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忍住想要做比较的冲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以“当下”和“自我”两个维度,把物品分到四个象限和原点处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拆友大家好,我是来自镇江的Luna。首先,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我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一个易经爱好者,我还是教育诊疗的推动者。因为信奉拆书帮的学习理念而参加了拆书过级,以便有机会跟优秀的你们一起学习、共同精进。

为了方便讨论与沟通,我们现场分为四组,郑老师跟驰驰一组,丹丹跟张老师一组,张兮吾和唐振老师一组,丁老师和军华一组。

F特征】我今天分享的两个片段出自书籍《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是史上最强人生整理观念“断舍离”的提出者,自第一本《断舍离》面世以来,上千万人的生活方式被改变、被颠覆。

【A优势】相较其它收纳类书籍,本书是收纳整理的开疆之作,既讲述了对生活物品进行断舍离的精神,还讲述了断舍离后“身体、心灵和生命”机制的回归。它既是一本收纳整理类书籍,也是一本美学书籍,还是一本哲学书籍。出版以来,全球总销量达到上千万册。

【B1利益】如果塞满杂物的家已经让你产生了厌烦、消极情绪,可以读一读本书,它能通过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实操案例来抚慰你,给你重新出发的勇气。

【B2利益】今天的两个拆页来自于本书第二章《断舍离的工作机制》,第一个片段来自56---57页,讲的是如何通过四象限给物品分类。第二个片段来自第58-59页,如何通过必要、合适、愉快三个标准,找到真正满足自己需要的物品。两个片段是先后发生的递进的关系。

【学习目标1】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在完成片段1的学习后,在座各位能通过“时间轴”和“重要度轴”,也就是以“当下”和“自我”两个维度,把物品分到四个象限和原点处,然后把原点处的物品收起来。这下,你家物品能减少三分之一,眼前豁然开朗。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看一下第一个片段,看完请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一:

在处理掉垃圾·废品之后,有意识地按照自我轴和时间轴进行杂物的取舍,就能在大量杂物之中锁定那些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的东西。

比如说,我把用了10年以上的眼镜送给你,“这副眼镜非常好,务必戴”,你会用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力,而且眼镜的样式合不合胃口还难说。那么“现在”的“你”应该很容易判断这副眼镜的价值。

但是,这副眼镜并不是不能用。而且,眼镜框上还有高级品牌的logo。可能看到这里你会产生一种“太可惜”的感觉。

我们可能选择收下这副眼镜——“毕竟是他给的,拒绝起来也不好意思”“眼镜还能用,暂且收下吧,况且还是大牌货”,这种思维本身就是焦点错位,变成了“他人轴”或“物质轴”。

从便利店的免费一次性筷子到和自己风格不相称的回礼品情侣杯等,很多“基本上不怎么会用的东西”你还会带回家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已经陆续看完了第一个拆页内容,这一个拆页不太好理解,没看明白的也没关系,下面我来说说我对拆页的理解。

What:(同时在白班上画图

这是一个象限图,纵坐标是时间,横坐标其实是自我轴,但是因为我们大量物品是他人送的,所以横坐标的左边我们就放来自他人的物品,右边的物品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的是物品。分类的时候我们怎么做呢?比如,我的物品时他人送的,就该放在这边(白板演示),如果某个物品我不再使用,但是物品本身还是好的,甚至贵重的,那就放在这边(白板演示),如果某个东西我现在不用,但是未来某天可能用得上,那我放在这边(白板演示),那些符合“当下”和“自我”两个特点的物品,就放在原点。举个例子说,如果某个东西是我同学送的,就放在这里,是我中学同学送的,就放在这里,第三象限。(白板演示)

---某个东西,我现在不用,但是下个月我吃酒的时候可能要用,大家觉得应该放在第几象限?

