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新晋一级拆书家朱小爱,很开心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拆书过级。现在是2022年六月底了,回顾这六个月,我输出最多成长最快的要数拆书训练营期间了,当时刚刚开始学习便签学习法,在带着压力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尝到了便签学习法的甜头,当时暗暗发誓结业后哪怕不能做到每天一个拆页,也要至少一周分享一个拆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已经过去的两个月,我一个拆页都没有写。这次为过级选片段,重现翻看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发现了一个新片段,当时的感觉就是,赵周老师可太懂我们了,居然可以“利用刷微信的机会来践行便签学习法”,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
据很多初学便签法的小伙伴反馈,虽然便签法工具简单易得方法容易理解,但要真正用到位并不容易。这很正常,因为好的工具背后一定有深厚的理念支持,而且用好工具和提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去熟悉和练习。
在拆书帮几十万组便签实践中,我们深知让大家自己写便签的难度。所以,这里提供一个有效、有趣的训练法,叫作“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这种方法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泛化了对练习场合和学习内容的要求,同时进一步简化了对工具的要求:你不用准备一本致用类图书,也不用准备3张便签,甚至不用刻意为锻炼便签法技能规划时间,只要在你每天本来在做的事情上稍加要求,就会很有效。
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在朋友圈里直接转发任何内容。当你在微信订阅号、朋友圈或某个群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想要转发时,让自己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能加上自己的重述再转发吗?重述的时候能体现一下前因后果或适用边界吗?我能补充点儿自己的相关经验吗?我能加上一个自己的应用或行动吗?只要能想到或加上一点儿自己的东西,那你就得到了锻炼。
如果对着手机想5分钟还是想不到呢?实在想不出来就放弃转发吧,这篇文章跟你的关系没那么大。同时,那5分钟也没有浪费,在这期间你的大脑得到了高效练习,对应I、A1、A2的思维肌肉也得到了强化训练。
赵周老师的话通俗易懂,给出的方法非常的落地、可执行且易衡量。所以对片段的讲解我就简单带过:
这个片段介绍通过微信来练习便签学习法的原因、方法和可以达到的效果。
最近学到一个新的概念:信息茧房,什么意思呢?现在的大数据算法越来越高级,如果一个人关注和收藏什么,数据就会不断的推送什么,最后我们会被自己关注的知识、专注的信息所包裹,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而更可怕的是,转发的动作太容易,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关注了什么,最后被下意识的数据卷入到了一个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可以指导自己生活的信息茧房里。所以,无论从解救自己内存不足的手机、或是被信息包裹的自己考虑,我们都值得好好学习今天的方法。
那如何实践呢?未来一个月,在下次想要转发一个微信文章时,你可以这么做:
1、停下来。
2、便签三问:用自己的话转述、加入自己的经验、规划未来的行动
3、写下来。
最后无论是否完整的完成了三步,我们都多了一次练习便签学习法的经历。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方面:在练习便签学习法时会被很多的客观条件给卡住:最近没有时间读书、没有合适的拆页、手头没有便签……
【激活应用】
【分组】
接下来是小组讨论环节,因为我们今天只有三个小伙伴,所以自成一组。
【显像提问】
听完今天的拆页和我的故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朋友圈里或收藏夹里,躺了很多自己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收藏的内容,而新学的便签法又一直没有找到用武之地?邀请大家回忆下最近一次朋友圈分享公众号文章是什么时候?还能记得起来分享的主题是什么吗?现在打开自己的朋友圈、看下最近一次分享,只看着标题能记起当时打动你的内容吗?
请大家回忆一下再请伙伴分享,时间为2分钟。
好了,时间到,下面请小伙伴们来分享一下。
【A1+】(反思加工)
感谢大家的分享,看来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通过今天拆页内容的学习,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再回到当时想要分享转发的那一刻,你会怎么做呢?请大家讨论2分钟。并把做法写下来,一会儿请小伙伴分享。
【总结、结束语】
感谢分享,通过今天大家的反思加工,让今天学到的拆页知识,链接到自己的经验,进而有机会指导未来的行动。在这里,我也邀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每次要转发朋友圈时,都用这个方法来整理书写一次。
另外呢,这个方法只是书中的一个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提高学习力的方法可以去阅读这本书,祝大家都能通过践行便签学习法,遇见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今天的过级内容,感谢大家的陪伴和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