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变成你的能力!各们小伙伴们大家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今天的拆书练级活动,我是新手拆书家段琼茜。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女儿,希望能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成长;我是一个妻子,希望能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成长;我还是一个母亲,希望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我是一个终身成长者,目前在做亲子财商以及生命成长方面的践行和分享,希望透过自己的践行和分享,让富足更简单,让管理更高效,让生活更幸福。谢谢大家!
【分组】今天现场有4位书友,我们每2个人成为一组,这样分成2个小组,请主持人完成分配!
【介绍图书】《认知觉醒》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让我们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事物规律,告诉了我们真正成事的办法。
【拆书家指令】那接下来我针对RIA便签学习法做一个展示,刚才我把原文发给大家了。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R是出自《认知觉醒》中的片段,请大家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看一下我给大家准备的手稿内容,可以重点阅读标注的部分,阅读完毕后举手示意我,我们接着进行后面的内容。
【R】出自《认知觉醒》P99-100
如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2)深度缝接新知识:(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的学习必然要放弃快学、多学带来的安全感,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难的处境,甚至还会“备受煎熬”。但请一定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逐步改进。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比如,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读学术论文。经典的一手知识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我们要放弃那些“几分钟读完”“每天一本…”“十堂…课”的干货幻想,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带来一些启示,但终究是支离破碎、被人咀嚼过的。亲自钻研虽然更艰辛,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产生的真正快感,这比吸收浅薄的二手知识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看,终归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的。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触动自已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如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而且,写作具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三是反思生活。学习不止读书,生活经历同样可以被深度学习。比如《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就非常注重反思,他每天早上大约要花2小时进行复盘反思,还要求自己的员工也这样做。他在书中花大量笔墨阐达了反思的方法和好处,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还有30秒,看完了请举手示意我一下,……好,时间到,没有看完的小伙伴可以跟随我对这个片段讲解再继续来看。)
大家都读完了,那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解读。
【what】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进行深度学习的3个步骤。
【why】我们读了很多书打了很多卡,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深度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化为己用。
【how】具体怎么做呢?来看看深度学习的三个步骤吧:
1.追溯源头。尽量去追溯所学知识的源头,学习最根本的原理、经典等等,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境况去理解这些知识。比如我们学习一个方法,我们要找到这个方法的来源,而不仅是对方法本身进行学习。
2.输出内容。将那些触动到自己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撰写输出。
3.反思成果。可以通过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思考写下当天做的好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不断觉察知识在自己身上的运用,促进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以进一步拿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where】当我们的学习陷入瓶颈,学了很多但依然停留在知识表面,自己又很想做出改变,想让知识给自己真正带来价值的时候,或者我们想有更深入的理解让知识和知识之间有更深入的融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深度学习。但如果我们本身没有想法去改变现状,或者暂时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深度学习,那就不适用这样的方法。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来分享一个自己的小故事吧:
去年夏天我为了实现拆书家的目标加入了拆书帮,参加完训练营之后开始过级,拆书过级成为拆书家正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
1.追溯源头。我要成为拆书家,其中拆书法的源头就在赵周老师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里,如何过级成为拆书家就是学习《拆书家成长手册》。
2.输出内容。结合自己筛选出的片段以及1-1过级的要求,编写成自己的拆书过级稿。
3.反思成果。自己在去年夏天通过了1-1过级。但在过完1-1之后,由于自己对目标的不清晰、时间、问题反馈所带来的不良情绪等原因,没有进行持续的反思和改进,书看起来读了不少,但拆书的能力却没有多少提升。在这个月又开始重新过1-1,去年成为三级拆书家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A1
【拆书家指令】
学习了如何深度学习的三个步骤,现在请大家回想下自己过去的一年中有没有进行过深度学习呢?有的话是怎么进行的呢?没有的话是哪部分有缺失呢?可以和我们学到的三个步骤结合起来分享。
记得一定是自己哦,然后请在小组内分享。
给大家4分钟时间,一会儿请一位小伙伴站起来为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间相互讨论分享4分钟)
好的,现在哪位小伙伴用1分钟时间来给大家简单来分享一下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梁红建:我一般看书的话,我喜欢先看目录,然后把目录列在思维导图里。最近在看《认知天性》,把目录列成思维导图后基本没有应用,没有实践,知识也就忘记了。一是没有追溯源头,二是没有真正结合自己的情况输出内容,三是没有实践应用反思成果。所以感觉读书读了很多,但都没用上。
A2
【拆书家指令】
今天分享了深度学习的三个步骤,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你想在哪个领域进行深度学习呢?如果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深度学习三步骤,你会怎么做呢?
接下来请大家来用2分钟时间写到便签上或打到屏幕上、发到群里,写的时候请注意:不能仅仅是决心,要是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间范围,要有可衡量或可观测的结果,等你做完之后能够进行对比,并发现其中的变化。
学习者案例记录:
伟子:
1.追溯源头。接下来我想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寻找相关的知识。
2.输出内容。目前在项目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例如紧急需求人力不好安排,部分测试效率低下,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例如如何做好人员分配,如何做好业务培训等等,进行实践输出。
3.反思成果。三个月后,无论是管理项目,还是管理成员,都能够高效的完成工作。
梁红建:
1.追溯源头。接下来我想练习的5why分析法,收集概念和应用注意事项。
2.输出内容。找10个具体工作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方案并实践。
3.反思成果。通过结果复盘反思总结方法论。
结尾:
学习了今天的深度学习的步骤,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学会深度学习,运用成果真正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