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说话》 所属活动: 2022年6月19日练级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感受预防针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崔勇,昵称“吹吹”。我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

行政管理者、阅读爱好者、公益读书会领读人。

【分组】

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正式拆书前我们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我们就以相邻的两位伙伴组成一个2人的小组。

【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好好说话》这本书。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想表达不满时,能够使用“感受的预防针三步法”(行为),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客观行为(澄清),预防冲突的产生(界定)。

【技能点】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事件场景】前几天晚上,在家里跟老公一起做饭时,有只蚂蚁爬在案台上,老公对我说:“快弄死这只蚂蚁,它要爬走了。”我一看,蚂蚁很大,我就找一次性手套和抹布。老公看我在转圈找东西,就提高声音说:“用手按死就好了,这么蠢。”我一听火就大了,直接吼回去:“你有手有脚,你不会自己弄死它呀。”然后,我们就一来二往的争吵了起来。最后蚂蚁也跑了。

【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没按对方要求做事而被对方责骂的场景了?

学习者:很多呀!

【影响】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当我们只处在自己这方角度思考时,往往会指责对方的问题,导致关系崩裂,事情得不到解决。

【解决】那怎样才能预防冲突,将事情有效解决呢?《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就是一本帮助我们综合提升说话之道的宝典。其中“冲突时不要寻求结论与解答”这个小节中,作者给读者教授了“感受预防针”的小诀窍,帮助我们预防冲突。

【技能点】【A1】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自测题】在正式阅读原书片段之前,邀请大家花一分钟做个小测试。请认真阅读以下5道测试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做好的小伙伴示意我一下:

【解释自测题】这是一个关于冲突预防方式的测试,帮助我们看看在日常沟通中,我们是否擅于用“感受预防针” 。请各位对照一下自己的得分。

得分在25分以上的伙伴请举手,现场有0人。

说明你非常擅长预防冲突,今天再看看我们的方法中还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继续精进的地方吧!

得分在15-25分的小伙伴请举手,现场有 2人。

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预防冲突的能力,通过今天的学习,很有潜力成为预防冲突的人。

得分在15分以下的小伙伴请举手,现场有1人。

说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在预防冲突上很可能会有跨越式的进步哟。

【量表预防异议的说明】

得分低的小伙伴不要着急,这个量表是自己不同时期的比较,它是纵向的比较,通过自己经验、知识等的增加,这些分数都会有变化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总之:不论分数高低,都是当下你的一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改变,分数也会发生改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第2章第2节“冲突时不要寻求结论与解答”

第2章  沟通  将对方置于同一平面

02  冲突时不要寻求结论与解答

感受的预防针

既然认识到了“两个版本”的问题,我们就要努力去拆除这个陷阱,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一剂“感受的预防针”。比如,当你想要宣泄情绪、表达不满之前,试着做一些这样的铺垫: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

“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之所以用“感受的预防针”来为之命名,就像为了抵抗疾病,小孩需要打预防针一样,面对某些敏感的沟通,我们也会需要预防针。而这句话的妙处在于,它预先向对方说明“我接下来要讲的仅仅只是我的感受而已”,也就等于是在暗示说“我讲的有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从而大大降低了会给对方带来的被冒犯和被攻击的感觉。

紧接着,你会发现沟通的重点发生了奇妙的转化:你在意的重点是说出后一句“我有什么感觉”,而对方在意的重点则是前一句“这或许不是事实”。把“预防针”用在上面的例子中,事情就会变成这样:

原本,小明会对大牛说:“你晚上不睡觉,还不是因为贪玩!”