---未来+物品-----第一象限。

---对,就应该放在第一象限。

好,看样子大家理解了。这就是第一个片段讲的内容,就是说,只有原点处的东西才符合“当下”和“自我”两个特点,这是我们最终要留下来的东西。

Why:

我们生活中充斥成千上万的物品,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来自他人馈赠。日积月累,其中很多物品已经与今天的我们关联度不高,比如,你可能有二十几条牛仔裤,但是常穿的就那么三四条,其他的依然占据着你的生活空间。为什么你没有扔掉,可能它具有了其它特点,比如来自别人的赠品。那么这些物品应该在其它象限里,不应该占据原点的位置。你看,不用四象限法盘点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物品,难以锁定那些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的东西。

【意译案例】

大家留意拆页里提供的送别人眼镜的例子了嘛?日常生活中送人眼镜的事情不常见,毕竟度数不一样,瞳距不一样,不太好理解。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我妹妹早两年出国,出国前她把大部分衣服都扔了,有几件她特别喜欢的给了我。我妹比我高,比我瘦,那些衣服她穿起来的确好看,我虽然能穿得下,但是穿不出她那种高级感来。我想着等减掉几斤就能穿出仙气来了。于是这些衣服就跟我别的衣服一起挂在了衣柜里。

这些衣服毕竟是妹妹送的,这是我们俩感情的见证,我不好意思拒绝,这是把自我轴变成了他人轴。这些衣服都还能穿,有的还是大牌,丢弃了也太可惜,这就把自我轴变成了物品轴。

这样的物品多了,每次的收纳整理就会变得很纠结。

How:

现在我们回到片段,它包含了如何锁定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物品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扔废品。正式整理之前,扔掉那些已经过期或者破旧、无法再使用、你自己也不惋惜的物品。

第二步:画象限。在地上用色带或者围巾摆出一条横线作为横坐标重要度轴,再用一个色带作为纵坐标时间轴,这样四个象限就出来了。

第三步:分物品。按照属性,将所有的物品放在对应的四个象限里或者原点上。比如因为担心疫情发生囤回来的方便面,应该放在哪个象限呢?对,第一象限。中学同学送的手套,具有他人和过去两个特点,放在第三象限。你一周前还在用的围巾放在原点处。

第四步:留用品。原点处的物品是当下的你所需要的物品,拿出来,按照功能放在他们该在的地方。比如衣服放进衣橱里,配件放进抽屉里。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觉得整理物品不就是直接扔扔扔嘛,哪里需要用四象限审视这么麻烦。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你可能不知道家里究竟有多少东西,不知道哪些是废物,哪些是鸡肋,哪些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where】:

这个四象限法不仅适用于家庭物品的整理和舍弃,还适用于处理办公文件和用品,甚至可以用来整理我们的手机和电脑文件。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了哪四个环节?对,丹丹说得对,扔废品、画象限、分物品、留用品。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比如某个秋日的午后,你泡上一杯咖啡,想着整理一下杂乱的桌面。你粗略看了一下,桌上就有不下五十件物品,有零食,有各种瓶瓶罐罐,有款式不一的茶杯,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请想象一个类似这样的场景,写下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经过,并描述一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写在便签纸上。

好,开始….

…………………………………………………………………………………………………………………………………………...

好,2分钟时间到,我们请……老师来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案例分享】

军华:我整理书房的时候,小孩子的作业、两台电脑,隔三差五就开始乱了。跟小孩发脾气,还是挺头痛的。

【拆书家反馈】

我听得也替你头痛呢。龙城分舵的同学棒棒的!

【A1+】反思加工

刚刚大伙都写了过往整理物品的经历,假设让你又一次回到之前的那个场景中,你将如何运用四象限法来给物品进行分类?

同样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要分类的物品写在拆页纸上的象限里。稍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好,开始………

【案例分享】

韩老师:

第一步:扔废品。办公用的废纸,扔掉。

第二步:画象限。孩子的东西,用四象限画出来。根据未来、过去、他人和物品几个维度,讲他们区分开来。

第三步:分物品。我可以以人来分,把我的、老婆的、孩子的分开。

Luna:你以人来分吗?

韩老师:对的,以人来分。

张丹丹:你只能给你自己的物品分类。别人的东西要重新画别的象限。

Luna:丹丹太棒了!

