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拆书帮重庆山城分舵第299期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开场:

一、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美嘉,我是一枚家庭教育指导师,非暴力沟通实践者,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的践行者,欢迎大家来到我的3-3拆书现场。待会我们会有小组讨论,现在我们分一下小组,1小组:喜阅、小六、静秋;2小组:伶俐、涛涛、秋香;3小组:卷福、宗介、姜小银。

二、学习总目标

【总学习目标】当亲子间发生冲突和情绪时,父母可以先用积极倾听三步法 (澄清),重述(行为)出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界定)用“我-信息”法(澄清),再向孩子传递(行为)出以我为主体的三要素(行为、影响、感受)信息(界定),促进彼此理解各自的感受和需要。

三、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和果果之间的故事。6月9日下午,我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果果在路上慢吞吞的走,有时候转圈圈,跳一跳,看到猫猫去追一段。由于晚上我要参加拆书帮活动,我就对果果说:快走了,回家了,妈妈晚上还要去参加活动。果果说:我不要妈妈去参加活动,说完还是在那转圈圈。然后我直接拽着她走了,那果果就边哭边说我不要妈妈去参加活动,然后我也着急了,对她吼叫,那场景可想而知,一场战争就爆发了。

提问:那在遇到亲子间发生冲突有负面情绪时,你是怎么做的呢?效果如何

影响: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因为一些小冲突没处理好,导致一天、一个星期都难受,孩子也觉得委屈,可能会感觉是自己不好,长此以往也许会影孩子的性格,甚至走上歧途。你的伴侣可能会觉得你无理取闹,甚至断送一段亲密关系。

解决—书籍:面对一系列的亲子沟通问题,有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呢?《P.E.T.父母效能训练》提供了一套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理念以及具体的沟通技巧,让亲子沟通更简单更高效。

解决--片段:今天的拆页“积极倾听”解决“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拆页发送“我-信息”解决“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当亲子间发生冲突和情绪时,父母可以先用“积极倾听”,再向孩子发送“我信息”,促进彼此理解各自的感受和需要。

四、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片段一RIA现场学习以后,当孩子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向我们抱怨时,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倾听三步法” (澄清),重述(行为)出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界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和接纳了他的情绪。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1的内容,阅读完以后,大家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原文阅读

安东尼:马蒂尔今天不和我一起玩。不论我做什么,他都说不想做。

妈妈:你在生马蒂尔的气

安东尼:是的。我再也不想跟他一起玩了。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妈妈:你非常生气,以至于你觉得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安东尼:没错。但是如果他不是我的朋友了,我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一起玩了。

妈妈:你讨厌一个人玩

安东尼:是的。我猜我必须去试着用其他方式和他相处。但是我还是很难不生他的气。

妈妈:你想跟他更好地相处,但你又觉得不生马蒂尔的气很难

安东尼:我过去从来不会生他的气——然而那时候他总是做我想做的事。现在他不再让我指挥他了。

妈妈:马蒂尔没能一直赞同你想做的事。

安东尼:对啊……现在他不再是个听话的小孩了。但是他变得更有趣了。

妈妈:你更喜欢他现在这样

安东尼:是的。但是不再向他发号施令是很难的——我已经习惯了那样。或许,如果我偶尔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做,我们就不会总是吵架了。你认为这样会有用吗?(专注地听)

妈妈:你在想如果有时候你肯让步的话,也许就会有帮助

安东尼:是的……或许是这样,我会试试。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页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孩子说妈妈听并且妈妈有反馈的案例,妈妈通过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有时候是需要让步的。那什么是积极倾听呢?

【概念讲解】积极倾听就是当对方遇到一些困扰或者有负面情绪时,专注地听对方说话,然后将接收到的信息反馈回去,并向孩子求证自己理解是否正确。

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可以提取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是专注地听、反馈、求证。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以下案例,以便更好的理解。

【例1】比如孩子在家里想出去玩,说:“爸爸我想出去玩”,爸爸头也没抬依旧看手机。

拆书家:这是不是“积极倾听”呢?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嗯,这不是积极倾听。因为爸爸没有做到专注地听,而是自己看手机。所以,积极倾听需要我们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这样才有可能搜集对方话语中隐藏的感受和需要等信息。

【例2】孩子考试考得不太好,感觉很颓废,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对妈妈说到,

小李:“妈,我此次考试发挥失常”,

妈妈:“失常,那考了多少分?”