现在,小明会这么说:“抱歉,这或许不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晚上不睡觉只是因为贪玩。”

原来的说法会在一秒钟点燃大牛的怒火,然后大牛用暴跳如雷或反唇相讥引爆矛盾;而现在的说法则会在表达立场之余,也留给大牛述说与解释的空间。如此一来,对话就能持续,两人的沟通也会立刻舒缓很多。

所以,“感受的预防针”的好处正在于,预先照顾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绪,从而让理性的沟通有了接下来延展的空间。以“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主题】:感受的预防针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读完了这个片段。

不知道大家读完这个片段是不是跟我一样感到很有共鸣呢?原文中举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直都知道良好的沟通一定是事先将沟通隐患排除。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通过在沟通开始之前采取“感受的预防针”说话技巧,让对方消除过度防卫措施,让双方的沟通良性。

【WHY】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意识不到一件事情存在“两个版本”。原文中“两个版本”的意思,我将它理解为“两个角度”。什么叫“两个角度”?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内心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角度的理解,这个理解会使我们做出一些行为,会影响对方的情绪的。在我们自己的角度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外在的、来自他人的反弹与质疑,对我们来说都是缺乏体谅的、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

我们只要真正懂得凡事有两个角度的看法,那么,我们的沟通中存在的误解就会少很多。

【互动提问】那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说话的人是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哪些说法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1、小李桌上一堆文件,一边看文件,一边核对数据。小李说:我知道大家都很着急,也有自己的工作,我这边会尽最快的速度给大家对好数据。

(学习者: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

2、小李桌上一堆文件,一边看文件,一边跟办公室里等候的人核对数据。小张进来,气哄哄的对小李说:“我这边报销为什么不跟我报,你真拖拉。”

(学习者:小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3、小李桌上一堆文件,一边看文件,一边跟办公室里等候的人核对数据。小张进来,气哄哄的对小李说:“我这边报销为什么不跟我报,你真拖拉。”小李说:“实在抱歉,给你造成麻烦了。我理解你的心情,肯定是因为什么事情急需这个报销。我这边事太多了,这段时间在忙着对仓库的数据,没有抽得出时间来处理报销的事,你看,我明天早上抽个时间处理你的报销,可以吗?”

(学习者:小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小李站在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4、小李桌上一堆文件,一边看文件,一边跟办公室里等候的人核对数据。小张进来,欠意的对小李说:“我今天要出差去南京了,我急着用钱,我那的报销能否今天给我?”小李说:“我从早上上班开始就没有闲过,今天事太多了,我尽量在今天下班前给你弄好,最迟明天上午。”

(学习者:小张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小李是站在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能很准确的区分出自己角度还是对方角度。

【HOW】根据拆页内容,以及书未摘录的原文和我自己的经验,我将“感受的预防针”的沟通方法分为三步:

1、消除防线。

1)先道歉。预先向对方说明接下来的话可能会冒犯对方,提前说明,让对方有个心理缓冲。

2)再描述事实。客观的描述出对方具体的行为,不可加评论。

3)常用句型:常用的句式有:“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

2、表达感受。

1) 客观的说出对方的行为带给我的感受。

2) 常用的句式有:“我觉得你……(行为),是对我的一种……(感受)”

3、请求澄清。

1)让对方做出解释,以便双方达成共识。

2)常用句式是:“你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了?”

【应用举例】回到我们开头的例子,当我听到老公说我蠢时,我这样表达,就会预防了冲突的产生。

我说:“不好意思,可能这不是你的真实想法(消除防线),但是我听到你让我徒手按死那只大蚂蚁,我想万一我被咬了,会很疼。而你不帮忙做,还骂我蠢的话,是对我的一种伤害,我感到很伤心(表达感受)。那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了?(请求澄清)”

老公说:“对不起,我以为你们女人也会像我们男人一样,对这种这么小的生物,会直接用手弄死。我忽略了男女之别,我没有想要伤害你的。”

我说:“好的,我知道了。”

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更能让老公接受了?老公也会在以后的交谈中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语言。

【适用边界】“感受预防针”适合运用在生活或工作中的简单日常沟通。这类沟通一般起因是因为误会或不了解对方的意图而造成沟通的受阻。

【预防异议】打这种预防针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隐藏自己的感受,所以,在使用时也一定要注意将感受清楚、直白地表达出来;否则,虽然没有爆发矛盾,但问题也无法得到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3】环节,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感受预防针”进行沟通。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听一下演练的场景:

