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 所属活动: 推迟处理在线信息,制造离线习惯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推迟处理在线信息,制造离线习惯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爱学习爱生活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参加拆书帮绍兴阳明分舵的线下拆书活动。我叫王海英,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名一级拆书家,一位微小行动践行者,时间管理初级修炼者。

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推迟处理在线信息,制造离线习惯。

TF2-2技能点: 设立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小伙伴们能够初步运用今天学到的制造离线四个阶段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离线方案。

【分组】

为了大家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后面会有分组演练的环节,先请伙伴们分成俩俩一组。

TF2-2 技能点: FAB法介绍图书

今天的拆页来源于这本《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F特征】: 这本书作者叫崔莉莎,她是一名涉外律师,拆书帮资深三级拆书家,精力与时间管理导师。书中主要讲了三大块内容: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精时力进阶管理。

【A优势】: 作者作为一名计时收费的律师,经过10多年不间断的时间记录,已经成为用时精准,工作高效的代言人。这本书的内容是她的实战成果,并且经过了线上和线下学习者的检验,实用有效。本书还得到了我们帮主赵周老师和《小强升职记》作者邹小强等等知识大咖的推荐。

【B利益1】:我们说现代生活处处快节奏,如何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成为时间的主人;如何小睡10分钟高效3小时;如何轻松应对轻重缓急,这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工具。

【B利益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苦恼自己学习和工作时无法专注,越是想要专注,越是手机刷个不停。如果你正想改变这种现状,那今天的拆页肯定对你有帮助,你将学习到分阶段脱离网络的方法,逐渐培养离线习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先花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阅读好的伙伴可以抬头给我个示意。

大家已经体会到了推迟处理新任务的妙处。世界上本没有那么多“火灾”,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离线,本质上也是一种推迟处理。

当看到“离线”二字,又有人大呼“臣妾做不到”。放宽心,并不是让大家过隐居生活,全天离线(当然,在必要时,完全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慢慢一步步地来:

第一步:每天抽出1-2段固定的时间离线,例如,在上午和下午各离线1小时。屏蔽即时信息的干扰,做需要高注意力的任务。我们称这段时间为“离线时间”,与之对应的是“在线时间”。

第二步:当适应离线时间之后,大家会发现原来没有即时信息干扰的时间是多么美好。这时,可以尝试延长离线时间。例如,从1小时延长至2小时。

第三步:当大家能熟练地驾取离线时间后,可以把离线时间从“例外”变成“常态”。换言之,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离线时间,偶尔才有在线时间。例如,午休

时、下午茶歇时、临近下班前才在线。

最后,可以把离线时间从工作扩大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时,大家已经戒掉了手机依赖症。手机成为我们的仆人,为我们所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大家原文差不多阅读好了,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讲解原文。如果还有没看完的小伙伴也先请听我做个讲解。

【WHY】

(一般的做法)

互联网时代,让人与人联系变得非常容易。但同时我们专注的能力也受到了考验。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听到“哒哒哒”,就立马拿起鼠标去点击查看,或者听到“叮咚”立马拿起手机去翻看。哪怕没有声音提醒,还是会时不时地去翻看手机,这就是实时在线的状态。

(不这么做的坏处)

当做一件事情总是多次被打断,长此以往,我们专注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就会逐渐被削弱,会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无法高质量完成任务,我们的能力也会被质疑。

(我的案例)

我来说一个自己的案例。上上个周日,我本来想趁孩子去上培训班,把我的拆书稿最后整理一遍,还计划打扫卫生,结果群里有人在聊的事情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边聊天边打扫卫生,等孩子快下课了,我卫生还没弄好,更别提整理拆页了,孩子接回来又要开始忙做晚饭,要做的事情只能往后推,类似这种情况真是太多了,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自控能力很差的人。

【WHAT】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今天的片段就教给我们一个培养离线习惯的方法,分四个阶段逐渐摆脱网络,摆脱手机依赖症。

【HOW】

这四个阶段,片段讲得比较清晰明了。我来结合我的案例给大家做个讲解。

我一直想培养早睡的习惯。上周开始,我根据这个离线的四个阶段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离线方案。

1. 固定时间离线——首先选择一个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段离线。比如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由支配时间,我先固定在9点-10点这个时间段把网络关掉,专心做事。

2. 延长离线时间——等第一个阶段坚持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后,逐渐适应了,可以把离线时间再做延长,比如从10点延长到10点半。

3. 固定模式——等再坚持一段时间,这个离线模式已经成为常态化了,就固化下来,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去改变它。

4. 扩大范围——我还可以把离线模式扩大到一天中其他的时间段。比如晚饭后我陪孩子的时间段,希望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把晚上时间高效利用起来。

这样的话我就能准时早睡,也能更专注地陪伴孩子。

这4个阶段是个递进的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地一步步推进,等第一阶段适应了,再进入下一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时长由自己掌控。

【适用边界】

这种离线模式适合那些想专注做事的人,想克制自己总想去光顾手机的人。

当然如果工作必须通过在线实时沟通才能完成,可能不适合这个模式,比如开网店,做微商的等等。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也不想老是刷手机,我也想离线,可是我做不到呀。

这的确有点难。不过我们可以从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始尝试,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把手机网络关掉,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看手机,目的是为了体验专注。一开始可能你很难适应,可以先从短时间开始,哪怕1分钟,然后慢慢延长至5分钟,10分钟。

可能又有伙伴要说了,

我的领导,我的客户如果第一时间找不到我,那工作就不好做了呀?

你担心的有道理。

但是我想如果事先跟他们沟通过,领导,客户肯定也乐于见到一个专注做事的下属或者合作者。如果真的遇到紧急的事需要处理,那都可以电话联系,因为暂时离线并不是让我们关机,只是让我们暂时屏蔽网络,完成当下的任务后,再去处理其他信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1】

我的讲解结束了,接下来,我想请伙伴们来想像一个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比如你计划考一个比较重要的证书,或者你准备策划一项重要的活动,很想要让自己专注下来,但是手机信息太多,一时放不下来。

又或者周末你想好的在家打扫卫生,想去看望父母,想静静地看一本早就想看的书,但是各种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

请大家想像一下,未来一周内,或者一个月内,您的生活中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想出一个类似的场景。

然后我们请一位伙伴来分享下他想到的场景。

(学习者分享)

其芬:我看书的时候,一旦犯了困,就会想到刷个5分钟手机放松一下,然后就会刷得停不下来,1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感谢其芬的分享。

【A2催化应用2】

接下来请伙伴们结合刚才想到的场景,运用今天学到的离线4个阶段,给自己制定一个离线方案。

给大家4分钟时间,写出来之后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我们到时候请一位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离线方案。

(学习者分享)

天逸的分享:

1. 固定时间离线——准备固定早上6-7点做直播或写稿子。

2.延长离线时间——等到习惯了之后,打算把时间提前到早上5点用来写稿子。

3.固定模式——就固定早上5-7点早起做事。为了能在4点半起来,前一天晚上也要固定在11点前入睡。

4.扩大范围——为了早上能做更多的事,打算把离线时间拓展到上午9点。

【结束】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不知道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有没有让大家特别有感触,有收获呢?希望大家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给自己创造离线时间,让我们做一个能随时随地专注的人,重新做回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