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邢台筹备分舵线上过级活动(总第7期)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利用刷微信的机会践行便签学习法

开场:

大家好,我是新晋一级拆书家朱小爱,很开心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拆书过级。现在是2022年七月初了,回顾上半年,我输出最多成长最快的要数拆书训练营期间了,当时刚刚开始学习便签学习法,在带着压力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尝到了便签学习法的甜头,当时暗暗发誓结业后哪怕不能做到每天一个拆页,也要至少一周分享一个拆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已经过去的两个月,我一个拆页都没有写。这次为过级选片段,重现翻看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发现了一个新片段,当时的感觉就是,赵周老师可太懂我们了,居然可以“利用刷微信的机会来践行便签学习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学习。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RIA现场学习拆页后,在遇到要收藏或转发微信文章、视频时,可以停下来,用便签学习法进行思考,练习便签学习法的同时,还可以让自己对转发的微信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

【图书介绍】

【Feature特征】: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拆书帮创始人、拆书法发明者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系统讲解了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法,指导数百万人把知识拆为己用、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力和竞争力。

【Advantage优势】:

关于“阅读”、“读书”、“学习”为关键词的书,有很多,包括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在内,都藏在我的书架上,但阅读的感觉是更多的在讲如何读、怎么样读懂、为什么读书效果不好等等。

而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先把阅读做了分类,进而聚焦在如何让读的书成为自己的能力。这个独特的视角,不仅教我们如何读,还在从更高维度引领我们重新思考读书的动机,实现把知识拆为己用的致用目标。

【Benefit利益、好处】:

【B1】

成年人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这里的学习能力不是快速读书、记忆知识、应对考试的能力,而是改变行为、解决问题、升级能力的能力。而《这样读书就够了》教给我们一套方法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工作中连绵不绝的压力时,善于学习、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B2】今天的拆页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方法,让书中介绍的非常实用的便签学习法可以在日常情景中,随时运用起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书拆页】《这样读书就够了》p116-117

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

据很多初学便签法的小伙伴反馈,虽然便签法工具简单易得方法容易理解,但要真正用到位并不容易。这很正常,因为好的工具背后一定有深厚的理念支持,而且用好工具和提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去熟悉和练习。

在拆书帮几十万组便签实践中,我们深知让大家自己写便签的难度。所以,这里提供一个有效、有趣的训练法,叫作“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这种方法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泛化了对练习场合和学习内容的要求,同时进一步简化了对工具的要求:你不用准备一本致用类图书,也不用准备3张便签,甚至不用刻意为锻炼便签法技能规划时间,只要在你每天本来在做的事情上稍加要求,就会很有效。

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在朋友圈里直接转发任何内容。当你在微信订阅号、朋友圈或某个群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想要转发时,让自己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能加上自己的重述再转发吗?重述的时候能体现一下前因后果或适用边界吗?我能补充点儿自己的相关经验吗?我能加上一个自己的应用或行动吗?只要能想到或加上一点儿自己的东西,那你就得到了锻炼。

如果对着手机想5分钟还是想不到呢?实在想不出来就放弃转发吧,这篇文章跟你的关系没那么大。同时,那5分钟也没有浪费,在这期间你的大脑得到了高效练习,对应I、A1、A2的思维肌肉也得到了强化训练。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讲解引导】

赵周老师的话通俗易懂,给出的方法非常的落地、可执行且易衡量。所以对片段的讲解我就简单带过:

这个片段介绍通过微信来练习便签学习法的原因、方法和可以达到的效果。

(通常做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同时还会在自动化模式里,随手收藏和转发这些内容。而现在的大数据算法越来越高级,如果一个人关注和收藏什么,数据就会不断的推送什么,最后我们会被自己关注的知识、专注的信息所包裹。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可以打破“自动化模式”的方法:

未来一个月,在想要转发或收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时,你可以这么做:

1、 停下来。

2、 便签三问:用自己的话转述、加入自己的经验、规划未来的行动(关于便签三问,考虑到今天的学习者都熟悉,我就不展开分享了。)

3、 写下来。

最后无论是否完整的完成了三步,我们都多了一次练习便签学习法的经历,通过便签式思考,促进了自己对这段“有感触”的文章的深入思考。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方面:在练习便签学习法时会被很多的客观条件给卡住:最近没有时间读书、没有合适的拆页、手头没有便签……

