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拆掉思维里的墙》 所属活动: 给恐惧一个保险箱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给恐惧一个保险箱

开场:

各位会员小伙伴,学习爱好者,大家上午好,我叫龚丽娟,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自己:两位孩子的妈妈;头马国际演讲俱乐部会员;一级拆书家;上个月还刚加入了一个为期7年的写作社团,只有一个目的:想有所改变,成为孩子的榜样。 想到自己停了四个多月未继续拆书,有了这种想改变的动力,所以今天我又站在这里。

过程中自己也是收获很多,希望今天也能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一些收获。

分组

好了,在正式拆书之前,我们也还是分下组,因为今天人数不多,我们就直接按一组,一起来讨论吧。

图书介绍

好的,现在开始正式拆书环节,今天我要拆的书叫《拆掉思维里的墙》,副标题则是对标题更口语化的解释: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他是新一代人生设计大师古典

F:通过这本书的标题以及副标题,大家可以分享下这本书是什么样的内容?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吗?

--对,这是一本关于生涯规划的教科书,也是一本告诉你如何获得幸福的书。本书从工作,生活,兴趣等多角度来分析带给我们的那些困惑,原来就是需要我们去拆掉的一堵堵思维之墙。

A.本书融合了心理学和职业规划为一体,与同类书籍相比,本书配有很多的案例加以解释,通俗易懂。而且书中介绍的方法也特别具有可操作性。

B1: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过得不快乐的原因,会发现曾经给自己带来痛苦和失败的经历,原来根源还在于自己的思维,也就是古典老师所说的思维之墙。同时古典老师通过各种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去拆掉这一座座的思维之墙。

B2: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两个片段是关于如何处理恐惧情绪的。可以这样理解,第一个片段是先把恐惧单独拿出来存放好,再去行动;第二个片段是把存放好的恐惧再拿出来,找到你自己恐惧的底线,然后学会去面对它。

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感受到恐惧时不再只是一味地担心焦虑,而是通过给

恐惧一个保险箱的方式来安放这些情绪后采取行动(片段一);当学习者在需要直面恐惧时,能够运用直面恐惧的五步骤来找到恐惧的深层次原因并消除它(片段二)。

现在就先有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片段,如果已经阅读完成的小伙伴,请帮忙举手示意下,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给恐惧一个保险箱

我们天生对恐惧的事情念念不忘,以至于让它奴役我们。下面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这种本能:给自己一个恐惧保险箱。

我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四川灾区认识了学习专家宋少卫,我们共同面对东汽中学高三的孩子,他们的书还埋在废墟里,他们的朋友和家人还在一天天地传来死讯,他们还要面对一个月后的高考,而这个成绩会决定他们10多年的苦读结果,成为决定他们命运的方式!总之,这群孩子充满了恐惧,“如果再来地震会怎么样?”“如果高考考不好怎么办?”“如果医院里的同学去世了怎么办?”“如果家里的房子没有了怎么办?”少卫用到一个有效的工具帮助他们,叫做恐惧保险箱,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游戏。

1. 把你最恐惧的事情仔细写在一张纸上,至少要写10条,而且尽可能地详细,要到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来再多为止!

2. 找一个信任的人,或者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做你的恐惧保险箱。把这张纸叠好放到这个地方,确保没有其他人知道。

3. 告诉自己,我担心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要先把我的恐惧安全地存在这里!等我做完以后,我会回来取走我的恐惧。

4.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心里舒服很多,然后大胆地去做吧!

5. 回到你的保险箱,看看有多少担心发生了,有多少没有发生?

我会在和重要人物谈话之前做这个游戏,这让我释然很多。因为我自己曾担心的那些东西,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

好的,看到小伙伴基本都看完了,没看完也没有关系,大家可以跟着我的分享一起来思考。

What

那么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当我们遇到有恐惧情绪时可以运用的处理方式,也就是文章提到的放进保险箱。

How

具体操作步骤:

那么具体如何放进保险箱呢?通过刚才原文拆页的阅读,可以总结成以下五步骤:

第一步:列清单:首先把你觉得最恐惧的事件一一列出,越多越好,但尽可能描述要详细,如你担心的点是什么,如果发生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

第二步:隐藏恐惧: 像片段中提到的找一个信任的人或者一个安全的地方,把你的担心/恐惧存放起来,也就是原文中提到的恐惧保险箱;

