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二级拆书家Andy。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说出“精益创业”3步法,而且可以运用“精益创业”3步法在现场设计对话,举例说明在将来如何通过迭代最小化“产品”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大家喜欢这个“拆”字吗?我也喜欢。拆书法很好,但拆书过级好难!加入拆书帮已一年多了,我才刚过了二级。大家会跟我有同感吗:片段选不出,文案没思路,要求好死板,过级好失败——还没准备好,不如下一次?
【提问】大家有没有因为难、因为没准备好而产生过畏难情绪和拖延行为?
【影响】如果总想着准备好了再开始,就错失了很多展示、提升自己的机会。
【解决】其实,拖延、畏难都是人之常情,怎么改变呢?《精进》这本书中给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案,不但能避免我们过度准备,还可以指导我们运用 “精益创业”3步法、通过迭代最小化“产品”更快实现目标。
【R原文阅读】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当前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小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d-Learn)的循环。如果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试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
【WHY】
大家看完拆页会疑惑:我又不创业, “精益创业” “最小化产品”与我们个体有什么关系呢?某种程度上,个体其实就是经营一个人的公司,也需要打造个人品牌和影响力对不对?精益创业是种快速适应市场的方法,个体借鉴这种方法就可以通过最小化产品这种媒介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目标和打造个人品牌。
【what】【概念&匹配例子】
片断里提到了“最小化可行产品”,我们先了解一个关键词:什么是“产品”?
产品是以满足客户使用为目的的物品或服务。即是产品是可以卖的东西,例如矿泉水。
产品的3要素:
1、有客户(客户可以是顾客,也可以你服务的对象——例如老板)
2、有结果(具体的物品或服务)
3、能使用(价值)
【例1】以下哪个更接近可发布的产品?
A. 看一本书
B. 看完书以后写一篇读后感
【例2】以下哪个是产品?
A.学习游泳/拆书/演讲
B.开设游泳课、拆书课、演讲
答案是B。(A没客户、没结果、不能使用)
了解了产品的属性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最小化可行产品”了——使用最小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产品。
【例1】以下产品哪个更接近最小化产品?
A. 开发出的一种新口味的奶茶
B. 开发出的一系列18种新口味的奶茶
【例2】以下产品哪个更接近最小化产品?
A. 一篇文章
B. 一本书
【例3】领导让你制定一个《管理办法》,以下产品哪个更接近最小化产品?
A. 《管理办法》大纲
B. 详尽的管理办法
答案是A。
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败、廉价地失败”,避免“ 昂贵地失败”。
“精益创业”是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的循环过程。
【例1】下面的选项哪个更符合精益创业?
A看完书以后写一篇读后感
B 看完书以后写一篇读后感并投稿或发表在公众号上
对,答案是B。A是产品但没有发布,精益创业要求创作者不要把作品锁在自己保险箱里,而是尽快发布出去,接受市场的使用和检验。否则,只会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例2】
在最小化产品(例如奶茶)发布出去后,我们就会收到用户的使用反馈,对于产品来说下面哪种反馈是有价值的?
A. 批评 B. 肯定 C. 提示未知
3者都是。不管是肯定、批评还是提示,每一种反馈都有价值,接受反馈,把它当信息而不是评判。
【例3】
当我们就会收到用户的使用反馈后,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哪个是最好最快速适应市场的方案呢?
