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厦门鹭岛抚琴分舵拆书家定级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新页TF2-2定级 学习目标: 完成定级

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叫叶斐,叶是叶子的叶,斐是非常的非,下面一个文学的文,如果你仔细看这个字的话,你会感觉这个字就好像一个笑脸一样,如同我的个性是个非常乐观爱笑的女孩。今天我要带拆的书籍叫做《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识别自己遇到选择时是采取“满意原则”还是“最优原则”,并能够随时随地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有助于今后人生会有更好的选择。

【图书介绍】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是采铜,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他从2011年加入知乎以来,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60万人次的赞同与感谢,被5000万知乎网友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只使用非常小的力量,便可以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成功之道。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一经推出便荣获豆瓣9.4分高分的推荐,并长时间占据了亚马逊预售榜第一名。该书把艰深晦涩的学术理论转化成兴味盎然的生活常识,并获得多位作家的推崇。知乎大神战隼更是认为这是2016年第一本值得推荐的自我提升类好书,解答了多数人经常遇到的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应该推荐给每一个想成功的年轻人去阅读。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你是否有拖延症,试过了多种方法都于事无补?这本书提出了许多奇妙的分析和说法,能让你快速摆脱拖延症的困扰。你是否曾陷入两难的境地,无所适从?这本书帮你建立了选择标准,让你能够高效找到最佳选项并行动起来。你是否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始终感觉肚里墨水太少?这本书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的方法,让你迅速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你是否总期盼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适时出现一个出谋划策、答疑解惑的智者?而这本书就是扮演这样一个无处不在、亦师亦友的角色。


【原文片段】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所谓满意原则,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好的。因此,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优越;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假设你现在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现在你把附近的餐厅由近及远排序,依次标号为ABCDE……如果你的内心标准是“找一家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的店”,那么也许你就会立即选择A,而对于BCDE等考虑都不会考虑;如果你的标准是“找一家干净卫生的餐厅”,那么也许你会在ABC中选择卫生条件最好的B;如果你的标准是“找一家干净卫生并且口味好的餐厅”,那么也许你会继续去寻访DEFGH……同时参考网络上的点评信息,最后你会在这么多家中找到一家最好的。

所以,如果你想吃到好东西,你首先要有一颗“想吃到好东西的心”。

在求学的过程中,设定高标准也很重要。很多大一新生来到大学后,从原来要求严苛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适应大学生活,整天耽于玩乐,荒废了学业。本来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认真地对待学习,可是他们却选择了相反的大学之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心中设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

特别是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够勇敢地以“985”高校学生中的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才是更恰当的做法,他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如果心中有了更高的标准,他甚至可以选择“炒掉”自己的学校、专业,打破旧环境的束缚,寻找更高层次的新环境,比如选择做这些事:

1.选择网络上高水平的在线课程,不选择本校水平稀烂的课程; 2.选择国内或国外优秀的教材,不选择国内某些拼凑而成的注水教材; 3.选择与最优秀的同学或学长交流,不选择与班级里成天玩乐的同学为伍; 4.选择参加具有挑战性的各类竞赛,不选择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课程作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通过对原文的阅读,大家已经对满意原则最优原则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许你们当中有的人会认为为什么总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呢?这样未免活得太累,太辛苦了,值当吗?如果大家认真思索的话,你会发现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着选择——求学、职业发展、婚姻、理财、子女教育等等,若仅仅是抱持着满意原则,那将意味着什么?就说结婚好了,我身边有的女孩子刚过25岁就火急火燎的想把自己嫁出去,还没静下心来好好和对方心与心的相处,看看是否合适自己,结果就会听见婚后各种抱怨,要么遇到妈宝男,要么遇见凤凰男,要么碰上渣男,总之就是遍体鳞伤,痛不欲生,只能持续隐忍或匆忙退出。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关乎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关口,只要对未来伴侣的要求不是不切实际的虚高,就应该静静等待、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将就。就像那句俗话说的,从来没有该结婚的年纪,只有该结婚的感情。你的标准定在哪里,你未来生活的质量就在那里。也许你会说,这是人生的重要时刻自然马虎不得,那平时没必要事事都要最优原则,更高标准吧。我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放松会慢慢走向放肆。有一次因自驾游,整整半个月我都没有看书,我想不差这15天吧,我回到家后肯定能把之前落下的阅读量弥补回来,结果回到家后竟有整整两个月我都没有碰过一次书,直至偶然看到一则网络文章强调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我才猛然发现自己离之前制定的计划、标准渐行渐远。因此,时刻保持最优原则、更高标准的态度处事,你才会在每一次细节中面临更好的选择,你的未来才会越来越美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加工一个具体的例子,比方在教育孩子、指导下属、劝说伴侣、职业规划、婚姻设想、理财选择等工作和生活中你可能会涉及到的某个情境,说明今后你在该情境下会以哪种最优原则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有相应的具体行动。

