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烟台拆书帮筹备分舵第49次常规会议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正面管教

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自我介绍]:

我是代宁,代替的代,宁静的宁。三个标签简短介绍一下我自己。

职场员工,从事人力资源工作、9岁孩子宝妈、终身学习践行者——致力于提升自我来给孩子做榜样。

[分组]:

在开始今天的拆书之前,我先来分个组。前三位一组,后三位一组。

[学习目标]:

好,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参加此次拆书之后,能够有效的运用鼓励(澄清)去解决(行为)孩子依赖别人,不自信的问题(界定)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

我今天的拆页选自《正面管教》一书。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场景:

不知道大家在育儿路上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场景?

场景一:写作业

孩子边吃边写、边玩儿边写,不写直接玩或者是你以为他在写作业,实际上在玩手机。你说什么都没用,孩子就是不听,大人血压飙升。

场景二:超市购物

在家跟孩子约定好不买玩具,可到了超市孩子就毁约。看到心仪的玩具就不走,哭着喊着要,甚至躺地上打滚,一副说了不算、誓不罢休的架势。

场景三:模仿别人错误行为

孩子们看到电视上,身边大人,同学一些抽烟、喝酒、骂人、谈恋爱等不良行为,他们也总想试一试。家长遇到这种情形,一下子感觉如临大敌,胸闷气短。

提问:

大家遇到了以上场景会如何跟孩子沟通?

是一揍了之?还是大声说教?是苦口婆心?还是听之任之?

这些处理方式,貌似都不理想。

影响:

如果我们只是说教,无论多么苦口婆心,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会事事和我们对着干。长久下去,会对孩子今后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那如果我们一味的放纵,听之任之,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孩子会养成唯我独尊,狂妄自大的性格。

这性格会进一步影响他们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影响孩子的一生。

解决: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就能有效地解决上面我们所说的各种问题。这本书提出了“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让我们在面对以上问题时,以和善的态度,拿出最有效,孩子又能接受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进而增进亲子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请大家阅读拆页片段,时间2分钟。我给大家共享一下屏幕PPT。

【原文】

《正面管教》 P146-P147

摘自片段【有效地运用鼓励】

鼓励与赞扬

多年以来,一场运动一直轰轰烈烈,宣扬赞扬对于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改善孩子行为的好处。这又是我们必须“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的时候了。赞扬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其他孩子会憎恶并反抗赞扬,因为他们不想去符合别人的期望,或者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比不过那些好像轻易就能得到赞扬的人。即使赞扬可能看上去挺管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其长期效果。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正如前面讨论过的那样,成年人对赞扬的另一个错误看法是,他们能“给予”孩子自尊。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要成功地运用鼓励,需要大人具有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观点感兴趣的态度,以及为孩子们提供能够使孩子培养出不为别人的负面观点所左右的自信而培养孩子的人生技能的愿望。

对于那些相信赞扬并且看到了其即时效果的人来说,赞扬与鼓励之间的不同可能难以理解。他们看见过孩子得到赞扬时满脸的光彩。然而,他们没有想过依赖于他人的观点的长期效果。即使是那些想把赞扬改为鼓励的人,要把张口就来的老习惯调整为说话前先要好好思考一下,也还是件蛮别扭的事。

如果你对要对孩子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感到困惑,想想下面的问题可能会有帮助:

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阅读完了,那我接下来陪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片段。

概念提出:

我们通过阅读原文知道文中提到了两个概念,一是鼓励、二是赞扬。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才叫“鼓励”?

“鼓励”指激励、促进对方的行为,针对行为,对对方表示尊重和欣赏。

什么才叫“赞扬”?

赞扬指的是表达令人满意的评价、对结果表示认可,是一种摆架子的态度,针对的是做事的人。

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区分这两个概念呢?

因为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表扬孩子,通常会怎么做呢?

我经常会这样夸奖孩子:

“你真是个好宝宝”

“你做得对”

“我喜欢你这样做”

“我为你得了A感到高兴”

“你这样做,别人很高兴或者别人感到你很棒”

上述这些表扬,叫做赞扬。

孩子当时听了很开心,时间长了,孩子会习惯性的去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甚至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习惯性的按照别人的看法以及观点生活。

最终导致孩子不自立、不自信。

而对孩子进行鼓励式表扬,比如

“宝宝今天作业完成的时间比昨天减少了10分钟,很棒哦!”

“这次考试你考了100分,你为这次考试每天多做10道练习题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样的表扬才可让孩子发现自己做对了什么,从而让孩子成长为自立、自信、自尊的人。

此处插播一个赞扬和鼓励的区别图,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举例辨析概念:

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

案例1:

“你真是个好丫头。”请问这是鼓励还是赞扬呀?

正确答案:这是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

案例2:

“你主动写作业,这件事干得好。”请问这是鼓励还是赞扬呀?

正确答案:这是鼓励、指向了做事的行为。

案例3:

“你做得对。”请问这是鼓励还是赞扬呀?

正确答案:这是赞扬,只对行为、结果表示认可,是一种主观。

案例4:

“那个A反映了你的辛勤努力。”请问这是鼓励还是赞扬呀?

