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海口花梨分舵113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积极反馈(自驱型成长)

开场:

大家好!感恩今晚的遇见,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透明默默,我的三个标签是:心理咨询师、HR工作者、终身学习者。

今晚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想要让对方积极主动做事时,就能够使用自驱型成长中这五个步骤去分析和沟通了。

现在我们先分为每3人一组,待会更方便做现场讨论哈!

F今天我拆解的片段来自《自驱型成长》这本书,这是来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和奈德·约著作,由叶壮老师翻译出版,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怎么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的问题。

A《自驱型成长》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书中结合脑科学发现,以控制感贯穿全书,目的在于对孩子自律独立能力的培养,每一节的都有一个马上改变的小练习,看完就能按步骤去做了,这能使我们这些在焦虑的养育大环境下的父母能重新找回控制感,也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控制感,掌握自律、实现独立。书中语言简洁流畅、案例生动真实,值得推荐给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B看完本书不仅对孩子有帮助,也能让我们在职场上学会如何成长精进。今天晚上的学习内容会给你带来培养自主能力的5个步骤,把它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孩子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的能力,应用到工作中让我们能更高效地沟通完成协作工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事听你的”并不是一种操纵孩子的套路,或取巧地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说了算,而实际上他们的决定其实是父母的决定。要做就做诚实的父母——亲子间的信任就是这么来的。你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真心尊重他们。与此同时,如果你要培养出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必须真正一点一滴地让他们有更多的控制感。

那么“这事听你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最简单的说法是这样的:当孩子需要在生活中做出决定时,你不应该左右那些他们有能力自己做出的决定。首先,设立能让你感觉舒适的干预边界,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操练一下。然后在这些边界之外渐渐做出更多让步。同时为了让你的孩子做出明智的决定,帮他们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倘若围绕着某个问题,你们之间存在冲突,那么请使用协作型问题解决法,这是罗斯·格林(Ross Greene)和J.斯图亚特·亚邦(J.Stuart Albon)所开发的一种交流技术,首先要以同理心表达开始,然后向孩子承诺,你不会试图因你的意志强人所难,迫使他做他本不愿做的事情。随后,你们可以一起确定能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并摸索出如何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法。只要你的孩子最终做出一个不算太离谱的决定就行,哪怕这个决定在你的心目中并非首选。

当然了,不同的人眼里有着各不相同的“离谱”。有一个很有用的评判标准,就是找个通情达理的人(比如阿姨、叔叔、老师或教练)去问问,看看他们是否会认为这个选择不够明智。格雷格那聪慧的12岁女儿想回到当地的公立学校就学,我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离谱的。学校的资源可能的确比她父母决定让她转去的私立学校少,而且有些班级的教学质量也可能堪忧,但只要她感到安心,并身处支持她的朋友圈,她就完全可能会表现得更好,也完全可能更快乐。但如果她决定的是要离开家,并加入某个马戏团,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父母与孩子在对待某件事情上要怎么做到让孩子自己做主情况。如果问题是孩子有能力自己做出决定的,我们就不要干预,只要给他提供更多信息就行了,如果这个问题你们之间存在冲突,那就得先认可孩子的决定,接着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一起讨论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跟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更优方案和总结具体行动方法。

从片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事听你的”可以分为5个步骤来进行:

1、 设立干预边界。明确哪些事情是孩子能做决定的,哪些是孩子没能力去做的,对于孩子有能力做主的事情又分为他的做法是让你感到舒适的,还是还不够好但是能接受的。比如说要不要去上学这事可不能听他的。

2、 提供更多资源或作出让步。如果问题足够明确是孩子有能力做决定的那就放手让他去干就行了,我们要做的就只是给他提供他需要的资源。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决定不是最好的,但也还可以接受,那就尝试降低我们的期望值吧。但如果孩子的决定跟我们的想法还是有差距的,那就接下来做以下的三个步骤。