学习者案例记录:

     A我现在所在的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老板特别看重培训,对于我们做培训的人员、开设的培训课程要求较高,我自己也亲历了岗前培训到组长、店长级别的培训课程。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做培训这块,而我的老板对于培训虽然有高要求,但实际上没有办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加上我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精益求精,因此我当时所抱持的就是“满意原则”。那时候的课程,我只是简单做个优化,加上我们没有内训师,课程全是副总裁以上的级别在授课,他们都是满堂灌,现场互动以及听课后的反馈机制几乎没有,我虽然隐隐感觉到课程的收效一般,但碍于当下的条件也只好草草了事。不过从今年开始,公司又新进了一个经验较为丰富的同事,我们在沟通以及对于之前培训工作的盘点发现确实要以价值为导向,不是为做培训而培训,便合力做了课程调整,把原有的店长培训做成了以训练营为模式的课程,而我也把对之前课程的听课反馈以及有效应的课程需具备的几个要素和上级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上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支持,在此之后所开设的课程,效果反馈都极其好,比之前的培训效果好太多了。

拆书家:所以你认为做事不该单纯的满足于当下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满意原则?

A是呀,如果我们当下想的是满意原则那么就会简单做个决定就好,不会精益求精;但如果有“最优原则”的念头,就会尽可能的对自己要求更高,而做出来的效果也会相对更好一些。

拆书家:借着你刚才所说的例子,设想一下,你明天早上到办公室,倒了一杯茶或咖啡,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你想起今天的拆书,你要停下来问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制定更高的标准,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最优原则?

A比方下一次我们公司做培训,在培训课程的开发上我一定会用“最优原则”来对待的。特别是现在我们着眼于对内训师的培养,如果不采用“最优原则”认真对待,则会产生许多恶性循环的影响,极不利于培训效果的产生。另一方面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也不能再放纵自己用“满意原则”来简单对待了,那样我都无法原谅自己了。

拆书家:谢谢A的分享,我们看看B有什么案例和体会呢?

B在我看来最优原则应该有个前提,就是本身这件事情是正确的。如果这件事情不正确,那么你越优化就可能越南辕北辙。

拆书家:是的,这是一个大前提,必须方向上是正确的。

B是的,方向上是正确的,那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每走一步都要精益求精  。那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就是每天迈一小步每天迈一小步直到达到最优这个点。“最优原则”给我的启示是它是一个高标准定调在那,其次它一个精益化的工作要求。但书中的作者在这点上的提出还是过于理论化,毕竟现在的工作事务性这么多,我不可能要求事事都是最优原则,因为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只能在重要的事情上运用最优原则,比方岗位能力的开发上,对于其他普通的事务也就是“满意原则”即可。这是我当下的感受,特别是在工作上的体会。

拆书家:其实回到最初我的提问上,我是有给出一个具体情境的,在问题上我已经设置了都是方向正确以及属于比较重大决定重大事项上来探讨的。现在我们是基于您的个人体验,比方我听说您在拆书帮这个领域做得很不错,您现在所做的拆书帮分舵是基于“最优原则”还是“满足原则”呢,请您分享一下?

B其实,从目前分舵的整体呈现来看我们只达到了“满意原则”。因为每个人的精力不一样,从30便签到三级拆书家定级走完这一过程,其实才刚刚改变了第一步,而到了和全国更多的三级拆书家聚集在一起,你才会发现自己身上原来有这么多的不足和许多的成长点,那么这时你才是更好的迈向成为更高标准拆书家的一个过程、阶段,在这个过程和阶段中你所收获的才是巨大的。所以现在是“满意原则”,而未来会迈向“最优原则”。

拆书家:所以你在最终的结果上还是期待由“最优原则”去达成的,只是碍于当下的条件只能以“满意原则”为先?

B其实,我不是完美主义性格的人,哈哈。不过在人生的几件重要事情上认真的用“最优原则”去达成就足够了。

拆书家:毕竟能量是有限的。

A这个我倒是有极大的体会。原本我也有讲过,在没有的时候,有比没有就是进步,但在时间宽裕人手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用到“最优原则”,它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拆书家:所以在这个拆页中,通过我们刚才的分享,我们的小伙伴发挥你们的智慧把这个拆页提炼出一个更高的原则,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用到“最优原则”,但在我们重视的,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我们运用到“最优原则”,把所有的能量聚集在上面,可能我们的收获会更大。而“满意原则”比较适用于普通的小事上,我们在此进行了一个划分,表明了我们对此拆页有一个更深度的学习和理解,也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积极的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