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来自郑州轩辕分舵李秀梅,非常高兴今天可以认识一些新朋友。首先用三个标签做一个自我介绍,第一个标签,是培训从业者;第二个标签,是5岁宝妈;第三个标签,是拆书帮一级拆书家,正在努力向二级拆书家冲刺;接下来,现场会分为两个小组共同讨论。
图书介绍
【F】《同理心的力量 : 非暴力沟通的奥秘》作者是董国臣,他是同理心教练的创始人。研发了中国非暴力沟通的初、中、高三阶培训体系,并且重新定义“非暴力”的含义。
【A】这本书微信读书推荐值88.6%,作者将国外心理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在一起,相比于其他非暴力沟通类的书籍,这本书更易读懂、有趣味、有哲理;
【B1】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能帮助我们真正的认识和了解非暴力沟通在中国的应用,帮助我们建立同理心,学会诚实表达自己,也能耐心的倾听他人,最终达成共赢,收获幸福。
【B2】通过本次拆页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到倾听的基本步骤,并且能够掌握倾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技巧。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掌握倾听的基本方法,通过倾听去了解他人和自己感受背后的需求,与他人或者自己形成更加深刻的链接。
倾听之术:提升倾听能力的三个阶梯
如何提升我们的倾听能力?提升倾听能力有三个阶梯
阶梯一:反馈听到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允许来找我们倾诉的人、来跟我们抱怨和指责的人不断地说。在对方说的时候认真地听而不打断对方,然后反馈我们听到的真实内容。
哦,我刚才听到你说你跟儿子吵架。你儿子考了70分,而你对这个分数不满意。当你提出不满意的时候,他顶了一句嘴,然后你打了他一下,接下来你们就争吵起来。我听到这些,你看我有没有遗漏的?
如果我们能用几句话把对方讲的内容反馈清楚,就会让对方觉得我们理解他。
反馈的时候,结尾处我们最好要用问句:“这是我听到的,你看我有没有遗漏的?”容许对方来补充。如果对方说:“哦,没有什么遗漏的。”证明对方觉得自己被理解了。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训练我们闭嘴的能力。
阶梯二:留意对方的感受
当我们能够反馈听到的内容,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第二步,留意对方的感受。
你刚刚说跟儿子争吵的时候,其实在你说的那个当下,你是很悲伤的。同时,你说其实你们过往关系很好,那些当下你是很开心的,是吗?
我们用对方当下的感受去反馈对方语言背后、面部表情背后的感受和能量状态,能够帮助他跟自己建立连接。
前文提过,理解别人要借助对方55%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内在状态的呈现,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人的内在情绪去理解他。
比如,一个女生跟你说:“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了。”义正词严地说,很温柔地说,虽然内容一模一样,但她背后的感受、她的能量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两句意思完全不同的话。这就是要倾听一个人语言背后的感受的原因。
如果我们只记得内容,可能就无法理解对方语言背后的真正含义。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内容,同时听到对方的感受和能量状态,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
当我们反馈对方的感受时,可以这样说:“哦,我看到你刚刚说话的时候身子往后仰了一下。”这是她身体的直接反应,我们可以反馈出来。我们也可用问句的方式,用感受的词语来反馈。比如:
“你是否感到有些悲伤?”“听起来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挺伤心的。”“此刻你说完这些,挺郁闷的,是吗?”
“哦,我感到你其实并不太开心,对这件事情你感到挺难过的,是吗?”
这一步的反馈,我们可以结合“感受词汇表”,这样会让我们的反馈更加精准。提到感受,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倾听的核心,帮一个人和自己的需要建立深深的连接。
阶梯三:顺着感受找到对方的需要
所有外在行为都是由水面之下的冰山所驱动的。需要是倾听的核心,如何顺着感受来反馈需要呢?比如:
“此刻你感到悲伤,因为人和人之间相互尊重对你来说特别重要,是吗?”
“哦,看起来你挺难过的,因为你也需要陪伴,是吗?”“你和你儿子因考试而争吵这件事,你这么生气是因为对你而言得到尊重,而且生活能更加轻松和愉快非常重要,是吗?”
我们永远不要这样问:“告诉我,你的需要是什么?”对方如果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就不需要我们的倾听了。所以,我们需要用心去体会他此刻的需要是什么,然后给出几种需要让他来体会。比如:“此刻你这么伤心,是因为你看重关爱,还是渴望理解,抑或觉得安全特别重要?”
这就是倾听者在第三步的责任,说出一些需要的词语放在对方面前,让对方来挑选。我们要清楚,对方才是真正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我们只需从旁协助一下。
【WHY】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你不需要每天有人给你讲很多的大道理,其实你什么道理都明白,只是希望能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的心声?
