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各位小伙伴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与我的拆书过级2-4的学习活动,我是一级拆书家龙肖行。
【学习总目标】
通过本次2-4的现场学习,能够让现场的小伙伴,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学会鼓励,帮助孩子持续保持发自内心的勇气,勇于改变,持续进步。
【分组】
相较于之前的拆书过级,今天的学习活动时间会比较长,我们现场也会有更多的互动环节,为方便大家之间的学习交流,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下分组,桌子左边的小伙伴为一组,右边的小伙伴为一组。
【F特征】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孩子:挑战》,是由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教授和薇姬•索尔兹女士合作的成果。这本书的理论主要是由前者论述的,后者是书中教育孩子理论的主要执行者。本书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A优势】
《孩子:挑战》豆瓣评分9.3,作为一本畅销近60年的经典教育心理学著作,无疑经受的起时间的考验。作者活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与数百个家庭保持联系,通过观察、记录,得到了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即使现在,依然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儿童心理学家及年轻父母们的追捧,足见其影响力和价值。
【B利益】
B1:《孩子:挑战》一书,虽然过去了50多年,依然深深触痛了当今父母面对现代社会时的两难境地,创造性的提出了35条久经验证的养育原则,让阅读和践行这些原则的年轻父母获得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努力成为鼓励孩子付出和努力的人,温柔而坚定的帮助孩子内在成长的人,接纳并欣赏孩子本来样子的人。
B2:不知你们是否遇到与我相同的困惑:看到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初读时,深受感触,实践时,却难以坚持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今天拆书学习活动,我们会从根本上让大家明白,进步好过完美,从了解孩子开始,掌握正确开启鼓励的方式,真正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下面,请大家阅读原文拆页一中全部的内容,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向我示意。
因为家庭成员性格不同引起的不论是难题还是挑战,如果家人致力于和谐的家庭气氛,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改善。没有所谓的完美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有所进步而不是完美。假如父母中的一方明白“中间孩子”产生了被冷落的感觉,那么妈妈(或爸爸)就可以按照这个线索帮助这个孩子,用适合的方式做出努力,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假如父母中的一方知道老大因为老二的飞速进步而感到灰心丧气,那么妈妈(或爸爸)就能寻找机会增加对老大的激励,让他重拾信心。假如父母中的一方了解到最小的孩子有可能通过拐弯抹角的操纵,让全家人为自己服务,那么妈妈(或爸爸)就能帮助他逐渐理解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成就感和生存意义,而不是通过让别人替自己做事这种方式。
孩子对自己在“家庭星座”中的位置的判断和相应的反应,就像人类的创造力一样无限。敏感细心的父母可以观察家里的状况,并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对他所处的状况有什么想法和信念?”很多时候,我们成人容易想当然地把自己处在同样情况下的所想所为套用在孩子身上,而不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孩子自己的行为逻辑。
外部环境中对孩子产生影响的第三个因素,是普遍采用的“训练孩子”。我们会在后面继续讨论更多的有效训练方式,届时会对训练方式中各种因素的重要性更加清楚明确。而现在,很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往后退一步,客观地好好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怎么处理自己的内在环境?他们怎样进行调整,有没有过分调整?他们通过观察得出什么结论?他们在“家庭星座”中的位置如何,这个位置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如何确切回答这些问题,还有更多指导,我们将在稍后讨论训练方法时谈到。
【主题】做好准备:“一个前提,三个开始”
