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湖州第15场拆书会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上帝视角法——克服心理盲点

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TF2-2练级选手曹鑫,大家也可以叫我三金。我的三个标签:社会工作者,疫情下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工种;社会组织志愿者,常常参与小区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阅读爱好者,目前在拆书家的路上升级打怪。

今天我带来的一本书叫《自我肯定的力量》2分钟

【学习目标】今天希望通过学习上帝视角法——克服心理盲点,学会以第三视角看待双方立场或问题的两面性,避免在今后遇到事情进展不顺利而生产的“失败感”: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直接没有自信心面对其他事。

【F】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资深心理学家弥永英晃,在他19年的工作生涯里累计为12000人做过心理咨询,治愈率高达98%,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奇迹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师”。作者自身也曾饱受抑郁症与惊恐症的折磨,痛苦不堪;在战胜病魔后,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系列轻松提高自我肯定感的方法。

【A】目前市面上的同类图书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如何提高自我肯定感,但此类方法较为耗时,并且改善率不高。而这本书独树一帜,从脑科学的角度入手,为我们阐述了大脑神经可塑性原理及其在提高自我肯定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综合运用脑科学与心理学来提高自我肯定感的独家方法。为正在苦恼于自我肯定感低下的人们提供些许帮助。

【B】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让内心焕然一新的“3个步骤”和“提高自信的17种方法”,只要跟着作者一起练习,就能轻松提高自我肯定感,实现心理上的脱胎换骨,让自己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B+:今天的拆页片段就向大家介绍一种上帝视角法来面对一些所谓的“失败”感。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看一下我给大家的原页片段(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上帝视角法——克服心理盲点

在心理学的世界里,没有“失败”这个词。

“失败”这个词,在事情进展不顺利的时候会用到。它蕴含着自己在头脑中所描绘的,因未取得实际成果而感到懊恼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会有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如果从更高的角度(上帝视角)来看的话,其实这不过是件很平常的事。

本来想去地点A,结果只能去地点B。你可能觉得这是失败。

但是绝对会有一些在地点A看不到的、地点B所独有的妙处与体验。随后运用你在地点B的经历与体会,重新出发,你就能到达一个会带给你更多收获的地点A,而这无疑比你头脑中所描绘的“到达地点A”这一成功要精彩得多。

这就是所谓的将失败转变为机遇。

世上没有失败,只是有人把它当作失败。

它并非失败,只是一件事而已。

运用上帝视角观察事物,你就能发现自己从未注意到的内容。心理学称之为克服心理盲点。

世界上根本没有失败这个词。

用“上帝视角”看问题吧。你应该能发现很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机遇与体会。

如何用“上帝视角”看问题在这里,我将为你介绍当与上司、朋友或恋人相处出现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应对。

①想象一下自己和对方所站的位置。

②将自己站的位置设为X,对方所站的位置设为Y。

③自己的意识像灵魂出窍一般从背后飞出来,“呼”地一下到了Y位置,飞进了对方的身体。

④这样一来对方的想法、立场以及烦恼,你都一清二楚。

⑤接下来你需要到达上帝视角所需的第三人角度Z的位置。从地面的XY位置飞向上空。

从位于上空的Z位置看去,自己就能冷静而客观地(用上帝视角)看待自己和对方了。

之后你在俯瞰XY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角度与想法。这样一来,你就能放松心情,发现自己其实也没必要这么苦恼,进而产生新思路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看到小伙伴们都举手示意读完这个片段了。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用RIA便签学习法一起细细拆解一下这个知识点吧。7分钟

What:所谓上帝视角就是站在更高的第三纬度去看待目前发生在我们的身上的事,分别看到自己和对方的观点,然后进行梳理后可以让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更趋向公正,减少偏执,从而使心态更平稳,心情更轻松,达到自我肯定感平衡的目的。

Why: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没有按自己的期待进行的时候,表面上我们会去跟人据理力争证明自己没有错,内心呢还会去假设“如果当初怎样就会怎样”,最后会陷入无限的后悔、担心、恐惧情绪中,这样负面的情绪会让我们有失败感,减低自我肯定感。因为历史的不可证伪,为了避免让我们陷入失望而没有能量去面对未来,我们可以用上帝视角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运用上帝视角观察事物,你就能发现自己从未注意到的内容,也被称之为“心理盲点”。通过上帝视角不仅仅看到自己的想法,还能看到对方的立场、想法、烦恼等,能冷静客观地看待彼此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大家都有问题,或者干脆换个思路将结果转变成正面的意外收获,如此一来你会轻松很多。

