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8月13日(周六)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这样说孩子才会听

开场:

【开场介绍】

大家好!感谢大家今天来见证我的成长!我是吉淑娟,曾经的创业者,目前是二级拆书家,现任公司产品总监。

【分组】

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我们先做一个分组,今天有3位伙伴,分为1组方便后续的讨论。

【学习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收获:

(1)在孩子有情绪困扰的时候,运用积极倾听的3步骤,让他更愿意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2)在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己有情绪困扰的时候,通过“我”信息3步骤有效提出我们的需求。

(3)两个拆页之间是【递进关系】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你家里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场景,孩子从学校回来闷闷不乐,你问孩子发生什么事情啦?孩子说在学校有同学欺负她了,还发生了肢体冲突,你立马一连串的追问:是谁啊?谁先动的手啊?有没有告诉老师,最后老师评判结果是怎样,结果孩子立码闭口不谈了!(孩子有情绪困扰时场景)

或者某一天你工作压力比较大,回到家看到孩子边吃零食,边对着手机笑的合不拢嘴,一看旁边的作业一个字没写,心中怒火顿时心中烧,张口就指责道:“你怎么光吃和玩儿,也不知道写作业,还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找打啊!”孩子的情绪的立马从灿烂笑容变成阴雨天。

【提问】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你一般是会耐心说教,还是威逼利诱?是妥协还是保持权威呢?又或者是还有其他方法呢?(学习者:威逼利诱和说教都有)

【影响】说教太多,孩子会自然形成免疫;管教太严,有损孩子自尊;放手不管,父母恐怕会被逼出内伤。

【解决-图书】那如何避免说教太多?如何正确表达父母需求托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提供给家长在各种情况下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而且这本书介绍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沟通。

【解决-片段】今天的拆页聚焦于告诉父母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让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更高效,更简单,更和谐。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1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孩子有情绪、有困扰的时候,我们使用积极倾听(行为),通过 接纳行为、确认感受、支持方案,方式来有效倾听孩子(澄清),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让她更愿意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界定)。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读完的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R】原文拆页 P060-061

安东尼:马蒂尔今天不和我一起玩。不论我做什么,他都说不想做!

妈妈:你在生马蒂尔的气。(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我再也不想眼他一起玩了。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妈妈:你非常生气,以至于你觉得再也不想见到他了。(积极倾听)

安东尼:没错。但是如果他不是我的朋友了,我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一起玩了。

妈妈:你讨厌一个人玩。(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我猜我必须去试着用其他方式和他相处。但是我还是很难不生他的气。

妈妈:你想跟他更好地相处,但你又觉得不生马蒂尔的气很难。(积极倾听)

安东尼:我过去从来不会生他的气——然而那时候他总是做我想做的事。现在他不再让我指挥他了。

妈妈:马蒂尔没能一直赞同你想做的事。(积极倾听)

安东尼:对啊…现在他不再是个听话的小孩了。但是他变得更有趣了。

妈妈:你更喜欢他现在这样。(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但是不再向他发号施令是很难的——我已经习惯了那样。或许,如果我偶尔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做,我们就不会总是吵架了。你认为这样会有用吗?

妈妈:你在想如果有时候你肯让步的话,也许就会有帮助。(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或许是这样。我会试试。

在例子中,那位妈妈从始而终都在使用积极倾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基本都读完了,拆页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孩子说妈妈听并且妈妈有反馈的案例,妈妈通过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有时候是需要让步的。

【what】

(提出概念+举例辨析)

拆出家:片段中的所用案例,给我们讲了孩子说妈妈听并且反馈的过程。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片段里把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呢?

学习者:积极倾听

感谢大家积极回应,看来大家学习比较认真呢,那到底什么是积极倾听?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的。

【概念讲解】

积极倾听,就是当对方遇到一些困扰或者有负面情绪时,专注地听对方说话,然后将你对他的传递的信息的理解(包括语言及感受信息)反馈给对方,让对方感到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同的过程,同时在反馈过程中做到不掺杂自己的评价、意见,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

【互动提问】+【易混淆概念】

我们了解了积极倾听的概念之后,我们一起看下下面几个家长的反馈方式是积极倾听吗?