小李:“70分”,

妈妈:“怎么考的这么差”。

拆书家:这是不是“积极倾听”呢?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妈妈反馈的是自己的评价和需求,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积极倾听”需要我们根据前面接到的信息,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评价。

【例3】孩子着急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吃晚饭呀?”妈妈说:宝贝饿了哈,快了,快了,然后走进了厨房。

拆书家:这是不是“积极倾听”呢?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妈妈在在你反馈信息后,没有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者向对方询问确认以判断理解的是否正确,有可能孩子是饿了还有可能是要出去找小伙伴玩因此,“积极倾听”不光只是反馈自己的理解,还需要我们去向孩子求证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

刚刚通过举例讲了概念要点,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到“积极倾听”呢?一共有三步:

【how】

1、专注地听。放下手中的事情,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关注孩子的语气、表情等,平视对方或者抱着孩子。

2、反馈理解。反馈你接收到的事实和孩子的感受。比如片段中妈妈理解的反馈:你在生马蒂尔的气;你非常生气,以至于你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3、求证确认。通过观察或询问向孩子去求证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片段中安东尼说是的,没错,对呀,这些词语都说明妈妈理解到了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情绪变的更不好或者直接说“不是,....”,这时候我们还要进入第一步再次专注的倾听孩子,循环以上三步,直到我们的理解和孩子的感受一致,才算做完积极倾听。

【例子】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积极倾听的三个步骤,结合开篇的案例,果果不要妈妈去参加活动,我会这样做:

妈妈:我把果果抱到怀里(专注地听

果果:我不要妈妈去参加活动(专注地听

妈妈:你害怕妈妈去参加活动。(反馈理解

果果:是的(求证确认),妈妈去参加活动,没人陪我睡觉(专注地听

妈妈:果果担心睡觉的问题(反馈理解

果果:嗯(求证确认),我要和妈妈睡觉(专注地听

妈妈:果果不想一个人睡觉,对不对?(反馈理解

果果:嗯(求证确认),我不要一个人睡觉(专注地听

妈妈:你有点害怕晚上一个人睡觉(反馈理解

果果:嗯(求证确认),那我先和婆婆睡,妈妈回来了抱我过来睡好不好(专注地听

妈妈:没问题,我回家了就抱你过来和妈妈一起睡。

【why、where】积极倾听适合于在孩子存在情绪困扰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孩子和小朋友闹别扭了,心情很不好,或是孩子告诉你,他不喜欢某位老师。没有孩子的伙伴可以想想夫妻、朋友,比如:老公最近工作上有些似乎有些不顺心的事情;但如果自己情绪或者时间不够就不太适合积极倾听。它不解决问题本身,只是在发生冲突时帮助我们起到缓和情绪,促进彼此理解的作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编剧本】

为了更好的在未来运用积极倾听,现在请小伙伴们编一个小故事:

(1)首先想一想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孩子可能哪些场景中有情绪,需要你去积极倾听(没有孩子的想一想伴侣或是朋友),什么时间、地点、和谁?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们双方是怎么对话的?

(2)请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分享的“积极倾听三步骤”哦,将可以使你产生联想的关键词写在我给大家的故事框架表里即可,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学习者姜小银分享:

背景--乐乐曾经被奶奶罚做了8篇算术题,在明天乐乐做算术题时会有情绪,不想做。

妈妈首先把乐乐抱在怀里,进行专注地听。(专注地听

乐乐:妈妈,做算术太烦了,我不想做了(专注地听

妈妈:乐乐觉得算术难吗?(反馈理解

乐乐:是的(求证确认),还容易算错,奶奶说错一道要再罚写一篇(专注地听

妈妈:乐乐是担心写错了要被罚吗?(反馈理解

乐乐:对呀(求证确认),奶奶太狠了,上次罚了我8篇(专注地听

妈妈:乐乐受罚了很不开心是不是?(反馈理解

乐乐:是的,非常不开心(求证确认

妈妈:那乐乐有没有想过怎么去规避受惩罚?

