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方法》 所属活动: 用启发式提问帮孩子做出选择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张丹丹,微信名Dido。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第一个标签,精益生产推行者;第二个标签,控糖饱瘦践行者,第三个标签,二级拆书家。

为了方便后面的讨论,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从我左手边开始,依次两两一组。

对齐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日常沟通中,当无法立刻从对方的言语中分辨其真实意图时,可以运用“结构化倾听”这个方法,结合对方的情绪和事实来判断出对方的期待。

【事件场景】:学习者的生活或工作中很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尽可能生动细致地描绘场景。

我今天拆解的书是《沟通的方法》,日常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通常由沟通不畅所引发。上周六和往常一样,我利用晚上时间在小区广场摆地摊,售卖儿童玩具。一位前天从我这里买了一个泡泡机的大妈,气呼呼地来到摊前,不满地说到,你看看,这卖的是什么破泡泡机,我家孩子才玩了一天就不出泡泡了,这质量也太坑人了吧。我立马本能回应道,大妈您这么说就不对了,我们可是从正规商家进得货,质量是绝对有保证。没想到大妈听完这话后,更生气了,嗓门也变大了,一口咬定就是商品的质量有问题,结果引来了不少围观群众,搞得我整个晚上一个玩具也未卖出。

【提问】:提问引发学习者思考,例如:遇到这类事情,你之前的处理效果怎样?还可以怎样? 是不是没想到什么……

假设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回应他呢。是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证明绝无此问题;还是气不过,跟她死磕,吵上一吵,又或是敷衍认错,息事宁人。

【影响】:说明其实这类事情的影响很大,后果很严重,影响你的幸福程度 / 梦想实现 / 领导评价 / 职场目标 / 生活质量……

原本是想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回应对方反应的问题,结果双方却在这个沟通中矛盾升级,关系破裂。看来不懂倾听,人际关系随时都可能会崩盘。

【解决】:这本书中提出的思路(用两三句话概括),可以帮你解决,甚至是比你想象的更好。

在日常沟通中,如何做才能提高沟通效率,解决好这一件件令你头痛的沟通问题。得到创始人脱不花,在她《沟通的方法》一书中提供了相关的倾听技巧,能够有效地帮我们一一化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原文片段 -“先听再说:画好三个框,沟通不用慌”,出自《沟通的方法》 P17

发现没有?要从一句话里完全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其实很困难。你需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经验,对当下的语境有判断,还需要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尤其是听懂对方接下来的期待。

所以,我建议你在学习倾听之前,先调取一下你以前看过的那些福尔摩斯、名侦探柯南之类的记忆,牢记一个意象——侦探。事实上,别人在表达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隐藏一些信息。我们应该像侦探-样倾听,全神贯注,把所有隐藏线索都挖掘出来,攥在手里。

那么,线索怎么找呢?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结构化倾听。别被这个概念吓住了,我已经帮你把这个大词儿翻译成了-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画三个框,把信息往里装,然后你就能看清楚,想明白,做正确。

结构化倾听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画三个框,分别放三件东西: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书中的折页,OK后,向我点头示意。好,开始阅读。

一分钟时间到,接下来我们一起理解一下这个拆页。

【What】

这个拆页告诉我们,想要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可以通过结构化倾听的方法。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爱人抱怨你,客户投诉你,老板或同事不满你,如果不会结构化倾听的方法,那你的情绪很容易被对方所左右,不仅听不出对方的真实意图,还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沟通效率大大降低。

【易混淆概念】

那什么是结构化倾听呢?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后,脑海里能分门别类放入这三个框-事实、情绪和期待。

接下来给大家说三个例子, 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是不是结构化倾听。

【概念折返1】

妈妈要求上小学的儿子,每天完成2页练字,晚上在检查作业时,儿子跟妈妈说:我不想写字,太累了。妈妈说: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觉得太累?儿子说:写的手好疼,我想玩一会儿。妈妈回应道:你写完字后,手腕疼,所以想玩一会儿。

请问,妈妈的回应是不是结构化倾听呢?不是。因为妈妈通过提问,理出其要点后,用自己的话再次向儿子表达出来。而非基于儿子所表达的事实和情绪,进而推导出他的期待。

【概念折返2】

还是以上案例,妈妈要求上小学的儿子,每天完成2页练字,晚上在检查作业时,儿子跟妈妈说:我不想写字,太累了。妈妈说:你在每天完成两页字的作业后,感到手腕疼,所以你希望每写一页字,可以玩2分钟,然后再接着写。请问,妈妈的回应是不是结构化倾听呢?是,这是结构化倾听。因为妈妈基于儿子所表达的事实和情绪,进而推导出他的期待,希望每写一页字,可以玩2分钟,然后再接着写。

