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深度工作》 所属活动: 青岛五月风分舵线下拆书过级20221012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三个步骤,学会深度工作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Emma,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刚才已经介绍过三个标签了,现在用自己有的三个证书来介绍一下自己。
1.茶艺师资格证,这个证书代表我是一个比较爱折腾的人,虽然我至今水平一般。这个是因为好奇加上有国家补贴,何乐而不为呢?所有去学的。说明我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

2. 教师资格证,因为做青少年演讲培训,为了提升我的专业素养,所以去考了教师资格证。

3. 心理咨询师证。当时是孩子出生后觉得如果不学点知识武装自己,可能没法跟孩子斗智斗勇,所以就学习了心理咨询师。

这几个证书其实就代表生活里的不同侧面,有的为了好奇,有的为了实用,有的为了兴趣,她组成了一个我,希望让大家更加熟悉我。

今天要进行的就是TF3-1的拆书过级。

【分组】

因为我们今天没有分组讨论,所以就不进行分组了。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1分钟

【场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比如在本上列下自己一天的工作计划:比如写完TF3-1拆书预备表,完成工作中重要报价的PPT?可是一坐到办公桌前,微信中不停的有信息弹出;办公桌上的电话三五时会响起;还会有同事走到你身边,说这个事情咱们应该处理?

就这样过了 一天之后,我感觉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

【提问】

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有。。)

明明我们忙忙碌碌了一天,可是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大家觉得这样的忙碌对于你的职场发展会有什么影响?是不是没有收获和成长?

【影响】

在这个专注力时刻会被分散的时代,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处理这些眼前的事务。可是反而导致我们在面对有难度的工作时,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导致我们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进步 。

【解决】

而今天的这本书《深度工作》,他就是帮助我们如何区分工作中的浮浅工作和深度工作,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从而提升我们的效率,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学习目标】0.5分钟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记住深度工作的三个步骤,在面临科研类,写作类,思考类的脑力工作时,可以使用三个步骤去进行深度工作。

接下来2分钟时间我们阅读一下原文拆页,读完之后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

卡尔·荣格后来发展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当然,他最终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本书中,我的兴趣点会落在下述这项技能上,而这项技能显然对他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经过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数十年研究,我们认识到伴随深度工作而来的精神紧张状态对于提升我们的能力也是必需的。换言之,想要在诸如20世纪初期学院精神病学等需要认知能力极高的领域鹤立鸡群,深度工作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

“深度工作”的概念是我创造出来的,而非卡尔·荣格的说法,但是他在这段时间里的做法却像是理解其中深意。荣格在树林中用石头建起一座塔楼,以此实现职业生活中的深度工作——这项任务要求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塔楼生活也使他抛开了短期利益。恰如曼森·卡里所写的,频繁移居伯林根的行为,减少了他的诊疗工作,但要注意:“尽管有很多病人依赖荣格诊疗,他还是不惜抽身离开。”尽管优先考虑深度工作是一种负担,但对于他改变世界的目标却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如果探究一番远近历史中其他重要人物的生活,你会发现深度工作在他们身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16世纪的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早在荣格之前就在远离自己法国城堡石墙的南塔楼区建起了一座私人图书馆,而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都在纽约库阿里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当时他在那里消夏。吐温的书房离主要房屋区太远,以至于他的家人要吹号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唤他去吃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

我看大家读的差不多了.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集中注意力真的很难?微信上那些未读信息的小红点,刷到半夜都刷不完的幽默短视频,所有这一切让我们很难能够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注意力很难聚焦集中。深度工作的能力变得越来越稀缺。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深度工作的能力非常的重要。往大里说,我们可以看到取得卓越成就的很多人都是靠着深度工作的能力。往小里说,我们专心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是很有成就感和和价值感的。深度工作可以产出更多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深度工作。

【WHAT】

这个片段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概念与案例折返】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来介绍另一个相对的概念:浮浅工作。显而易见,就是跟他相反的工作。指的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收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提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这两个一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到深度工作具有一些特征的:无干扰;专注性;有难度;有价值,不容易复制。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一些具体的案例是否属于深度工作。

(案例1)

比如下个月你需要出差,所以呢需要预定酒店,机票,确定疫情防控政策,联系会议主办方安排会议行程等。这属于是深度工作吗?

