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我是碧云,我非常喜欢拆书这种学以致用的读书学习法。我希望通过我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成长,让自己的读书更加高效,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加精准。今天我挑战的级别是2-2.下来我用FAB法来介绍我拆的这本书
F(特征):今天我拆的这本书是《正面管教》,作者是简。尼尔森,是一位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这本书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
A(优势)正面管教虽然运用在育儿领域,可其心理学的基础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个人特征,行为动机,私人逻辑,从而进一步改善人与人的关系。
B(利益)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呢?是否有不被他人理解也不理解他人行为的困惑呢?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改变自己的人生
赢得“对方”
当对方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对方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的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他能营造出一种让对方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的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对方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表达出对对方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如对方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对方,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 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对方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 让对方关注于解决问。问对方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对方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知道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对方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对方。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对方就已经能听得进去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对方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了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片段中作者的观点是:当对方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例:上周娇娇与男友小时相约来参加拆书帮的读书会。娇娇呢打听了具体的路线,小时呢用了定位。时间快到了,同时出门的娇娇已经到达来约定地点,而小时被定位误导到了西大街。娇娇非常的生气,电话里一边做指导,一边埋怨小时不听她的。小时一进门娇娇说:每次你就固执的很,我跟你说过定位有时是靠不住的,巴拉巴拉。此时的小时,低头不语,可是已经面露愠色。这个场景大家可能会觉得很熟悉对吗?我们时常会说,“看,你不听我的!我早说过怎么怎么样!“我们觉得我们是赢了对方,对吗?大家觉得我们和朋友、亲人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吗?不是我们赢了就是对方赢了。我们和朋友、亲人之间到底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所以我想问问大家赢了和赢得有没有区别呢?对,赢得是什么关系?对,是共赢,刚才片段给我们介绍的就是赢得对方的四个步骤:1.接纳,2,共情,3,表达自己。4,解决问题。
那我们娇娇可以怎么说呢?小时啊,看起来你很沮丧,你希望在你迷路的时候,我能够很温和的告诉你该怎么走。其实我上次和同学聚会也被定位忽悠的无法找约好的地点,当时我好希望能有人立刻清晰的告诉我怎么从我所在的位置到达约会地点。你知道吗?我感觉到很失落,是因为我注意到你没有用我发给你的乘车路线。我们现在来想想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怎么做,好吗?
常见异议: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了,说我们之前把对方教训一顿的方法多省事啊,我已经清清楚楚地让他认识到这个错误了!事实上不这样做会更麻烦,因为不用这样的方式对方感受到的是自己输了,输了的时候,人的想法是下次我一定会搬回这一局,因此我们会经常说的是: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还这样!对吗?用到赢得合作的四步骤是会麻烦,可是对方感受到的是被尊重,同时也理解了我们,对方会更愿意以合作的态度来共同解决问题。
催化应用1:这是我对原文片段的一个解读与感悟,:请大家想一想,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涉及到这样场景的具体情景,请加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今后你可以用到赢得合作的四步骤去和对方解决问题,我们再来回想一下这四个步骤:一,接纳对方的感受。(感受不等于结果/行为)比如说马加爵大家都知道吧,他的母亲可能能接受她的孩子因为贫穷而产生的自卑的感受,可他的妈妈不能接受因为他自卑而去杀人这个行为。怎样接受对方的感受?这里呢有个反射性倾听的工具,它可能是这些词语:看起来……听起来……你似乎…….你好像……..我猜…….
二,共情,举例子尽可能的真实或类似相同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真实的例子呢,可以用到幻想实现,幻想实现是被脑科学家证实了的。比如我们说:那个面试官问的所有的问题都是你准备好的诶,你非常流利自信的和他交流…..
三,诚实地表达自己。我感觉到….我注意到……为什么用这些词呢,是因为我们无法做到完全客观,加上我感觉或我注意到就只代表我们的感受,而不是我们的评判。
四,关注问题解决。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呢?下次在有类似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四分钟后请一位朋友分享。
催化应用2: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1今晚回去朋友想让你明天陪她去逛街(打游戏),你想留在宿舍看书,你想到我们的拆书,你可以怎样做呢?
(备用:今天回去后呢,你很累了,孩子还想让你给她读绘本,你想到我们的拆书,你可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请大家仍然在小组内交流,3分钟后请一位朋友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