【概念折返3】

再比如,你是一位客服,你的一位客户收到了一件由你们公司寄出的破损商品,非常地生气,打电话向你投诉。于是,你做出的回应是,跟客户说:“了解到您收到一件破损的商品,我马上给您发一个新的商品,别生气。客服的回应是不是结构化倾听?是,因为客服不仅接受了事实,客户收到了一件破损商品。还感受到了客户的情绪,然后推导出对方的期待是给他发出一个新的产品,安抚其客户的情绪。

[概念区分]总结一下:

结合以上案例,我们会发现,当对方在表达时,你作为倾听者,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后,脑海里能分门别类完整地放入这三个框-事实、情绪和期待,这是结构化倾听,反之,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后,未能基于事实和情绪,进而推导出对方的期待,均属于非结构化倾听。

【行动步骤】

那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如何才能做到结构化倾听,彻底听懂对方的真实意图呢,脑海中画好如下三个框?

框1 - 接受事实。对方陈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客观事实。

框2 - 感受情绪。对方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如生气、恐惧、焦虑、愤怒

框3 - 理解期待。对方期待我做出的行动。在了解了事实和情绪后,我们需要结合两者判断出对方的期待,然后我们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反应。至于做出反应后,是否满足了对方的需要,将不在本片段中讨论。

【正面案例示范】

分享一个自己的案例:8月份的第一周,我在家休高温假,周三收到学校信息,让家长于本周五上午9点到10点之间,到学校领取小学入学通知书,老公看到后,微信立马转发我,让我别忘记去取。结果到了周五上午我先是送孩子上托班,然后到菜场买菜,回到家后又开始洗衣服、拖地,将老公提醒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晚上回家后,老公问我通知书上都说了啥,我不好意思地说忘记去取了。他听后很生气地说,让你办个事,怎么老是这样,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一点都不上心。

如果是以前,听完这话后,情绪肯定当场失控,必定埋怨他家里的什么活都丢给我干,还好意思指责我。那在学习这个片段后,我决定使用结构化倾听这个方法,先在脑海里画出三个框,接受事实:老公微信已提醒了我,但还是忘记到学校领取入学通知书了;感受情绪:他很生气;理解期待:希望我尽快获取入学通知书上的信息。于是我回应道,你微信提醒了我,我竟还是忘记到学校取入学通知书,你肯定很生气,我现在马上微信联系他同学家长先问问通知书上都写了啥。

【难点与关键点】

在结构化倾听过程中,最容易出错就是在脑海中绘制前两个框事实和情绪时,通常大家会误将情绪当事实,放错框。所以,我们在倾听时要把对方语言里隐藏的情绪识别出来,分清何为事实,何为情绪。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出现“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情绪路标词时,你就可以立即告诉自己,对方在宣泄情绪,而没有陈述事实。事实一定是可考证和可追溯的。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当你无法从对方所表达的信息量中,清晰地判断其意图时,又或是你想提升自己听话听音的能力,不适用于喜欢先入为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将其打断,又或是不注意观察对方情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引导】

刚刚我们学习了结构化倾听三步法,接下来请大家编写一个小剧本:

想象一下,最近老婆跟你抱怨说“你为什么总是忘记我们的纪念日。”当你正打算立刻发表意见说“我不就忘记了今年这一次嘛”时,你突然想到今天拆书的内容,你停下来,让本能的回应,变成有效倾听沟通呢。

请大家想一想,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当你从爱人的抱怨,客户的投诉,老板或同事或朋友的要求中无法判断其真实意图时,运用今天学到的结构化倾听的技巧,写出来你的应用。请设计一个未来与之类似的场景,设计中有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5分钟之后,将邀请其中一组来分享你的剧本。

好,5分钟时间到,我看到大家都已经完成,我们请樊老师来分享一下吧。

【学习者分享案例】

场景:

我老婆的生日一个阳历一个阴历,她以前在老家只过阴历,我们家只过阳历,未来有一天,我把她阴历生日给忘了,我丈母娘打电话过来,祝她生日快乐,我想完了,我的天呢,把我老婆生日忘了。

老婆:你永远记都不得我生日,你怎么能这样,你根本都不在乎我。

老公:老婆今年我将你的阴历生日记成了阳历,我知道呢,你现在一定很受伤,那这样,今天晚上我在万达订个包厢,再买个蛋糕,晚上我们全家一起过去给你过我生日,你看好不好。

老婆:那好吧,看你张罗得这么隆重,这次就原谅你了。

感谢老师们的精彩演绎,成功应用了结构化倾听三步法, 让我们将掌声送给他。

【结语】

今天的拆解临近尾声,跟大家一起学习了结构化倾听三框法,接受事实,感受情绪,理解期待。在此,呼吁大家请将此技巧运用于你的生活和工作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沟通高手非你莫属。好。以上就是我3-1的全部分享,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