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拆书帮南宁清澄分舵拆书现场活动,我是TF3-1拆书家春华。我带领的拆书学习预计20分钟左右,分为拆书家讲解引导和小伙伴现场练习拆为己用两大部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为了方便学习交流讨论,我们先进行分组。今天有6位小伙伴到场,我们从右边开始,顺序过来,相互临近的两两为一组。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赞赏他人时,能够使用“描述性赞赏”的方法去表达,帮助他人看到自己做到的从而认可自己,感受到你的真诚赞赏。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那天,气排球比赛中场休息,在围观比赛的同事小张夸我说:“华姐,刚才你球打得真好!”,接着旁边的小丽也说:“是啊,华姐打得好酷!”我心想:“呵呵,有吗?姐姐我平时又不打球,刚才站位都要同伴提醒,你说我打得好?最多就是客套话啦。” 我说:“哪里哪里,你们过奖啦。”我并不觉得小张和小丽是赞赏我,完全当作同事间的寒暄。
提问:在座的各位,大家平常是不是也用这样脱口而出的“你做得真好!”、“你真是太棒啦!”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赞赏呢?
影响:从我自身的内心反应来看,这样评价式的赞赏对方完全没有收到,对方没有因为你的赞赏而赞赏自己,可能还持怀疑、否定的态度,赞赏无效。
解决:那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对方可以感受到我们真诚的赞赏呢?《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著名的亲子沟通圣经提供了如何表达赞赏的三个法宝,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同样适用与同伴、伴侣之间表达赞赏,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阅读原文:请大家阅读原文的片段,时间1分钟,读完之后请举手示意。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85
我必须承认,开始的时候,我对这种赞赏方式表示怀疑。即使已经见过一次效,我还是对它有些想法,为什么不用“太好了!……你真棒!太了不起了!”这种最自然的赞赏方式,而非要用另外的方法来描述我们内心的惊喜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努力去尝试,起先我很严格的去做,结果不久之后,我注意到孩子真的开始赞赏他们自己。
我:(没有说:“吉利,你真了不起!”)你算出来打折的玉米罐头是一美元三个,比不打折的一捆玉米罐头实际上要贵很多。我真高兴。
吉利:(咧嘴一笑),我很聪明啊!
我:(没有说“安迪,你真棒!”)你把韦克尼太太这么复杂的电话留言都记下来了,写的也很清楚。我明白为什么明天的会议顺延了,我需要找谁,该告诉他们什么。
安迪:是啊,我是个很靠得住的孩子。
毫无疑问,孩子们越来越了解和认可他们的能力了,这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而且这的确是需要努力。真正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去体验并且详细描述出来,总是比只说一句“你真棒!”要困难得多。
新技能要求:I的技能要求点是——强化讲解概念的能力。两种做法选其一:案例与概念相参照/辨析概念间的适用边界。
What: 这个片段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用描述的方法对孩子表达赞赏,孩子就能自己了解和认可自己的能力,从而自己赞赏自己。
拆页里“太好了!……你真棒!太了不起了!”是我们很常用的赞赏方式,称为” 评价式赞赏”;而拆页里另外的方式“你算出来打折的玉米罐头是一美元三个,比不打折的一捆玉米罐头实际上要贵很多。我真高兴。”是我们并不习惯的赞赏方式,称为“描述性赞赏”。
什么是“评价式赞赏”,什么是“描述性赞赏”呢,我们看下面几个例子: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属于哪种赞赏:
例1:气排球比赛中场休息,在围观比赛的同事小张夸我说:“华姐,刚才你球打得真好!”,旁边的小丽也说:“是啊,华姐打得好酷!”这是哪种赞赏?
学习者:评价式。
这个是典型的评价式赞赏,这个赞赏,“好、酷”是对结果的评价,没有描述为什么,反而让我关注到自己的弱项(我自己平时不打球,对于球场的站位都记乱)、对自己球技信心不足,导致否认(哪里称得上“好”呢?! )。
例2 :上周末,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我拿出冰箱里的酸奶,切了些黄桃丁一起搅拌,做了黄桃酸奶给朋友和孩子吃。朋友夸奖我:哇,春华,你做甜点的水平真高!
其实我只是把两种成品材料合在一起搅拌了几下,完全不会做什么甜点。这是什么赞赏?
学习者:评价式赞赏。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评价式赞赏,朋友没有说赞赏的原因(比如描述哪一点体现我做甜点水平高)。朋友真的觉得我甜点水平高吗?我产生怀疑。
例3:气排球比赛中场休息,在小张和小丽夸奖我打得好,我连连摆手说:“哪里哪里,太过奖了。”时,听见宇哥说:“春华,你刚才整场比赛每个发球都没有失误,到你范围的球,你能把它接起来,不失分,刚才有个球手扑不到,你用脚把它踢过去了,还正好落在界内,打得很稳。你在场上我感觉很安心。”
大家觉得这是哪种赞赏呢?