第四步:留用品。订书机、接下来用的文件和同、电脑用品、身份证、各种卡。

拆书家反馈】

谢谢韩老师的分享,通过四象限法,我们不仅把久已不用的物品从生活中释放出去,还留下了与当下的自己紧密关联的物品,真正做到了不多余,不遗漏。让我们将掌声送给他。

【过渡语】

好的,以上就是片段1的全部内容,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第二个片段。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把原点处的物品收起来了,那四个象限里的物品怎么办?当真全扔了吗?是不是有我们难以放手的物品呢?如何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取舍,只留下必要、合适、愉快的物品。

【学习目标二】通过学习“整理四步法”,你能迅速分清哪些才是真正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一次的整理后,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眼镜一扫,心理很爽。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引来无数个赞。

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片段2,阅读完成后,请示意一下。好,开始阅读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二:

我们回顾一下在前面介绍的“无法放手的三种类型”。这三类人有一个共通点——没有活在“现在”。总是不断感叹着“太浪费了”和“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意识总是徘徊在过去或是将来,却没有脚踏实地正视眼前的问题,以至于人生的“现在”成为一个空洞。

在这些杂物中,有些东西可能一年才用上一回,或是红白事的时候才用得上。对于这些东西,不要从频率,而要从和自己的“关联度”的视角进行判断。

这种“关联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在取舍时,往往容易优先考虑物品的利用价值或角色作用,但实际上,物品的“活用价值”得以实现是以物品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度”为前提的。

再怎么美味诱人的食物,如果吃饭的人没什么胃口或是肚子吃饱了,想必也无法领略这种“美味”。

物品与自己的关联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判,也有不同的关联度。这是所有的人·事·物三者的关系网成立的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那些同时满足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的物品很快就能被锁定,并且可以摆脱把人·事·物单纯理解为非对即错、非善即恶的二元思维,逐渐形成多元性的、尊重他人的意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部分人都读完了。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拆页的理解。

What:

片段一教我们给物品分类是断舍离的核心,片段二主要讲述了在用四象限对物品进行分类之后,如何处理四象限里那些无法放手的物品,这是断舍离的难点。

Why:

<不那么做的坏处>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美德,东西只要不坏都不舍得扔掉,断舍离的时候,我们经常感叹“这太浪费了”,“先留着吧,万一以后用得着呢!”“这是我的第一条牛仔裤,里面是我满满的青春记忆”,这样就留下了很多根本用不着的物品,而且增加了我们找东西的难度,二十几条牛仔裤,常穿的就那么三四条,其它的都在占用你的空间和你的精神资源。多年之后,还留着第一个月工资买的口红还在梳妆台上。二十年前买的第一部手机还在书橱里。那些闹心的东西,你就往里推一推,假装看不见,整理效果可想而知。

How:

那具体怎么做呢?这里跟大家分享四个步骤。

第一步:辨不舍。对四象限里那些无法放手的物品再进行一次分类。这次分成两类,一类是精神类物品,具有回忆意义。另一类是高价类物品,当初高价买回来的,但是当下已经不合适了。

二次分类的时候可以这么做:用一条色带在地上分出两块区域,左边放回忆类物品,右边放高价类物品。

第二步:存回忆。把左侧回忆类物品用一个箱子集中单独保存,这一类物品已经失去了物品当初的功能,比如你人生的第一条牛仔裤已经不具有裤子的功能,你留着它是为了纪念你的青春。他不宜再放在衣柜里,而应该跟其他的回忆类物品,比如磁带啊、中学奖状这些一起单独存放。

第三步:拍照片。拍什么照片呢?右边那些贵而无用的东西。那些高价无用之物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不能再满足你的需要。对待他们,我们可以拍下照片保存在手机里,然后再见,该卖的卖,该扔的扔。

第四步:舍无关。剩下来的所有物品全部舍弃掉,毫不心软。

(反例)再给大家举一个我的例子:我是个恋旧的人,我第一个月工资买的口红,早已过期,至今还在梳妆台上,多年前花10000快买的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好多年不用了,至今还在书柜里。日积月累,家里不必要、不合适、不心动的东西越来越多,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每次整理的时候,我只是把那些东西往里面再推一推,下一次整理的时候,看着他们,又往里面推一推。

(正例)学习了物品取舍四步法后,我又做了一次断舍离。

首先:把难以放手的物品拿出来进行二次分类,看哪些是回忆类的,哪些是高价类。中国加入WTO那天我买的手机是回忆类的,300万像素的相机是高价类的。什么是回忆类的,什么是高价类的,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辨不舍)

