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哈喽,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晋级者吴韬, 下面开始我3-3的晋级。
分组
那么下面我进行个简单的分组,今天人不多,我们就分一个组,组长是徐大。
自我介绍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第一个是房地产策划。第二个,是一个35岁的中年油腻男,人到中年,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既认命了,又还是对自己有点希望。比如很多事情,比如知道自己其实没什么天分了,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平。可有时候又有冲动,觉得自己其实可以学学,即便不顶尖,比身边的人优秀那么一点点,感觉也挺不错的。
图书介绍
事件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经常在生活中看见有朋友展示各种技能,比如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啊,画了一幅很好看的画,弹得一手好吉他。我们往往当场会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学这个技能。可自己又不愿意花钱,也没有时间系统学习,自己摸索,练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长进,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告诉自己,没有那个天赋,罢了罢了,宏愿草草收场。
提问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真的没有天赋?还是我们没有毅力?还是其他的原因呢?
影响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大家不要小瞧这种事,我们学习新技能,本质上就是在突破舒适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失败,半途而废。很有可能让自己有一个负面认知,我就是没毅力,就是没能力。而这样的负面认知,会把我们锁在舒适圈,成为我们走向平庸的最大推手。
解决
针对于这种自己练习,总是无法坚持看不到进步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籍,叫做《刻意练习》。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一件事情老师做不好,练习一门技术老是得不到提高,又或者你的工作进入了瓶颈期,就请随同我一起来探询一下刻意练习的学习方法吧!
学习目标
(拆页总目标)通过这两个拆页的学习,帮助大家在技能型学习中,通过制定计划并设定方案的练习方法,做到不断的自我提升。
今天的2个分目标是:
通过拆页1的学习,在明确了练习的内容以后,运用4步坚持法,制定能够明确特定目标并坚持完成的练习计划。 并且现场运用这套方法编写出一个应用小剧本。
通过拆页2的学习,在制定计划以后,深入细化,用5步模仿练习法制定一套向高手学习的自我反馈练习方案,并形成一套特定解决方案。
逻辑关系
这两个拆页属于逻辑上包含关系。拆页1能够行之有效的包含了一个大前提是自己确实能够不断进步。拆页2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大前提,在拆页1的基础上深入细化。这个逻辑关系,后面我会进一步解释
下面就开始正式学习,请大家阅读拆页1。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讲,这并不令人心情愉快。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概念讲解
在拆页里面有一个关键词,特定目标,那什么叫做“特定目标”。书里面其他部分可以捕捉到特定目标的标准,有三个1、基于练习的内容是被进一步分解的,2是切实可以实现的,3是有一定质量标准的。
同时具备3个要素才算制定了【特定目标】,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楚的明确这个概念。在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请大家一起来辨析一下。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觉得自己的签名写得丑,想练习签名。这是我要联系的内容,算是总体目标。
1、我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个月我要练好自己的楷书签名。请问,这算是特定目标吗?
学习者:不算
对,不算,我们需要基于这个练习总目标去分解,而不是一个笼统的改进,比如分解成结构比例练习,具体的笔画练习。
2、每天写一万个横,就算每天写到凌晨1:00,也必须要完成。请问这算是特定目标吗?
学习者 不是
对,我觉得这也可能不是一个特定目标。这个目标太大了,正常人每天写1万个字,估计坚持不了几天。不满足可实现的标准。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太简单了,尽量突破舒适区。
3、好,再举一个例子为了完成任务,鬼画桃胡的写了两篇字。请问算是良好的特定目标吗。
学习者 不算
对,我觉得也不算。定目标就是为了得到提高,有数量要求,还需要要质量要求。例如临摹的字要有70%相似度等。比如,练习写签名的“吴”字,分为横竖撇捺4个笔画练习,每天用半个小时,写50个字,要求有40个字达到字体的7、8成像。这就是了,满足了可分解、有标准、可实现的标准。
我们总结一下。一个特定目标,需要是在对应的练习阶段,是被分解的,现实可以完成练习数量,最后需要设置一个标准,确保不但数量,还有质量的,我们才可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特点目标
WHY