你有没有那样的时刻,在有人愿意安静的、看着你的眼睛倾听你讲话的时候,你忽然充满了力量,变得不再纠结焦虑,智慧又重新回到了你的身边;
倾听可以让我们安静下来,听一听他人或者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背后的需求、行为背后的请求。有效倾听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打破心和心之间的隔阂,找到和人相处的最优模式。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没有了有效的倾听,那么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只是在相互的表达自我,进而产生争吵纠纷,甚至可能在我们的想法一致时都可能因为,没有有效的倾听而导致很多的误会矛盾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有时候滔滔不绝地表达不一定有安静的倾听更有效。没有倾听作为表达的基础,所有的沟通都是单方面告知,不会有好的沟通结果产生。
【失败案例】就像前一段时间,我闺蜜打电话给我抱怨老公不懂浪漫,发生了争吵,于是我就劝她别难过了,不要跟他一般见识。然后我闺蜜更生气了,跟我巴拉巴拉说他是怎样的。然后我又告诉她,你不要翻旧账,你不要一直抱怨等等等等。
作为听的一方,我表示心力憔悴。作为发泄的一方,我闺蜜肯定也觉定无人理解,始终带着情绪无法消除。
我带着固有的想法观点,直接简单粗暴的给了鸡汤加大道理,这样的沟通基本上是无效的,我没有链接她的感受,也没有重视背后她的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呢?
【WHAT】有效倾听就是指暂时放下固有的观念,通过不断反馈来收集事实,认真了解他人或自己感受背后的需求。
【HOW】如何实现有效的倾听呢?为了方便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我把原文拆页中的第一步,拆分成了两个步,整理成了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放下自己;
倾听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闭嘴,更要放下心中固有的观念,固有的推测,呈现出一个空的心态来听,为了表示我们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可以在开始谈话之前说:“我准备好了,你能给我好好讲讲发生了什么事吗?”;
第二步:反馈内容;
认真倾听他人或者自我内心表达的内容,并不断的反馈,通过不断的反馈了解整个事情全貌,而不是听风就是雨,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步:观察感受;
根据讲述的过程中语气、语调、肢体动作来观察,讲述者的感受和情绪,并给与反馈求症;
第四步:找到需要;
需要是行为和感受背后的根本原因,所以,顺着感受找到真正的需求,需求本身就有力量,找到了需求就代表倾听达到了有效结果,在这里我列举几个需求,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比如,关爱、认可、归属感等等。
【正面案例】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就再也不会人家一开口就给别人建议了,而是通过倾听了解他内在的需求。如果时间倒流,闺蜜给我打电话说和老公吵架了,我这一次会这样说:
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放下自我,“我已经腾出时间了,专门听你说,把所有的烦恼都倒给我吧,好好给我讲讲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反馈内容,“哦,我刚才听到你说你跟老公吵架了。你老公本来说在你结婚纪念日送你礼物的,但是纪念日当天没音了,而你对这个行为不满意,他又说你别闹了,这样吗,还有吗?”
第三:观察感受,“你刚刚说跟老公吵架的时候,你是很生气的对吗?同时,你老公平时对你也挺好,平时你们处的还算开心,是吗?”
第四:找到需求,“你和你老公因为结婚纪念日礼物而争吵这件事,你这么生气是因为对你而言你需要被关心、被重视是吗?而且你有希望生活中有一些仪式感和欢乐,是吗?那针对于这样的需求,你觉得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吗?”
【预防异议】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有效倾听,那么可能会有小伙伴们问,那已经倾听到需求了下一步怎么办?
【预防异议讲解】这个拆页聚焦于如何倾听,能够听出背后的需求,就代表倾听有结果了,针对需求如何行动,属于另外的课题。
【WHERE】在沟通时感受对方或者是自己有一些情绪波动、或者执着于某件事没有结果的情况下。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都清楚了解“倾听的四个步骤”,我们来回忆下
第一:放下自我;
第二:反馈内容;
第三:观察感受;
第四:找到需求;
我们不仅仅是了解,还应该学以致用。现在一起来做一个现场演练,场景是这样的:
今天放学,你家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可可)因为课间上课不认真听讲而被老师当中批评,并被罚站,孩子放学后就和作为家长狠狠的告了老师的状。你本来也要批评他“谁让你上课不认真听讲”,但是突然想到,我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倾听的方法,应该用全面的视角去了解这件事。
所以,现在请两人一组,一个人扮演可可,一个人扮演家长,先小组讨论,讨论之后,进行演练,然后我们请出一位小组,来现场演练并分享收获和体会。
分享者
第一:放下自我;可可,我看你不开心,你能给我好好讲讲发生了什么事吗?
第二:反馈内容;哦,你是说老师批评你了对吗?
第三:观察感受;你是不是感觉有点丢人,还有点羞愧?
第四:找到需求;你是希望老师更尊重你对吗?
好的,谢谢大家的分享,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想要分享和深入了解的,我们可以在稍后为大家安排时间,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