乐乐:我不出错就不会受惩罚

妈妈:是的,那我们就应该多检查几遍,对了就不会受惩罚对不对。

拆书家反馈:谢谢小银的分享,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她和孩子之间真实情景的倾听,前面倾听的特别棒,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在倾听的时候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给建议的冲动,后面是妈妈在给孩子建议了。

六、过渡语

当亲子间发生冲突和情绪时,父母需要积极倾听孩子,教会我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我们通过“积极倾听”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还需要让孩子尽可能的听得进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那要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拆页。

七、学习目标2

当孩子的行为对我们父母造成困扰并引发了我们负面情绪时,能够学会运用 “我-信息”法(澄清),向孩子传递出(行为)以我为主体的三要素(行为、影响、感受)信息(界定),让孩子更愿意配合父母,接纳和体谅父母的需求。

八、A1量表自测

接下来请大家先做一组自测题,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分,1分代表与你的情况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与你的情况非常符合,中间的分数代表符合程度依次加强,按照这个幅度在1到6分之间给每道题打分,并汇总分数,注意哦:以第一感觉打分,不用深度思考,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目前的一个状态,非定性评价。

【量表题的意义】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是否有以“我”为主的表达习惯”的测试,只是作为参考。

得分25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善于以我为主体去表达。

得分在15-25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有以我为主体去表达的意识,还需要加强;

得分在15分以下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需要提升的空间比较大,今天好好学习一定能帮助你。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以下拆页原文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2原文阅读

G先生是一所高中学校的校长,他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富含戏剧性的故事:

几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痛苦地忍受着一群男孩的行为,他们一直无视某些校规。一天早晨,我从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他们一边抽烟一边悠然地穿过草坪,这是违反学校规定的。我决定采取行动。由于刚刚上了关于“我-信息”的PET课程,因此我跑出去,开始对他们抛出一些我的感受:“我对你们这些家伙简直失望透顶!我已经尽了全力帮助你们完成学业。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份工作当中,而你们这些家伙的所作所为就只是打破一条又一条校规。我费了很大力气,才为你们争取到了合理的关于头发长度的校规制定,但是你们这些家伙根本就不遵守这些規则。现在,你们还在抽烟,这也是违反校规的(行为)。我真想辞掉这份工作,回到常规的高中去工作,因为在那儿我多少还能有一些成就感。在这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影响)

当天下午,G先生居然看到那群男生前来拜访,这令他大吃一惊。“嘿,校长,我们一直在想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你会生气,因为你以前从来不发脾气。我们不希望这里换校长,他一定没有你好。所以,我们决定再也不在校园里抽烟了,我们也会遵守其他校规。”

G先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后,带着男孩们走进了另一个房间,他们都顺从地理了发,好让头发的长度符合学校的规定。G先生告诉PET班上的同学,关于这次事件最有意义的一点是,这个自愿的剪发过程,学生们都乐在其中。“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他说。男孩们与他的关系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更亲近了。他们在离开那个房间时都成了朋友,这种温暖的感情和亲密的关系,通常是共同解决问题产生的结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简短互动】

(1)拆书家:一群男孩一边在抽烟还一边悠然的穿过草坪,校长跑出去,对他们抛出了自己的感受,校长是说了一句什么话:

学习者:我对你们这些家伙简直失望透顶。

(2)拆书家:片段中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让校长很失望?

学习者: 留长发、抽烟

(3)拆书家:孩子们不断的打破校规,让校长觉得他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

学习者:失败者

通过这个片段中引出的要点,我们可以知道“我信息”共有三要素。

How:

1、描述行为。以我开头,对对方不可接纳行为客观的描述,注意:这里是客观描述,不能带有评论、指责。常用的表达:我看到/我听到/我闻到XXX。例如片段中校长说到:“我对你们这些.....,你们还在抽烟,这也是违反校规的。” 这里就是以我开头,在客观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抽烟

2、阐明影响。阐明描述的这个行为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实际的影响。比如花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阻止了自己想做或需要做的事情,造成了身体上的不舒服等等。例如片段中学生违法校规的行为让校长觉得自己很失败,想辞掉工作。

3、述说感受。以我开头,说出含情绪的词句。例如,我感到失望、怨恨、受伤、伤心、担心、焦虑等等。例如片段中校长说到:“我对你们这些家伙简直失望透顶!”这就是在以我开头表达感受,用到了“失望”这个情绪词。

【例子】回到篇首我给大家分享案例,当我倾听完果果后,我还是想加速快点回家来参加拆书帮的活动,我运用“我-信息”三要素应该怎么做呢?