(概念折返1)

是的,这不属于深度工作,因为工作难度一般,可复制性强。

(案例2)

在单位被要求参加各种部门间的工作会议,在会议室一呆就是半天。这属于深度工作吗?

(概念折返2)

显然不属于,因为对于普通参会人员来说没有任何难度,而且存在干扰。虽然人在这里,但是很多情况下都在看手机。

(案例3)

那工作计划上一个很重要的项目PPT一直没写完,所以周末一个人关掉手机,在公司加班,专心写了一下午,终于理清了思路,顺利交稿。这算不算深度工作?

(概念折返3)

对的,这个行为符合无干扰,专注,有难度,我也产出了一个有价值的成果。当然这个有价值是相对的,跟荣格的比肯定不算深。它属于深度工作。

【HOW】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做到深度工作呢?根据深度工作的概念以及书中的一些信息,我们整合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如果我们没有目标,即使有了一段无干扰的时间,也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有确定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动力。比如很多作家都是为了写完某本书的手稿。

第二步:排除干扰。我们要排除外在的干扰,找一个无人打扰的场所和时间,远离手机等社交媒体,避免干扰。比如片段中荣格是待在一个塔楼里,马克吐温是待在农场的小房子里。

第三步:保持专注。专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去保持专注。书里会提到一种方式,限定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来让我们能够专注在完成某个任务上,从而激发我们的创造性。

【WHERE】

这种深度工作的方式适用于科研类,写作类等脑力工作,比如输出文章或者阅读,思考等。并不适用于一些体力劳动。

【举例】

例如:我的3-1其实是拆第3次了,因为某些技能点需要调整,但是又不太想简单的修改一下之前的,所以需要重新寻找拆页,写拆书预备表。这个是需要静心思考的。最近工作上的事情也比较多,晚上回家会需要陪孩子运动,辅导功课,所以一直都没有动笔。眼看时间就到了。我使用了这几个步骤让自己深度工作。

第一步:确定目标。目标很清晰,完成TF3-1的拆书 预备表。

第二步:排除干扰。昨天晚上让孩子早点上床睡觉,让老公下楼活动。虽然是在自己家中,但是无人打扰。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里。眼前只有电脑,拆书手册,书。

第三步:保持专注。已经是晚上10点,所以我是计划在1个小时之内完成。否则后面太困了也没精神。有这个时间的紧迫感。写出了一种心流的状态,整个人很有成就感。

最后成功在11点10分左右搞定。感觉在这种状态下效率非常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编剧本】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你所能想到的场景来编写一个剧本。这个剧本需要有2个主人公,设定一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进行动作和对话内容的设计。通过整个的内容,帮助对方学会使用深度工作的三个步骤。具体的对话内容,人物的动作心理都是自己来设计的。

请大家把摘要写在纸上,5分钟后,我们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剧本。

我看到大部分编剧已经完成了剧本写作,我们有请卡卡来分享一下。
卡卡分享:
剧本名称:我想养成阅读习惯

时间:明天
地点:线上
角色A:我的朋友 角色B:我
起因:朋友看到我每天的读书分享,很羡慕,也想养成阅读习惯,可以做不到
经过:通过跟她的对话,让他使用这三个步骤
结果:成功让她用深度工作的方式去阅读一本书
对话:
A:哎,卡卡,看你每天输出那么多读书笔记,特别羡慕。我也想读书 ,但是就是沉不下来心读。
B:那你可以先从一本书开始,先设定一个目标,读完一本书。再想想有什么阻碍你的原因。
A: 没有时间
B:那我可以推荐给你一种深度工作的方法。先设定一个目标,确定要读的书。
然后排除干扰,如果觉得平时没空,可以早起,固定在早晨早起无人打扰的时间。

然后让自己专注的去读。

A: 那我试试看。
B: 不要想太多,先从完成一本书开始。加油。

【结束语】1分钟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们在对话中可以看到已经成功用到了深度工作的三个步骤:设立目标,排除干扰,保持专注。也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

那希望在座的小伙伴们,能够使用这个方法,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相信你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也能让大家更有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