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自我介绍]:
我是代宁,代替的代,宁静的宁。三个标签简短介绍一下我自己。
职场员工,从事人力资源工作、9岁孩子宝妈、终身学习践行者——致力于提升自我来给孩子做榜样。
[分组]:
在开始今天的拆书之前,我先来分个组。前三位一组,后三位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拆书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行为)启发式提问三步法(澄清)帮助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界定)。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
我今天的拆页选自《正面管教》一书。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场景:
不知道大家在育儿路上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场景?
场景一:写作业
孩子边吃边写、边玩儿边写,不写直接玩或者是你以为他在写作业,实际上在玩手机。你说什么都没用,孩子就是不听,大人血压飙升。
场景二:超市购物
在家跟孩子约定好不买玩具,可到了超市孩子就毁约。看到心仪的玩具就不走,哭着喊着要,甚至躺地上打滚,一副说了不算、誓不罢休的架势。
场景三:模仿别人错误行为
孩子们看到电视上,身边大人,同学一些抽烟、喝酒、骂人、谈恋爱等不良行为,他们也总想试一试。家长遇到这种情形,一下子感觉如临大敌,胸闷气短。
提问:
大家遇到了以上场景会如何跟孩子沟通?
是一揍了之?还是大声说教?是苦口婆心?还是听之任之?
这些处理方式,貌似都不理想。
影响:
如果我们只是说教,无论多么苦口婆心,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会事事和我们对着干。
长久下去,会对孩子今后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那如果我们一味的放纵,听之任之,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孩子会养成唯我独尊,狂妄自大的性格。
这性格会进一步影响他们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影响孩子的一生。
解决: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就能有效地解决上面我们所说的各种问题。这本书提出了“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让我们在面对以上问题时,以和善的态度,拿出最有效,孩子又能接受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进而增进亲子关系。在正式阅读原书
片段之前,我先邀请各位小伙伴做个小测试。
[A1请大家自测]:
这是一个关于“你是否适合向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的测试,只是作为参考。
大家看一下我发的表。表中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有五个分数。
1分代表完全符合,5分代表非常不符合。
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用直觉进行打分,不用陷入选择和思考。
计算出总分后,将总分发至聊天区。
[I解释自测]:
接下来,我来针对这道自测题做个总结:
得分在18分以上的伙伴
说明您非常会引导孩子,不妨看看今天的拆页能否给你带来新的启发和收获。
得分12—18分的伙伴
说明您知道引导孩子的重要性,只是还不太擅长,我们一起加强这方面学习。
得分12分以下的伙伴
说明您平时不太习惯给孩子进行提问引导,习惯性地安排孩子做事情。今天的拆页内容一定会帮助到您。当然也包括我,我自己得分8分,也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误区。那我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片段。
现在请大家阅读拆页片段,时间2分钟。
【原文】
《正面管教》P155-P156
启发式问题
前一章我们讨论过,可以利用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导致的后果。这也可以用来作为“花时间训练”过程的一部分。如果你用启发式问题而不是对孩子说(往往是对孩子提要求或说教),你就能够达到让孩子更多地参与、更好地理解的效果,并且能营造出更具有鼓励性和尊重性的氛围。只有当你真正对孩子的回答感兴趣时,启发式问题才会有效-也就是说,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当孩子回答你的问题时,他们是在积极参与。当你向孩子说时,他们是在被动地参与。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你就有了机会去听他们的理解和你的理解是否一样。例如,你不要告诉孩子去收拾厨房,而是问:“在厨房变干净之前,你看到有哪些事情应该做?”
孩子可能说:“洗碗。”
你可以接着问:“桌子上的东西怎么办?”
孩子可能会承认:“噢,呃,我猜应该收拾起来吧。”
你可以回答:“对。还有炉子上的东西呢?等东西都收拾起来后,桌子、灶台、炉盘上还需要你做些什么?”
