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给孩子句号不如给孩子问号》 11-12页
作者:陈玲玲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四级提问法
第一级,信息层提问。
用来了解何时何地何种情况,目的是对孩子说的或发生的事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有一个基础判断。
第二级,问题层提问。
询问孩子在具体事件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潜在问题,目的是结合自己的判断,拿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提什么样的问题,往往可以得到相应的答案。要得到有价值的答案,就必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潜在问题被找出来,解决之法才会有眉目。
第三级,解决层提问。
对孩子进入解决状态后进行影响、指导、纠偏、梳理、实践。这个层面的目的就是引导孩子直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启发孩子解决问题。
第四级,影响层提问。
对于孩子已经经历过的事情,引导孩子进行归纳总结。这个层面主要是让孩子跳出具体事件,形成清晰认识,便于今后遇到同类事件时,可以举一反三,从容面对和解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重述原文
1.1四级提问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提问者以及被提问者理清事情、锁定问题、解决问题、复盘反思的方法。
1.2四级提问法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通过信息层提问让对方回顾和说明整个事件,同时让提问者也能了解事实,这样双方都能对事件作出基础判断;
其次,通过问题层的提问,可以帮助提问双方锁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三,通过解决层的提问,引导对方直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启发对方解决问题;
第四,影响层的提问,这个层次跟前三个层次有一点不同,根据书中的案例,前三个层次的提问是使用在事件发生时,目的是引导对方解决问题,而影响层提问是使用在问题解决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对方复盘,对整个事件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一个总结,举一反三。
1.3使用条件
书中“四级提问法”主要是用在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时候,也就是提问者在知识储备和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优势,当然应该不局限于父母教育孩子的场景,我上一次拆这个片段,是将“四级提问法”用在了带教的场景中,效果也很好。我今天的分享又是在另外的场景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接下来我来分享我的A1便签,也就是我再次面对这个片段时联想到了我怎样的经历。
以前我一直喊着自己奔三了,直到2015年12月26日,虽然我还没“二”够,我终于奔到了“三”。在我30岁生日的时候,我和Emma在微信上一起感慨,主要内容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感觉时间匆匆匆匆流过,但自己每天都在复制粘贴以前的生活,没什么长进,用Emma的话说,她想鞭策自己,但好像只有鞭,没有策。怎么办呢,后来我俩就有了一个约定,就是每天写日记,哪怕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可以做到反思,每天进步一点点。结果是Emma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她每天在手机上写日记,命名为“崭新的一天”。而我,写了两三天就放弃了。
为什么我没有坚持,是我忘记写了吗?不是,其实我每天都记得写,都想写,甚至于都想好了写的主题,但就是提笔特别难。说起来就是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高不成是指我想写得深刻,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脉络去写;低不就是指如果写得太简单,记流水账我觉得没必要写。所以这件事就放弃了。
A2:直到我再次看到了果妈的“四级提问法”这个片段,我突然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了。
接下来分享我的A2便签,也就是我的规划应用——我如何利用“四级提问法”写日记。
首先是取材的问题,记录什么,,我打算每天记录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当然也可以记录多件,但先从简单的开始做起,先记录一件,这件事情可以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看到的;
然后,我要做到电影电视剧里面的“一人分饰两角”,也就是在使用“四级提问法”的过程中提问者和被提问者都是我;
最后怎么记录的问题, “四级提问法”最大的作用就是为我提供了反思的步骤和脉络,我就按照四个提问的层次来记录:
先进行信息层提问,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把这件事简单描述出来;
然后进行问题层提问,我或者别人在这件事情中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三进行解决层提问,把这个问题是如何进行分析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记录下来;
最后进行影响层的提问,记录我在这个事件中的收获和教训是什么,然后再可以跳出这个事件本身,写一写如果遇见类似的事情,我要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那么我如何保证自己去执行这个规划应用呢,我设计了一个“每日一策”的表格,每天记录一件事,从作文题简化成了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