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解为自己的能力。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今天的2-4的过级。首先,还是要感谢我们拆书帮晋豫鲁小区提供的这次过级机会,特别的感谢我们的组织者,把大家召集起来。
我今天的拆书主题是福格行为模型——解析过往,赢得未来!
自我介绍: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杨鹏,木易杨,鲲鹏的鹏。然后三个标签,第一个的话是交易员,我的本职工作;第二个现在已经是一级拆除家了;第三个的话就是未来的三级拆书家。
整体学习目标:
今天我的拆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从福格行为模型的一个要素,就是行为能力来入手,给到大家一个把事情变容易的方法。第二部分是从整体上来拆解福格行为模型,学会使用福格模型的三个要素解析行为,分析事情失败的原因,规划未来的行动,更好的达成目标。这两个拆页的话,实际上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一个拆页是这个整体模型的一个细节的进一步的拆解。
今天我们总体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福格行为模型这三个要素,能够灵活的使用这三个要素,可以去找出影响行动的原因,助力我们目标的达成。我们衡量这个学习目标的标准呢,就是大家可以在我们的学习现场,应用上这三个要素,去做一个未来的行为规划。
分组:
还是讲一下分组,如果是中间我们还是四个人的话,我们就不分了,我们就在主会场讨论,因为人员比较少。但如果说到时候,后面再有人来的话,我们看情况。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如何把事情变容易,学习目标儿的话就是在跟随我完成我的拆解以后,在我们的学习现场,能够使用借助资源工具的这样一个方法,把一件过去没有完成的事情去变容易。
图书介绍:
【F 特征】
《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的作者是B.J.福格,他是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的创始人,也是行为设计学的创始人。这本书讲的是驱动人类行为的三个关键要素,提供了如何激发每一个要素来更好的推动行为改变这样一个方法,告诉我们怎么样去设计自己的专属习惯。
【A 优势】
这本书的优势,它在豆瓣的评分是8.6分,微信读书的推荐值是90.2%,这都算是比较高的分数了,与同类书籍相比的话,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在教我们培养习惯,虽然最终是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但这本书本质上是教我们设计我们的情绪,设计我们的行为,然后通过打造高频率的小成功,让小改变自然生长,最终成为好的习惯。
【B 利益】
这本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就是,可以灵活的运用驱动行为的三个要素,帮助我们去改变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最终成为我们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现在看完了这本书的介绍,应该是很精彩的,下边我们来看一下我所选的拆页。我现在看不到人员,还是田妮吧,帮忙读一下,大家欢迎田妮。
【R:阅读原文】
有一天,莫莉在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做饭时使用了一台她没见过的工具——有扁平的边框和可调节刀片,只用10秒就把整根胡萝卜切好了,整个过程没有用到切菜板,而且很顺畅地直接切进了沙拉碗里。这简直太棒了!莫莉问道:“哇!这是什么东西?”一个切片器。这个工具是莫莉买到的第一个便捷的厨具,后来她又买了很多其他好用的工具。有了未婚夫这个好帮手和切片器等一些重要工具,莫莉每星期日的烹饪时间减少了一半。现在,她会用切片器切好胡萝卜片、黄瓜片,再配上胡椒粉,然后分别保存起来。让时间减半、让过程更有趣,她的行为就能移动到行动线上方。
重新设计了烹饪行为几个月后,莫莉和瑞安每星期都会提前准备10份餐食,用来当作工作日的午餐和晚餐。摆脱了决策疲劳,莫莉就能腾出时间来运动了,这有助于增强能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莫莉发现跑步时自己能跟上瑞安的步伐了,她还提议度蜜月时也要保持健康饮食,于是在旅行前夜,拉着瑞安去买了一些坚果和蓝莓。一年后,她告诉我,她现在要比以前开心、有活力许多,效率也更高。更重要的是,每当她缺乏动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她就会问自己:“我该怎样才能让这件事变得更容易?”
