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下午好,我是厦门鹭岛抚琴分舵的拆书家叶斐,很高兴大家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一同学习和分享,希望各位能通过本次的拆书,真正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身边的人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你,更促进彼此感情的交融。
【图书介绍】
1、事件场景 : 网络上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再甜蜜的情侣,一生总有几十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再恩爱的夫妻,一辈子总有十几次想离婚的想法。”看到在座有些人迷之微笑的神情,我明白那是苦笑。其实当你内心沉静下来,重新去回忆那些你与恋人或爱人争执、争吵的可怕场景,回忆起当时所说的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恶毒中伤的话语,我知道那是撕心裂肺的痛楚。
2、提问: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还会怎么处理呢?处理的效果又是如何?
3、影响:我知道大家肯定极力想要避免那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毕竟那种杀伤力足以毁灭自己对爱情对婚姻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4、解决:因此,今天隆重向大家推荐赵永久的《爱的五种能力》这本书,该书结合了真实的案例来详述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这五种能力即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和影响。这五种能力,能够快速帮助你重新认识爱,修复爱,拥有爱,传播爱。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麻辣情医吴迪、百合网CEO田范江都倾情推荐,甚至有许多读者阅读后还买了几本几十本用来送人,因为他们从这本书中重获幸福的甜蜜,也乐意将这份幸福传递出去。
【阅读原文】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有时情感咨询师为一个遭遇情感困惑的人做咨询时,给出的辅导意见里经常会有这样一句话:“你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意思是这个人之所以情路坎坷,多数原因跟这个人不会表达自己有关,甚至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当时我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有些人不会呢?后来想出的答案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决定了他们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不同。
我紧接着又思考一个问题,这既然是一种能力,应该叫什么名字呢?我发现在我的知识体系中,找不到一个词来给这种能力命名。
我也咨询了身边的一些人,发现大家都不知道。那段时间,刚好是我思考爱情关系中的人们需要具备一些什么能力的时候,也就是爱的五种能力诞生的时候。
我发现这种能力在爱情的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是爱的能力中的一种,我本人也需要提升这种能力,我一边不断地探索这种能力具体应该包括什么,努力成长自己的这种能力,一边思考这种能力所对应的专业心理学名词是什么。连续思考了好多天,我还是没有在我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后来我想,干脆我来给这种能力起个名字吧!
受“共情”一词的启发,我想出了好几个词来为“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能力”命名,比如“诉情”“抒情”“述情”等,经过仔细推敲,我决定使用“述情”一词来命名这种能力,意思是叙述自己的内在情绪和感受。
从那时起,我在培训课中开始使用“述情”一词,并教大家提升这种能力。
我讲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我再次上网搜了一下“述情”这个词,忽然发现,网上有个翻译来的专业名词叫“述情障碍”。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或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但无法表达出来。这里使用的“述情”一词和我对“述情”的理解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真是太有意思了,原来“英雄所见略同”。
一个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不知道他的内在感受,也不知道他的心理特点,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他开心,不知道做什么会让他不舒服。总之,别人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与其相处。这样的人,是不易爱的人,也容易在情感关系中遇到问题。
在这个拆页中,我们遇到一个比较新鲜的词语就是“述情”,作者的理论解释总结为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较好的表达出来,而片段中也着重强调了“述情”在爱情或婚姻经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那怎么样才叫“述情”呢?
老公吃了有异味的食物还来吻你,你承受不了那气味很不舒服,但还是选择忍着。这叫述情吗?不叫,因为你接受不了这种行为却没有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可以用事实+感受的方法即你吃了大蒜后来吻我,有一股很浓的味,不好闻,不太舒服。
女朋友试穿了一件新衣服,男朋友看到后说这件衣服不好看,女朋友可能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叫述情吗?不叫,可以说出你喜欢的比方你穿那件衣服更好看,而不是特地强调你不喜欢的。