一对夫妻结婚10多年了,老公是张强,老婆是李晓。最近李晓发现张强有些反常,于是在心里有了些郁闷,心理有了一些小疙瘩。

这一个月,张强陆续加班了10次了,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而且每次都是11时才回来,回来后,也不作声,倒在床上就呼呼睡了。

李晓还发现,张强有次跟一位女性通话说了10多分钟,脾气还是很好的那种。

更夸张的是,以前张强回到家吃饭都会夸李晓作的饭菜好吃,现在都是只吃一半就不吃了,也不夸奖了。

种种迹象表明,老公张强出问题了。

李晓决定跟老公张强来一次沟通,解决这种“冷暴力”情况。

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老婆李晓,一人扮演老公张强,李晓要运用“感受预防针三步法”与张强沟通,看看李晓是否能正确的与张强进行沟通呢?

要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消除防线、表达感受、请求澄清。

演练时间4分钟,现在开始。4分钟后,我们有请一对李晓、张强,大家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进行沟通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李晓:老公,抱歉,这末必是事实,但你最近加班10多天,还跟一个女人通话10多分钟,也不怎么和我说话了,我看到你这样的不搭理我的行为,让我感到很忐忑,难过。那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了?

张强:对不住哟,老婆,是这样的,最近我们部门新调了一个女领导来,她见我有工作能力,所以就让我负责了一些重要的项目,人家是新的领导,很多事也不熟悉,所以就会经常打电话咨询我,我肯定要好好跟人家说的。最近,确实太忙了,没有顾忌你的感受,不好意思了。

李晓:哦,原来是这样呀。我知道了。

【拆书家反馈】谢谢小伙伴的分享,堪称教科书式的分享,看得出来,已经掌握了“感受预防针”的诀窍。

【技能点】【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解决跨部门沟通的事,解决项目合作跟不上节奏的事,等等)。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其实你心里知道,下次再遇到可能会引起冲突的场景,你仍然很难心平气和的使用“感受预防针”。不妨邀请你最信任和亲密的人,一起想想未来可能会发生争执的情况,运用到今天的方法进行沟通,结果是怎样的?

写出你计划未来什么时间找谁一起做这个练习?

学习者:我计划在明天与我女儿练习感受预防针。

你们要用什么事情来复盘来做这个练习?

学习者:我打算用女儿对我大声说话这件事来复盘这个练习。

练习时,首先消除防线,然后表达感受,最后请求澄清。希望大家可以把你们练习的经过和结果在群里给我一个小反馈,比如说我今天跟孩子回去尝试用这个方法沟通,或者是我回家尝试与我的老公或者是我的女朋友进行一个沟通,把这个案例给我一个小回馈,非常感谢!

学习者小白白案例记录:

学习者:周日,女儿一大早,像往常一样,在房间里大喊大叫:

“妈,我的衣服了,我找不到了。”

“妈,我的袜子了,我没有看到。”

“妈,你怎么又将我的眼镜放在柜子上了,我找起来麻烦死了”

“妈……”

我走进房,对女儿说: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听到一大早,你一会叫我拿衣服,一会叫我拿袜子,一会又找眼镜,你的这些行为,让我感到,你将妈妈当成的佣人,当成了使唤丫头。这让我很不舒服。那我想问,你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了?

女儿说:哦,对不起,我就是想告诉妈妈,我醒来了,我想你来看看我,抱我一下。

我说:哦,那你可不可以下次直接说妈,我醒来了,我想要抱抱。

【拆书家反馈】

小白伙伴,你的案例表达得非常清楚,让我很有画面感。感受预防针也用得非常准确,恭喜你!

【结语】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运用“感受预防针三步法”进行沟通,消除防线、表达感受、请求澄清,希望大家可以把这个方法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减少沟通中因反弹而增加的阻力,从而让事情更好的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沟通前的排雷工作必不可少。

感谢大家的全情参与,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