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在介绍前我先把拆书页发给大家。 大家好,我叫高捷,是今晚的拆书家,是一个默默奋斗着的80后。 今天我要拆的内容是《非暴力沟通》里面的一个片段,今天的拆书目的就是教会小伙伴把如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来改变自己的心态,以及更加深入理解我们行动的动机,找出动机后面积极的一面。就以现在的座位把大家分为两组。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是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而不是教会你厚黑学手腕或者各种花哨的技巧,以期在争辩是非中赢得胜利或者在于他人交往是取得利益。本书方法简单清晰步骤化,并且其中有很多的例子和小练习。 你有没有面对一个情绪化的,“难相处的”,甚至是愤怒的对象,这时你应该如何跟这些人进行沟通,在面对冲突,误解和似乎难以化解的冷漠高墙时,你又该怎么处理?其实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教会你如何更好的进行沟通,也涉及到许多帮助你改善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心智得以成长的知识,我们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让我们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现在请大家开始阅读拆书页,阅读完后请给我一个提示。
大家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出现,放假完第一天不得不去上班这个,玩到很晚虽然不想回家也不得不回家,早上一大早不得不早起给孩子做饭,虽然这个电视剧很好看我也不得不去睡觉,我不愿意洗锅但是又不得不洗,等等,我们不愿意干的又不得不干的事情太多了,往往我们认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所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快乐,还常常会产生抱怨。这个拆页明确告诉我们怎么来发现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找到快乐。第一步,我们要将我们不愿意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第二步,在这个事情前面加一个“我选择做”,第三步,填一下“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_”,当你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你也一定能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一旦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时候,你可能就不会在出于被动动机的进行,而是进行主动的选择了,当你进行主动的选择时候,当你发现事情后背意义的时候,你就能进行合理的改变,发现快乐不再抱怨。有没有一些情况,你发现自己确实这么做了,但是还是会抱怨,还是不够积极主动,还是排斥着的,或许这就是客观条件所限,你从根本上就不愿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背后的意义你也觉得不是自己的想要的,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现实问题,不在被这个现实问题所困扰。
在拆书页的背面,我给大家设想几个场景请为参考,自己回想一下自己近期的事情有没有不愿意干而又不得不干的事情,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练习一下,并在小组内讨论你是如何应用的,最后进行分享,拆页背后也有我给大家的小工具,大家可以学习一下能更好的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以下斜体为拆书页背面)
场景假设
第一, 今天有一个小伙伴给你推荐了一部连续剧,你回家后,在你休闲的时间里你看了一集,发现确实很好看,勾引你想继续往下看,但是现在这个时间是你计划着要去学习,或者健身的,你要强迫自己不得不去学习或者运动,你现在特别排斥学习或者运动,就想继续往下看。
第二, 有一个妈妈抱怨: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象一条狗。因为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
第三, 可能有些学校会给学生打分或者评级,有个老师这样抱怨:我讨厌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的政策
第四, 有一个小伙伴今天本来和同学约好要去吃饭和看电影,但是快下班领导来说今天有个什么什么活,还特着急,必须得加班,这个小伙伴就抱怨不得不加班。
小工具:
1)为了钱 钱是社会回报一个人的主要形式。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失去生活的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动只最贱于对生命的爱,快乐将会伴随我们。钱只是被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无数种策略中的一种。
2)为了得到赞同 像钱一样,来自他人的赞同也是一种回报。受社会化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上学时,学校使用外在的手段来激励我们学习。在家里,做一个好男孩或好女孩,我们就会得到礼物;反之,如果大人认为我们调皮捣蛋,我们就会受罚。于是,等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误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我们迫切地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盼着人们夸我们是“好人”“好家长”“好市民”“好员工”以及“好朋友”等等。为了讨人喜欢,我们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嫌恶,我们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情。
于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永远无法给予的。
3)为了逃避惩罚 有些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为了免受惩罚。这使他们对每年度例行的纳税产生了抵触情绪。然而,想到许多人的福利有赖于他们的纳税,他们都无比地喜悦。
4)不感到羞愧 我们知道,如果不做某些事情,我们就会责备自己。我们认为不做那些事情是不对的、愚蠢的。可是,如果为了体面而循规蹈矩,我们最终难免感到厌烦。
5)为了避免内疚 在另外一些情形,我们也许会想:“如果我不做那件事,中坚力量人会感到失望。”此时,我们担心无法满足他人的期许。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目的会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如果为了避免内疚,我们将活得可怜兮兮;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
6)为了履行职责 使用“应该”“不得不”“必须”“不能”“被迫”这样的词语,意味着我们受到内疚、职责或义务的逼迫,感到自己无可奈何。我确信,一旦生命的需要被忽视,我们的行动对社会来说极具危险,对个人来说则极为不幸。
贾老师说:这段时间,我有几件事情是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事情,1,30篇拆书有时候确实不愿做;2,不得不做给孩子做饭;3,有时候确实不想加班;4,回家确实啥都不愿干。以30篇拆书为例,我选择进行30篇拆书,然后我选择进行30篇拆书是因为我想要把我所读的知识能快速使用起来,为了自己的成长。
谢谢贾老师的分享,我相信通过我讲的,还有小组内大家讨论,大家肯定能使用我以上所讲述的这个拆页里的知识,今晚活动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