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金字塔原理》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190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自上而下表达 结论先行

开场:

分组:

哈喽大家好,我是赵代金,我的第一个标签是一名培训管理者,第二个标签是一名非连续创业者,第三个标签:目前是一名一级拆书家。那么欢迎大家来到线下拆书的现场。那么今天除了我以外,我们一共有4个人。为了方便今天的讨论,我们分为2组。泉水老师和张华作为一组,小郭和灿芬是一组。

学习目标: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金字塔原理》,我们在学完这本书以后,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我们将来在需要高效表达的时候(比如沟通、汇报、写作)时,能够按照结论先行的表达方式,先总结再进行具体的表述。

图书介绍:

F: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它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女士。芭芭拉明托呢是麦肯锡的第一位女咨询顾问,她在组织思想的时候呢,发现了金字塔这个原理。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之下共同完善了金字塔原理这种思想。金字塔原理也是麦肯锡在全世界范围内做培训的一份非常经典的教材。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思想,就是当我们在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时候,怎么去进行有逻辑的表达。

A:这本书在书中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也还有很多的案例,所以在指导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是非常实用非常好用的一本工具书。

B: 我们在工作中有时候会听到领导说,说重点好不好?有时候我们在跟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朋友说你到底想说什么呢?有时候我们在给下属安排工作的时候,下属说,老大能不能说重点啊?这都是我们在平时的这个职场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现象。那么当我们没有用一种非常清晰的表达方式去表达我们的思想时候,我们的表达就会经常漏洞百出,也让对方想获取你的观点的时候变得非常的困难。有时候对大家的职场,还有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形象其实是非常有影响的。假如说我们掌握了这个金字塔的原理,我们的生活、工作的交流将会变得更加的畅快,也让我们的职场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下这个片段。因为我们这个片段并不是很长,那我就想邀请一位伙伴来为我们来领读一下。好的,谢谢张华!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自上而下的表达,结论先行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你必须牢记。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 演讲者、 培训讲师 ) 表达的思想。 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系。 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 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达你的思想, 读者就会自动从中寻找共同点, 将你所表达的思想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 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 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退一步说,即使受众能够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你也增加了他们阅读的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你没有提前说明的逻辑关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感谢张华同学。

这段文字比较简短,首先我来谈谈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What: 这个片段说的是,当我们在自上而下的表达时使用的这样一种方法。先说结论,再来展开具体的思想和依据。用来解决表达想法的时候,听众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理解意思。

Why: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习惯来讲,一般我们经常会先把很多原因讲出来,然后再说出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再得出结论。而对于听众来讲,按照我们的这个线性思考的接收信息的这种习惯,我们往往会根据信息一条一条地自己来判断,最后再得出我的结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背景相差是比较大的,所以有时候会导致我的意思和听众的意思,变成有可能是两种意思。有时候如果你碰到一个性子有点暴躁的,他就可能会说,能不能赶快说重点?即使有时候遇到一些修养比较好的人,他也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弄明白你的真实想法。这样就会导致大家的这种沟通比较费事费力。

大家想一下,平时有没有遇到过有这样一个场景。比如说灿芬,你朋友到你楼下叫你。“在吗”“今天周末,不要老是憋在家里啦”“旁边万象汇开业啦,出了很多美食”“我们一起去逛街吧!”。只有四句话,但是直到第四句你才知道对方要你干嘛。假如换个顺序,“我们一起去逛街吧!”“今天周末,不要老是憋在家里”“旁边万象汇开业啦,出了很多美食”。同样的话,改变一下顺序对方就能很快理解你要说什么。

第一句说目的,“我们去逛街好不好?”然后再说理由,“不要老是在家里面憋着啦”,“万象汇开业了,我们去走走”。当你把你的目的先放到前面的时候,别人一下就知道你到底想要让他在做什么。

How: 如果用片段说的自上而下,结论先行来表达,又该怎么做呢?