然后:把回忆类物品单独封存在一个箱子里,放到阁楼上去,包括同学送的围巾,早已过时的随身听,别人送的手套啊,围巾啊,无以言说的小本子啊。(存回忆)

接着:给那些高价买回来,如今已经用不上的物品排队拍照,专门建一个文件夹保存。或者发一个朋友圈:这个曾经花了我三个月工资的昂贵手机,感谢你的陪伴,今天,认真跟你认真说一声再见。实物全部舍弃。(拍照片)

最后:把所有其它物品全部打包舍弃。(舍无关)

【where】

这个方法适合处理个人家居物品,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物品不适用,因为不同的人对于适合、必要、愉快的感受时不一样的。你不要擅自做主扔了你孩子的校服,那衣服上有他打球留下的汗,有他伤心时落下的泪。

预防异议】:

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已经分出四象限里物品了,直接扔了不就行了吗?何必还要这么麻烦?扔扔扔谁都会,断舍离的难点就在于处理难以放手的物品。难以放手的东西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回忆类的,一类是高价类的。回忆类物品承载着我们特定阶段的人生意义,如果全部丢弃,我们的回忆无法安生,又因为无法复制,而让我们追悔莫及。当然,选择有代表性的就行,不要什么都留。而那些贵而无用的物品,他们已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该舍弃的时候无须手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刚刚我们学习了取舍物品四步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在给大家一个场景,进行一次现场演练。

场景描述:

你正在电脑里忙乎,此刻,你妻子在整理书柜,她站在书柜前,拿起一本十年前的英汉字典,扔了,又捡起来,放了回去。然后是你们大学时候的教科书,跟同学的通信,孩子的几年前的作业本,当年从地摊上买回来的名著……扔掉,捡起来,又扔掉,又捡起来。在一旁冷静观察的你站了起来说:来来来,我用今天刚跟赵老师学到的断舍离干货来教教你,如何用四步法取舍物品,做一次健康的断舍离。

再提醒一下四个步骤啊,第一步:辨不舍,第二步:存回忆,第三步:拍照片,第四步:舍无关

【小组讨论】【给出清晰指令】

请大家在我们分配好的小组内,一位扮演丈夫,一位扮演妻子,用对话的方式把书房里即将发生的场景进行展示。8分钟之后,我将邀请其中一组来分享。好,演练开始,Let’s go!

【现场演练】

好,8分钟时间到。刚才大家演练的时候,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

1. ---家里其他人的东西怎么办?比如书柜里孩子的东西,我们能不能替他们取舍?

---不能,个人整理自己的,不能替他人做主。

2.---有没有既回忆又昂贵的东西?回忆类的物品能不能拍照?

---当然!爱拍都可以拍!

3.---是对一个品类的东西分类,还是某一个空间进行分类?

---某一个空间里的。

接下来,我们请驰驰扮演丈夫,郑老师扮演妻子,演练开始!

【案例记录1】

妻子:怎么办啊,我这个也不舍得扔,那个也不舍得扔。

丈夫:我来教教你?

妻子:好啊好啊,你快教教我,我每次都头大。

丈夫:首先,分出哪些是值得纪念的千万不能扔的物品,哪些是贵而无用的物品。纪念品放桌上,贵而无用的放地上。

妻子:孩子的奖状是纪念物品,还有你给我写的明信片,这些放桌上。这个相机,才200万像素,是我们那年从香港买的,花了我半年工资呢,算是贵而无用的。还有这一整套考研的书,花了好多钱啊,也算贵而无用的吧。这些放地上。

妻子:这是女儿奖学金给我买的杯子。

丈夫:回忆类的,存起来。

丈夫:好的,把桌上的物品放在白色收纳盒里,一会我放到储物间里去。你把地上的东西摆个造型拍个照。

妻子:舍不得啊。

丈夫:吐故纳新,这些已经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加分的东西,让他们去寻找新的主人吧,挂到闲鱼上卖掉。

妻子:这一弄,书橱里东西少了一半,看起来的确舒服多了。上一次这么清爽是刚搬家的第一年。我来发个朋友圈吧!

【拆书家反馈1】

掌声响起,两位老师配合的太赞了!