为什么我们要设置特定目标?这要说到如何做到长期坚持这件事,其实我们要坚持做一件事情,从来不是靠意志力 ,而是成就感。我想这就是我们制定特定目标最根本的原因。通过细分小目标,让自己的进步能够直观的可视化呈现,从而获得直观的成就感,让我们坚持下去。
How
那我们如何找到特定目标并且完成特定目标达到坚持的效果?按照我们刚才辨析的思路和书上的内容,我们具体可以这么做,我们可以把它叫做4步坚持法。
第一步,分解内容,我们可以把需要练习的技能针对对应的阶段,尽可能的在老师的指导或者自己的学习下,进行技能点的拆分。比如,练习打篮球,初始阶段,练习的内容是“运球”,就需要拆分为左手运球,右手运球,跑步运球,交叉运球。如果到了相对熟练,开始对抗的阶段,就可以拆分为,投篮、运球、传球、上篮等技能点。
第二步,设置等级。我们需要设置一系列的闯关等级,并且给每一个等级定出一个通过等级的标准。这一步的目的是让自己练习有质量标准,能感知到自己的一点点小进步,增加练习的游戏感。比如投篮,10个球进1个是一级,10个球进2个就是2级,十个球近6个,就算晋级,换一个点位,继续练习。这里其实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一个直观感受到一点点进步的等级就可以。比如你觉得基础好,进2个球一级也可以,进10个球也可以。
第三步,制定计划。设置等级完以后,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个设定计划去具体规划每一天的练习内容,方案最好有时间段,具体练习的内容,地点,练习的数量和标准。
第四步,高效反馈
记录反馈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形成正反馈。 所以我们需要把我们每天的练习成果记录保留下来,过一段时间,我们把现在的成果拿出来,对比以前的成果,这样的对比,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明显的进步。也可以把成果给身边的人看看,问问他们是不是有进步。从而获得正反馈,这就是我们最好的奖励,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给自己一点点物质奖励。
Excample
再给大家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比如我想练练字,首先要做得肯定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好。我的名字是吴韬。
首先第一步,分解内容。先拆一下,先练“吴”字,就可以初步把技能点按照笔画分解为横、竖、撇、捺。
第二步,设置等级。
于是具体练习写“一”,临帖写十个字。然后对比字帖的相似度。将相似度达到7成就算一个标准的字。一级就需要10字里面有1个字能是标准字。2级需要有两个字是标准字。如果能达到六个字是标准字,好,我就算通关了,练习下一个内容,开始练习“丨”。
第三步,制定计划。我练字的行动计划,例如:每日计划。每天晚上10点以后,用半个小时写50个字;要求40个字达到7成像
第四步,高效反馈。每天练习的字帖,写个日期。对比一下自己写字的进步,我在书法练习的时候,最大的练习动力,就是发现自己每过一段时间,名字真的比以前好看很多,还可以问问身边人,我这个字是不是有进步啊。当然,如果练好的签名,我就可以奖励自己喝一小瓶可乐。
Where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技能型的练习,比如练字,练琴,羽毛球,有成熟的技能点可以分解。对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目标或者很庞大的目标可能不太适合,比如沟通类的,要改善婆媳关系,我们会发现很难有效分解。比如我要向经理学习,以后也成为经理。因为可能的因素太多了,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个方法就很难运用。
【A2】写剧本,写一个帮别人或自己制定计划的剧本。
为了让自己能更熟练的掌握这个技能,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练习,邀请大家当一个大编剧。首先大家想想自己有那个技能是比较擅长的,擅长,不一定就要顶尖,相对普通人比较好的。比如踢球、写字、画画、写作、跳舞等等,假如未来有人向你请教,如何练习这个技能,比如未来你儿子问你,爸爸可不可以教教我打球。我们就可以运用四步坚持法,去帮他去制定一个能够长期坚持的计划。当然每个人的教的内容可能都不一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来。
那我们跟不妨根据这样的场景去编写一个小剧本。剧本的内容需要包括,具体的时间,请注意是指向未来的时间。地点,谁向你请教,你如何运用四步坚持法的帮他制定的方案的对话。
请大家写在发给大家的编剧表上,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我或者参考剧本表背面的案例。时间五分钟,大家写完小剧本以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时间很短,大家不必逐字写,写出大致框架,你自己能够根据这个框架,讲出来就可以了。
现场学习者徐大的剧本
时间: 明年过年春节的时候
地点:客厅里
人物:我和朋友小明
事件:朋友给他表演魔方,引起了兴趣,于是向朋友请教如何练习玩魔方
对话
我:哇,太厉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明:多练习啊,练了1年多
我:练了1年多怎么坚持下来的
小明: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感受到好玩就行
我:具体 怎么做啊
小明:第一步(分解内容),两种模式,看着视频照做,和不看视频练习。第二步,(设置等级)分为不考虑时间、5分钟、3分钟、1分钟几种等级
我:方法很清晰,如何坚持呢。
小明:我会排个计划(制定计划),排一个月计划、周计划,每天练习多少分钟。(高效反馈)另外就是每个多少天,表演一次。让朋友们看到我玩的时候,那种惊讶的表情,就给我成就感。还可以表演给家里孩子看。
拆书家反馈