我举上述案例,并不是为了强调所有人都该为了让行为变得更容易而去购买切片器或其他高档厨具,但对莫莉的情况来说,她已经尝试过其他方式(购买半成品食物、每晚准备饭菜),但都没有用。当她知道工具和资源也是一种行为设计的策略后,便开始尝试使用这个策略,并最终获得了很好的结果——烹饪时间减半,她跨越了从太难到容易的界限。不过,我想强调的是,一个灵活的、试验性的问题解决思维,或许才是莫莉最好用的工具。
好的,谢谢田妮,我们看或者是听完了这个片段,下面我们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这个片段讲的是,通过使用工具和资源这样的方法,把一个难以完成的事情变得容易完成。
【意译案例】
首先呢,按照我们的拆页里面的故事,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是关于我自己从新手拆书家开始拆书的一个故事。
拿到拆书家手册以后,我就开始跟师父交流过级的安排,跟师父说,除了手册其他什么也不懂,有点无从下手。师父就说我发个文件给你,这里边拆书前的准备拆书的流程都有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助攻资料,看完的话,你应该就可以去过级了。那简直太棒了我觉得,我就问师傅:“什么文件赶紧给我啊”。师傅发了过来是一份拆书过级流程,这是我拆书路上的第一个,除了拆书家手册以外,除了参加的训练营,这是我拿到的第一个拆书的工具。后来我又根据这个拆书过级的流程,它助攻里边有一条儿要去官网看实录,那么我就到官网去看,看其他拆书家的过级是什么样的。这样子有了师父的指导,有了这个拆书过级流程,觉得拆书好像也没那么难了。现在包括写逐字稿,我都会去找实录看一下,找到实录,有好的地方我就存下来,作为自己的一个工具,以备我自己过级的时候去更好的用起来。另外呢,我按照拆书过级流程的思路,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我们成长手册后边附的那个技能点,因为技能点是按它出现的环节来排列的,但是我们过级是根据我们每一级的技能点要用哪些,我就重新排了下,自己整理了一份,重新排了一下序,根据过级,这一级需要哪些技能点,这样子整理了一下。这样子,有技能点的对应,去找素材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去做储备。理顺了过级的流程和技能点,写逐字稿的时候就轻松一点,能省一点时间,这个省出的时间又可以去看更多的书,为整个的选书选拆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经过这样下来,拆书变得轻松了很多,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样一个经历,再遇到这种类似的想做又怕很难啊不敢开始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办法可以把这个事情变得容易一点。
整个这段经历,让我重新理解了我们上学都学过的一篇文章,劝学,这里边的一句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然了,跟具体的工具相比,更重要的是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才是更好的工具。
听完了我讲的我自己的这个故事,那么再来看看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个方法。
通常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往往会低估了做事可能遇到的困难。
【通常做法的坏处】
过高的目标,过于乐观的预期,往往就成了定目标拍脑袋,然后做的过程中拍胸脯,到了结果的时候拍大腿,这种做法也很很常见。
【反例】
比如说我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通读一下中国历史,因为对历史多少有一点兴趣。我就去选书,不同的版本对比下来,我买了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当时买的时候只知道这套书很有名,总共是21本书,买回来以后才发现它是一个半文言半白化的一个书。虽然这半文半白也不影响阅读,但是毕竟还是不如读白话文顺畅,再一个呢,就是这套书的字体和行间距都很小,阅读体验就不怎么好,导致的结果就是这套书买回来一直在那儿吃灰,好像就看了一两本,基本上没怎么看。
【细化步骤】
那来看我们这个获取资源工具把事情变容易的方法,需要具体怎么做呢?一共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列清单。也就是我们找一找,看看到底有什么资源,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把困难的事情变得更简单。
第二步是选择目标。列出的这些资源工具,可能并不是每一个资源都适合我们,我们就要选取目标,从列出的资源里面我们选取一个或者几个,我们要用哪些工具资源。
