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来参加TF1-1训练的
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我是外企财务系长,主要负责财务和税务相关的内容。
第二个标签:我是家庭教育咨询师,咨询范围:3~12岁孩子的情绪问题、社会交往以及学习相关主题
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对双胞胎男孩的妈妈(2岁半男孩),在享受孩子逐渐成长中的过程中,同时也不断迎接着养育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挑战,同时也使我自己变的更丰盈。
“拆书法”是赵周老师结合了对企业管理和培训经验的思考,综合了成人学习的丰厚的理论和长年实践,提出的符合成人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常用的拆书法的形式有“RIA便签法”。 “RIA便签法”总体分为3步:R阅读原文拆页,I:重述知识。A拆为己用,A分为A1、A2和A3三步。如何达到拆为己用呢?回想自己的过去经验,这叫A1。结合原文总结经验或教训,再去规划以后怎么做,这叫A2。【A3】强调现场演练,在用中学。I、A1和A2可以用3张不同颜色的便签写出,这就是便签学习法
“拆书法”它强调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既适合个人学习,也适合组织学习。拆书法不强调把整本书看完,而是聚集在我们最需要掌握的片段“。
拆书帮”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一个社群,目前拆书帮在全国有49家正式分舵,40家分舵正在筹备中,深圳有四个分舵分别是桃李、智荟、智行、智成,桃李、智荟在南山,智行在福田,智成在龙岗。我们这里是智行分舵,在这里可以找到互相陪伴赋能的伙伴,帮助更多拆书法学习爱好者持续精进,成长为拆书家。拆书家和拆书帮都注册了商标,未经允许不能用作商业用途,非拆除家不能使用这些词汇,属于拆书帮的专用名词。
接下来,邀请大家一起阅读一下原文片段,时间是2分钟,请大家读完后示意我:
R: 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26
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 用“ 哦 … … ”“ 嗯 …… ” “这样啊 …… ” 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看到大多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下面我来讲解一下,我对原文片段的理解。
首先我给大家分享我的"I"便签,它包括WHAT是什么,WHY是为什么,HOW如何用及WHERE适用边界四部分。
这个片段讲述了使用“倾听感受四步法“加强沟通能力,接纳孩子的感受,通过共情沟通帮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帮助孩子面对他的负负面情绪。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会遇见烦恼、挫折、困惑等等,在他们烦恼难受的时候,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评价等等,这些方式会让对方觉得没有被理解,更难改变他们的行为。他们需要的是有人真正的去倾听,认同他内心的伤痛,理解他们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行为才有。
如果运用了这个方法,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懂我的,有助于建立更亲密的亲子联结。
倾听感受四步法“的具体步骤这。四个步骤是递进关系。
第一步:倾听。全神贯注的去真正倾听他人的叙述,他人才能更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
第二步:回应。回应不是让你去提问、责怪、建议等,这样的方式更可能打乱他人的思路,让他无法用积极地态度去想问题!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嗯~哦~是这样呀~”简单的话语来回应孩子,更有利于他人在叙述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对的办法。
第三步:共情。换位思考,用说出他人的感受替代否定他人的感受,让他感觉到真正是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
第四步:幻想。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某种东西渴望的心情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适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如上级对下级,亲人之情,同学之间的沟通,不适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沟通或者紧急情况下。