刚才徐大分享了自己的剧本,我觉得这个剧本非常的完整,对话包含了4步坚持法的内容,而且场景感做得很好,再次感谢。。
过渡
如果仔细捋一捋,拆页1是为了让我们能长期坚持练习,但这里面有个大前提,就是我们得快速实现进步。为了快速实现进步,其实我们可以在拆页1四个步骤的基础上,继续深入。
我们来看这张图,我们长期坚持练习,其实在第三步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具体细化,就是具体怎么练习,我们才能得一个细致、准确的心理表征,获得高效的提升。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拆页二来解决。
学习目标
下面这个部分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再回顾一下,拆页2的学习目标。通过下面这个环节的ria现场学习,大家可以在分解了练习的小目标后,运用5步模仿练习法,制定一套向高手学习的自我提升练习方案,并形成一套解决方案。
【A1】
自测量表题
那么这正是学习之前呢,我先请大家做一个小小的自我测试。测试的题目一共五道题。如果你的情况完全不符合题目,就得1分。如果完全符合题目就得6分。一共五道题。现在请大家开始做题,时间一分钟,做完以后请大家把自己的总分汇总一下。
拆书家引导讲解
解释自测题
感谢大家完成了自测。自测表一共30分。如果你的得分在21—30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善于自我精进技能的练习高手。如果你的得分在11—20分之间。说明你自学能力是已经比很多人厉害了,不过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如果你的得分在10分以下,那么恭喜你,我相信通过我们下面的共同学习,你一定有属于你自己的收获。那么下面就请大家阅读下拆页。时间一分钟。
心理表征不只是针对国际象棋大师的,我们也经常运用它们。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有些人的表征比其他人更详尽、更准确,而且,他们还能描述关于背景的细节,比如说,描述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以及她的发型和眉毛的模样。
拆书家引导讲解
好,大家也阅读的差不多了。问大家一个问题。从拆页里面大家看到一个重要的定义是什么?
学习者:心理表征。
对,心理表征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就像拆页说的,是思考事物是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所幸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技能类练习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按照拆页绘画观察名画的例子思路,心理表征就是具象化的形象。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大家都看过把,请问大家,我们蒙娜丽莎坐着的时候,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还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
学习者: 记不清楚了。
对大家可能不是很确定吧。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在技能内的领域,比如绘画,普通人在回想蒙娜丽莎画的时候回很模糊,画家在观察学习名画的时候,回想画中的细节会更详细。这就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就是高手的心理表征更详尽,更准确。
WHY:
在自我技能学习的时候,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习方法很重要。
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技能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表征与技能熟练度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如果做不到这点,很可能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依然没有效果。
HOW(细化原文步骤)
那问题是,在技能类练习的时候,我们如何建立更详细、细致的的心理表征,这一点尤为重要。构建心理表征千万不要闭门造车,不要什么东西都自己去悟。我们可以向高手去模仿学习。我们把它称为5步模仿练习法。
第一步,找到范例。首先,向高手学习。我们需要找到我们所练习的技能领域的高手的案例作为范例。比如我学习练字,是具体写字的字帖。
第二步,观察描述。先仔细观察一下范例,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如果要模仿这个案例,具体做一遍,应该怎么做?这个回答越细致越好,这一步,就建立起了我们初步的心理表征。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做事之前,首先要把事情捋一捋。这个捋一捋的过程,就是我们第二步的过程。这步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你能想到哪些,就算哪些,可简单可复杂。
比如最简单的,我要练习写“吴”字的这个“横”,也许我可以想得简单一点,“横,就是从左往右拉一笔”,也可以想复杂一点,“横,起笔的时候要重一点,横向一笔中间轻一点,最后收笔有个顿笔”。越详细,我们实际操作就会更好。当然,如果感觉自己描述不好,没有关系,能描述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后面的步骤会帮助我们描述得越来越清楚。
第三步,尝试还原。根据自己思考的行动方式,自己尝试还原一遍范例。这一步目的是提升自己熟练度。我就照着我自己所理解的描述内容,自己重新实践一次。开始重新写一遍。 比如我先按照粗略的描述,“横,就是从左往右拉一笔”,