学习者:描述式赞赏。
对,这是描述性赞赏。宇哥描述了他看到的事实:整场比赛每个发球都没有失误;到你范围的球,你能把它接起来;有个球手扑不到,用脚把它踢过去还正好落在界内。描述了作用:不失分。还描述了他的感受:让我感觉安心。我顿时觉得,对哦,虽然我不平时打球,站位也要同伴提醒,但我确实每个发球都没有失误,在我范围内的球都能接住,给同伴组织进攻,刚才还救了个险球,我也打得挺好的嘛!我开心地对宇哥说:“谢谢宇哥夸奖,我继续稳打稳扎,争取打赢!”
亲身体会描述性赞赏就是这么神奇:我看到了自己能做到的,增强了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很好,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我觉得宇哥的赞赏特别真诚、很入心。
Why:【概念辨析】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我们习惯的“太好了!……你真棒!太了不起了!你真聪明!”这种“评价式赞赏”,是我们对被赞赏人行为结果或者特性的一种评价,“好,棒,了不起,聪明”与否没有对应的事实描述,全由评价人的标准确定,被赞赏人无从判断,这样的赞赏构建的是外部评价体系,可能会让被赞赏人怀疑、导致否认、还可能带来压力、引起焦虑等。
而“描述性赞赏”,是我们描述自己看到的已经发生的事实(行为细节)、作用、效果,被赞赏人通过赞赏人的描述,看到自己实实在在做到的,感受到自己给对方(团队)带来的价值,从而对自己生发出赞赏,这样的赞赏构建的是自我评价体系,清晰、准确的自我评价,能让被赞赏人更自信。
【how】: “描述性赞赏”怎么做呢,从拆页和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办法的关键词是:描述,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是描述事实。把自己看到同伴、家人做得好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详细描述出来。(比如:每一个发球都没有失误;我看到书桌有了很多变化,书都归整到了书架上,钢笔、铅笔、水彩笔分类放进了笔筒里。)
二是描述作用。家人、同伴、孩子的行为对我(他人、团队等)的作用、影响。(比如:不失分;我明白为什么明天的会议顺延了,我需要找谁,该告诉他们什么;)
三是描述感受。我对此的感受如何,开心、安心、舒服、清爽、幸福……等等(你在场上我感觉很安心)。
Where:在“事实、作用、感受”这三个方面任何1~3方面进行了描述,都属于“描述性赞赏”,描述式赞赏可以应用在我们想向家人、同事、孩子真诚地表达赞赏的时候。并不是对方的每一次好的行为我们都要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赞赏,比如日常中经常做到的事情(6岁的孩子每天早晚刷牙),或者那些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挑战难度的事(比如按时上班、上学)。
新技能:教学习者编剧本。
听了我的讲解,大家是不是对这个能够走心的赞赏跃跃欲试了呢?想想未来的某一天在什么情景下,我们想向对方真诚地表达赞赏呢?可能是下周家里老人跟电视学做菜,又做了一个新菜式;或者孩子放学回来没有看电视、玩游戏,早早地做完作业,还把自己的书桌收拾整齐了;同事一大早到会议室帮你一起布置会场、接待参加会议的客户……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接下来我们现场做练习。
请大家为今后的应用编写一段小故事,把刚学到的描述性赞赏的方法应用在脑子里过一遍。这个小故事要求包括故事背景、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话内容,部分对话运用到今天学习的“描述性赞赏”。时间5分钟,为了便于理解,我做了一个案例模板,供大家参考。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奇妙分享小故事剧本
故事背景:老公喜欢踢球,经常下班后踢球,晚上九点多才回家,有时还更晚,打电话可能因为在踢球也不接,奇妙对此不满,为此事跟老公提过很多次意见。最近几次老公会给我发来他在那里的现场图片或者视频,接连几次都这样,我看到图片和视频,知道他在干嘛,心里就不担心了。我打算下周跟老公表达一下赞赏。
人物设置:老公和我
人物对话:
我(奇妙):老公,这段时间你去踢球,我都收到你给发的视频和图片。
奇妙老公:是啊,要不你又“追杀”我了。
我:嗯,你给我发图片和视频,让我知道你在踢球,即使没有接电话那是因为你在踢球,我就不用担心了,感觉有安全感了。你每次都给我发图片和视频,让我觉得你在乎我的感受,让我觉得你爱我。
奇妙老公:嗯,以后我都会发的,让你放心。
谢谢奇妙的分享,她计划用今天学到的描述性赞赏赞赏老公,描述他做到的(发图片和视频),描述自己的感受(感觉有安全感,觉得你在乎我,觉得你爱我),相信和老公的关系更亲密。
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学会了使用描述性赞赏(即描述事实、描述作用、描述感受)的三个法宝真诚地表达赞赏。今天回去就对家人、孩子试试,体验一下描述性赞赏“走心”的魔力吧!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