第三步:暗示自己:告诉自己,我担心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但我要先去做我应该做的事;

第四步:采取行动:当恐惧情绪被抽离,我们就可以放下恐惧的包袱,放心大胆的去按你的计划执行就好。

第五步:检查保险箱:检查我们之前的担心:是不是并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发生?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很多时候,当我们带着恐惧情绪去做一件事时,总是会出现反复,因为恐惧感让你行动犹豫,立场不坚定,甚至很多时候到最后还是因为害怕而选择放弃。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我们能运用片段中提到的五步骤,可以让我们暂时抛开恐惧情绪,而专心关注于行动本身,这样便可以大幅度提高行动的成功率。

反例

去年6月份,在头马小伙伴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竞选俱乐部主席这个职位。虽然我最后的结果是获得了这个职位,但过程中我的情绪消耗是特别多的,一直到参加竞选的那天,我都是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虽然我当时也在做相关准备,但同时又时不时想让另外一位候选人直接当好了。一方面想着做这个职位能带给我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到时做不好怎么办?

反例修正

如果当时我有学习到这个片段,相信情绪的消耗会少很多,同时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思考能给俱乐部做点什么。

l 列清单:列出我害怕的事件,比如担心自己怯场,包括竞选现场还有当主席后每周都要做开场致词和结束词。我能做到吗?以前每次报角色都是要鼓足勇气。另外还担心自己组织能力不够,无法带领俱乐部成长等

l 隐藏恐惧:把这些可能发生的恐惧事件讲给一位头马的好朋友听,把恐惧情绪存入在他那里。

l 自我暗示:告诉自己事情有可能发生,但我要先去做,要不机会就错过了。

l 采取行动:好好准备竞选稿及规划俱乐部半年的例会活动安排。

l 检查保险箱:回过头来看看有哪些担心发生了?

现在想想,很庆幸有头马小伙伴的鼓励我当时做了主席,给了自己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如果是机会放到现在,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就都没有办法竞选了呢。

Where

好了,大家想想,这个片段咱们在什么场景下可以用上?

比如我们想跨行业寻找机会?遇到难得的升职机会?一次上台演讲机会?如果我们内心很想去尝试,觉得一定对你有帮助但又因为恐惧害怕而不知该怎么办时,疗效特别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场景催化:

那想问问大家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呢?因为恐惧,虽然我们很厌倦现有的工作,但我们就是不敢跳出舒适区;因为恐惧,学校老师邀请你去给孩子班里学生做一次专题演讲而放弃?又或者你原本很想学游泳,但因为害怕下水,一直都没敢尝试?

给大家2分钟思考和讨论时间,想想大家以往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同时想一想,如果能让你回到过去,运用今天片段所学知识,你会怎样做?2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下TA过往经历以及运用今天片段后的做法。

学习者A1分享-澜娟:

过去经历:澜娟接受易效能的邀请去做课堂支持后遇到需要临时招待客人的情况,正在焦虑是否需要取消已答应的邀请。

背景:临时会来吃饭的客人有二十多个;家里不够菜;她家先生出去打球比赛,没接电话,没法帮忙。

行动:

1. 列清单:担心招待这么多客人,下午四点前无法结束,无法及时赶去参加已接受邀请的课堂支持。

2. 隐藏恐惧:想想因为疫情,易效能很久才有机会开一次课程,确定不能拒绝,先给自己吃个定心丸,一定要去。

3. 自我暗示:虽然有可能会发生,但不管,先想着怎么去做。

4. 采取行动:买菜来不及,叫外卖不太礼貌,赶紧找邻居家借菜还有叫住同小区的亲戚过来一起帮忙做饭。

5. 检查保险箱:最后在大家的一起帮忙下,顺利招待了客人,同时也准时按原计划去做了课程支持。预想的担心并没有发生。

好的,非常感谢澜娟的分享。通过刚才原文的阅读,大家想想看关键点在哪里?

是不是就是引导大家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这个片段提到的是恐惧情绪,只有把这类负面情绪暂时隐藏起来专心去行动?

