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叶斐,叶是叶子的叶,斐是非常的非下面一个文学的文,因为家人对我有无限的期许,希望我做任何事都能成绩斐然,故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对于我个人而言,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我现阶段特别追寻和渴求的,也希望和我有共识的小伙伴们私下能一同交流,共同学习成长。
【图书介绍】今天我训练的是《拆书家成长手册》V3的TF1-2,用HOW片段组织和引导大家一起学习。希望大家会有新的体验。因为人数较少的关系,我们就不分组了,直接进入拆书环节。
在拆书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本图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它是由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江湖人称知乎大神的采铜编著,在这本书中它打开了我们人生的七个侧面即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通过他独有的视角去呈现出更有深度的思考,来激发读者一个全新的学习和思维理念。引用作家马伯庸对该书的点评——“这本书的价值不止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也许每个人都想努力也很努力,只可惜使力的方向不对,因此找到正确的方向并通过持续精确的努力,来撬动生命中最大的可能,成为本书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如果说“郑重”是人文学者从个人经历和学识出发内省而来的洞见,那么现代心理学则采用科学方法,给出了关于人与时间关系的更深入的见解。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他发现,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划分出五种人:
第一种是积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是怀旧的,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珍视亲情和友情,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但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是消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经常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大。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视角,具有此种视角的人总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他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无太大必要,尽情享受当下便好了。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风险比较大。
第四种是以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的人,即具有宿命论视角,他们对现时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种是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的人,这种视角被称为未来视角,他们具有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未来的目标,他们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观众在欣赏一幅油画时,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类似地,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不同的内心视角也左右着我们对它的感知,进而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看法。 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因为这五种时间视角里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并且,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即根据不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在工作场景中以未来视角为主是合适的,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未来视角使工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所以当你坐在办公室里时,采用未来视角是合适的。但是反过来,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是不是仍旧要为明天还要开什么会、写什么报告而操心,甚至寝食难安呢?大可不必。在非工作时间,你就应该放下工作,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这个时候考虑未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害,转而采用享乐主义视角更为合适。
积极过去视角适合在与家人一起时引发。很多人逢年过节才有难得的机会与父母长辈团聚,这时不必急着去想新一年的计划,而是应该多想想曾经与家人一起走过的时光,这样才更有意义。
刚才我已经把今天要拆的两个页面发送到微信群里了,也看到小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毕。回到原文片段,我们看到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津巴多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划分出五种人:包含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未来视角。也分别解释了这五种人的心态和可能出现的做法。当然他也特别强调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因为这五种时间视角里的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法。片段里也已经举例说明了在哪种场景适合选用哪种视角,这里我就不多做重复。但我想分享一个个人的经验也促进大家对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在我读大学的第一学年,我常常用消极过去视角来待人处事,因为高考的严重失利只考上了专科学校,连高中的班主任都难以置信,毕竟我的学习成绩在年段排名可几乎都在前十的。以至于在大一那段时间里我满眼的自卑,不敢和高中同学接触,更不敢参加学院内的各种活动,每天都期待自己有隐身功能,哪怕回到家中也都是关在房间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要好的同学报名了学校举办的一场备受瞩目的综合素质全能大赛,她希望我能走出困境也悄悄地帮我报上名字。她还一直做我的思想工作让我就当陪伴她一起参加比赛,结果没想到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我竟然一举夺魁,成为学校里当时最耀眼的新星。在那刻我还是非常忐忑,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还能被他人再次肯定,直到一个陌生的本科大三的学姐跑过来跟我说了一句,我终身难忘的话:“你太棒了,你比任何一个参赛的本科生实力都强,真的前途无量啊!”我才慢慢肯定自己,也开始愿意用积极过去视角去看待曾经经历的挫败,更发狠要考上本科、考上研究生,而现在我在一所大学里任教,教的就是四年本科生,也因那次失利的经验让我对学生遇到挫败的心理有了更深的体悟,反倒更好的指导了我平日的教育工作。我对学生从不避讳我曾经的失败,因为我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用什么时间视角去看待。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对此拆页的阅读和我的分享,想必大家已经开始试着对号入座看自己是属于哪种时间视角的人群,也对自己以往可能过于采用单一的时间视角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现在就请每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一般是采用哪种时间视角来待人处事以及相关的经验和感受,或者也可以像我一样谈谈自己曾经采用哪种时间视角让自己在挫败的经验里无法前行等等。
学习者案例记录:
阿润:我可能属于未来视角的人群,因为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所以会在自己的背包里不知不觉中放了那么多不一定当下需要的东西,才会有了刚才需要断舍离的一幕。
何原:从这五个视角中,我觉得我一般采用两种视角看待问题。第一个我比较倾向于积极过去的视角,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尽可能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哪怕我去听课遇上不是讲得特别好的老师,我会当作是一个经验,会做一个失败的总结。另外我有些属于享乐主义的视角人群,经常会跟家人交流想法即活在当下,毕竟过去已经过去了而未来又无法掌控,不如更好的把握好当下。所以我属于这两种视角。
柒公:我发现我有多重视角,在不同的事情上有不同的视角。在大部分时间里会处在积极视角和享乐主义视角下,但有时候会有宿命论视角因为我是佛教徒。在做事的时候更多的是秉持积极未来的视角,有时候会有担心。所以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视角出线,自然行为结果也不同。在我看来,这些视角都不是平行的,可能是更为立体的,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何原:其实在原文中作者所讲述的这些视角是平头并进的,只是我们每个人偏向的会有所不同,偏重的部分大家彼此会有不同而这部分也是我们所倾向的一种或两种视角。
阿润:原文可能更强调的是我们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视角切换。
拆书家:但在原文里头,其实作者是有侧重的,他更倾向于对未来视角、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特指在空闲时间愿意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认可。而刚才的每位小伙伴都非常棒,积极分享了自己是用何种视角去待人处事,也分析了自己为何会采用这样的视角。从而让我们在无形当中对时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通过这样五种视角的深度认识帮助我们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去寻找适合自己当下的有效视角,对于一直以来所采用的不合理不适用的视角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的做转变和改进,得到好的提升。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对五种视角的深度认识,以及决定把自己一直以来所采用的不好的视角进行剔除,那现在请大家动手写下自己准备采用怎样的时间视角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写的并不仅仅是决心,更重要的是具体的做法,同时要有明确的时限,才能帮助大家日后对自己的跟踪和监督,两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阿润:鉴于目前我的幸福感不够,对未来相对没有安全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准备转换视角,尝试用享乐主义视角来看待当下,减缓自己现有的心理压力。直接从我书包里装什么东西做起,我习惯面巾纸、日常药品、耳线、各类笔等物品都带双份,很担心突然东西没有了应急找不到,可这样会给我每天增加许多心理压力,很紧张,而实际上也不曾出现不够用的现象。在这类事件上我决定让自己轻装上身,学会享受当下,争取一个月后我的书包能轻一半重量,把没有用的统统扔掉。
【结语】
拆书家:感谢阿润的分享,我们也请现场的小伙伴对阿润进行监督,一个月后我们来检查下阿润的包是否如他所说的变得轻松了。因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带拆就到此结束,请小伙伴回去后践行我们刚才所写的A2便签,真正去执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