第三步是获取工具资源。有的可能是需要去购买,有的呢,可能是找人帮忙,类似这种不同的方式去获取我们的工具资源。
第四步是使用工具资源。获得了工具资源还要用起来,一个是要真的去用,一个是要掌握它用的方法,更好的去用。
【反例变正例】
学习了这个方法以后再来看看我读历史书的故事,我当时读这个《历朝通俗演义》失败的例子,我会去考虑,既然读书读不进去,那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把这个《历朝通俗演义》听下来,那有了这个想法,第一步就会去找不同的app,比如说得到、喜马拉雅类似的这种,看看哪个上面会有这套书。然后在有这套书的app里边,我会去选一个,选到以后我去买它的会员,然后每天上下班路上来听一下。如果说当时,我发现看不下去就开始用这种方法的话,那可能现在对中国历史已经有一个相当的了解了。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方法用在什么地方会更好,会更合适。
【预防异议】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些事情,不是工具资源能解决的,是自己的能力可能是做事最大的障碍。这个确实是,因为借助工具和资源,这是把事情变容易的一种方法,比如说跑步的话换双好点的跑鞋,换个好的耳机,甚至选一个好的跑道,可能都可以让跑步变得更轻松。但是你要是去举杠铃,如果你的力量不够,你就举不起来,那你是没有办法通过工具来解决的,你只能去训练你的基础力量。
借助工具资源这个方法是变容易的方法之一,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很多事情就还是说举杠铃,提升自身的基础力量,提升自身的技能,可能更注有助于我们的目标的达成。
[A1]激活经验提问设计:
【显象问题】
经过上面的讲解,大家对获取资源工具把事情变容易这个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想一想自己发生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的一次任务,自己的一个习惯养成计划。是不是一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中间经过了各种努力,但是发现做不到,很受打击,最终就放弃了,失败了。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这样类似的一个经历。
还是四个人现在,那就这样说一下不分组了,稍微思考一下,想一分钟时间,如果觉得自己想的想好了的话,打个一。
学习者案例记录:
田妮:
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一直想健身,去年的时候,女儿正好放假,就信心满满的一起去办了健身卡。女儿在家期间呢,还是可以的,一起去锻炼,但是女儿假期结束去上学以后,这个健身就一开始还能去两天,后来就不怎么去了,到最后无疾而终,真的就是失败了,习惯最终没养成。
我:确实这样,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
这样子我们时间关系,我们现在开始进行下一个环节啊!感谢前面两位伙伴的分享!
【反思加工(回到过去)】
经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对于借助工具资源把困难的事情变容易,也就是列资源清单,选取目标,获取工具资源,使用工具资源有了了解,我们学习了这个方法,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大家会怎么样把我们遇到的失败的事情变得容易一点。
我们还是在主会场上,不分组了,我们大家都思考一下,就当时失败的事情,如果重来,会怎么样去做,要用上我们这个获取资源工具的方法,再重复一遍,就是列清单、选目标、获取工具、使用工具。大家思考一下,还是想好了打个一,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田妮: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那个健身,我觉得你这个工具特别适合我。我刚才想了一下,我应该先列一下清单,比如说,我之所以坚持不下去,有几方面的原因,一个呢是训练的过程比较艰苦;再一个呢,就是没有伙伴的陪伴也是问题。我可以想什么资源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是我可以自己找个伙伴陪同,再一个呢我是不是可以找个老师,这样的话也可以改变这个状态,而且要是找老师的话,可能在整个过程里面,在这个训练过程里边的难易度,可能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所以我列了这些清单以后,最终我觉得可以选择就是请私教,这就是那个选取目标。然后就是请私教,获取工具资源,我在训练的时候私教就会陪伴,然后一起练,定期给我个督促,让我去上课,这个过程里面就是使用工具资源。我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我这件事应该就能坚持下来。
