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打招呼&分组】
大家好,我是文莉,一个正走在拆书路上的P.E.T.、T.E.T.讲师。非常高兴两位来参加我的TF2-3的线下练级。由于参加学习的人比较少,一会分组讨论环节,请二位自成一组,相互交流。
【图书介绍】
F特征
今天分享的书是《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它的作者是安心——P.E.T.父母效能训练国际督导、T.E.T.教师效能训练&Y.E.T.青少年效能训练中国区督导。这本书是安心十几年来践行E.T.和“一念之转”的总结,不但有案例的呈现,还有心法的提炼。
A优势
“樊登读书”的“作者光临”版块曾邀请安心与樊登对话,向书友介绍这本书,点击量近两千万,豆瓣读书评分8.2,当当网家教理论榜第九。它用“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的心法做为讲述结构,用大量真实、具体、典型的案例,带领读者体会P.E.T.和一念之转的精髓,体验感很强。
B1利益
它不仅可以让读者体会和领悟到P.E.T.父母效能训练在亲子沟通方面的技巧是怎样的,还能够帮助建立那种“Feeling”——所谓养育心法。除此之外,它还能够引领读者向内觉察,开启自我探索之路,更加明白自己内在发生的“真实”是什么。
B2利益
今天的学习聚焦在当他人有让我们不能接纳的行为时,我们如何更好地表达不满,既可以不伤关系,同时还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人改变行为。
【学习目标】
今天的现场学习后,大家将学会用包含“行为+影响+感受”三要素的方式去表达对他人行为的不满。
【R】阅读原书拆页
刚刚已经把原文拆页发给大家了,请两位先看一看,看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主题】怎样说,才能无伤害
【片段来源】《在远远的背后带领》P132-133
对大一些的孩子或者成人,尽量把做出调整和改变的责任留给对方。有段时间,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小妮会带几个同学来家玩,快两点时她们才出门去学校,而中午这段时间恰好是我的午睡时间。
我跟小妮表达:“午睡对妈妈很重要,当你们发出很大声音时,我没办法好好睡觉,感觉好苦恼。”小妮想了想,回应我:“妈妈,我知道了,能不能在你午睡时关上你的房门,我们也到我的房间,关上房门,这样就不会吵到你了。”
我并没有提供任何解决方案,而是如实地表达我的困扰。我的女儿主动做出调整,并且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掀开钢琴盖想弹时,她赶紧“嘘”了一声,说:“我妈妈在睡觉呢,不要吵她。”
有位妈妈跟我分享,她留意到她的孩子使用的就是这种没有攻击性的语言。有一回,爷爷在客厅抽烟,孩子说:“爷爷,你在这里抽烟,我闻到了烟味就会咳咳。”并示范着咳嗽了几声。爷爷赶紧说:“好的,我到阳台抽。”
如果是大人,可能会直接提出解决方案:“别抽了。”“抽烟对身体不好,少抽点儿。”或“你没看到孩子在这里吗?”这些语言都充满责备,带着攻击性。出于防备,对方不仅不愿意做出改变,还有可能对你产生抗拒。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我们来一起拆解一下。
【what】
这个小小的片段,用了两个案例,教会我们一种表达方式——“面质性我信息"(这是P.E.T.父母效能训练里的名词,大家可以不用记这个名字是什么,了解内容就好)。在他人影响到我们的时候,用“行为+影响+感觉+(原因)”的表达方式,无伤害地表达不满,更有效地让别人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why】
当别人妨碍到我们,比如说同事把他的一堆文件放在你的办公桌上,孩子把玩具摆了一床,老公把脏衣服扔到沙发上、床上甚至茶几上……是不是很想说“把你的文件拿走!”“你看你弄的乱死了,赶紧把你的玩具拿走”“你脏死了,一点不体谅人!”——命令、批评、指责、抱怨,目的就是让对方听自己的,马上改掉他们的行为。(一般做法)结果呢?对方可能照做,但是他不一定是高兴的;更可能的是不但没改,没准还跟你吵起来。(不这么做的坏处)
举个例子,我老公觉得自己车技超好,开车速度很快,时常与前车距离很近,马上快要碰到了,才紧急刹车,或者在车流中穿来穿去,紧张得我在副驾驶头冒冷汗、浑身紧张。气得我经常说他“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开慢点开慢点,怎么就非得开这么快?别人难受你就得劲了?”结果——是说了他多少次都不改,好像还越说越来劲。(反例)
我们的初心是什么?除了让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满足自己以外,恐怕也不想让关系真的搞僵吧?既然以往的做法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拆页里的表达方式,就能更有效地让他人改变,同时还能不伤害关系。
【how】细化步骤
这种表达方式包含“四要素”:
1、描述具体行为——不评判。说清楚他人具体“做了什么”。原文拆页里“当你们发出很大声音”“你在这里抽烟”,都是在描述具体的行为。没有说“你们怎么这么闹腾”“爷爷你不知道爱护小孩身体”——这些都是我们的观点,而不是具体的行为。
2、告知直接影响——不责备。告知他人,他的行为给我们造成了怎样具体、明确、直接的影响。原文里“我没办法好好睡觉”“我闻到了烟味就会咳咳”都是在说具体、明确、直接的影响。如果说“大中午的还让不让人睡觉”“烟味很讨厌,对人身体不好不知道吗”就是在责备,还没说清楚具体影响到我们什么了。面对指责,人总是习惯性要对抗。而且,不说清楚影响,对方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让我们满意。