A1:这样的案例我们生活中很多,比如上周因为一份合同签订的程序问题,我和我的同事争吵了半天,我一直觉得如果合同不按照程序走,直接签订是对单位的不负责,作为经办人的我强烈要求同事将程序走完再去签约。而同事觉得因为合同快到期了,续签合同可以先签订再补程序。最后那份合同至今放在角落里。但那天晚上我回家后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觉得自己是为了单位好,在做正确的事,同事为了走捷径扰乱工作纪律,我甚至觉得他在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还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坏了人家的事,担心被排挤,而且在接下的两天时间内我没有和那个同事说一句话。如今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自我能量感太低,没有正确对待和处理,导致这个人际关系陷入尴尬。

How:如果按照今天学习的内容,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处理类似的问题。

第一步:立好三个维度。可以在心里或者纸上画一个3D坐标轴,X代表自己,Y代表对方,Z代表上帝;

第二步:写下自己立场。在X轴上写下自己当时面对问题时的想法、烦恼、结果等

第三步:写下对方立场。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意识飞到Y轴,在Y轴写下那个场景下对方的想法、烦恼等;

第四步:飞到上帝视角。让意识脱离X、Y,到达Z轴,以上帝视角看写下的问题,以第三维度分析X、Y轴的想法和思路。

Where: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解决立场不同的争论场景,也可以应用于事情没有朝着自己预期发展而让自己陷入后悔的情绪中。

【预防异议】听了我的案例,可能大家会认为这不就是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么?当然不是。之所以叫“上帝视角”,整个过程不是站在对方或者旁观者角度考虑,因为上帝是一个公正、公平的角色,我们在上帝视角不仅仅看到对方,也会关注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我肯定,提升自我肯定感,觉得自己是OK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反转】所以如果再次经历上次和同事因为意见不合争论的事,我会在3D坐标轴上写下自己的立场:我在做意见正确的事,而且这件事是从单位集体的利益出发,我是没有错的,存在烦恼就是可能走程序需要时间导致合同中间断签;在Y轴上写:同事觉得续签合同相对来说稳定性强,变化不大,所以直接签订再补程序没有什么问题,但他的烦恼是后续补签单程序日期都需要和领导解释原因,这样会很麻烦。最后以Z的角度再去看这两个轴,好吧,这时我会发现我们都没错,一切都OK。

A2:接下来请小伙伴们想一下,会不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场景?比如你和同事或者领导为了一个观念争论不休,然后对方也比较强势,你会怎么做呢?或者当你遇到一件事已经发生,但没有按照你预想的结果发展,如你本来想去吃中式快餐,但是因为你的另一半给孩子们买了汉堡回来吃,你会不会和另一半大吵一架?

大家讨论(人多可分组)2分钟

一个小伙伴分享2分钟

学习者1分享:上周我在和同事一起商量如何更好管理客户的时候,建议同事将客户进行电子分类,一共分成四挡,分别建立档案。但是同事觉得这个很麻烦,就不愿意分类,这一点让我很不开心,觉得自己这么好的方法,他为什么不采用呢?有点苦恼。

世事无常,我们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一旦陷入偏执的视角,我们就会出现心理盲点,各种自我否定感也会出现,那么个人能量就会很低,造成一定心理困扰,今天学习了这个方法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用这个3D轴写下上帝视角看一下,请大家利用便签按照X/Y/Z轴写下三维立场。看看你们的情感上有没有变化?心情有无轻松一些呢?

讨论分享5分钟

学习者1继续分享:如果我把自己放在X轴上:觉得自己是为了公司考虑,更方便管理客户,销售的时候可以精准对客户进行引导,这方法确实不错,但是前期我需要进行分类这的确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这个时间去做这个事;

然后把我自己放在Y轴上,同事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他已经很习惯老一套的做法,适应新的方法需要时间。但是他一直用老办法也许以后客户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做客户管理的时候会更加吃力,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把自己放在Z轴。上帝视角去看这个问题,其实我和同事在当下的立场都没错,而且X的办法是出于长远考虑的,更胜一筹,Y现在不同意,不代表以后不会这么做,其实X还是很有远见很聪明的。

这样一来,我的自我肯定感徒然上升,没有被否定的感觉了。

感谢今天大家一起陪伴学习,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给我今天的分享苹果(好的方面)和洋葱(不好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