我:好,讲的很好,但是中间有一个小的偏差,就是第一步的资源清单。
田妮:我知道,我知道,我为什么分析原因呢,是因为我觉得我从那些原因上,然后找出这个我需要的这个资源清单啊。
我:针对原因找资源。
田妮:我可能没说清楚,我先说了,我为什么失败,所以通过这个为什么,然后列出来了我的资源单。就是第一我可以找家人朋友陪同,第二个我可以找私教,然后呢我觉得找私教可能更适合,于是确定目标就是找的私教。
我: 对的,对,这很好,所以说首先是针对问题去列列清单。
还有没有想分享的,如果没有主动分享的,我们就不点人了啊,因为时间也差不多了。
过渡:
那我们就开始进入第二个部分,就是整体的福格行为模型的三个步骤,或者三个要素。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
那么我们在这第二部分的学习目标呢,是在跟随我的拆书环节进行下来以后,能在我们的学习现场,可以去灵活的使用福格行为模型的三个要素去分析,对行为进行归因,用这三个要素去制定计划,保障计划更好的完成。我们的体现呢是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示,寻找一个行为的失败的原因,然后呢能制定一个自己的未来的计划,运用上这三个要素,让你的计划完成得更好。在现场做这么两个事情,来体现我们的学习结果。
我这个拆页刚才讲了还是来源于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对于书籍不再过多的介绍。第一个拆页如果是一棵树,那第二个拆页是一片森林,我们看了一棵树以后,我们再来整体的看看一片森林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现在开始阅读我们的拆页,还是田妮,再来一次吧,感谢啊,田妮有请。
【R:阅读原文】
福格行为模型展现了行为的3个通用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这个模型所依据的原理,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要素共同发生作用、驱使我们采取行动(从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到跑马拉松)的过程。了解了福格行为模型,你就能分析具体行为的产生原因,而不会再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错误的原因(比如性格缺陷或不够自律)。你也可以用这个模型设计出一套能促使自己或他人改变行为的方案。
图1-1 福格行为模型
当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
我来举例说明一下。2010年,有一次我在健身房健身,边踩椭圆机边听珍妮·杰克逊的歌时做了一件事,这对一个每分钟心跳超过120次的人来说是一个奇怪的行为:我向红十字会捐了一笔钱。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收到了一条募捐短信。把我在那一瞬间做出的行为拆解开来,大概是下面这样的:
· 行为——通过红十字会的短信,向海地大地震的灾民捐了一笔钱。
· 动机——我想帮助这场灾难的受害者。
· 能力——通过短信来捐款很简单。
· 提示——我收到了红十字会的短信提示。
在这个案例中,3大要素同时出现,于是我做出了行为:捐款。但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没有出现,那我就极有可能不会做出这个行为。
谢谢田妮啊!现在我们看或者听完了这个片段,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首先这个片段讲的是,如何使用福格行为模型去分析行为,对行为进行归因,然后去设计行动方案。
为什么要用福格行为模型?
因为通常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失败了,那很容易会陷入自责,比如说,有的人就会说我怎么这么笨呢,或者说我的自制力怎么这么差啊,类似这种说法。也有些人呢,是不会自责,他会找借口,就不承认我做不到,就说比如说这件事不是我做不到,是我不想做了,或者说这个事情是因为张三李四的问题导致我这个事情失败的。再或者呢,是我们交代别人的事情没有完成,那这时候我们可能也很少去找原因或者是找不到原因,更多的呢可能说指责发脾气,最终很容易会陷入大家的这种争吵的状态。
【通常做法的坏处】
我们通常这些做法更多的是让自己陷入了一些负面情绪里边,但是对事情是没有帮助的,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可能还是会失败收场。
为了避免我们这些负面的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也就是说怎么使用福格行为模型去进行行为的归因,去设计我们的行动方案,其实都是三步,简称福格行为模型三步法。