预防异议:

那可能小伙伴就会质疑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我经过这样的5步骤后都会成功呢?虽然书中作者给到的信息是,他所经历过的都是成功的。但其实这也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只是作者没有说出来而已。如果是因为其他客观原因,比如我们本身准备信息的部分缺失而导致最后未达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个片段主要是关注大家的恐惧情绪处理方式,在处理事件过程中不要有情绪消耗,而是专注于问题解决 。大家觉得理解对不对?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好了,以上就是第一个片段的全部内容。

现在大家想想,把恐惧放在保险箱这个方法是不是长期解决方案呢?

是的,你可以理解为第一个片段带给大家的是临时解决方案。那么什么是长期解决方案呢?

是的,我们需要直面恐惧。如果我们能够把存放在保险箱的恐惧情绪消除掉,是不是会有一种更放心的感觉?那下面就有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再来阅读以下第二个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也一样帮忙举手示意下哦。

直面恐惧,做好自己

当故事一旦被讲出,过去的事情就会被烫平在生命的衣服之上,不会像空中的幽灵一样袭击着你。

在一次职业规划的工作坊上,来自台湾的黄素菲老师这样说。

这是消除恐惧的最后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恐惧底线,然后去面对它。

按照《面对恐惧,从容面对》(Feel the Fear And Do It Anyway)的说法,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层次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比如说很多人害怕公众演讲,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你发现,自己真正害怕的不是公众演讲,而是怕讲砸。但是在最深的底处,你真正恐惧的不是讲砸,而是自己没有能力面对讲砸的状况。那才是你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与恐惧。

一个新东方老师来到北京竞聘新东方集团培训师,此人在自己分校是首席加主讲,在当地讲得天花乱坠,受到万人爱戴。但是一想到明天要面对培训师(新东方更老的一群“老东西”们),他就心里发虚,觉得自己怎么讲都不行。他大半夜敲门过来找我.说古典你是搞心理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根据恐惧层次分析: 恐惧的第一层次:这个人害怕公众讲课。 恐惧的第二层次:这个人不是害怕公众讲课,而是害怕不被评委认同。 恐惧的最深层次:他也不是害怕不被评委认同,而是害怕自己无力面对不被认同的情况……他不敢想在学校里面打分最高的自己会被点评说:你其实很一般。 我带他一起试探一下恐惧的底线“如果你明天真的被骂得一脸屎,你会怎么办?” 他想了想说:“其实没有什么,他们的点评也不一定是对的啊.其实这也是我的一个学习机会啊。” 我说.“你别这么理智,这不是你的风格。你内心的那句话是什么呢?” 他想了想说:“我他妈的其实想说,Fuck you!That is me,anyway!我就这个水平,还就是本地第一名,你们爱听不听!” “很好。”我说,你现在就出门,大喊三声Fuck you!That is me,anyway!明天上台前,再这么大喊三次,你就不害怕了!

第二天的竞聘结果你能想到,教室里的培训师评委们被他教室外的“Fuck you宣言”吓到,也被他的精彩讲课震撼了。 从此以后每当新东方有老师不敢上台,我都陪他在教室门口大喊:“Fuck you!That is me,anyway!”非常有效。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

细化原文步骤:

通过第二个拆页的阅读,我们理解到通常我们所感受到的恐惧只是停留在表层,当我们挖掘出恐惧的深层次原因并去寻找解决方案时,问题基本就能得到解决。具体可按以下5步骤:

第一步你恐惧的是什么?:这里就是片段中所提到的第一个层次,恐惧事件本身,比如害怕公众演讲

第二步你为什么会恐惧?:也就是第二个层次,因为怕忘词,担心台下观众看到会嘲笑自己

第三步想想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上台演讲这个例子:就算是觉得观众会嘲笑,理性想想,那也是在那个时刻才有的,不可能台下的那些观众一辈子都嘲笑你吧?所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一定是自己无法承受这份嘲笑所以才会有恐惧情绪对吧?那我们问自己能接受这个底线吗?