老公看到五岁的儿子用自己以前工作时淘汰下来的老式台式电脑玩游戏,担心对眼睛有危害,于是和老婆说了一句:“我明天要去买个液晶显示器。”不料,却换来老婆大声的斥责:“你是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我们都有笔记本电脑了,还买什么液晶显示器?”这叫述情吗?不叫,只提供了解决方案却没有告诉对方你的需求。可以变成“看到儿子用那台老式的显示器,我担心对眼睛不好,明天想去买个液晶显示器。”
所以,要想成为述情高手,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六句句型:⑴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⑵当对方令你感受不好(或好)时,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⑶告诉对方你的需求,而不是解决方案。⑷说出你喜欢的,而不是你不喜欢的。⑸使用“可以”替代命令。⑹说出“我希望”,不说“你应该”。 其中句型⑵⑶⑷,刚才已经举例介绍过了,现在着重讲下剩下的三句句型。句型⑴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比方老公在单位受了委屈到家后强颜欢笑,结果还被老婆使唤去洗菜做饭削水果,内心委屈的情绪更加浓烈,感觉老婆不爱自己。其实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和老婆表达:“我今天工作太累了”或“我今天感觉很失落”,老婆可能就会第一时间来抚慰老公的情绪,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句型⑸使用“可以”替代命令。希望对方帮自己,不要过于随意的命令,比方“老公,去把碗洗洗”,而应该用“老公,今天你可以帮我洗洗碗吗?”,明显老公乐意帮忙洗碗的概率会更高。句型⑹说出“我希望”,不说“你应该”。比方老公出去应酬,老婆如果说“你应该早点回来”沟通的效果肯定不如“我希望你早点回来”好。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为了提高大家的述情能力,现在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在五分钟内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运用到刚才讲的句型。把摘要写在纸上。五分钟后我们请一到两位小伙伴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柒功:可以开始了吗?我刚好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可以直接分享。
拆书家:非常好,那你开始吧。
柒功:前天,我把我四岁的儿子辰辰放在我妹家,下班后去接他。那时候我和我妈以及我妹的小孩子在一个房间坐着聊天,突然我妈大声说:“这地上怎么有水呀?”然后赶紧叫保姆把阳台的水龙头关起来,之后就冲着我儿子喊说:“辰辰,你又把水龙头打开了,一地板全都是水,都是你搞的,又弄得整个地板都是水…”我当下就和妈妈说:“妈,你都没有问是不是辰辰干的,就开始说他,这样对孩子不好。”我妈马上回话:“就是他打开的,还用说。”然后就全家总动员开始一起打扫,打扫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妹回家了,一看到这个场景,马上大声呵斥辰辰:“你这个小东西,上次就是这样乱放水搞得你姑父摔了一跤,这次又来?”我情不自禁在那笑了起来,结果我妹调转话锋朝向我:“你儿子都这样了,你还在笑。”辰辰听后就开始在那大吼大叫,可能感觉到很委屈。大概十几分钟后,我就把孩子带回自己家里了。我冷静下来和辰辰坐下来沟通:“今天在奶奶家,你是不是把水龙头开关打开了。”辰辰说:“是的。”我继续说:“辰辰,你看,你今天把水龙头开关打开导致整个家都是水,如果奶奶摔跤了怎么办?爷爷摔跤了怎么办?小文文还一岁多磕破头怎么办?而且今天你造成的这个场面害得姑姑不仅说你也说爸爸我了,爸爸心里很难受,我希望你下次能注意一下,能照顾好奶奶爷爷,特别是奶奶刚做好手术,身体还不太好,你能不再打开那个水龙头开关了吗?”辰辰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说:“好的。”还有昨天他自己一个人在地上玩玩具,突然很委屈的跑过来和我说:“爸爸,我好难受,你们都不和我玩,就我一个人。”那一刻我好吃惊呀,才四岁的小孩子,第一次能够很直接很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赶紧说:“这样吧,辰辰,爸爸刚好在收拾房间没有空,让妈妈陪你玩,你看可不可以?”辰辰点了点头说:“可以。”——这两件事情让我很震惊,因为之前辰辰不懂得表达,只要有委屈或不痛快就会大吼大叫,现在能愿意用述情的方式来表达,再加上我们大人的配合引导,他之后就会越顺畅的表达出自己的需要。这种述情的方式真的很奇妙,很好的提高了我们的爱的能力。
拆书家:是的,这六个句型,这样的述情方式其实不仅仅很好的用于家庭生活中,也包括在工作中,这样的表达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很好的沟通效果。
柒功:是的,我再补充一点。像我老爸70几岁了很顽固也很爱叨叨,我尝试着用非暴力沟通四个结构的方式去和他沟通,慢慢的包括现在我也会用可以不可以等述情方式的句型,我发现有很大的改变,会让家庭和谐许多。
拆书家:虽然柒功在案例中有提到他运用的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其实这和我们片段中强调的述情方法以及句型的演练都是融会贯通的。
柒功:对的。
拆书家:在刚才的案例中,柒功有运用到几个句型,比方小孩子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非乱吼乱叫。还有你会用到我希望这个句型,而不是对孩子说你应该怎么怎么的。
柒功:是的,不给孩子压迫感。
拆书家:包括和孩子的沟通中使用可以来代替命令。
柒功:对的。像我妹妹沟通就是:“你下次要长记性!”我妈妈就会说:“下次不准这样。”
拆书家:无形当中就会给孩子许多心理压力,孩子就会出现反弹情绪。
柒功:对的。这样会刺激到孩子。
拆书家:通过这样的句型表达就会让沟通愈来愈顺畅。那现在柒功的述情能力是不是有比之前大大的改善了?
柒功:是的。
【结语】
拆书家:可见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六个句型,这样述情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希望在场的小伙伴回去之后把这六个句型背诵下来,在平日的生活当中进行复盘总结,看看是否有在沟通上做得不好的地方,按照相应的句型进行修正。在一个月内用我们所掌握的句型和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进行一到两次的刻意操练,看看是否会比之前所用的表达方式更获得好的结果。希望各位小伙伴的爱的能力及幸福能力都有极大的提升。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