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下午好,很开心与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
自我介绍:
各位好!我叫曹李耘,可以叫我李耘,我的三个标签是,1.未来的三级拆书家2.学习型人格障碍者3.性教育、死亡教育推广者。
【技能点】分组 为了便于待会学习时讨论、分享,我们先分一下组,今天人比较少,你们三位就一个组吧!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那今天跟着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完我信息的三个要素后,大家能够学会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技能点】FAB介绍法,能够清晰辨别出F、A、B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白宫儿童顾问托马斯·戈登博士的作品,这本书畅销了几十年,被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推广及传播。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进行亲子沟通的工具书,这里不单有理论,还有更多的案例供我们学习和模仿。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B1:指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此书能够帮助父母通过清楚地界定问题、积极的倾听、完整的表达及没有输方化解矛盾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觉成长能力,父母也会在这其中获得自我的心灵成长,从而实现家庭关系的和睦。
B2:指接下来的这个片段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用“我信息”和孩子沟通时,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任:孩子会考虑父母的需求,并有能力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当下的情况。“我信息”通常会赢得孩子的合作,还有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
R原文片段:《P.E.T.父母效能训练》104-105页
“我一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我—信息”的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一个孩子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她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
此处的关键是要记住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评判它。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发出“你—信息”时,他们不需要确认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使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快把我逼疯了”“你真的很懒”等。而当父母发出“我—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当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的……”
当父母开始送出“我一信息”时,他们不仅会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且还会在自己身上发现巨大的变化。我所听到的父母的不同表达意味着更多的真实
“我不需要再假装了。”
“现在我比较能直接面对了。”
“能够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好。”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老话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沟通方法,父母们开始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内在感觉,并用“我一信息”向其他人传递。“我一信息”的技巧让父母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他们内在真实情感的工具(在下一章中,我们还会更加详细地讨论感受)。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
当你送出一个完整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时,就告诉了孩子整个事件——不仅说明她的所作所为给你带来了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你对此的感受,并且同样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行为为什么将会或已经给你带来了困扰。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看完了原文片段,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技能点】【I】拆书家讲解引导-预防异议
(一般做法)如果他人做了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我们通常会说你怎么这样?你为什么总做让我不开心的事情?充满了指责和评判。
(后果)如果我们指责对方,很容易引发对方的情绪,对方也会回击,导致双方情绪激动 很可能吵起来。
(反例)上周四,我骑电动车回家,路上一辆汽车转弯却不打转向灯,我差点撞了上去,一个急刹停下来,冲对方喊:你会不会开车啊?有你这样开车的嘛?驾照买来的吗?对方冲我喊:凶什么凶?又没撞到你。我们气呼呼的吵了几句,对方开车扬长而去。
(What)我-信息”清晰明确的告诉对方,对于你的什么行为,我有怎样的感受,对我造成了什么影响,我需要你的帮助。
(How)具体的做法如下:
1)描述行为:描述什么行为让自己无法接纳,行为是可以录下来拍下来的,而不是评价。
2)表达感受:对方的行为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如担心、难过委屈等。
3)陈述影响:对方的行为对你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是实际而具体的,如耗费时间钱财等。
(反例变正例)我学习了我信息,也是同样的情景,我对司机说:你刚刚转弯没有打转向灯,我差点撞上来了,吓得我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对方听完回复我:哎呀,真不好意思,吓到你了,以后我一定注意。于是我很快消了气,双方愉快的离开了。
(why好处)通过我信息的表达,让对方知道他对我具体的影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不激化矛盾,不会破坏关系。
(where)我信息不仅可以运用于亲子关系,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可以运用。
(预防异议)
1)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我-信息”真的有作用吗?
其实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父母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困扰,他们本身是很愿意为他人着想的,所以,当我们不带评价的告知他们时,他们通常会很愿意合作。
2) 如果不管用怎么办?
我信息可能没办法改变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通过我信息学会不带指责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与他人之间良好的沟通。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2】分步催化1,运用显像提问法。
我们试试看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把“我信息”的表达方式运用起来。
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两周里,有没有一些情景会用到今天学到的方法呢?
比如:晚上十点了,孩子还在边写作业边听故事,没有睡觉。
老公晚上不回家吃饭也不提前打招呼,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子菜;
正要下班去接孩子放学,同事转交给你一份工作任务,当日必须完成……
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来想一想,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什么情景?也可以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哈。请大家把这个情景写下来就好了。这个情景要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待会我会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请**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A:我们家的小朋友就是起床之后做事很慢,慢慢洗脸慢慢的刷牙,导致八点钟没有起来去上篮球课迟到了,然后我觉得很烦躁。我们家未来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下周可能也会有这种起床慢慢摩擦的事情。
B:可能就是下周我儿子他上美术课的时候,又会出现老师说画的不对,他们非要给老师顶,我感到很不好糟糕
【技能点】【A2】分步催化2,引导学习者将刚才记下的情景加工成符合拆页所示方法的例子。
好,刚刚大家分享了未来很有可能遇到的让我们不开心的情景。那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刚才我们设想的情景真的发生了,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你会如何去跟对方表达不满?什么时间去表达?请大家思考1分钟,按照“1、行为是什么;2、影响是什么;3、感受是什么;最后一步,把前三步串起来,汇总成一句话”的步骤,把你的行动计划分步写在白纸上。大家可以讨论交流一下。
我们的时间是3分钟。我们还是请雅兰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领导给我们安排工作的一个部门,那么下周一他可能会通过我说周末要组织一场客户活动,然后呢我听了以后也会觉得很烦到很无奈,因为这个时间太仓促了,中间的准备的时间也需要很多,所以很可能是组织不好,然后我觉得很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结语】
感谢雅兰找了这样一个适用的场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信息的三个要素,接下来也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与孩子和他人沟通,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这就是我今天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