【来源】《孩子:挑战》(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 著)P39-40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人已经阅读完了,感谢大家的示意。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拆页一的RIA现场学习,可以确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够提前做好准备,确保“一个前提,三个开始”。
【What】
作者指出,在学习更多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前,需要先往后退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将其概括为“一个前提,三个开始”,即坚持以“进步好过完美”为前提,开始改善家庭关系,致力于和谐的家庭氛围;开始以孩子的视角,思考他们的想法和目的;开始以客观的心态,观察家庭成员间的行为表现。
【Why】
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出现“这个方法很好,但是我家不适合”“这个方法没用”“这个方法家人根本不支持”等困惑我们的问题,导致正确的教育方法无法坚持并执行下去。反之,则会避免盲目信奉,急于求成,即使失败,也能欣然接受,继续寻求解决办法,而不会轻易放弃。
【How】
为了方便大家实操落地,我将“一个前提,三个开始”具体细化为4个简单的步骤:
1.【完成】一件家人期待的小事儿。例如,一个拥抱、一束鲜花、一次陪伴、一件家务,一个问候等。
2.【模仿】孩子的一个行为或做法。例如,学着孩子一起哭闹或发脾气、试着像孩子一样把自己关在屋里、听听孩子最欢的歌曲、看一看她喜欢的电影或小说等。
3.【观察】家人一天中的行为,不做评判。例如,放学后孩子一直不写作业、下班后老公不停地刷手机、累了一天老婆辛苦的打扫收拾家务等。
4.【默念】“进步好过完美”。例如,睡觉前、早起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看到孩子有所改变的时、情绪失控的时等。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哪有这么简单,我和家人的矛盾远远不是一件小事儿能改变的,我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如此幼稚的方法就变得懂事听话,至于剩下的步骤更是毫无意义。我想说,这样做的关键是,让我们自己开始做出改变,更多的关注事情本身,而非对人与事的评判。
【Where】
因此,这些具体步骤只适用于执行具体教育方法和措施之前,对自己的想法、心态以及状态进行调整时使用,不能作为对其他家人的要求与说教。
以我自身的家庭冲突为例。前几天,我在辅导大女儿写作业时,小女儿不停在一旁乱发脾气,同时,大女儿也因为不愿改正作业中错误去找妈妈理论。
因为烦躁,我向两个女儿大声的呵斥。
不仅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还引起了我爱人的冷嘲热讽和批评抱怨,导致家庭冲突进一步升级。
当这次冲突暂时平息过后,我对于是否继续坚持“正面管教”,产生了动摇与怀疑。
这时,正像作者说的那样,我需要先往后退一步,自己做出一些调整与改变。
1.冲突后第二天,我主动打破冷战,询问老婆午饭想吃什么,并负责周末照顾两个女儿。(虽然并没有得到老婆正面的回应,但是事实是家庭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为坚持“正面管教”提供了环境基础.)
2.模仿二女儿早起发脾气哭闹的样子。(在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她只是想让我们多关注一点儿她。这为选择具体的教育措施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3.晚上,当我躺在床上哄两个孩子睡觉的时候,依然能清晰的听到老婆收拾家务,准备第二天早餐、午餐食材的声音。(这一刻,老婆负面情绪的宣泄,我都能理解了。这为坚持“正面管教”提供了客观依据。)
4.早上起床,看着吃早点的大女儿,忙碌洗漱的老婆,赖床不起的小女儿,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默念:“进步好过完美”(正是因为不完美,此刻才如此真实,一时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为坚持“正面管教”提供了信念保障。)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请大家认真回想一下,你最近学习或使用某些教育方法或教育措施时,你是否有过“这个教育方法很好,但不适合我”“没用,我的家人根本不配合”“用过,对我的孩子根本没有效果”“这个方法根本不实用”“太难了,我根本学不会”等类似的情形?
请大家将所想到的情形写在便签上,注意,这里只要写出具体的情形即可,不需要给出具体的改善步骤。写好后可以在之前分好的组内交流讨论,一共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随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A1+】催化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看着面前便签,随着我一起想象一下,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会如何在当前描述的情形下,应用【完成】【模仿】【观察】【默念】,对自己的想法、心态做出调整与改变?为坚持教育方法提供支持与保障。
请大家继续在之前分好的组内交流讨论,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你的每一次分享都会成为在场其他小伙伴学习成长的动力源泉,我们开始吧!