第四步,对比范例。看看自己实践的结果,和高手范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心理表征,看自己想的内容,真正做出来了,和范例标准有什么区别。比如我写完字以后,我再把高手的字帖拿出来。对照我和高手字写着区别在什么地方。看一看什么地方没有写得不一样,圈出来
第五步,优化循环。根据上一步的观察,基于第二步描述的内容,进行再次优化自己的行动路径框架。这步就是优化自己心里表征的过程。 比如我可以优化,首先描述第二步的内容,不仅是从左到右拉一笔,还要优化,起笔的时候要重一点,横向一笔中间轻一点,最后收笔有个顿笔。这就完成了优化。
不仅优化,还要循环,因为每一步可能都不到位,没关系,我们不断循环,很快就会做得更好。又回到第3步,再写,再对比,再优化,由此不断的优化自己的心理表征,并实践练习提升熟练度。从而实现自己的技能的不断提高。
Example
最后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需要大家共同来参与。我们试着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这个练习就是画一个小猪头。
首先,第一步,找到范例。我已经为大家找到了,就是这幅画。
第二步,观察描述。大家观察这幅画一分钟,梳理一下有哪些关键信息,并闭上眼睛想想,如果我要画这幅画,我会怎么画。比如说这个猪头 ,是一个大的圈。眼睛是两个椭圆黑点,它们的位置在整张脸的什么位置。一个椭圆形的鼻子,有两个鼻孔,鼻孔位置如何。嘴巴是个盾牌。两个桃子形状的耳朵。
第三步,尝试还原。这一步我把图收起来。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自己按照刚才构思的框架重新画一次。
第四步,对比范例,请大家重新看一看这幅画,看一下自己画的和这幅画有哪些地方不同,把不同的地方用圆圈圈出来。
第五步,优化循环,根据这些画的不同的地方,在对照范例看看自己什么地方可以在下一次画的时候优化一下。
最后请大家再画一次,最后请大家对比一下自己画的两幅画是不是略微有一点点进步了?这就是五步模仿法的具体运用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我怎么觉,对比一下。第二个猪头还没有第一个猪头画得好呢? 是不是你这个方法不管用啊,这个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有点像猴子搬玉米,可能在做第五步优化描述的时候,把之前第二步描述的内容又忽略了。第二个原因是,心到手没到,虽然心里知道了,但要用手实际操作的时候,练习量不够,动作变形了。多练几次就会做好。第三个原因信息过载,比如第二步观察描述的时候,感觉需要提炼的信息太多了,大脑处理不过来,反而不知道怎么提炼了。比如画猪的时候太多信息了,又要记猪头怎么画,又要看鼻子怎么画。很难找到提炼的关键点,提炼了急也记不住。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拆页1的知识,分解内容。比如我们把这个猪头进行拆分,比如分成,猪头、猪耳朵、猪鼻子、猪嘴,然后逐个击破,这样就不容易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了。
Where
我们讲的这个方法就是一个工具,不仅仅适合个人练习,也同样适合于老师教的时候的练习。而且往往个人练习,如果不是特别有天赋,很多时候也只能相对没有特别练习普通人要好些的水平。如果有专业老师指导,可能我们练习的效率更高,特别是观察描述和对比范例的时候,老师点拨。我们练习会更有效率,达到的水平也会更高。
第二、找到的高手案例,方便可回溯做对比的。比如说有些时候我们用现场观摩的方式去看高手的案例。现场可能也总结了一些对于案例的描述。可是这样的案例是无法回溯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很难再回过头来去对照,就无法去实现持续的进步。
“以上是我对用5步模仿法来建立【心理表征】的分享,这个方法,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情况我们都可以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比如学学PPT,学习一下视频剪辑,练练演讲,学学画画,等等等等。
A3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大家在听完我讲解以后,有没有什么不清楚或者比较困惑的问题。
学习者尤乐乐:我觉得找到范例挺难的。
拆书家回应式反馈: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再具体一下吗?比如有没有想练习的技能?
学习者尤乐乐:比如说表达?
拆书家反馈:表达比较笼统,可以具体表达吗?比如开会的表达,或者是演讲之类的?
学习者尤乐乐:演讲
拆书家:好,因为是共同学习,请问大家,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感兴趣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既然大家都感兴趣,那我们就继续深入,可以再问一下,具体练习过吗?
学习者尤乐乐:没有。
拆书家:那其实你的问题可能是“我想练习演讲,但是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
学习者张莉:感觉这件事要练好,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拆书家回应式反馈:你想练习演讲,有想过自己练好以后,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展现自己的技能吗?
学习者张莉:在一个50人左右的场合,大家听了演讲以后,大部分人表示认可,觉得我的逻辑清晰。
拆书家:希望练习演讲,达成在一个50人左右的场合,完成内容清晰的演讲。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知道具体的学习路径。问题是这样吗?