第一步是检查行为提示,就是有没有信号可以触发你这个行为。比如说,因为我们都是拆书家嘛,拿拆书家自己的例子来说,比如说拆书家过级可能是因为收到了师父或者分舵的提醒;那不去练级,有可能是分舵的活动比较少,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在自己的视线里。
第二步是检查行为能力,也就是看这个事情在不在能力圈,能不能做得到。还是说我们拆书家,不练级有可能是因为,我书选不出来数选不出来拆页逐字稿不会写这样,那想练级的话怎么去提升拆书的能力,可以用我们第一部分给到大家的工具,使用工具资源,分舵的前辈啊,然后大家参加训练营各种能找到的三级拆书家,这些都可以,都是可以帮助到我们的人。
第三步是检查行为动机,也就说有的人可能是有能力的,但是他没有意愿去做这个事情。那还是说我们拆书家,有时候不拆书了,可能也有很多人在提醒他,师父啊,分舵啊,有人在提醒该练级了,该去打怪了,但是他不做,因为可能说感受不到拆书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是对于当下;或者是说他对于以后就算我过了三级,又能怎么样,想象不出三级以后的星辰大海是什么样子。那么这种情况如果说想让他继续去过级,那就要给他动力,师父也好分舵也好不能只从提示的角度去做,而是要怎么去赋能激发他的动机。
我们这三个步骤,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全都用起来,有可能一步就把我们的问题解决掉了。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方法是很好,但是如果说是我们交代给别人的任务完不成的话,你问他原因的时候他可能不会告诉你,或者告诉你的原因并不是这个事情没完成的真实原因,这个时候是没有用的。这种可能性是会存在,任何这种模型假设都是有使用条件的,对于这个福格行为模型来讲,它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对自己要诚实,解决别人的问题的时候呢,需要对方的配合和坦诚,就像前面讲的,一个事情你做不到,可能是因为能力的问题,你说不是我不想,不是我做不到,是我不想做,那就对自己不诚实嘛,那是从能力问题变成动机问题,那你这个问题如果说这样下去是永远解决不了的,要需要诚实的面对自己。
福格行为模型的使用前提就是要对自己的诚实,对信息的准确性。再一个就是它的顺序,查找失败原因的话要按正序,如果制定计划要按倒序,这里是不一样的。
[A3]促动参与提问设计: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对福格行为模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就是检查动机,检查能力,检查提示。那么现在我们来一个现场的应用,首先是给到大家一个场景。
【具体场景】
场景是这样子的,两个角色。第一位呢是小白,小白是一位一级拆书家,半年多以前就加加入了拆书帮,但是到现在还是个一级拆书家,完成1-2的练级,拿到一级证书后边就停下来,没有再练级了。第二个角色呢是小红,是一位三级拆书家,跟小白是好朋友。刚好小红今天学习了福格行为模型的三步法,她就想知道小白为什么拿到一级证书以后就不再练级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卡在哪个点上,他想帮助小白让小白继续练级,最终能进入三级名人堂。于是呢,他就跟小白约好了见面,使用福格行为模型三步法也就是检查行为提示,检查行为能力,检查行为动机三个步骤,想去跟小白交流一下。
【清晰指令】
我看看我们几个人,五个人,我们还是分一下组,因为我们只能分两组,就是一个组三个人大家轮着来也没关系,可能说先两个人扮演,另外一个人听一下,然后中间穿插着再交流一下,反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去使用体会我们这个模型。分组以后呢首先两个人去进行角色扮演,要用到我们刚才学习的福格行为模型三步法,也就是检查行为提示,检查行为能力,检查行为动机,去帮助小白找一下到底为什么停下来了,然后呢,同样的使用这三步去重新制定一个拆书练级的计划。时间五分钟,五分钟以后我们找一到两组跟我们大家一起来展示一下。最后提醒一下,我们这个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进行我们的实操,如果能解决小白的问题这也挺好,但本质上我们还是要演练我们的三步法,就是检查行为提示,检查行为能力,检查行为动机。小白的问题是我们的一个载体,我们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操练我们的学习。好,我来分一下组。
分组交流……
分组的回来了,我们主会场也差不多了,这样先让讨论组他们那一组他们先来分享,你们再来。
分享交流……
演练基本上是符合我们的要求的,那我们再听听另一组,看看这课讲的有没有用的。
分享交流……
学习者案例记录:
闲人扮演小红,小口袋廷涯扮演小白。
闲人:我们组织了几次分舵的活动,然后包括小区的活动,也看你有来参加,但是一直没有看到你过级啊,一直也没有看到你的这个预备表,我想了解一下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你自己对于这个是怎么想?