1、孩子说:“我们这个数学老师真磨叽,他的课我都不想听了!”

妈妈一遍刷着抖音,一边回答“就你能,感觉比老师还厉害呀?!要不你下次考试给我考个满分试试!”

提问:这是积极倾听吗?

学习者回答:不是,因为妈妈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还在刷抖音,没有重视。

拆书家说明与引导:对,这不是积极倾听。因为妈妈没有做到专注倾听,而是玩着手机,所以积极倾听就是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这样才有可能搜集对方话语中隐藏的感受和需要等信息,同时上面妈妈回答还是嘲讽。

2、孩子考试考得不太好,感觉很伤心,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对妈妈说到,

孩子:“妈,我此次考试没考好”,

妈妈:“啥叫没考好,具体考了多少?”

孩子:“70分”,

妈妈:“怎么考的这么差,又是班上倒数了吧”。

拆书家:这是不是“积极倾听”呢?

学习者: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拆书家:对的,妈妈反馈的是自己的评价和需求,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积极倾听”需要我们根据前面接到的信息,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评价。

3、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就不想去上英语补习,想在家画画”

妈妈说:“不上主课,在家里画乱七八糟,找打啊,今天必须去上英语课”

提问:这是积极倾听吗?

学习者回答:不是,孩子必须听妈妈的。

拆书家说明:对,这不是积极倾听。这是控制。积极倾听是支持方案,保持信任,不是替孩子做决定,而是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自己。

在上面案例中发现都不是积极倾听。我们再通过一个案例来看看是否属于积极倾听:

【概念正例】+【强化讲解】

孩子低着头说:“妈妈,我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

内心旁白:成绩确实不够理想,但是这是事实,接受现实,鼓励孩子。

这时候妈妈说:“看起来你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太理想,觉得有点伤心难过是吗?”

提问:这是积极倾听吗?

学习者回答:是的。

拆书家说明:对,这才是积极倾听。

总结一下,书中所指的积极倾听不是嘲笑讽刺,不是说服教育,不是建议和操控。积极倾听是要专注的听孩子说,并反馈孩子的感受进行核实,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和看见。

【How】

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从这个拆页中我拆解出下面几个步骤:

1、专注地听。放下手中的事情,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关注孩子的语气、表情等,平视对方或者抱着孩子。

2、重复语义,反馈感受:先将孩子的话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再尝试体会孩子的感受,并反馈给孩子进行核对。可以运用句式:“你因为……(重复对方语义),所以觉得有些……(感受)是吗?”

3、保持信任,支持方案:始终相信孩子有自己有判断及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在倾听过程中自己无需给出建议。

【举例说明】

刚下班回到家,孩子就过来说,妈妈你又骗我了,跟我说:“明明你承诺今天陪我玩的,但是你却去公司加班了,就是不守承诺,骗我了”。

我先放下手里的事情,蹲下来,抱着她,看着她的眼睛,去跟她对话。(接纳行为,专注倾听)

“宝宝,你是因为妈妈今天本来应该陪你的,却没有陪你,所以很失望,甚至很生气是吗?”(重复语义,反馈感受)

“嗯!今天看着几个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带出去玩了,就是因为你们都忙,不陪我,导致我哪里也没有去,呜呜呜……”

“你因为看着他们出去了,所以也特别想去,而自己爸妈又不能陪你,你一定觉得很伤心!”(重复语义,反馈感受)

“是的!妈妈,你明天不加班了吧,能不能陪我好好过一个周末呢,我也想出去玩下你!”

“嗯!可以的,同时也谢谢你对妈妈的理解,有了你的理解,妈妈加班才能这么顺利,明天才能开心陪你出去玩“(保持信任,支持方案)

【Where】

这种方法适合于在孩子存在情绪困扰的情况下使用。没有孩子的伙伴可以想想夫妻、朋友存在情绪困扰的情况,当家长很忙,完全没有时间或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就不太适合积极倾听。它不解决问题本身,只是在发生冲突时帮助我们起到缓和情绪,促进彼此理解的作用。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想,上面只是讲了如何倾听,很多时候光听也不解决问题呀!还是需要给出解决办法啊。但是积极倾听是前提,因为孩子们觉得我说了你不接纳、不理解我!