学习者张莉:是的。
拆书家:因为我们现场时间有限,我们现场选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继续讨论,可以吗?
学习者投票选择了“希望练习演讲,达成在一个50人左右的场合,完成内容清晰的演讲。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知道具体的学习路径。” 这个问题
2、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下面就基于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希望练习演讲,达成在一个50人左右的场合,完成内容清晰的演讲。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知道具体的学习路径。”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小组长带领小组伙伴讨论,时间五分钟。
组员1:演讲的内容包含的方面太多,很难找到头绪,不知道需要练习哪些东西,做什么程度,才能达成目标。
组长:那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分解不出来具体练习的技能呢?
组员2:对,比如如果看了一个高手演讲,就能知道吗?
组员1:那可能需要找个师父,或者上个培训班。然后就知道技能点。
组员3:那可能是意愿不够。没有动力去做。
组长:那大家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组员4 我问下,你有没有具体行动过?很多时候如果动机很强烈,其实你应该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
拆书家总结: 小组讨论出3个本质
1、可能是单纯演讲这件事很复杂,不知道具体如何分解
2、进一步让思考,可能本质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老师
3、其实按理说应该知道具体怎么做,就是没有动力去花时间探索没有这种行动,本质是意愿不足,
3、引导明确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探讨一个本质。大家觉得这三个本质,最本质的事什么?
学习者觉得意愿不足是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再次确认:大家都认可意愿不足是本质吗。学习者全票通过。
4、引导讨论解决问题
拆书家:顺着意愿不足这个本质,我们针对我想练习演讲,但意愿不足这件事,我们怎么解决,请小组讨论,5分钟时间。
5、分享讨论成果
组长1:我先设想一下,自己的成功的场景,有一个画面感,让自己获得动力。
组员2:可以考虑先从小规模的练习开始体验;
组员3:设置很多台阶,没进步一个台阶,从容易到难
组员4:感觉还是意愿不够,感觉时间投入太多。
拆书家:成本大,收益就要到,那也许可以思考如何获得收益,要找到收益点。
组员4:那也许要早一些练习成本比较低的方式。
组长:我来补充一下,有一种说法叫把书包扔过墙,就是外界给压力,比如领导给压力,就必须要参加。
组员4:我可以早一些自己练习的关键点,比如有些是我擅长的,有些不擅长的,针对弱势的内容进行练习。
组员5:不断寻找机会练习。
拆书家:好,那我们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找了7个点,分别是
1、想象成功的场景,把自己成功的场景视觉化,增加动力。
2、小规模的练习,降低门槛
3、分级练习,多设置等级
4、降低投入成本
5、找到更多小机会练习
6、通过外界给压力
7、找到弱点,针对性弱势练习,避免自己的时间浪费。
我理解,2、5可以合并(学习者认可),4、7有联系,可以合并(学习者同意),所以我们今天找打的解决方案是:1、把成功视觉化2、分级练习不断的获得成就感3、通过外界给压力不断给自己小机会练习 4、降低成本,弱点强练。 大家都觉得可行吗?
(学习者都认可可行)大家都觉得可行,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找到的问题是,希望练习演讲,达成在一个50人左右的场合,完成内容清晰的演讲。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知道具体的学习路径。 大家现场思考了本质可能有3个,大家都觉得意愿不够,不愿意真正花时间去探索。针对最本质的问题,现场讨论的解决方案是1、把成功视觉化2、分级练习不断的获得成就感3、通过外界给压力不断给自己小机会练习 4、降低成本,弱点强练。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微行动的环节。
【A2】催化应用
(4种布置任务法选其一)催化应用
下面你在家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给大家一个特定任务,学习画一幅画。运用今天我们讲到的5步模仿练习法,完成这个练习的表格。请大家按照这个表格的顺序,做一次练习。请大家在本周末的时候,把自己的练习过程填写在表上,并通过微信照一张完成的表格发给我。
学习者时光作业
学习者徐大作业
学习者李屈原作业
学习者尤乐乐作业
强有力的结尾: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分享已接近尾声了。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在我们想练习一个具体技能的时候,可以用四步坚持法让自己长期坚持, 在运用五步模仿练习法,去向高手学习,精进优化。
最后我们再回到《刻意练习》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书。就像我们在介绍图书时聊到的,如果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总是放弃,总是失败。我们可能陷入一种负面认知当中。那如果我们总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好,是不是又是另外一个剧本了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世界。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重新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重新去面临挑战。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其恐惧,不如相信。相信我们可以做好。因为我们试过,我们曾经在尝试学习完全陌生的技能时,做到过。这就是刻意练习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观察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