有两个步骤:

1.先说结论,先说你这次说话的结论,比如,这次拆书的地方选得好呀。

2.后说依据,依次提供支持结论的依据,比如,1.这个地方位置居中,从哪个方向来都差不多 2.活动结束了大家还可以周边逛一逛。

where : 结论先行,这个表达方法适用于结论很清楚的情况下以及高效沟通的场合。比如,工作中向领导汇报请示、商务书面表达、快速表述个人意见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1、那么接下来呢,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的过去工作或者生活当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酝酿了好久,终于鼓足了勇气跟对方把你憋在心里的那一段话噼里啪啦全部说完。这时候对方说,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2、 想一想,最近的一次,那个听得不耐烦,或者难听懂你说话的人是谁,是你的领导,还是你的同事,又或者是你的客户?朋友? 那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情?

3 、 请大家用 2 分钟的时间, 在小组内讨论分亨, 待会我们再请一位小伙伴出来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好,我们现在讨论开始。

小郭的案例:我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在说到那个银行贷款的利息,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这个银行贷款现在利率是怎么算的。国庆的时候就跟他讲了一些什么那个现在的利率低,前两年买房子的时候利息很高,然后我就大概的跟他说了一下,你这里面利率是多少。最后我说你现在就把房子房贷还了,然后有钱的时候你再做抵押贷款。后来我说我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理解。就是有时候我在表达我要跟他讲这些事情的时候,或者是我希望不被拒绝,我是怎么得出来这个结论的。我自己都觉得有点绕的时候,我说我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理解。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你要把贷款马上还,现在的贷款利率很低,然后你之前贷款利率很高,说有条件现在把贷款还掉,减少你的负债,就想表达这个意思。但是我就讲了很多的。就经常怕我的观点不被理解。然后呢我又举很多的例子让他去听明白一箩筐。但实际上我在举个例子的时候,都觉得太太烦了。

好的,我们刚才两组都讨论的挺热烈的,现在我们有没有哪位伙伴愿意出来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你在上一次在说话的时候,你那一次表述的方式还是有符合刚才我们前面讲的这种情况的。

张华:我分享一下,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次我给我的一位朋友打电话,他是一位学校老师,然后接电话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陈老师现在电话方便吧?”他说,“还行,还有两分钟上课,那你就先说。”“那我就抓紧时间说。我知道你认识的另外一位老师,包括小孩打算报这种学校,报他的特长生。然后呢,我跟李老师通过两次电话,我觉得这个老师也挺好。那么这个特长生马上考试要开始了。我想跟这个老师沟通一下。”然后我说到这的时候,我那个朋友说“我马上要上课了,你究竟要表达啥?”我这时候突然想,唉呀我直接说表达啥。我说“我想问一下这个老师有没有特长生考试的这个练习题或者范围?”但是我担心直接去问会引起老师一些不好的一些反感。反倒适得其反,然后呢,那个老师说“好我明白了。我下完课再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撂下他的电话。我突然想,我难道说话没重点吗?第一次被人家这样问,你说重点你想表达什么?后来我就想那的确是我是想把我的思考过程,就是我跟那个老师怎么认识的,然后为什么想要问他这个问题,我这样说想征求他意见。从他一个老师的角度来看是否合适,我先说的是我的思考过程,最后说的观点。但他呢,没有耐心听我说我的思考过程直接问我你想表达啥?

A1+:反思加工

看来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刚才大家都回想了,我们上次类似这样的在表达之前没有理清的一种情况下的一次对话。那么现在呢,我们再来想想,就是按照我们今天说的结论先行,先说结论,再来讲具体的这个论述方式,那么刚才我们在讨论里面的原来的那种场景,能够按照我们今天方法又能怎么样去改善一下?那我们再来我们小组里面先讨论一下,待会我们再来请个伙伴来分享一下改善之后你的表达是怎样的,好不好?

那现在继续给大家一分半钟讨论。

郭丽琴:假如我再跟客户说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就跟他说,现在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了,你现在把这个钱把钱还了,现在是最划算的。先把结论告诉他,然后接下来再说啊为什么啊,列举1234为什么我要让你这么做。那么这时候客户一下就知道我要让他做什么,后面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慢慢了解我为什么建议他这么做。

感谢大家提供的案例。今天我们学习了自上而下,高效表达的两个步骤,先说结论再具体展开。在生活中、工作中处处都有需要高效表达的时刻,祝愿大家都能熟练地把这个工具应用在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当中。以上就是我的 TF2-1 的分享,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