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150)
大家好,我是泰宏伟,江湖人称泰老师,很高兴参加本次拆书训练。从泰老师这个称呼,就能感受到我的职业,那就是一个老师,因为要当好一个老师,那就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所以我是一个终生学习者。第三,因为要把知识传递好,就要了解孩子学习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也对心理学就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是有点知识,会点儿童心理的泰老师,需要解决点什么亲子问题可以找我。
【拆书帮介绍】 2分钟(300)
在开始之前,我想分享一个我曾经做过的调查,这是一个关于成年人读书学习的调查,里面有部分朋友觉得读书学习没用,知道很多知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但是我想说的是,那是你读书的方法错了。如果你用拆书帮的拆书学习法,那肯定就不一样了。
拆书是一种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让知识与学习者的经验和规划相关联,让知识产生真正可以运用的价值。
这个方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拆书法就是便签法,是个人学以致用的方法;组织拆书法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已用,众人受益。
拆书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社群,叫拆书帮,在不同地区就有当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学习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下面进入到今天分享的主体内容部分。
【R】阅读原书拆页 2分钟
[主题]: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技巧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0-11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 “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好的,大家已经看完原文片段,下面的时间继续交给我。
【分享I便签】 2.5分钟
【What】每当我们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倾听4个1组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Why】
为什么不妥当的应对方式会造成不怎么好的结果呢?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在难过的时候,受到伤害的时候,其实也不太想听到别人给我们提建议,讲道理,各种分析,甚至被评判,也不想被别人怜悯,或者无视,更不想被打岔。其实我们在那个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别人能倾听我们讲述感受,我们就能释放情绪,当平静下来以后就可以找到方法面对和解决问题。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只要你做到了,就能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也能更好地增进亲子关系。
【How】
怎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呢,其实只要“倾听4个1组合”,大概率就能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了。“倾听4个1组合”是:耐心听“一”会儿,回应“一”两声,总结“一”句话,变“一”个魔法
1.耐心听“一”会儿,就是我们要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耐心地听孩子说他的事情。
2.回应“一”两声,就是我们在听的时候要适当进行回应,表示我们在听,知道事情的情况了。
3.总结“一”句话,就是在听完孩子的表述了以后,尝试标注孩子的感受,如果可以,还可以表达理解。
4.变“一”个魔法,就是在前面三个一的基础上,还可以用“我如果有魔法,我就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用一种幻想的方式来实现愿望。
当然,这种同理心倾听并回应的方式很消耗人的注意力,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必要的、关键的时候再使用这样的大招,不然任何事情都这样应对,一会就受不了了。
【A1】(激活过去经验) 2分钟
之前,有一次带儿子和他的伙伴去打篮球,在打球的过程中,小朋友的手受伤了,他就哭丧着脸来找大人解决,他爸爸就说,没事,不疼,赶快去玩吧。但是,孩子并没有离开,还在捂着手说疼。这个时候,我看了一眼他的爸爸,在他目光赞同的情况下,我出马了,我就先看了看他的手,确认了受伤的位置,确定有没有外伤,确定没有外伤之后,就询问他疼痛的情况,他就说指头好疼,我也就重复,嗯,十指连心,我想着也是很疼的,做出了回应。当我接纳认可了他的手疼之后,他也就不再纠结了,我问他要不要去冲一下冷水,这样可以不那么疼,他说好的,然后我们就去冲冷水了,冲了一会,我就问他,好点没,还要继续玩吗,还是回家休息一下啦,孩子感觉好了一些,就选择继续玩。虽然这个事情很小,但是就是这样的小事情,奠定了我和这个小朋友良好的友谊,之后,我和他商量什么,都非常的容易了。
【反思】在这个案例中,我先看见了他的需求,然后倾听他的感受,总结了他的情绪,给了建议,虽然不是完整运用这个方法,但是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A2】(规划未来应用)1.5分钟
孩子在学习钢琴,因为练习的枯燥,所以有些时候,练琴会有些小情绪,但是又不能不练,所以我计划在他要练琴,但是又不想练,有情绪的时候就使用这个方法,让他调整自己的情绪,继续练琴。
首先我需要设置一个节点,那就是妈妈提醒他练琴的时候,他如果有情绪,不想练,开始语言和行动上有阻抗了,那就启动“倾听4个1组合”。
第一步,先反馈自己看到的事实状态,用问题引导他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与想法,比如:妈妈提醒你去练琴了,而你没有去,我感觉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呀,
第二步,鼓励他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运用回应技巧鼓励他多说一些。
第三步,总结一下他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运用魔法式表达,引发他接纳情绪和练琴的要求,也可以通过魔法希望,让他能想想解决的办法,满足练琴又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能顺利运用这个4步法,孩子的情绪有所好转,开始练琴,那么这个使用计划就算为成功的,那就可以和孩子约定时间和孩子一起吃烤肉,一方面是增进亲子关系,一方面是对自己成功实施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