正确答案:这是鼓励,是承认对方的行为、成就及其努力中的责任感。

案例5:

“我喜欢你的做法。”请问这是鼓励还是赞扬呀?

正确答案:这是赞扬,是表达令人满意的评价,是一种主观。

讲解概念:

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现在是不是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呢?

鼓励是我们认可对方具体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改善才取得了这样的结果,重点在于采取了什么行动,比较客观。

赞扬只是我们对行为或结果的一种评价,比较主观。

具体HOW:

结合以上案例以及我们理解,我们总结“有效鼓励”的沟通有四步:

第一步:描述行为

表达对方具体做了什么事。

比如孩子今天写作业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找理由休息,放松。

第二步:寻问感受

让对方说出自己做这些事情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参考句式“你做了这样的事情,得到什么结果,感觉怎么样呀?”

举例:“宝宝,你今天写作业中间没有找理由中断,比平时提前30分钟完成,你感觉怎么样呀?”

第三步:表达认可

表达对行为、过程中做出的努力的肯定,让对方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举例:“宝宝今天做到了写作业过程不中断,比平时提前30分钟完成,妈妈为宝宝今天写作业过程中做出的努力点赞!”

第四步:表述期待

表述我们希望对方以后采取什么行动。让对方知道他们的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举例:“妈妈希望你明天写作业也可以跟今天一样不找理由中断,减少写作业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作业后一起看喜欢的书,看动画片,做游戏。”

举例: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件事。

起因:

孩子最近上作文直播课,这几次主动上网课、记笔记。

经过:

我鼓励了孩子。

具体鼓励谈话如下:

宝宝,你主动、认真上作文直播课,认真记笔记。给你这个努力点赞。

后来你写作文能运用上直播课所学的写作技巧。作文水平明显提升。你的感受如何呀?

妈妈希望你以后也能继续主动、认真的学习作文直播课,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结果:

孩子听到我的鼓励,更加认真、主动地去上直播课,记笔记。

反思:

结合今天的片段,我进行了反思。

我之所以表扬孩子有效果,是因为无形之中符合了有效奖励的沟通方法。

具体如下:

1.我描述了孩子主动、认真上作文直播课,记笔记的行为;

2.询问了她做这件事,有一个好的改善结果的感受

3.也表达了对她努力行为的认可。

4.表达我对她以后要怎么做的期待。

上述我对孩子的表扬,就属于一种有效的鼓励。

事实上,也的确能让孩子去主动地改变她自己的行为,进而得到提升。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场合呢?只要是需要鼓励的场合都适用。

职场上级对下级、同事之间、生活朋友之间、家庭夫妻之间、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鼓励的场合都可以使用。

尤其适用我们要去鼓励孩子的场合。

预防异议:

有的人可能会说孩子受到赞扬也很高兴啊。

孩子也可能会去改善自己的行为。孩子也可能会变得自信。

我想说的是,其实鼓励是一定会让孩子注重行为改善的,不是可能,是一定。

而赞扬是否带来改变,不确定性很大。

事实上,长期的赞扬,会让孩子习惯性的在意、依赖、迎合别人的观点。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是无法培养孩子自信、自尊的。只有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尊。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编写剧本:

通过以上的分享,我想大家已经掌握了有效鼓励的方法。

为了加强运用,我们今天尝试做一下编剧。

大家想一想,未来一周或一月内,试想一下可能会遇到的、需要鼓励的场景。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抛砖引玉,启发大家思考。

比如:老公最近一周一直主动做晚饭;

比如:娃最近学习很认真......

请大家注意,编写的要求有三点:

一是大家注意是未来的场景,不是过去。

二是内容要有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故事的发展(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三是大家一定要把片段中学到的有效鼓励的方法,运用到里面。

大家把自己要编写的内容以对话的形式,在表格里简短的呈现出来。

大家可以参考我写在表格里的提示语。

同时,我把具体的有效鼓励的步骤PPT分享在屏幕上,大家参考着写。

好的,现在开始编写,写好后,我们小组内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之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

时间到,哪位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故事呢?时间大约2分钟哦。

[学习者兴宝案例记录]:

[学习者鲁青案例记录]:

回应:

好的,感谢兴宝、鲁青的精彩分享。

针对这个分享,我有两点要说:

第一:两位小伙伴的未来小剧本,成功的运用到了本片段所教的有效鼓励的沟通方法,步骤中有描述行为、寻问感受、表达认可、表述期待。在此,我们预祝他们将来实施这个有效鼓励的时候,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我们大家对照一下自己编写的未来小剧本。

大家一定要注意是未来的对话场景,不是过去。因为我们设想的对方是这种反应。但是实际上,在未来实施时,对方不一定是这种反应。我们需要将这个也考虑进去。就是加入对方如果反应不这样,或者是沟通效果不好,我们将如何去应对这部分。

结语:

好的,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学到了有效鼓励的沟通方法。分为四步:

第一步:描述行为,表达对方具体做了什么事。

第二步:寻问感受,让对方说出自己做这些事情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第三步:表达认可,表达对行为、过程中做出的努力的肯定。

第四步:表述期待,表述我们希望对方以后采取什么行动。

最后希望大家多用,常用这个有效鼓励的方法,去改变孩子依赖别人,不自信的问题,去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尊,进而去改善自己的亲子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