温馨提示:由于时间的关系,每位小伙伴的分享尽量控制在1~2分钟之间,在分享过程中,我会提醒大家的。
下面,请大家阅读原文拆页二中全部的内容,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向我示意。(34字)
大多数人认为,鼓励会刺激两姐妹竞争更加激烈,而事实并非如此。让两人竞争加剧的,是让受挫的一方觉得更加没有希望,领先的一方产生需要永远保持领先的信念。领先的一方因此可能会产生过度的雄心,为自己树立不现实的目标。她会认为:除非自己一直领先,否则就会成为一个失败者。要想鼓励苏珊,妈妈必须不再把伊迪丝当作她的榜样。所有的比较都是有害的。苏珊只能通过自己产生内在动力,而不是模仿伊迪丝。只有当妈妈表现出对苏珊的信心,才能够真正帮助她。现在,即使苏珊努力,也是在迎合他人的期望。只有重拾真正的信心,苏珊才能改善。妈妈应该避免批评,把注意力转移到苏珊的进步上,别看是小小的进步,这至少是鼓励的开始。
让我们看看同样情形可以怎样不同处理,试试看如何鼓励气馁的孩子。
苏珊和伊迪丝拿着成绩单回到家,苏珊悄悄溜进了自己的房间。“妈妈看,我全是A!”妈妈看了看伊迪丝的成绩单,并签了名,说:“真好,我很高兴你对学习这么感兴趣!”(请注意,妈妈评论的重点,不是成绩,而是学习本身。妈妈改变了以前的赞美,而是就事论事。)妈妈 也知道苏珊在逃避自己的成绩。她等到和苏珊独处时才说:“亲爱的,你需要我在你的成绩单上签名吗?”苏珊很勉强地拿出成绩单。妈妈看过后签了名,对苏珊说:“我很高兴看到你对阅读这门课(她两个C中的一门)有兴趣。阅读很有趣,是吗?”妈妈抱了抱苏珊,并建议她:“你要不要帮我一起摆餐桌?”她们一起摆餐桌时,苏珊有点忐忑,忍不住说:“伊迪丝全都是A,而我大部分是D。”妈妈说:“你能不能和伊迪丝的成绩一样,这不重要。即使你们成绩不同,你也有可能对学习感兴趣。而且,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好很多!”
【主题】鼓励孩子三步法
【来源】《孩子:挑战》(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 著)P51-52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人已经阅读完了,感谢大家的示意。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拆页二的RIA现场学习,在场的小伙伴可以轻松掌握“鼓励孩子三步法”,帮助孩子激发内在的勇气,持续为孩子赋能。
【What】
作者通过对相同情形的案例,做出不同处理,让我们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出鼓励与非鼓励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同时强调,关注进步,是鼓励的开始。
【Why】
由此可以看出,非鼓励的教育方式,会加剧竞争,领先的一方会产生过度的雄心,树立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受挫气馁的一方丧失希望,即使为了竞争而努力,也只是迎合父母而已。
采用鼓励的教育方式,会让双方关注进步和学习本身,避免内耗,更会让气馁的一方重拾信心,产生内在动力。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质疑,这个案例来自于美国家庭,同时,时间相距现在至少也有60年了,隔着遥远的时空,书中提出的方法,对于现代中国家庭,是否适用?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的亲身案例。
【意译案例】
【主题】正确使用“鼓励孩子三步法”
【事件脉络】
【起因】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妹妹总是喜欢跟着姐姐,一起完成学校安排给姐姐的美术作品。
【经过】
当姐姐走出卧室,洋洋得意的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妈妈展示,“妈妈,快给我拍照打卡,发给美术老师。”妈妈一边给姐姐拍照,一边说:“真好,我很高兴你一直喜欢并坚持画画!”这时妈妈也发现妹妹并没有出来,猜到可能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于是,妈妈找了个机会单独走进卧室,“亲爱的宝贝,你需要妈妈给你的作品拍照吗?”看到妹妹有点儿勉强的拿起自己的作品拍照,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她并不满意,相对于姐姐精细的作品,她的作品以不规则的色块为主。妈妈一边欣赏,一边对妹妹说:“我感觉你对颜色丰富的色块非常感兴趣,这样看起来像彩虹世界,是吗?”妈妈搂着妹妹又问道:“要不要和我一起把你的作品贴在墙上?”