在双方沟通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后面即使有相关的解决方案,都是徒劳的,所以积极倾听是第一步,在同频的情况下,才有进一步的给出解决方案的需求。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在谈话沟通时,如果把沟通通道被堵住,很容易导致沟通失败,错失良机,造成不良后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刚刚我们学习完了积极倾听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实际操作一次,接下来进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编剧本。

(1)首先想一想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孩子可能哪些场景中有情绪,需要你去积极倾听(没有孩子的想一想伴侣或是朋友),什么时间、地点、和谁?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们双方是怎么对话的?

(2)请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分享的“积极倾听三步骤”哦,将可以使你产生联想的关键词写在我给大家的故事框架表里即可,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拆书家反馈】:

谢谢梦名同学的分享,给我们带来了在真实情景下的积极倾听案例,特别棒,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在倾听的时候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给建议的冲动。

【过渡】

上一个片段我们讲了在孩子有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运用了积极倾听3个步骤,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但是此时父母确进行有效倾听了,那么在父母存在困扰,他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又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来表达我的需求,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拆页。

【片段2学习目标】

在跟我学习过这个片段之后,大家能够在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己有困扰、有情绪的时候利用“我-信息”有效提出我们的需求(行为),通过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这3步,诚实表达自己(澄清),让孩子更愿意配合父母,接纳和体谅父母的需求(界定)。

【A1】自测题

在正式开始咱们第二个拆页分享之前,大家先用1分钟时间做一个小测试,根据自身情况来打分。1分表示很不符合实际情况,6分表示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做完以后看看总数是多少?大家测试完毕可举手示意我。

【互动询问】这个自测题大家都打了多少分呢?

【解释量表意义】测试题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对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仍然可以很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如果你的得分在:

1、请总分21-3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这说明你哪怕自己有情绪了,仍然可以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2、11-20分,这表示你在自己有情绪了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向孩子表达需求的能力,但还可以加强;

3、剩下的伙伴,表示你很需要《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这本书,同时今天相信,你也是收获最大的。

我们的测试结果呢,仅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原文拆页,那么拆页片段已经发给大家了,请大家先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

R原文片段:

拆页2:摘自《P.E.T.父母效能训练》第6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P106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一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

当你送出一个完整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时,就告诉了孩子整个事件——不仅说明她的所作所为给你带来了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你对此的感受。并且同样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行为为什么将会或已经给你带来了困扰。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

看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我一下:

1、片段中完整的“我-信息”包含几部分呢?

学习者回答:三部分

2、具体是哪三部分呢?

学习者回答:行为、感受、影响。

3、影响具体指什么影响呢?

学习者回答: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对,是的,感谢大家的回应,大家理解都非常棒。

【Why】

很多时候孩子做出不被接纳的行为时,对他人造成不便或有些不好的影响她们也并不清楚。而这时候我们用“你”开头的句子来批评指责孩子,如: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你难道不能……吗?你真是让人无语。这些都是属于“你—信息”,反而会让孩子的委屈、烦闷等情绪涌上来,起到反作用。但是当父母能够明确告知自己的需求,由原来“你--信息”变成“我—信息”,和孩子说明这样做对父母是有实际影响的时候,孩子就会自发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What】

在父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需要孩子来配合改变他们的不可接纳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发送这样一条“我-信息”,所谓“我信息”就是从我-表达者本身的角度出发,表达别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以及对我造成的具体而实际的影响。通用格式如下:行为描述+父母感受+对父母的影响。

例子对比:

例子1:

原来:你真邋遢啊,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都无法进入了。

现在:你放学回家,把垃圾扔在沙发、餐桌上、茶几上,让我很生气,因为妈妈累了一天回家后,还要去单独收拾,让我感觉你没有心疼妈妈,我挺伤心的,觉得很不舒服。

例子2:

原来:你看把家里都画成啥了,揍一顿都不解气。

现在:你把姐姐的彩笔涂在墙上乱画,让我非常不开心,因为我需要想办法清除这些污渍,这些会花费我很长时间。

试试看,用这些语言来面对不愿听你说话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会开始认真听你的话哦。

【How】

具体怎么做呢?从拆页中,我拆解出下面几个步骤:

1、说行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而非对这一行为的评价。比如“你的袜子地上有、沙发上有、床上也有”(不说这么邋遢),或者“你在电梯里没有跟隔壁爷爷打招呼”(不说没礼貌)。

2、说感受:明确告知孩子,父母对于孩子不当行为的感受。可以用“我感到……”,比如“我感到很失望。”

3、说影响:明确告知孩子的不当行为给父母造成的具体而明确的影响。比如“我要花更多的钱重新买一个”,或者“让我睡不着觉”等等。

【举例】

孩子户外玩时,常常会坐在地上。我通常看到就会愤怒地大喊,蕊蕊,起来,弄脏衣服了,羞不羞。她常回应我一副不屑的样子,还说:就不起,怎么滴。通过学习今天的内容,我打算这样发出“我-信息”。宝贝,我看到你坐在地上,泥巴把沾在了花裙子上,同时妈妈担心你屁股冷要生病,同时现在花裙子沾了泥巴非常不好洗,因为额外增加妈妈的负担。通过“我-信息”,孩子配合我调整了他的行为。

【Where】

“我-信息”这个方法的除了亲子沟通以外,其他家人,朋友,同事的行为给你带来情绪困扰时,你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沟通,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但需要注意:如果对方是权威的领导和长辈,这个方法请慎用。如果对方是故意挑衅,这个方法无用。

【预防异议】

有的伙伴可能有疑问,这个方法感觉有效,但是每次都要表达这三部分,是不是太烦了。“我-信息”的目的是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对我的影响。有时两部分也行。比如:你踩我鞋,好疼呀。(行为+感受);你先闭嘴,妈妈接电话呢。(行为+影响)。可以灵活运用。同时表达得越具体,效果越好哦。

有时我这样说,别人也没配合我,怎么办,这不是说方法错了,而是刚开始换种表达,大家还容易进入以前的回应模式,所以需要反复多次沟通。也有可能对方此刻处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可以先积极倾听对方,等他的情绪平和后,再发送“我-信息”。

A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先收集学习者的问题,再达成共识聚焦解决一个问题)

拆书家引导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我-信息”。那么“我-信息”的三步-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大家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或者过往经验,有没有觉得具体操作起来有疑虑、有问题的点或者觉得有困难的一步?请大家说出来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接下来给大家每人2分钟时间思考,稍后我们每个人都来说一下。

说行为难,认为在说行为时,可能就变成了评判。比如:孩子在旁边搞来搞去,就会说你好烦啊,搞什么搞,虽然说的是行为·

梦名感受难,普通人感觉词汇量比较少,大家可能都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描述不准确。

拆书家回应、引导提问并确认好的,谢谢大家的反馈,都讲到了运用“我-信息”的痛点,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只能谈论一个问题,请大家表决下,少数服从多数怎么样?

【重述并明确问题】(多数人表示说行为是最难的)好的,那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好:探寻双赢方案。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找问题的根本原因)

【拆书家】给大家5分钟时间,我们就用微行动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说行为”这一步运用起来比较难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就像剥洋葱一样,我们剥到最里层去找到核心点,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了。

拆书家提醒:

(1)思考以后请每个人写在便签上,每个人分享一下的问题本质是什么。然后我们再需汇总谈论结果,时间为1分钟。

(2)注意:在整个谈论的过程中,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参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我们可以相互提问去思考和深挖根本原因,但不要否定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说行为大家进行讨论:

微分享:

就像刚才,孩子在身边,搞来搞去影响大家的拆书,我就会对他发火,搞什么搞,虽然说的是行为但是往往带着怨气和评判思维,认为孩子就是这会不乖,不听话。

梦名分享:

闺蜜本来谈了一个男朋友,她自己认为挺好的,但是她妈非说不行,也不考虑闺蜜的感受,认为像自己闺女的条件必须要嫁个高富帅,棒打鸳鸯拆散,闺蜜特别的生气,觉得妈妈的控制欲太强烈,要把她自己标准,强加到闺蜜身上,她妈的这种行为已经上升到了控制欲上,让她感觉时刻都被控制,特别生气经常为此而吵架。

喜鹊分享:

说话者很容易被情绪控制,本来就事说事,孩子写作业没写好,就让孩子把作业再写下,谁知道看到作业情况怒火就烧起来,然后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狂风怒吼,就像类似的情况,很容易因为事情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情绪就上来了,给孩子搞了半天就搞情绪去了。

佳敏分享:

完全没有意识自己是在说行为,因为一直都是这种说话习惯,自己都不知道说的是行为。

拆书家:时间到,我看到大家都讨论出成果了,请大家来分享下讨论的成果。

学习者谈论结果汇总发表:根据大家的谈论结果,可以把问题的本质原因总结为三点:

(1)评判思维:说行为很难不带评判;

(2)控制欲:说话者很容易被情绪控制;

(3)没有意识:也就是不知道这是说行为;

拆书家总结并回应:好的,感谢大家的讨论结果。我们现在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整理出了3个根本原因。

3、【明确问题的本质】(聚焦一个问题的本质)(备注:如果伙伴之间有差异,拆书家引导统一成一个问题,便于下一步谈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引导提示:由于时间有限,我们需要在3个里面选一个点进行进一步谈论,这3点如果想解决一个,大家会选哪个呢?

学习者回答:控制欲,就导致说话者很容易被情绪控制。

拆书家引导讲解:好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也就是根本原因是:控制欲太强,导致说话者很容易被情绪控制,大家都认可吗?

学习者回答:认可。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引导提示:接下来,我们现在就控制欲这个问题的本质,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以及上面讨论出造成控制欲太强的原因,讨论出如何解决的行动步骤或者方案。请大家谈论,5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方案。

拆书家提醒:在整个谈论的过程中,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参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同时不否定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大家首先开始讨论为什么会产生控制欲本质原因:

微分享:你的行为给我的感受有了冲突,导致你打扰我了,所以我就要控制下

梦名说:接着上面微被孩子打扰的例子,其实背后是你对他有期望,应该是怎么样的状态,而他表现出与你想的不一样,所以你又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就想控制孩子希望能给你一样的想法;

佳敏说:除了期望,你可能还有更多的担心,怕走歪了;

喜鹊说:可能还有没有尊重孩子,总以为是个小孩子,还没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梦名说:总会把自己当做个小孩,感觉自己总没有能力去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喜鹊说: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妈妈总是担心自己各种处理的不好,不妥当,其实自己也很烦,都多大了还不放手;

控制欲产生的原因汇总如下:

(1)你打扰我了;

(2)对孩子有期待/期望;

(3)对孩子担心;

(4)没有当成独立人;

(5)缺少对孩子的信任


针对控制欲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解决方案:

佳敏说:给孩子充足的信任,当自己意识到被孩子打扰了,尽量去同理他,信任他;

喜鹊说:解决控制欲的一个方案,就是要教他技能,因为信任是建立在能做的基础上,什么都不教他,怎么信任他,也就总是不敢放手,比如说游泳,有教练教了,游的不错,你就可以信任他了,再比如说端水,都没教过他,如何倒热水,如果教了多实践几次,他再倒,你就信任他了;

梦名说:我各方面都会,但是妈妈总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妈妈也需要进行学着精神的分立思维,不要再把自己当小孩看待;

微说:作为家长也要去学会焦虑分离,不要满眼全是孩子,要适当的去分散下注意力,也不要过度的强迫自己孩子成龙成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让孩子成为龙凤也不太现实,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当成是孩子的期望,降低期望值,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梦名说:要更多尊重孩子的期望和意愿,比如自己爸妈永远都在期望自己有个稳定的工作,去考编当老师。