3、 表示理解,确立行动目标。即先要认同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不抵触不抗拒,然后跟孩子商定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4、 回归目标,引导优化方案。过程中要关注和提醒孩子时刻围绕着目标,寻找更优的解决办法。

5、 摸索实践,落实行动方法。放手去做,没做到要对比下结果知道差在哪里了,让改变,最后总结出具体的行动方法。

比如说孩子什么时间该睡觉这事,我们家以前每晚睡前都要爆发一场鸡飞狗跳的大战,孩子们才会要睡觉的。学习了这个片段后,我是这样应用的:

首先,设立让自己感觉到舒适的干预边界,对于睡眠这件事情,我是能够接受最坏的晚睡结果的,所以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操练一下;

其次,通过绘本和百科陪孩子学习了解人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要早睡?睡好不好对长身体对一天的精神状态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刚开始两天孩子还是能按时去睡的,但仅坚持两天后又拖拖拉拉了不到点不吼他都不去睡,于是我试着跟他沟通。

我跟他说:我知道你每天都想要多玩一会,但是我们必须要按时睡觉才行,所以从今天开始,由你自己来订闹钟提醒自己什么时间该睡觉,什么时间该起床了,并自己记录到老师发的《睡眠管理表》上上交,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我不会干预你的睡眠时间;

刚开始他订了9:20的闹钟,闹钟响了才去准备睡觉,结果还是最快10点半才能到床上去,我又跟他算了下时间按这样一天是睡不到10小时的,通过三天的调整闹钟时间和记录,他发现要想达到每天睡10小时的目标,他得每天最晚8点半去洗澡、喝牛奶、刷牙洗脸,得至少7点开始写作业,得9点能到床上去,然后可以阅读10-20分钟然后睡觉,最后他自己总结出了这套睡前流程了。

我发现这不仅仅是适用于孩子的培养,对于我们的工作表现也是有用的。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训练我们的成长性思维有助于获得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让别人更有控制感并主动完成某件事,现在一起来做个演练吧。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由于今年是你公司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领导让你来负责年会的安排,你需要其他的同事来协助你共同完成,其中有一项是30周年纪念伴手礼的选择,你把这项工作安排给了你的同级同事小张,由于在小张看来你才是年会的负责人,所以刚开始小张只是随口推荐你觉得定制个保温杯可以吗?或者每人一套餐具等,他并没有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你要怎么用到今天晚上咱们学习到的“这事听你的”五大步骤去跟小张沟通才能使主动高效地完成这项工作。

演练时间3分钟,现在开始。3分钟后,我会选一位年会负责人和一位小张上来给大家演练一下你是怎么做到“这事听你的”的哈!

【学习者案例记录】

“这事听你的”5个步骤:

1、 设立干预边界。公司三十周年纪念伴手礼这件事是小张有能力去做的,可以交由她试试。

2、 提供更多资源或作出让步。小张提出可以定制杯子当伴手礼,负责人蔡总回复:虽然杯子也是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伴手礼的预算费用还是比较充足的,建议小张可以考虑更有创意的一些选择。比如更高大上的,更有纪念价值的,更新潮或与众不同的。

3、 表示理解,确立行动目标。在蔡总引导下小张建议换一个纪念品 , 即得到认同的小张对更换礼品不抵触不抗拒,然后跟她继续商定要达到的目标。

4、 回归目标,引导优化方案。蔡总建议可以花时间再调研下或思考下更优的解决办法。

5、 摸索实践,落实行动方法。小张建议可以考虑定制银币,这种更有存放与纪念价值,并能在年会上显得更高大上,负责人蔡总表示很不错,建议下周一给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最后,感谢大家带来的分享,正如谚语所说,“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我们都需要先练习做出决定,随后才能掌握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论你已经是家长还是即将成为家长,我们都有必要掌握自驱型成长的方法。建议都可以读一读《自驱型成长》这本书,相信我们有意识地去训练和提升我们的自驱力,一定可以给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带来有效的改变。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