小口袋廷涯: 我还是觉得是有一点难度的,还有自己个人的一些原因,所以就没有静下心来去做,去行动起来。
闲人: 从你刚才里面是听到两个,一个是说认为这个过及有难度,对吧?然后第二个呢是说个人的这个时间上有一些冲突是吧?
小口袋廷涯: 嗯。
闲人: 好,我们今天呢是学习了一个福格行为模型,它说的是一个行为的发生是从三个方面,动机,能力和提示三个方面。刚才听到你说你的能力方面,然后动机方面呢我也想了解一下,你对于成为三级拆书家这一块儿的动机,如果让你打个分的话你能够打多少分?就满分是十分的话。
小口袋廷涯: 我也知道这个事情对我是特别有好处的,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意愿还是比较高的,八分吧,因为自己还是很了解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帮助和重要性的。
闲人: 好,差的两分是差在哪里呢?你自己觉得?
小口袋廷涯: 自己这个行动力不足,老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参加完活动回来说我看会儿书吧,然后一有一件事情或者说有点什么情绪就立马就会成为一个不做的正当的理由。
闲人: 我理解为重要性的排序,这样可以吗?
小口袋廷涯: 嗯,我觉得可以这样子说。
闲人: 嗯,从动机这个层面来讲呢是可以打八分,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响,然后第二个方面呢是从能力层面讲,你从加入拆书帮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你认为你目前从过级的方面来讲,你刚才说觉得有些难,你觉得是难在什么地方,有哪些让你觉得难的点。
小口袋廷涯: 我觉得我对这个就比如说写便签吧,我觉得我有时候不是太自信,我第一次参加训练营,每次的作业老师都夸我很好,我就觉得我自己这么大能力呢,我就真的是很自信。然后第二次,连续参加了两次嘛,第二次那个老师就是完全是两个极端,然后我觉得我自己对这个写便签或者说这个对于原文的理解,我觉得会有时候不是太自信,或者说我觉得我自己没有把它做好,开头就没有把它给做好。
闲人: 如果让你现在开始去写的话,你认为你会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吗?
小口袋廷涯: 我觉得比如说就是对于这个写便签技能的这样一些经验呀方法呀,这个我需要多多的请教一下。
闲人: 我的意思是如果说是现在让你自己去写,比如说让你这个这个周末去提交一组便签,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需要哪些帮助吗?
小口袋廷涯: 提交一组便签,我老是觉得我写出来的不该往外拿,不自信吧还是觉得。
闲人: 那在写的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哪些帮助呢?
小口袋廷涯: 那就是写出来需要你给我看一看,然后给我反复的指导一下,帮我看看我究竟是写的有八分对还是三分错,然后这样子反复的练习。
闲人: 那很好,这个可以,这个没问题,那么从这个提示的层层面来讲,就你写稿,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比如说选书,选片段,然后呢写I还可以细分为3W1H,然后写A1A2这样几个步骤,那你需要我在多长时间或者说是在哪个环节去做一些提示呢?
小口袋廷涯: 就是从一本书中选选那个片段。
闲人: 就是选片段就需要给一个提示反馈是吗?
小口袋廷涯: 嗯。
闲人: 比如说从明天开始那你是需要我多长时间去提示你一次呢?比如说明天晚上吗?
小口袋廷涯: 稍微给我点时间,两天吧。
闲人: 好,那周一我们联系,去看你选的片段好吧?
