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四个片段带你轻松get表达观点和聆听反馈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让对话更积极的回应 学习目标: 参与者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反馈让对话进行下去

开场: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书本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主张用爱而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沟通。更多接纳和聆听的方式展开对话。

事件:当你想找人表达一下委屈时,结果被回应说:你太矫情了;这不是什么大事;事情都会过去的;你可以这样子做……

提问:当大家听到这样的回应,心里是怎么样的?

影响:如果一直是这样子的对话,1)朋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远。2)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升级到争吵等影响感情。3)敏感点的小伙伴会闷心里,然后忽视自己感受过得不开心。

解决:《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用非暴力沟通模式四要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能够对他人的接纳和回应。非暴力沟通对沟通四要素做了清晰的区分,比如第一要素的观察就和评论进行了区分,让我们能够更加落地的进行应用。
今天要拆的片段是《给他人反馈》来自《非暴力沟通》P90页,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给他人反馈】选自《非暴力沟通》P90页,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 c)需要 d)请求。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 :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你说的是什么事?

2.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你希望我怎么做?

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当我们不确定自己是否理解对方的意思时。或者,当一个人说话有明显的情绪的时候。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放松。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What

片段讲了如何给他人反馈。


2.How  

a)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b) 用你……是吗的句式去表达。重点,在对方的角度进行表达。


3.这样做的好处?

不会产生距离感,能够让对话进行下来。如果对方意识到自己理解 和接纳会觉得很放松。不用想怎么回应对方,有负担感。


4.在什么场景下适用?场景一:  场景二:  ?

答:a)不确定自己是否理解对方 b)当他人有情绪的时候


5.预防疑义

非暴力沟通模式是一种方式,但是并非要如此的死搬硬套,我们能够更加口语的表达出这个意思即可。


6.改编的例子

甲: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乙:你好像有些不是很开心,是因为我说话太武断的原因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自测:

阅读表格里的话,用自己的判断,圈出标识自己在每个方向做得如何的数字。1-极差,6杰出。

1. 我对他人的需求敏感  1 2 3 4 5 6

2. 我尽力理解对方的观点 1 2 3 4 5 6

3. 倾听时,我试图从对方的角度而不仅是自己角度来观察问题 1 2 3 4 5 6

大家计算一下自己的得分是多少?


A1解释:

刚刚我们做了一个小测验,是为了让大家检查自己在聆听和反馈时的一个现状。如果你的得分比较低,那你在日常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反馈对方了。


A3促动:

场景:你最近经常参加拆书帮的活动,然后有一天,你突然间收到你女朋友的抱怨说,你最近怎么都不理我。运用今天学到的反馈技巧,展开一段对话。我们先请小组内朋友先演练一下,然后让其中一个小组理表演一下。


A3案例:

女:你整天参加拆书帮的活动,你家还要不要了?

男:你现在还在生气是吗?你是因为我这周有三天晚上8点以后回来,所以很难受是吗?

女:什么三天,是四天好吗?所以你看你连事实都没有讲对,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男:你是希望我在家多呆几天吗?
女:这不是在家多呆几天事情,而是你人在心不在。
男:你是希望我在家的时候能够一心一意的陪你是吗?


A2促动:

作业:最近一个有一个朋友向你抱怨,但是你没有很好的回应他,导致对话没有进行下去。今天打电话给朋友,重新聊一下当时的话题,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回应对方。


A2案例:

B:你上次说你工作没劲,现在怎么样了?

A:还是老样子,没精神。
B:你是因为工作没有什么挑战,所以才不想工作的吗?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