二参加了拆书活动,了解了打造人脉蜂窝方法,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还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我们可以一起试试。
对方反馈:非常喜欢,想要尝试一下
初步方案:
1找对人:一位医生,喜欢写作,希望出版书籍
2建关系:筛选出自己熟悉的擅长做专业书籍出版的文化公司,给与医生朋友链接
3多给予:让双方找到有价值的合作点,先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