小口袋廷涯: 哦,好的。
闲人: 这是关于这个下一步的这个提示,然后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认为有什么问题啊,就是如何选书选片段?然后如果说有有有困难的话,那随时可以联系我,然后给你做一些讲解好吧。好,我觉得应该演示差不多了吧。
我: 非常好,主席太厉害了!通过你两个互动,我对这个方法也有了一些不太一样的理解,另外一个呢,我觉得如果说做主席的下属太恐怖了,他提问追问题的能力太强了。
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感谢大家的分享。通过这个分享呢,其实能感受到大家对这个方法有比较好的理解。因为通过我们的角色扮演,把需要展示的三个步骤都用到了,而且呢就是对我们的问题其实也解决了,就对我们载体的载体问题也有解决,那更说明我们这个方法是掌握了的。
[A2]催化应用提问设计:
那我们再来继续往下进行我们的下一个环节。
【分步催化】
还是说刚才通过我们的拆页的学习和角色的扮演,其实大家都已经不是了解了,其实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我们的福格行为模型三步法这样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就是在近期我们个人的习惯养成或者说单位的工作安排就,自己承接的任务也好,我们要给别人安排的任务也好,或者说我们家庭中有什么样的安排,这些事情有没有可能使用我们这个方法,去给他的完成提供一个保障。大家先首先想想,有什么样的事情,把这个场景想一下。大家想一想,打到我们的对话框。
学习者案例记录:
田妮:帮助女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可乐:十月份过三级拆书家。
闲人:主题专家活动推进。
【催化应用】
其他人也分享一下,有什么想做的想要安排的事情可以去用到我们的三步法,去给这个事情做一个行动计划。有的伙伴可能还没太想明白,没关系,我们边讲大家边去想这个事情。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我们的三步法,也就是检查行为提示,检查行为能力,检查行为动机。现在用我们的三步法,给我们刚才分享的,我们想做的或者是我们近期即将面对的这个事情,制定一个更加容易完成的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要用上我们学习的福格行为模型三步法。大家想一想。
我看下分组,我看下现在几个方便交流的,就直接在主会场交流吧,大家想一想,如果想好了直接说就行了,想好了我们就开始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闲人: 主题专家这个事情田老师也知道,我们是约了一个活动。之所以做这么个事儿,实际上因为我前面也给大家分享过这个模型,分享完之后呢我就有了这么一个想法说要做这么一件事儿,然后呢就组建了这么一个小团体来做做这个事儿。那接下来我觉得我要从这个检查能力、动机、提示,这这块儿来讲的话,整个的检查之后会发现问题在于什么?就是从动机的层面来讲,首先是想要但是之前就会有摇摆,摇摆不定,这个三级之后大家就会了解啊,会有四条路径啊,甚至会发展的方向更多。
我: 选择太多。
闲人: 对,又想去做这个领导力啊,又想去做主题专家,然后其他的那个更好的拆书家也不想放弃,等等,这样都在做尝试。那经过这个之后呢,给自己定一个方向,就是先去做一个主题的练习再说其他,就定了,就是在动机层面,让自己更聚焦了一下,目标更清晰了,这是在这个方面做的一些努力,以及行动的一个方向。然后从能力层面来讲,我们是主动的调整在一个大家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就是一周写一组便签,正常的写一组我觉得对于拆书家来讲特别是我们几个,我觉得难度还是不是太大,就是能力还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定的是一周一组。最后从提示的层面来讲,就是我们是一周实际上是周六,就像今天是要交的。当然,我发现提示的不够,所以呢,接下来需要在这个方面去做一些调整,就是比如说一三五啊就是每隔一天可能是需要前做一些提醒,看大家这个进度怎么样。因为每次到了周六再去问的时候,可能会整个这一周都没有任何动静,然后一下子来就很难,反正上一周这个情况,就是大家没有完成。
我: 提示晚了就成能力问题了。
闲人: 对,所以接下来的应用的话呢,就是从提示的层面去做一些进一步的一些细化,比如每周的一三五啊去给大家做一些提示,问一下进度怎么样,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能力问题我们再去一起来讨论解决,其他的我觉得没什么了。
我: 主席讲得很好啊。主席讲这个事情呢,我想参与,但是我的想法来说,我拿到三级以后再参与,主席给我留个名额。
因为万娟那不方便,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不再做其他的分享了,这样到这里,其实我的拆书活动就基本上结束了。
强有力的结语:
最后,我们再来重复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最核心的就是行为发生于动机、能力、提示这三个要素同时出现的时候。希望这个模型对我们能够有所帮助,可以帮助我们,就像我的标题说的一样,解析过往,赢得未来,帮助我们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