1、描述行为。“果果,我看到你在这转圈圈,还去追小猫”

2、阐明影响。“这让妈妈需要站在这里等你,没有办法及时把你送回家。”

3、述说感受。“这让我感到很着急。”

【where】注意“我-信息”三步法和倾听一样,同样是促进彼此理解,缓和冲突,为下一步探讨解决问题方案奠定基础,而非解决最开始的问题本身。表达信息三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优先顺序,比如你也可以先表达情绪,再述说影响。刚刚我介绍的方法是一个思路,抛砖引玉,但并不能解决所有跟情绪有关的沟通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们会一起讨论出一个解决某个真实的沟通方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

1、【明确问题】(时间7分钟)

(1)引出问题(时间3分钟)

拆书家引导:现在请每个人在小组内分享一个孩子某个具体行为引发你负面情绪的经历;每人在小组内轮流分享1分钟,一共3分钟。

(2)明确问题(时间5分钟)

拆书家引导:刚才大家分享的孩子具体某个行为引发了我们负面情绪的经历,假设用“我-信息”法去解决,你会怎么用呢?1分钟的时间独自思考。

拆书家引导:刚才在用“我-信息”去解决沟通问题,请问哪个地方不能解决或者会卡住,或者你觉得还有迷惑。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推一个问题出来。(时间3分钟)

1小组:使用“我-信息”后,没有效果,孩子还是不理解父母

2小组:描述行为时不能做到客观

3小组:用了“我-信息”后,对方没有任何的改变

拆书家:1小组和3小组,你们同意提出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吗?(同意)由于时间有限,我们需要选出一个最具有普遍性、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来讨论,我们通过投票来决定。

问题1:使用“我-信息”后,没有效果,对方没有任何的改变,孩子还是不理解父母 投票人数:7人

问题2:描述行为时不能做到客观 投票人数:2人

拆书家:投不能客观描述行为的2位小伙伴可以同意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吗?(可以)。

那我们的问题就明确了:就是使用“我-信息”后,没有效果,对方没有任何的改变,孩子还是不理解父母 。请大家将我们概括出的这个问题记录在白纸上,然后围绕这个问题进入下一步。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找问题的根本原因,时间5分钟)

拆书家引导:好,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各小组在组内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用了“我-信息”后没有效果?导致这个问题发生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每个人把自己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并记录下来。

注意:在整个谈论的过程中,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参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我们可以相互提问去思考和深挖根本原因,但不要否定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时间为5分钟,我们看到时候大家讨论到什么程度。

1小组:

喜阅:孩子的行为已经让我有了情绪,我会带着情绪去沟通,孩子是处于防备状态,根本就接收不到我的信息,所以我认为本质原因是家长还有情绪。

小六:是的,上一次我和朋友去逛街,带着孩子,我想和朋友好好聊聊天,孩子非要插话打扰我们,我非常生气的对她说:我和阿姨说话,你一次又一次的打断我们,让我们没有办法好好聊天,我非常生气。没过多久,孩子又来插话。

静秋:我和孩子在相处过程中,一般都是孩子在妥协。

喜阅:那孩子好委屈

静秋:所以我今天来学习了呀

小六:我觉得导致用了“我-信息”后没有效果,主要还是我非常有情绪,和喜阅有一些相同的感受。

2小组:

伶俐:涛涛,你说我对你用了“我-信息”后,为什么没有效果?

涛涛:那我肯定没有接收到你的这个信息

秋香:哈哈哈,下一次你要把每一步说的更细更清楚,确保涛涛下一次接收到你的信息

伶俐:那你要怎么才能接收到“我-信息”

涛涛:你干脆直接说出要我怎么做

秋香:这个我也有感触,每次我对孩子说了“我-信息”后,孩子感觉还是蒙圈的状态,一眼茫然的看着我,感觉直接发出命令更有效。

涛涛:可能孩子还比较小,她不太能清楚她的行为对你产生了影响,也已经让你产生了负面的情绪的。

伶俐:从涛涛的反馈来说,我使用“我-信息”后没有效果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表达什么

秋香:嗯,没有接收到我们的信息

3小组:

卷福:小银,你有孩子,你作为案主

小银:我目前和孩子沟通都比较平和,还没有什么冲突。

宗介:那我们还是回到和伴侣相处的过程中,为什么用了“我-信息”后没有效果

卷福:我伴侣在吃饭的时候会看手机处理工作,而我觉得吃饭就应该好好吃饭,我觉得这个本质原因应该是紧急程度不同,她觉得处理工作更重要,我觉得家人在一起吃饭更重要。

宗介:对头,双方在意的点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比如我回家就必须把鞋放在鞋架上,我需要保持整洁,也少做一些清洁,但是我另一半就觉得怎么舒服怎么来。