【结果】
一起贴作品的时候,妹妹忍不住对妈妈说:“我画的和姐姐不一样,没有那么整齐,清楚。”妈妈说:“你画的和姐姐一不一样,并不重要哦,重要的是你喜欢你自己的画吗?而且,你的画比你想象的要受欢迎哦!”
【How】
通过刚才案例的分析,我将“鼓励孩子三步法”的具体步骤细化如下:
第一步:不赞美,说事实。对于孩子的表现或成果,不要急于表示赞美,在没有真正搞清楚孩子内心的想法和目的时,我们只需要说出事实就好。
话术模板:我感觉你对。。。真的很感兴趣/喜欢!
第二步:不评判,表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或不良结果,不要急于进行主观评判,首先要对他做的好的方面或做的对的地方明确表示肯定。真正了解情况后在做判断。
话术模板:我对你在。。。方面感兴趣/可以这样做,感到非常欣慰/高兴。
第三步:不比较,指方向。对于孩子的成长,所有的比较都是有害的,只有真正的引导他们产生内在动力,才是他们重拾信心的方向和希望。
话术模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更喜欢/擅长。。。方面。
【Where】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孩子的方法与技巧,适合与孩子陪伴成长的每一个场景,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A3促动参与
通过我的故事分享,你是否对“鼓励孩子三步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接下来,到了你们实操演练时间,也就是分角色扮演。
【场景设计】
十岁的小虎在家里和学校都是一个浮躁的孩子,做事虎头蛇尾,成绩平平。在家中经常与8岁的弟弟小明发生冲突。小明在学校成绩很好,他虽然不像哥哥小虎兴趣广泛,但是只要开头的事情,小明都会完成。
一天,乔治正在组装一个复杂的书架,接近完工。妈妈担心他又半途而废,想给她一些鼓励。。。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此刻,用“鼓励孩子三步法”,
妈妈如何用“不赞美,说事实”,避免引起小虎浮躁的情绪?如何通过“不评判,表肯定”与小虎产生共鸣,了解小虎追求“完美”的雄心?如何通过“不比较,指方向”将小虎“做出完美的成就感”转为“做出贡献的满足感”?现在,请大家按对话的形式续写剧本,随后在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一个人扮演妈妈,另一个人扮演小虎。一共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开始编写和排演剧本。10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用3分钟的时间给大家做分享。
【A2】分步催化1
在坐的小伙伴有的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有的是教育从业者,首先,请大家和我一预想一下,未来一周,当你的孩子或学生可能会出现努力尝试某项新运动或新技能、因为某次活动或比赛表现不佳而失落、因考试成绩不佳不敢告诉父母等情景,请将你认为最可能发生的情境写在便签纸上。同样的,这里只要先写下场景即可,不需给出具体步骤。写好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2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用1分钟时间分享一下”。
好,现在请一位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写的是什么场景?
大家刚才都有写好场景,现在请想象一下,你正在面对刚才设想出来的场景,应用 “鼓励孩子三步法”,你会如何去做呢?
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把具体做法写在便签上。写好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步骤已经列示在纸上了,供大家参考,3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
在这之前我先说明一下,上个环节你在便签上写下的未来孩子某些行为表现的情景,那么下个环节就是你讲运用鼓励孩子三步法的时候啦,那么现在请xx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最后,我们要谨记一句话:进步好过完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