我没能找到练习便签学习法的合适场景,让这个很有用的学习方法,因为没有用而真的没有用,知识还是作为知识存在于头脑,没能变成我的能力。

另一方面:微信里躺了很多转发收藏那一刻很有用的知识,最后它们还是躺在微信里,而当时打动我的那个点,也随着时间被遗忘了、溜走了。

【失败案例】

前一段时候刷朋友圈时,看到了P.E.T.督导王漪在整理年会上的发言文稿,主题是“当居家变成一种痛”,看完后,感觉里面有太多的方法可以给到“痛的不行”的我,当时写了一句感慨性的评论转发了。在写拆页时,我翻朋友圈看到了它。我感受到了另外一层的痛,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认真收起来却忘记收在那里的那种痛。明明是可以改变我生活的方法,但仅停留在转发层面,方法还是别人的,而痛是自己的。

【成功案例】

为了完成今天的拆页,践行便签法,我重看那篇文章,思考下如果回到当时我会收藏这个文章吗?(停下来)

我可以用便签法做如下步骤:最打动我的片段是哪个(用自己的话转述)“家本来不是学校”这一节让我很有感触,以放松休闲为目的布置的家突然要承担起教室的功能,会因为功能定位的不同而产生偏差;(联结到自己的经验)看到这个我就想到,最近因为上网课,而冲突不断的家,通过这个观点的思考,带给我一个认知的变化:我不需要质疑孩子为什么上网课不专心,而是思考如何布置一个空间,更好的支持孩子在放松的空间里实现专心学习。(规划未来行动)例如,把在公共空间的书桌安顿到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把这段话写出来的和大家分享前,我和队友整理了书房给满姐上课用。

第三步,写下来,我把这篇文章,加上这段解读,我分享给了和我有类似困扰的朋友,而不仅仅是泛泛的分享在可能大家当广告划过的朋友圈。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和反思,不知道是不是让大家对这个片段的理解有更深入的体会。

这个方法适用于喜欢读文章、分享或收藏干货的朋友,通过这个方法,让自己对转发的或收藏一些信息时有更深入的思考;可以让很多的干货真正指导行为、化为行动,影响我们的生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组】

接下来是小组讨论环节,因为我们今天只有三个小伙伴,所以自成一组。

【显像提问】

听完今天的拆页和我的故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朋友圈里或收藏夹里,躺了很多自己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收藏的内容,而新学的便签法又一直没有找到用武之地?邀请大家回忆下最近一次朋友圈分享公众号文章是什么时候?还能记得起来分享的主题是什么吗?现在打开自己的朋友圈、看下最近一次分享,只看着标题能记起当时打动你的内容吗?

请大家回忆一下再请伙伴分享,时间为2分钟。

好了,时间到,下面请小伙伴们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W:很少分享,最近一次是一篇《走过弯路吃过亏才明白这才是科学育儿的终极目标》,自己平时分享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但和今天的方法相比有区别,过去分享主要在于有思考的点,但没有加入指导未来的生活或工作。

这个方法的好处不仅在于平时分享,还可以练习便签法。不过感觉未来分享朋友圈时候可能会不转发了。


学习者H:平时担心别人是不是认同自己,所以平时不怎么转发,但是收藏的内容很多,学完今天的知识点有一个思考就是,收藏的那些内容过后并没有再学习和应用。

【A1+】(反思加工)

感谢大家的分享,看来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再回到当时想要分享转发的那一刻,你会怎么做呢?请大家结合今天学到的方法,想想看这篇文章打动你的部分是什么?链接下自己的经历、思考下未来可以如何指导行动。大家小组内讨论2分钟。并把做法写下来,一会儿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H:看到收藏的内容: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片。首先停下来,是不是适合我们家孩子、孩子是不是喜欢;完成这步筛选后,再做进一步安排,规划给孩子看的时间。

【总结、结束语】

感谢分享,通过今天大家的反思加工,让今天学到的拆页知识,链接到自己的经验,进而有机会指导未来的行动。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W小伙伴不能现场分享了,我还是想邀请你把这部分写下来发给我。

另外呢,这个方法只是书中的一个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提高学习力的方法可以去阅读这本书,祝大家都能通过践行便签学习法,遇见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今天的过级内容,感谢大家的陪伴和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