小银:说到伴侣,我也是有一堆吐槽的,他在意的和我在意的就不一样,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

卷福:就是两个人的需求不一样

宗介:所以需要找到这个平衡点

3、【明确问题本质】(聚焦一个问题的本质,时间2分钟)

拆书家引导:现在请每个小组从刚才讨论的问题中选出一个你们认为最本质的问题。

1小组:需要先解决家长的情绪问题

2小组:需要和孩子确定接受到“我-信息”

3小组:如何找到和孩子需求的平衡点?

拆书家问:“这些本质中,你们觉得只要解决了哪一项,我们就能真正地把这个问题搞定。”

学习者举手表决,全场确认本质问题是如何找到和孩子需求的平衡点?

拆书家引导:现在请把本质问题写在白纸中央上方。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时间5分钟)

拆书家引导:接下来请围绕这个问题本质在小组内头脑风暴讨论出可行的方案,先不管它是否真的可行,每人轮流提想法,并记录在白纸上。时间5分钟,看大家能给出多少思路来。5分钟后,我们请每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的成果。

1小组:

喜阅:在找到需求平衡点之前,我们需要先疏导自己的情绪

静秋: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出适当妥协

小六: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孩子的需求

2小组:

涛涛:找到双方需求的平衡点,首先需要找到双方的需求

伶俐:那就是先罗列双方需求

秋香:然后去寻找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案

涛涛:有可能没有这个方案

伶俐:那就双方都来商量,共同制定方案

秋香:方案出来后还需要再次确认一下双方的需求

涛涛:也就是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3小组:

小银:先注意孩子的需求

卷福: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宗介:猜测对方的需求

小银:猜测后要去确认

卷福:在比较严肃的场景下沟通

小银:去区分重要性

宗介:制定家规

5、【请每组代表讲解小组成果】 (时间2分钟)

拆书家引导:好的,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请每个组派个代表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小组:1、先疏导自己的情绪;2、家长做出适当妥协;3、找到孩子的需求

2小组:1、罗列双方需求;2、寻找共同方案;3、如果没有,就商量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4、双方确认都满足自己的需求

3小组:1、注意对方的感受;2、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3、猜测对方的需求、求证、确认;4、在比较严肃的场景下沟通;5、区分重要性;6、制定规则

6、【拆书家引导总结】(时间2分钟)

学习者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时,拆书家在白板上同步记录关键词,并在所有小组分享完毕后删去重复部分,剩下的就是大家集体的共创成果。

解决方案:

1、注意对方的感受,可通过猜测、确认、求证

2、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疏导自己的情绪

3、在比较严肃的场景下沟通,并且根据场合优先满足一方的需求

4、制定规则,例如日常管理表

5、罗列双方的需求,找到双方都同意的方案

拆书家引导:好的,每个小组我们通过聚焦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再谈论解决方案,解决了如何更好的让“我-信息”发挥作用,为大家鼓掌!非常感谢大家的智慧,大家都很棒!

【A2与人分享】

相信经过这次学习,大家对如何去发送“我—信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大家在工作生活中能积极的使用这种方法。所以大家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在今天拆书活动结束后,明天找机会面对面给别人分享“我信息”,你准备在地点对谁去分享呢?你会如何讲解“我信息”呢?最后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什么?请写在便签上,2分钟后请一位代表来分享。

卷福:我会今天晚上回去和妻子分享这个“我-信息”方法,让她知道“我-信息”有3要素:先客观的描述对方的行为,表达对方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方行为对我造成的影响。

拆书家:谢谢卷福的分享,相信你的妻子在你的分享下也会使用“我-信息”法。

十、结语

我们今天一共学习了两个拆页。第一个拆页“积极倾听”,只有父母学会了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我们看见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才能帮助孩子缓解情绪,让孩子有能量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第二个拆页“我-信息”,教会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通过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影响,能够更理解父母,从而调整行为满足父母的需求。因此,当我们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通过积极倾听看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然后通过我信息,让孩子看见我们的感受,从而促进双方都发生一些行为的改变。

希望大家能把今天所学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