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家前辈和伙伴们大家好,感谢大家来见证我今天的拆书晋级活动。
我是祝福,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孩子是我不断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个标签:20年教育从业者。在全国举办过几百场的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个案咨询也超过了一万例。
第三个标签:女性创业指导师。帮助过一千余位女性创业者解决经营问题。累积为创业者创收1000余万元。
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的概念
拆书: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得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应用的是RIA便签法。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
我今天拆书的名字是《非暴力沟通》,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这本书讲的是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沟通更顺畅。我今天选的拆页是这本书第一章6-7页:非暴力沟通的要素。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拆页,大家读完以后,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力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为,来满足我们。
大家已经阅读完拆页。接下来我来进行本片段I部分的讲解。
WHAT: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意识的按照这四要素去沟通,将会减少很多沟通中的冲突。
WHY: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沟通,和孩子的沟通,和家人的沟通,和朋友、同事的沟通等,我们的沟通还顺畅吗?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沟通目的吗?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看似无效,也起不到沟通的效果,反而说着说着就进入到气愤、伤心、恼怒等负面情绪中。特别是别人的想法和我们不一致时,沟通看起来更难了?那怎么来解决这样复杂的沟通问题呢?今天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就可以帮我们很好的解决沟通的问题。
HOW:非暴力沟通教给我们四个要素,如果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到这四个要素,将可以让我们的沟通事半功倍。
这四部分是:
1、留意事件。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2、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3、说出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4、提出请求。告诉别人,我们想要对方做什么,怎么做,来满足我们。
WHERE:四要素沟通法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各种沟通中,比如与孩子的亲子沟通,我们与爱人亲密关系的沟通,与父母的沟通,与同事、上下级关系沟通中也可以使用到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的方法。
A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就结合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和大家进一步分享我对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的理解。
故事:
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如同牵着蜗牛在散步,孩子很慢,我们很急。总是冲突不断。不知道大家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会不会经常生气地大吼大叫。我家的宝贝也是如此,每天晚上的洗漱整理时间就如同战场,他争分夺秒的玩。我竭尽全力的催。在强忍几次的心平气和沟通无效后,就开启了河东狮吼。果然有效,很快搞定,上床睡觉。这种沟通的方式真的对吗?
反思: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和孩子的沟通中。我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给自己做个诊断。我做错了什么?
我与孩子的沟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孩子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着急,只是沉浸在自己玩的快乐当中,不愿离开。再三的催促反而加大了孩子逆反的心理。从而导致冲突。从四个要素方面,我可以尝试如下沟通“宝贝,我看到你的玩具还没有收,但睡觉的时间马上就到了。我很着急,也很担心。我担心你明早起不来,上学会迟到。你可以在玩五分钟然后就收拾好玩具去洗漱好吗?
目标:
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非暴力沟通。
具体行动:
1、与孩子的沟通中陈述客观事实。
把自己看到的,正发生的事情不带任何情绪的描述给孩子。
2、与孩子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很开心,我很高兴,我有点生气,我有点伤心
3、与孩子沟通产生情绪的原因。
我开心是因为
我生气是因为
4、与孩子沟通行动要求
我希望你……
你可以……
总结结束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有的分享,总结一下:
首先,让大家认识了我,我们一起了解了拆书帮和拆书法;
第二,我们通过RIA便签法,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4步骤:留意事件。
表达感受。说出需要。提出请求。
第三,希望今天的拆书活动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未来能实际运用到生活中。
我的分享完毕。感谢大家的聆听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