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认识了解“临界知识”这个概念,并在编剧本环节,设计出角色给别人介绍“什么是临界知识”及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的对话。
【自我介绍】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重庆筹备分舵现场拆书练级活动。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徐晶晶,一个资深亲子阅读培训师、一名阅读与思维关系研究者,也是一位终身学习者,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拆书帮进一步提升,运用拆书法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带领大家一起以书为器,升级思维。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刚进入阅读推广行业的时候,我特别渴望迅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买了很多书籍,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参加行业沙龙,向前辈学习行业经验……每天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还是不够用。反倒是过度劳累,导致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精神状态也不大好,自己的学习效率似乎反倒降低了。
【提问】
想学的东西太多,可是精力、时间真的太有限,怎么办?想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可是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却仍然没有抓住改变命运的关键把手,为什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当初的我一样的困惑呢?
【影响】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增加知识的数量,而不去提高学习的深度,那么,我们所有的学习都会只停留在表面,最后“事倍功半”,效果寥寥,甚至掉进“低水平勤奋的陷阱”。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解决】
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我个人非常受益的一本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书——成甲的《好好学习》,作者被称为“全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他在书中提出“临界知识”的概念,教我们如何从庞大繁杂的知识海洋中去找到这些关键、少量“临界知识”,开启学习的“四两拨千斤”模式。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拆页,阅读时间2分钟,阅读完的小伙伴请向我举手示意。】
摘自《好好学习》XXIV——拆页标题“什么是临界知识?”
什么是临界知识?
但是,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比如,你知道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你懂得利用这一信息,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就会往山体两侧跑,而不是试图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
石头会越滚越快,这对你便是一个有用的知识。
不过,如果你懂得牛顿第二定律F=ma,你就不仅仅能够解释为什么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
像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我称为“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套用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与此相似,有些知识也能够发生裂变,可以对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进行指导。而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查理芒格称之为lollapalooza效应,即“叠加放大”效应)。这便是应用临界知识系统产生的巨大威力。
(好,时间到,没有看完的小伙伴可以跟随我对这个片段讲解再继续来看。)
这个片段介绍了“临界知识”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临界知识呢?
【What】
所谓“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概念辨析】
这么解释是不是还是感觉有点蒙?
没关系,接下来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比如,我们知道“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的”,这是一个知识。
但是我们发现不只是孩子,我们跟爱人、同事、家人发生争吵的时候,在对方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我们说什么都没用。
于是我们知道了:在沟通中要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深度思考后发现的规律。
反过来,运用这个规律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我们都听不进去只想发泄情绪,于是借用这个规律,我们知道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去跟别人沟通。
因此,在沟通中要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是我们发现的沟通中的“临界知识”。
再比如,我们曾经戏谑的流行语“蒜泥狠”“猪坚挺”“向前葱”,我们知道是因为产量不足,市场缺口大导致的物价飞速上涨。于是“供不应求,物价上涨”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个知识。
在这个知识背后,我们知道它来自经济学的“供需关系”,不止有供不应求,也有供大于求。利用这个原理,就会发现很多经济现象,比如如何通过控制供或者求,来控制价格。比如限量供应,恶意抛售等行为。由此,“供需关系”是我们发现的经济领域的“临界知识”。运用这个规律,我们能解释很多经济领域的现象。
通过这两个例子里,我们能发现所谓的“临界知识”就是透过具体现象找到抽象规律,这种规律能够更普遍的回答类似的问题。比如第一个例子实际上是找到了心理学里的规律,第二个例子则是找到了经济学里的规律。
【How】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四步法:
1、找规律,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领域的重要知识,总结规律。
2、提“知识”,找到这些规律的原始出处,提炼成你的“知识”。
3、寻原理,尝试找到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如果实在找不到解释,那我们就尝试自己创造一个“假设”。
4、证真伪,在后续的学习实践中不断验证自己的“临界知识”。
【A1案例】
大家知道我是从事亲子阅读行业的,我是这样来学习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的:
1、找规律。我在多年的一线服务中就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儿童早期阅读开展得好,对于她们的理解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理解能力好,又能够让他们的阅读量更大。
2、提“知识”。后来,我在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后,了解到“认知图式”这个概念,它是指一种惯例化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件与加强记忆。不只是儿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运用自己的“认知图式”理解事物。
3、寻原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我发现从脑科学的角度,我们每一次接触新知识,大脑都会迅速调用一些记忆区域,包括情景记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和工作记忆等。基于此,我知道了“认知图式”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这些记忆区域的总和。
4、证真伪。那么“认知图式”是不是就是我掌握到的“临界知识”呢,我也不确定,我需要把这个知识运用在后续的实践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来验证。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的过程。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编剧本】
经过刚才的解析,大家对于“临界知识”这个概念是不是更加清晰了呢?接下来,请大家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一个你未来可能遇到的场景,两个人物角色进行了一次关于临界知识的交流,要求有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动作、对话等等,对话内容里面要能介绍出什么是临界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四步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请大家写在我发给大家的便签上。时间5分钟,五分钟后我请人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山佳的分享:
背景:A、 B是两个好朋友,A想做点投资挣钱,跟B聊天,B正好学习过临界知识的概念,于是跟A介绍这个概念及方法。
B:你打算投资什么呢?
A:我也没定,我听别人说XX和XX不错,可以买点。
B:你自己有了解过这两个投资项目吗?
A:没有,我就是听别人说可以试试就想试试。
B:我建议你先学习一下投资相关的知识,在总结一下投资成功的人的经验。其实在投资的过程中,也是有很多临界知识可以学习总结的。
A:临界知识?
B:就是可以让你举一反三的底层逻辑的知识。你可以在大量学习投资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临界知识。
A:具体怎么做呢?
B:首先就是大量学、听、看投资类的项目、人、书,总结出你觉得可以作为通用规律的知识,比如说投资心理的规律、投资成功的人共同特点等。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来提炼成知识,能找到原理出处更好,这样你就知道这些规律如何使用在投资领域里。最后你可以小额度的投资一下,试验自己这些规律是否就是真的临界知识,慢慢举一反三。
【总结】
哇,太棒了,感谢小伙伴的分享,用自己的语言非常清楚的介绍了什么是临界知识以及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我看到现场很多小伙伴都有在写自己的剧本大纲,相信大家都在内心已经模拟演练了一次小剧场,那么对于临界知识这个概念,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能运用这个方法不断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拓展自己知识体系的深度。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部分编剧本便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