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一级拆书家小六,在跟随我完成现场的RIA学习后大家将学会应用6大要素把一天按时间顺序划分时间段,从而来合理安排日常事务。
图书介绍:FAB法,我带来的这边书是《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F:这是一本从培养习惯的角度进行时间管理的书籍。作者纪元有9年教育培训,8年时间管理实践经验。在这本书里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很多落地可行的时间管理的方法。
A:和其它时间管理的书籍相比较,作者的观点略有不同,他告诉我们时间碎了没有关系,我们自己也跟着碎;我们要告别时间管理,用多线程处理任务;扔掉时间表,规划最符合自己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放弃优先级,用最短的时间搞定最难的问题。
B:如果你有很多事情想做但从未去做,即使做了也没坚持下来,那么这本书可以教会你培养习惯;如果你总感觉自己很忙碌,却想不起来到底干了什么?那么这本书可以教你规划最适合自己的事务清单。如果你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空学习,没空锻炼,这本书可以教你如何把一天变成28个小时。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有没有想去读一下这边书呢?
(下面有几个学习者回应:想)
2min请大家阅读片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带来的片段:通过划分时间段来安排日常事务。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醒大家:不用去看右面的图片,只看文字部分就可以了,一会儿我会用自己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预防异议的讲解】对于这个片段比较大的异议是这个方法适合我吗?而且划分时间段本书也需要花费时间?
片段中讲述的是一个初级时间管理的技能,适用于对刚刚开始尝试时间管理的小白,你的工作生活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如果你已经是时间管理的大师,也许你也有更好的方法,比如严苛的时间表。只是一般让很难做到。稍微有一点意外状况发生,哪怕只是用几分钟接了个意外电话都很有可能把整个计划表打乱。划分具有弹性空间的时间段就规避了这个问题。
【方法步骤】时间段究竟应该怎么划分呢?是根据6大要素。
首先根据是根据时间的顺序可以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
其次再根据地点不同进行第二次细分,
再次,考虑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这4个要素进一步分析细化。
同时这6个要素也决定了哪个时间段适合做哪些事,不适合做哪些事。时间段和事务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时间段可以处理有共性的几件事。
【举例】比如,通常在工作日我是这样来划分时间段的:
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上午,下午,晚上;
由于地点不同,有划出早上班路上和午餐时间;
再根据环境他人和自己身心状态的不同把上午分为十点前后,下午分为4点前后。
(讲的过程中把表格复印下来给学习者看,他们很容易就明白了。)
【A2】7-9mins,使用分布催化的方法,让学习者更容易联想到特定情境,加工和规划出自己的具体应用。
分步催化1:1min:请大家想象下你在工作日,周末,小长假,国庆节或春节的那些天的生活工作的情景。在这些情景中,你觉得哪个时候你最需要通过划分时间段来安排日常事务?
学习者王丹:工作日
学习者诗琪:周末
分步催化2:5mins
尝试用片段中的方法给你想到的这个情景做一下时间段的划分。
2人一组,一个扮演求助者,一个咨询师,一起根据6大要素讨论划分你的时间段,并分析出哪个时间段适合做哪类事情。
(现场观察:大家都讨论的很激烈,但有的人迟迟没有动手去做,我及时叫停,重新强调4个步骤,让他们边写边细分优化。)
学习者分享自己的时间段安排。2min
学习者诗淇:
学习者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