下面分享我的A1便签:
故事:
2022.08.05,哥哥拿了弟弟(哥哥、弟弟是双胞胎,年龄2岁半)的布丁盒,弟弟立马用嘴巴咬了哥哥(语言能力还在发展中),哥哥伤心的对我说:弟弟把哥哥的手臂咬出血了,我立马上前说弟弟你不可以咬哥哥,弟弟你错了,快给哥哥道谦。
A1反思:
倾听、回应、共情、幻想我一样也没做到,只是去批评弟弟的行为,没有关注哥哥、弟弟的感受。
我的应用A2便签:
缩短知行距,我还差一个规划和行动。
场景:我们家一对双胞胎一天要打10次架以上。接下来的一天,一般情况下,哥哥和弟弟会因为书籍《我的情绪小百科》互打。
目标:运用片段中的“倾听感受”四步骤法进行共情沟通来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争吵和打闹。
方法:
如果用了这个片段的方法:
我首先会蹲下来,抱住哥哥和弟弟。
妈妈:哥哥、弟弟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倾听)
哥哥:妈妈,弟弟拿走了《我的情绪小百科》。哥哥伤心了。
弟弟:用眼睛望着我,低着头,没有吭声。
妈妈:哦,是这样呀,妈妈听到了,同时也看到了弟弟打你的整个过程。(回应)
弟弟拿走你的书,你一定会很难受,再加上弟弟还用手打你头了,肯定很痛。(共情)
妈妈:妈妈真希望弟弟把书还给你呀,要不,妈妈给你变一个,你注意看哈。魔术时间到了,书出现了(《我的情绪小百科》家里有两本)。(幻想)
你们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妈妈:弟弟,你如果想看哥哥正在看的书,我可以用嘴巴说或者语言表达,比如“哥哥,弟弟想和你一起看书,可以吗?或者你拿其他玩具跟哥哥交换或者你再拿你自己的《我的情绪小百科》等,但是一定不能打哥哥。
来和妈妈一起演练一遍。如果孩子做的好的部分,我会用具体的话语夸他们,比如“弟弟用嘴巴表达了想和哥哥一起看书,不是用手,很棒!或者哥哥分享书给弟弟看,这叫爱,妈妈非常开心等。
以上A2内容我会写好便签,贴在我的办公桌上,提醒自己去落地、执行。
亲爱的爸爸妈妈,当我们看到了孩子的不好行为,不要及时去解决这个行为,而要倾听和感受孩子的感受,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多共情、理解孩子,才会产生亲子关系的联结,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石。
R: 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26
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负面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 用“ 哦 … … ”“ 嗯 …… ” “这样啊 …… ” 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缩短知行距,我还差一个规划和行动。
场景:我们家一对双胞胎一天要打10次架以上。接下来的一天,一般情况下,哥哥和弟弟会因为书籍《我的情绪小百科》互打。
目标:运用片段中的“倾听感受”四步骤法进行共情沟通来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争吵和打闹。
方法:
如果用了这个片段的方法:
我首先会蹲下来,抱住哥哥和弟弟。
妈妈:哥哥、弟弟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倾听)
哥哥:妈妈,弟弟拿走了《我的情绪小百科》。哥哥伤心了。
弟弟:用眼睛望着我,低着头,没有吭声。
妈妈:哦,是这样呀,妈妈听到了,同时也看到了弟弟打你的整个过程。(回应)
弟弟拿走你的书,你一定会很难受,再加上弟弟还用手打你头了,肯定很痛。(共情)
妈妈:妈妈真希望弟弟把书还给你呀,要不,妈妈给你变一个,你注意看哈。魔术时间到了,书出现了(《我的情绪小百科》家里有两本)。(幻想)
你们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妈妈:弟弟,你如果想看哥哥正在看的书,我可以用嘴巴说或者语言表达,比如“哥哥,弟弟想和你一起看书,可以吗?或者你拿其他玩具跟哥哥交换或者你再拿你自己的《我的情绪小百科》等,但是一定不能打哥哥。
来和妈妈一起演练一遍。如果孩子做的好的部分,我会用具体的话语夸他们,比如“弟弟用嘴巴表达了想和哥哥一起看书,不是用手,很棒!或者哥哥分享书给弟弟看,这叫爱,妈妈非常开心等。
以上A2内容我会写好便签,贴在我的办公桌上,提醒自己去落地、执行。
亲爱的爸爸妈妈,当我们看到了孩子的不好行为,不要及时去解决这个行为,而要倾听和感受孩子的感受,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多共情、理解孩子,才会产生亲子关系的联结,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