………………

我看两位张老师演练得也很投入,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案例记录2】

张军:我看你在收东西,你是想扔还是不想扔啊?

丹丹:我有点纠结。孩子都傻姑娘大学了,这边是他幼儿园里的照片啊、奖状啊,好多啊。这边又是项链啊,戒指啊,都没带过。不知道怎么处理啊。

张军:咱们不同东西不同处理好吧?小孩的奖状啊这些咱们留着当回忆吧

丹丹:咱们拍个照片留在相册里吧,实物收起来吧,别老放在手头上了。这些贵重物品怎么弄呢?

张军:贵重物品,咱们处理掉吧。

丹丹:你妈妈想买戒指,我就送给她吧,省得再买。

张军:好的,对我们没用的东西,他们恰好需要,也算二次利用。

丹丹:咱们处理了旧的,我乘机可以买新的了。

韩老师笑:那就多一步第五步,买新的!

【拆书家反馈2】

老张家的两个老师演绎得太好玩了,演练完前四步,还加了第五步,买新的!

【A2分步催化1-场景】

通过刚刚的演练,相信小伙伴们已经掌握了如何用四步法对物品进行取舍。

那么接下来,设想一个场景,未来的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内,你可以应用这四步法对哪个空间的物品进行取舍呢?是你家拥挤的衣橱吗?穿不下的旗袍、中学时代的校服、结婚那天的羊毛衫都还在。是你家毫无搭配的厨房?光杯子就有十几个,有老人过生日的寿碗,有旅游时买回来的,还有朋友送的……诸如此类不能给你心旷神怡的场景。

【小组讨论】

请你把设想好的这个场景,写在A4纸上,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给大家3分钟,现在开始。

【学员场景分享】

唐老师:我要整理我的polo衫,有二三十件Polo衫,常穿的就那么几件,大多数是为了让我不爽的。

张兮吾:我要整理我的一阳台的练字纸。前几天整理过一次,又多出了许多,已经没法挪步了。

丁舵:我要整理我的书柜,里面各地买回来的明信片,培训用过的材料,各种有用没用的获奖证书。

【拆书家反馈】

谢谢唐老师、张老师和丁老师的分享,这些场景听起来的确让人不爽,如果你能忍,估计夫人会很不爽。

【A2分步催化2: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场景】

那刚刚大家都写出了让自己不爽的场景,接下来就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应用物品取舍四步法对刚才想到的场景里的物品进行取舍,留下真正满足自己需要的物品呢?

同样8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学以致用的时刻。好,开始............................

【小组讨论】

,时间到,我们请……来分享一下. 他是如何应用这四步法来取舍物品的

【学员案例分享1】

张兮吾:先分类,舍得扔的和不舍得扔的分开;其次,把不舍得扔的再分类,所有的第一次,第一次三字经,第一次心经,都属于回忆类的,直接拍照收藏。获奖的作品、盖章的作品,装裱。最后,其余的扔掉。

【拆书家反馈1】

好的,感谢张兮吾老师的分享,他拓展了我们的取舍四步法,对自己的字画这一类,也可以先拍照再收藏。很棒!让我们将掌声送给他。

【学员案例分享2】

丁丹老师:

我要整理书柜。先分类,找出out的书,已经看过的小说类,过期的字典,直接扔。辨不舍,看不懂的,比如佛学书籍、四书五经,收起来,不再放书柜里。常用的证书啊,用不上的当成回忆,拍照收藏起来,还要用的放在手边。我家房子大,杂乱无章的东西藏到我看不见的地方,从此不见,等某一天我舍得了再扔。

【拆书家反馈2】

丁老师的分享又拓展了我的思路:如果家里房子大,标准可以不那么苛刻,可以设一个暂时的回收站,给眼下的世界多一份清净。【结束语】

至此,以上两个片段的分享告一段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一个片段,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四象限来给物品进行分类,最终留下原点处的物品,包括扔废品画数轴分物品留用品四个步骤。

第二个片段,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辨不舍存回忆拍照片舍无关四个步骤,选取出符合你需要的物品。

我相信,只要大家每次断舍离时采用先分类,再取舍的方法,一定能让自己所见皆所爱,所用皆美好。

以上就是我2-4全部内容,感谢大伙的积极参与和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