A 记录大家的反馈,写在本子上
B 根据用户的反馈优化或重构产品
C 根据用户的反馈优化或重构产品,再次发布产品、接受反馈、再次迭代
答案是C. 精益创业就是通过最小化产品获得反馈、迭代优化出一个更好的产品的过程。
【how】
我们离精益创业并不遥远,个体也能创造出很多最小化产品,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精益创业3步法。
1、发布产品: 确定最小化产品,并快速发布。我们接受传统的教育十几年,习惯于一直在为将来“做准备”,却不是创造出“产品”。很多人缺少把“未完成”向前一步,变成“已完成”的做事习惯。可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准备好。因此,我们要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先完成再完美,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
2、接收反馈: 接收信息反馈。不管是肯定、批评还是提示,每一种反馈都有价值,把它当信息而不是评判。听所有人的意见,保持自己的判断。找出下一次需要提升的1-2个方面。这次拆书我想提升声音的起伏,我只关注这一点,其余的60分就OK了。
3、不断迭代:通过修正和优化,逐步走向完美,并再次投入“市场”中检验,实现产品的最优化。
我们永远都无法“完全”准备好,总有我们能力上的短板,总有不知道的信息,闭门造车、敝帚自珍只能固步自封,我们不是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只有开始了才会厉害。怎么样才会厉害?精益创业,小步快跑。只有拿出最小化产品,通过别人的反馈不断迭代才会实现产品最优化。
这3步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一步。
【举例】
我拆3-1的过程也是精益创业的过程。先公开拆解片断(发布最小化产品),没通过(接受反馈),根据反馈优化和迭代拆书稿,再次拆书(优化迭代)。
【where】
精益创业核心是产品思维,当我们拥有了产品思维,就会发现,对我们个体而言“最小化产品”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用公众号写文章、发的朋友圈、制作发布的小视频、一次工作汇报,大家都可以用“精益创业”迭代最小化“产品”的方法一步步完成最优产品。
首先请大家设想未来3个月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想打造一个将来能变现的产品(比如喜欢看书的写读书稿,喜欢美食的写美食评论或者做出菜,喜欢拆书的拆解片断并展示。。。)当你一拖再拖时,怎么样用“精益创业循环”3步法解决?
请每个人独立编写一段小故事,需要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大家写出关键词即可,用3分钟编写个小剧本,稍后邀请小伙伴为大家分享。
“精益创业循环”3步法小剧本—范例
我也给了大家一个案例,这个案例说的就是这个小a想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的视频,希望以后做一个这种知识博主,她的最小化产品就是在小红书上发一段视频,哪怕三十秒钟也好,也是他的最小化产品。而不是去涂个指甲油、吹个头发、买个柔光灯等。
大家可以根据我的模板仔细在空白的表格当中写下你的编的小故事,要有人物、情节和对话,大家可以只写下关键词就可以了。
2分钟之后我就请一个小伙伴上来来分享一下。
好,欢迎小蛮子来分享。
小蛮子:你好,小王,好久没见,最近过的怎么样?
小王:还不错。
小蛮子:你最近有在哪里发财吗?
小王:没有
小蛮子:那你有什么想法吗?
小王:我有我有一个想法,可是我觉得好难,自己一个人拥有技术力量,又没有后备,又没有费用的支持。
小蛮子:正好我学了一个新的方法,说不定对你有帮助,可能你可以试一下。你先发布一个最小、最简单有几个功能、可以用的产品。如果可以发布了之后,别人使用之后有反馈,都在慢慢的改进。
小王:好,我正好想发布一个产品。这是一个app吧一个App,其实是一个娱乐锻炼身体的,考虑就像捉迷藏一样,可以互相寻找,
它最小化产品就是一个器件的原型产品。
小蛮子:第一步是最难的,要尽快发布最小化产品。
【回应反馈】
非常棒,掌声送给小蛮子。他讲的这个事情就是想做个简单的App,但是他把我们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都说出来了。运用了三步法。第一步最重要的,把我们最小化产品先发布,然后去实现最后产品最优化,对不对?从这个对话中让我们看到如何把“精益创业循环”3步法实际运用在生活中。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案例讲解和大家做出的小剧本,我们现在对““精益创业循环”3步法(1、发布最小化产品2、 接受反馈3、不断迭代)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尝试如何把运用“精益创业”,通过迭代最小化“产品”一步步接近我们的目标。
不是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厉害。希望今天的拆页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