3、表达内心感受——不臆想。表达最初的、内外一致的内心感受,不说头脑中的想法。第一个案例里“感觉好苦恼”就是感受了。如果说“你们不觉得自己太过分了吗,一点也不懂得体谅别人”这显然就是我们头脑中的想法。
4、选说困扰原因——助理解。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为什么对方那样做会影响到我们。比如案例一里,“午睡对妈妈很重要”——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我很苦恼。这样,能够让并不认为午睡很重要的孩子了解到妈妈苦恼的原因,有助于孩子对妈妈的理解。
▶总结起来就是——“行为+影响+感受+原因”。这四个要素并不一定都表达全,比如案例二就只表达了行为和影响,前后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但包含“影响”的表达效果最好,能让他人更明确他们的行为为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困扰。
学习了这样的表达方式之后,再碰到我老公开车猛的问题,我会对他说“我是小心谨慎的人,万事安全第一,而且因为我的车刹车不好,所以我判断刹车距离跟你不同(原因),你离前面车也就几米,速度这么快(行为),我会很紧张、很害怕,担心会撞到前面的车(感受)”,经过反复几次这样表达后,他现在不再像从前一样不顾我的感受了。(反例正解)
【where】
这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只要他人的行为对我们有直接的影响,我们有了不好的感受,都可以用。但如果他人的行为并没“直接”影响到我们什么、或者对方负面情绪强烈、或者情况特别紧急时不太适合使用。
【预防可能的异议】
可能大家会觉得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对方“你要怎么做”呢,直接提具体要求不好吗?比如案例一直接说“小点声”“关上门”“出去玩吧”,第二个案例说“别抽了”“少抽点儿”,这样不行吗?我想说的是不提具体要求——把如何改变的权利交给对方,这不仅能让对方习得“主动”“负责”的优良品质(对于小孩子来说,还能保护“自驱力”),同时还能让对方获得“我在主动满足你”的价值感,更愿意改变自己来让我们满意。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通过刚刚的拆解,是否已经了解了这种表达方式具体要怎么做了?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案例来演练一下这种表达方式。
【场景设计】
这个案例是这样的,请大家认真听:
今天,是小美的生日,因为疫情的原因,小美已经三年没有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过生日了。今年的生日更不一样,因为小美的一位从小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从美国回国了。于是,小美早早就定好了对她和好朋友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家酒店,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一起来参加生日聚会。结果,由于小美比约定时间晚到了半小时而且没有跟酒店说明情况,酒店在没有跟小美打电话核实的情况下,把小美预定的包间给了其他客人——而这些客人已经点好了菜开吃了。这时候,酒店负责预订的服务员也赶了过来,小美不免要跟服务员进行一番交涉。
【小组讨论】
请两位小伙伴首先选择一下角色,一个扮演小美,一个扮演服务员,用大约5分钟时间在组内讨论一下,如何运用刚刚学到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不满”。可以把讨论的要点记在白纸上,一会邀请大家把讨论的结果“角色扮演”一下。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演练的重点是如何用拆页里“行为+影响+感受”去表达,而不是必须要解决冲突。二是需要注意,有“不满”的,不仅仅是小美。好,讨论开始,计时5分钟。
…………
【角色扮演】
好,讨论时间到。请两位把讨论出来的结果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享一下。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
胡胡:你把我们定的包间,给了别的客人,导致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用这个包间过生日了,我现在感觉非常的窝火、非常着急。这么多人,我不知道怎么处理。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从美国回来,今天这个日子对我非常重要,这个酒店也对我们也是意义重大的。所以我现在情绪很不稳定。
支帆:不好意思,您提前订了饭店包间,但没能使用,给您道个歉,是我没做到位,没有提前给你打电话确认一下你是不是有事儿。但是我确实也有情况,你到了时间没来,又有其他客人到了,老板要求让新来的客人进去,真是不好意思。
【结束语】
非常感谢两位伙伴的分享。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对拆页的学习,掌握了用“行为+影响+感受”的方法来表达对他人行为的不满,现场还做了演练,我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期待大家在今天的拆书活动后,不断地刻意练习,真正地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今天的拆页学习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