通过运用这个方法,你也是在花时间训练、引导孩子思考并且让孩子积极参与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很具有鼓励性的。有时候,给予鼓励的最好方式就是一个简单的拥抱。
请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我看大家都阅读完了,那我接下来陪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我们打开原文片段,大家看着原文片段,我来提问。
互动提问一:
拆页中的家长是直接要求孩子去收拾厨房?还是给孩子说教说收拾厨房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要求,不是说教,那是怎么做的?
回答:
都不是,不是要求,也不是说教。
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思考如何收拾厨房。
互动提问二:
拆页中的家长,是怎样启发孩子去收拾厨房的?问了怎样一个问题?
回答:
“在厨房变干净之前,你看到有哪些事情应该做?”
互动提问三:
拆页中的家长,通过几个问题启发孩子去收拾厨房?
回答:
家长通过3个提问让孩子把收拾厨房分解为3个步骤。
洗碗、收拾桌子、灶台等步骤。
互动提问四:
像拆页中的家长这样提问,你觉得孩子会愿意积极的去把厨房收拾干净吗?
回答:
是的,通过提问的方法,家长在引导孩子思考并积极参与收拾厨房这件事。
【what】
拆页片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启发式提问的方法。
那什么是启发式提问?
通过提问,(不是要求,不是说教),让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把事情想清楚。
最终结果是,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why】
安排和说教,都是把家长想要的后果强加给孩子,会导致孩子的叛逆、防备。
最终导致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要停下来,停止给孩子答案,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孩子放松下来,主动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被当做大人、朋友,更愿意积极的去行动。
这样逐步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具体HOW:
我们通过理解原文以及上述沟通,总结出启发式提问的步骤有3步:
1、控制情绪,营造氛围
确保沟通双方都是平静状态才可以使用启发式提问;
如果其中一方心烦气躁,则不能使用。
2、不预设答案
如果大人内心预设了答案,会将自己的答案与孩子的回复进行对比。
孩子回复的答案与大人内心预设答案不一致,则大人不会认可孩子的答案。
那样将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要向孩子表达出你的同情与接纳,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3、询问引导。
发自内心的询问孩子,允许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思考。
引导孩子可以参考以下句式
“在……之前,你想到应该做……?”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我们下次可以怎么去避免这个不想要的结果的发生呢”
举例: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激活过去自己的经验)
昨天吃完晚饭,我收拾厨房,安排孩子上楼写作业(我家户型是上下楼)。
我收拾完厨房去楼上看孩子写作业情况。结果发现孩子忘记我的嘱咐了,在一边听故事,一边玩玩具。
我当时想爆炸。后来我忍住了。平静了几秒钟。(控制情绪)
我决定不用要求,用启发式提问来跟她沟通。(营造氛围)
听听孩子内心的回答。(不预设答案)
(询问引导)
我:“宝宝,你现在在干吗呢?”
宝:“我在听故事啊,妈妈”
我:“宝宝,那听十分钟故事之后呢?
宝:“我应该写作业”
我:“那写完作业呢,到9点半之前,都还需要做什么呢?
宝:“我应该读书、洗漱、读英语”
我:“到9点半之前,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你会用来作什么呢?
宝:“如果有时间,我想听故事”
我:“那你知道到9点半之前,你都要做什么了吗?
宝:“知道了,妈妈。我这就开始”
反思
后来,我结合本片段进行了反思。
我的沟通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我在无形之中符合了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具体如下:
1、我控制了情绪,营造了一个比较和善的氛围。
2、我没有预设答案,没有说教,没要求。
3、我对孩子进行了询问引导。
让他最终自己得出要做什么事情的结果。
适用边界:
启发式提问适用于什么场合呢?适用于各种需要启发的场合。
具体有职场上级对下级、生活朋友之间,家庭父母对子女、夫妻之间等需要启发的各种场合。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要说,对方如果不配合或者是配合了但是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怎么办?
