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你是否经常听到别人说“真受不了这个人!”,你自己是否也经常这么说呢?你是否有过一时冲动,造成不好的结果,事后又悔不当初。
我们都知道,冲动是魔鬼,可是当时就是很冲动,无法控制啊。
那该怎么办?
这是我第一次拆书,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下我对拆书和拆书帮的理解。
[拆书]什么是“拆书”?拆是拆迁致富的“拆”,“拆书”是以“我”为中心,把书中的知识关联“我”的经验,规划具体的应用,让“我”富有起来。
[拆书法]那“拆书法”又是什么呢?拆书法又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应用的是RIA便签读书法,R是Reading,即是指的是阅读书中的原文拆页,I是interpretation,即是用自己的话来重述对知识点的理解,A是Appropriation,一般分为A1和A2,A1是结合知识点反思自己过去的经验,A2则是面向未来规划对知识点的应用。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我们深圳共有?个分舵。
[拆书家]那站在台上的、我们这些“拆书家”又是怎样一个角色呢?“拆书家”是一群参加了RIA便签训练营,掌握了“RIA便签读书法”,希望通过教会别人,推进自己更快成长的学习促进者。
以上就是我对拆书帮的理解,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加入,一起共同成长。
R拆页《关键对话》第6章—控制想法 玛利亚的经历
玛利亚是一位文案创意人员,她现在感到很烦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与同事路易刚刚开完创意审核会议,在会议上两人应当共同演示一起构思的创意。令人气愤的是,玛利亚会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这个机会自己完成了演示,把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功劳。等老板询问玛利亚的意见时,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件事让玛利亚感到屈辱又愤怒。首先,路易的做法很龌龊,把她的功劳据为己有。其次,整个会议成了路易一个人的表演秀,自己成了无足轻重的人。玛利亚觉得路易是在故意贬低自己的贡献,因为她在团队中是唯一的女性。
玛利亚简直烦透了那套“男性至上”的逻辑,她该怎么办呢?她不想表现得过度敏感,因此大多数时候她都沉默不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不过,有时候她也会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冷嘲热讽地唠叨几句,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
“你想要那份打印文件是吧,没问题,要不要再给你来一份咖啡或一块蛋糕啊?”她翻着白眼扬长而去。
面对玛利亚的嘲讽,路易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气恼,很快对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和对自己充满敌意的行为感到讨厌。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再次合作时谁都没有好脸色,这样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过激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表现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What
这个拆页告诉了我们一种通过“行为反推法”来控制负面想法,避免因主观臆断导致出现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不好的后果。
why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不如意时,我们会认为都是对方的错,因为相比内省并接受自己的失败或局限而言推卸责任轻松多了。但指责之后呢?自己也不开心,对方也不开心,两败俱伤,还谈何合作呢?
如果遇到不如意时,我们使用“行为反推法”识别想法,控制想法,避免自寻烦恼或过激行为导致不好的后果,冷静下来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做会有效呢?因为谈话的氛围与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我们通常更注意内容,而无意间却会忽略氛围。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谈话的氛围可以带来安全感。当双方的谈话陷入危机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控制自己的情绪,放慢节奏,才能调整好谈话的氛围。
how
“行为反推法”步骤如下:
1.停:停止主观臆断,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2.问行为: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3.问感受: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4.问想法: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5.问见闻:形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where
如果强烈情绪让你陷入沉默或暴力时,可以使用“行为反推法”,控制想法,避免正面冲突。当反推一轮后,还是无法平静,再来一轮。例如:双方发生争吵,自己情绪失控。
当时间紧急时,或者没有负面想法时,就不适合了。
A1
我是做软件测试工作的,因为在测试中我总是会发现他人的漏测或者历史故障,导致给自己增加了任务之外的工作量。
今年2月份,在完成一个测试任务后,我切换到了其他任务,领导要我为之前任务中我多发现的故障去回归故障,补充用例,填写变更控制记录,因为多次被打断,我忍不住就抱怨说:为什么要找我?不能安排别人做吗?领导就说你发现的别人不清楚啊。
最后事情还是我辛苦做了,领导还觉得我不配合工作。
反思:
1.没有停下来。事情发生时,我就认为领导找茬,没有控制自己的想法,直接脱口而出抱怨。
2.没有问自己。如果我能通过行为反推,分析自己为什么这样,控制负面想法,就不会出口抱怨,吃力不讨好了。
a)问行为:我不想做,想抱怨,反驳;
b)问感受:我感觉很恼火,还很委屈。
c)问想法:我感觉很恼火,因为总是被打断手上的任务,中间去处理其他事情,既降低了手上任务的效率,还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我很委屈,多发现故障没有人表扬,我何苦给自己找事,别人还觉得是我该做的。
d)问见闻:依据是我被打断了要做这个事情,领导并没有说不给我时间做。其实还是给了我工作量的,需要花费时间多时是会延期手上的任务的。多发现故障确实没有人表扬我,但故障都记录在故障库中,大家是可以看到的。也有人说我很厉害。
3.当我冷静下来,我就会想着解决问题,对于这种多发现的故障,是否可以有一套处理机制。
A2
[目标]
下周,当对领导下发的任务有抵触时,使用“行为反推法”控制想法,做到不再脱口而出抱怨。
[行为]
1.首先停下来,不主观臆断。
2.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会这样,从而控制负面想法带来的负面行为。
行为: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监督]
记录下来每次的情况,如果每次都做到了,就奖励自己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