喜鹊说:还是感觉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不能总想着他还是小宝宝,要不总感觉想去控制,说白了,还是各种担心,不信任。

好,时间到,看大家在小组内就控制欲太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案,汇总如下:

(1)当意识到,自己被打扰时,尽量先连结自己内心的情绪,然后同理他人;

(2)对孩子过分担心她做不好,需要教她技能,在有技能基础上,父母也要学着放手。

(3)就要建立分立思维,父母要适应孩子要独立,要长大,有些坑是主要自己闯一闯,磨炼下;

(4)不要给孩子设立过高期望,降低期望值,认为自己孩子就不是天资聪明的人,就不要抱太多幻想,放过自己;

(5)要把孩子当成独立人格,不要总感觉还小,还是怀中的小宝宝,不能放手,尊重她。

5、【请每组代表讲解小组成果】 (同时拆书家引导汇总研讨成果)

拆书家引导提示:好,谈论时间到,我们已经谈论出了解决方案。接下来分享研讨成果。

学习者谈论为什么说话者很容易被情绪控制本质是因为控制欲在作怪,原因汇总如下:

(1)你打扰我了;

(2)对孩子有期待/期望;

(3)对孩子担心;

(4)没有当成独立人;

(5)缺少对孩子的信任。

拆书家引导总结:好的,谢谢团队的智慧,所以针对一个本质问题,大家共同研讨出了5种解决方案,总结归纳如下:

(1)教孩子技能;

(2)思维上,教她成为独立人;

(3)分立思维(父母);

(4)不要给孩子设过多期望;

(5)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信任。

拆书家提示:这样总结归纳大家觉得可以吗。

学习者:可以,非常好,很清晰

拆书家回应并反馈:感谢大家的参与,这次微行动就到这里了。通过聚焦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再谈论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个过程相信每个人都有收获。

【A2】课后任务

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帮助大家学习致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以致用,布置个小作业,回去一周内,当身边人某些行为给你带来困扰时,尝试使用“我-信息”向对方真实的表达自己。表达“我-信息”的方法是: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这3步。

比如你都很困了,可是孩子还不想睡;或者你今天晚上太累了,不想洗碗了等等。

大家可以将实践应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微信的方式反馈给我,提前感谢大家的配合。

学习者佳敏作业分享:
时间:周日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20岁的儿子
起因:孩子在家,根本不收拾自己的房间,还说那是他个人的自由空间,又不耽误我事,别絮叨了。我常常生闷气,默默收拾也不得好。

经过:
我:儿子,你袜子在地上,脏衣服在床上(说行为),妈妈觉得有些乱,看着不舒服(说感受),我不收拾的话,如果我有朋友来做客,肯定觉得我不是一个勤快的妈妈。我一直收拾的话,也有很累,想休息的时候(说影响)。
儿子:好的,这是我的事,我上学前自己收拾好吧。
我:谢谢儿子对我的体谅。

儿子:对不起呀,我平时就是不想听你絮叨,没想到对你的影响这么大。
我:没事的,我儿子现在真是长大了,懂得体贴妈妈了。

结果:儿子自己调整了行为,自己收拾了,我们关系更融洽了。

拆书家:谢谢佳敏的分享,相信你的儿子 在你的分享下也会使用“我-信息”法。

【结语】

今天的拆书活动接近尾声了,现在我们对今天学到的内容做一下回顾和总结,今天一共和大家分享了两个片段:

(1)第一个片段是在孩子有情绪、有困扰的时候我们使用积极倾听,通过

接纳行为,反馈感受、支持方案

这样的方式来有效倾听孩子,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纳,让他更愿意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2)第二个片段是在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己有困扰、有情绪的时候如何有效提出我们的需求,通过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这3步,诚实表达自己,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体谅父母,从而自发的改变不当行为。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实践和应用。希望大家能把今天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三级名人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