针对这个我想说的是,启发式提问也不是万能的。需要在对方情绪平静,愿意配合的场合下进行。
至于如何情绪平静,愿意配合,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如果对方配合了,但是由于认知不足、考虑不周全,暂时不能给予解决方案或者给的解决方案不完善时,我们可以提示他从哪几方面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他想周全。
A3促动参与:
分组:
刚才我们学习了启发式提问三步法,接下来,我们来做个练习。我将给出一个场景,让大家进行讨论并演练。
场景演练:
(背景)
一一最近刚学会骑自行车,正在喜欢的劲头上。甚至周一至周五上学的早晨也要叫妈妈叫她起床去楼下骑自行车。
(事件)
周四6点半妈妈叫她没起,当妈的心疼孩子,想着没叫醒就没叫醒吧。可以多睡会儿。等七点再叫她醒的时候她很生气,很难过自己周四没时间骑自行车了。
下面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
一个小伙伴扮演一一的妈妈,另外一个小伙伴扮演一一。
请一一妈妈利用启发式提问,让她自己想到怎么才可以准时起床去骑自行车。
4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组进行现场演练。
我把场景以及启发式提问步骤发在聊天区,方便大家使用。
学习者分享(鲁青、大辉):
鲁青扮一一妈妈,大辉扮演一一
一一:“妈妈,我很生气,你怎么不叫醒我,我没时间骑自行车了。”
妈妈:“对不起宝贝,刚才叫你了,你没醒。我寻思着让你多睡会儿,就没再坚持叫醒你。”
一一:“可是我很难过,我没有时间骑自行车了。”
妈妈:“那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可以想想以后怎么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吗?”
一一:“妈妈。你坚持叫醒我不就可以了?”
妈妈:“如果妈妈也起不来呢?妈妈没靠谱,怎么整?””
一一:“如果你也不靠谱?怎么办?(陷入思考中......),有了 ,我可以定闹钟,闹钟比妈妈靠谱。”
妈妈:“是的,这个方法很好,我们可以试试,你这么快想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你点赞!”
拆书家现场点评:
谢谢两位老师,刚才我们通过这组的分享,我们听到妈妈用到了启发式提问,采用控制情绪,营造氛围+不预设答案+询问引导三步法,引导一一去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准时起床去骑自行车。最后一一自己给到解决方案。
非常感谢这一组的分享。
A2催化应用:
布置任务—找人分享、拉人陪练:
A2催化应用:
为了大家更好的应用,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回去后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拆为己用。
在接下来的一周的生活/工作中,注意哦,是未来一周。未来。
你可能会遇到需要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对方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场景?
请大家回去后试着运用拆页中学到的启发式提问法来引导对方自己思考,自己给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
在三天内将你的应用分享到会员群里,我非常期待大家的作业。
结束语:
在最后,我来陪着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启发式提问,有三步,分别是控制情绪、营造氛围+不预设答案+询问引导。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工作、生活中,能够经常使用这个启发式提问,鼓励对方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从而让对方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和指导。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
学习者晓雯反馈:
学习目标:
在下个星期,我想用一次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解决孩子写作业不会了不自己翻课本而是找家长问这件事。
行动:
在下个星期,如果孩子发生写作业不会了不自己翻课本而是找家长。
我会在他下周来找我问不会的题时,我打算用启发式提问法,启发她不会了怎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先我要控制情绪,不认为孩子水平差。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沟通氛围;
第二步:不预设答案,空杯状态,接受孩子,听听孩子内心回答。
第三步:我要询问引导孩子,大概有三步
一问孩子,这个题是课本上哪个知识点?
二问孩子,这个书上的知识点是哪里没掌握导致的这个题不会?
三问孩子,这次不会的,可以怎么解决不会的问题?方案有哪几种?哪种更好?
最后,鼓励孩子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结:
以上未来应用中,这位妈妈采用启发式提问法三步控制情绪、营造氛围+不预设答案+询问引导三个步骤。步骤齐全,也考虑到方方面面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妈妈会成功的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我们预祝这位妈妈下次应用这个方法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