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凡事都爱琢磨研究的石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以很好的记住我的名字!
我的三个标签是:
��� 1.个人成长教练
经历了丢失自己,找到自己,探索自己,活出超能自我,我踏上了不断精进修行的教练学习之路,开启了付费教练,也一直有做企业的公益教练活动的支持参与,如果你也想要活出超能自我,探寻自我潜力的,欢迎联系我!
��� 2.在线课程运营官
因为疫情,接触了在线课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加入了一个美育教师专业师训平台,销售,运营,管理,都做过,独自运营管理过140多人的新课,做海报,写文章,制作小视频,咱都会。喜欢与人沟通,分享和联结,期待遇见有缘的你!
��� 3.终身学习者
2020年疫情期间开启了疯狂学习输入输出的模式,竟然量变成质变,有了融会贯通的感觉,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此开始不断学习提升,阅读,听课,参加活动,喜欢大脑思考和心灵感受的过程,喜欢在学习中获得滋养和赋能!
一句话总结:我是石研,一个专职在线课程运营官,也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精进中的个人成长教练!
拆书法和拆书帮介绍:
接下来在介绍拆书帮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法。
��� 拆书——系统方法论
“拆书”是一种更高效的成人阅读学习法,也有一套系统方法论,拆书就是把书中的致用片段用RIA便签法,R是阅读原文拆页,I便签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A1便签指向过去,联想和激活学习者自身经验,A2便签指向未来,规划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行动,最后拆为己用,指导运用于实践行动中。
��� 拆书法——两种学习形式
拆书法有两种学习形式,一种是个人学习的应用,用RIA便签拆书法读书更高效致用;一种是组织学习应用,由拆书家带领将一本书扩展加工成一场培训一个课程,促进一群人的学习成长!
拆书帮——拆书法学习者社群
“拆书帮”是一个拆书学习爱好者的社群,致力于“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带领和促进更多的人运用RIA拆书便签法把知识拆为己用,在全国各地都有拆书帮分舵(拆书爱好者俱乐部),是公益性自组织,培养热爱学习的人成长为拆书家,并影响更多的人高效学习成长!
主题【页码】P88-89
怎样应用比喻法学习条件反射?比喻法的第一步是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能够模拟条件反射的东西,我个人生长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里,所以想到的第一个比喻就是在雪地里行走。你第一次在雪地里行走时,因为雪地茫茫一片,走哪条路都有可能。但是几次行走以后,你会选择一开始走的路,因为开始的行走在雪地上形成了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走这条路显然比随便走更容易。
我将雪中走路与条件反射联系在一起,一开始,铃声可能或不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代表一开始雪地茫茫一片,无路可寻)。但是在将铃声和食物关联在一起后,从铃声到食物的路就在雪地上(狗的大脑里)形成了,最终狗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因为这条路已经很明显了。像很多比喻一样,这个比喻也不完美,但是它很有用。
可以按照下面三个简单步骤找出一个比喻:
1)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在上面例子中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2)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要达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与其寻找一个完全符合的东西,不如稍作让步,找到十几个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在上面例子里我想到的时雪中行走。
3)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例如,雪中行走时线性的痕迹,而脑神经却是错综复杂的网络。
我也简单地讲述一下《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整体性学习的策略和技术,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地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而本次拆页就是其中的一个技术:比喻。
what:
比喻是文学上的工具,用来将某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联系在一起,比喻在学习理解难点知识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一样的,可以在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形成桥梁作用。这两页片段讲了一个用比喻法学习条件反射这个概念,作者将雪中走路与条件反射联系在一起,比喻不完美,但是很有用,最后给出了找出比喻的三个简单步骤,非常有效实用。
why:
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是需要方法策略的,死记硬背显然只是其中一种记忆理解的方法,还不见得有效。知识也是可以迁移运用的,文学中的比喻法也可以用在知识的理解记忆中,形成新旧知识有效的联结,让难点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记忆和理解。
how:
找出比喻的三个简单步骤是:
1.确定理解记忆的信息——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比如一个新知识点,一个定律或模型。
2.找到“相似比喻”——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找到部分符合的相似比喻就可以。
3.检查完善比喻——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想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难点知识和信息,简单实用有效。
A1:
【故事】
2019年我通过学习听课,总听到一个热力学熵增定律,当时就不是很理解,查阅搜索了百度,看看它的定义:一个系统的熵等于该系统一定过程中所吸收(或耗散)的热量除以它的绝对温度,只要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系统熵就会增加,是不可逆的。太复杂了,看不懂啊!我就想怎么就能简单记忆理解,运用到生活中,这时我头脑中马上联想到的一个场景就是家里收拾好了会慢慢变乱,那从高温流向低温,就可以比喻成家里的环境由有序变得无序,这样一想就很好理解了。而这个比喻也会在我一听到和想到熵增定律时马上联想到。
【反思】
现在想想我当时就是无意中使用了找出比喻的三个简单步骤,先确定要理解的信息知识点,再进一步抓住头脑中第一时间闪现的比喻场景,并进行重复记忆运用,检查完善比喻。
A2:
【目标】
这个月我计划阅读《洞见》这本书,在遇到像“洞见”、“正念”、“辨识”等概念理解时会运用比喻法进行理解和记忆,经常进行比喻法的刻意思考和练习,锻炼比喻联想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
【行动】
1.确定想要记忆理解的知识和信息,提炼主要观点:坚持至少两周内每天一次好好阅读学习的内容,阅读完后,写下至少3个主要观点。
2.找出解释观点的相似比喻:针对每个观点,写一个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比喻要简单形象好理解,如果比喻不能完全解释观点,可以尝试找到更多可以解释观点的比喻。
3.检查完善比喻,直到确定自己真正理解。重复刻意练习,随手记录“奇思妙想”,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印象深刻的场景和事例进行比喻联想思考,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素材库备用。
【结束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今天主要是学习了如何找出一个比喻解释观点的三个简单步骤,其实就是将文学中的比喻迁移到了难点知识的学习中进行运用,比喻起到了一个新旧知识联结的桥梁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伙伴有帮助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