第四步试探底线:那我们问自己能接受这个底线吗?最后就真被观众嘲笑了,能接受吗?想想我原本就是来练习演讲的,如果我已经很厉害,那我都不需要来练了。所以就算真忘词或嘲笑,那就让大家嘲笑去吧,我至少多了一次练习的机会。

第五步:采取行动:这是所有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在接受底线后,我们针对恐惧的点来采取行动,比如担心忘词,那我们就把台词在家里先多练习几遍。担心台下观众嘲笑,就先找一两个朋友当观众来试讲并听听他们的反馈并不断改进。

意译案例

小凡是一名公务员,在二线城市工作,大家眼中的铁饭碗。可是他自己觉得现在的工作虽然在外人看来很好,待遇好,福利好。可是内心深处,知道无法带给自己成长。刚好有一位深圳的朋友邀他一起去创业,但他又很恐惧,担心要是失败了怎么办。于是他找到一位10年前就已经开始创业现在已成集团老板的李总,想找他聊聊有什么建议没有。

李总就开始跟他分析他恐惧的原因:

第一层次:害怕创业

第二层次:他也不是害怕创业,而是害怕创业失败,身边的亲人朋友会失去对他以往的尊重

第三层次:他也不是害怕失去身边的亲人朋友对他以往的尊重以及嘲笑,而是自己无法面对失去尊重及被嘲笑的后果。因为他们可能会说:好好的工作不要,非要去创业,这下可好,失败了吧?

于是李总带他一起试探了他恐惧的底线:如果你到时真就创业失败了,失去亲人的尊重并被嘲笑,你会怎么办?

他想了想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如果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呗。

李总说,这不像你的风格,真要这么放得开,你也不会来找我了。想想你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又想了想说:其实这个创业投资成本还好,与别人一起合伙。就算失败了,经济上还在我能承受的范围内。其实我就是担心到时失败后别人嘲笑我,不像以前那样尊重我。但这就是我啊,我就是想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

李总说:嗯,太棒了,你这几天就这样大声跟自己说,这就是我啊,我就是想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相信你说上三五遍之后,你就不害怕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好了,现在我给大家一个假设场景,

Mike所在的业务部门,因部门经理将要休半年的产假正在提前找合适的人选来担任。Mike内心是非常想尝试的,他自己也希望5年后能做到部门经理的岗位。他目前的状况是:在部门已有2年多的时间,对部门的工作流程相对熟悉,销售业绩也基本保持在前3,虽然时机还不是非常成熟,但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先锻炼,相信5年后做到部门经理对他来说便会轻松很多.可是如果一旦这个机会错过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作为学过这个原文片段的哥哥John,你会怎样去引导Mike呢?

我们一起来对这个场景进行讨论和演练,给大家 4分钟的时间,4分钟后请一组小伙伴上台来分享下你们演练的成果。在开始讨论前,提醒下大家:我们演练的目的不是要解决场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是运用今天第二个片段所学的技能来引导对方,让对方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并知道去寻找方法并采取行动即可。

好的,讨论时间开始,3~4分钟后请一组小伙伴上来分享哦。

A3学习者现场演练

大潘(扮演Mike):老哥,我现在有个机会,我们部门管事的经理要休产假了,现在正缺这个岗位的人手。你也知道我一直以来业绩挺不错的,想尝试下。但我又担心别人不认可我怎么办?要是把这一摊子搞砸了怎么办?所以现在有些苦恼。

澜娟(扮演John):你想想你的优势,你的优点在哪里?

大潘(扮演Mike):我在公司一直表现不错,销售业绩也一直保持在前3,能力比其他人还是要强一些的。

澜娟(扮演John):那你觉得你如果要去做这个岗位,目前的自己与这个岗位的差距能力是哪些方面?

大潘(扮演Mike):毕竟这是带团队嘛,可能会担心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还有能否激发大家的热情方面可能不太有自信。(第一步:你恐惧的是什么?

澜娟(扮演John):是担心自己的领导力不够,没有信心,对吗?

大潘(扮演Mike):是的,我担心会把事情搞砸,比如开会时我讲的东西大家没人听或者不配合我。(第二步:你为什么会恐惧?

澜娟(扮演John):其实就是担心丢人对不对?(第三步想想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想想如果你真就丢人了,怎么办?(第四步试探底线)

大潘(扮演Mike):其实也还好吧,大家也都比较熟了,关系也还行,我自己首先得先把心态摆好。

澜娟(扮演John):特别好,有了这心态,那我们为了避免这些可能的丢人事件发生,你可以提前做些什么呢?

大潘(扮演Mike):嗯,我可以提前与部门同事沟通,与他们了解各自目标及每个人的大概情况 (第五步:采取行动

澜娟(扮演John):还有吗?为了确保你担心的事件不发生,你要多想些可以做的行动,这样才更有把握你担心的事件不会发生。

大潘(扮演Mike):嗯,那我同时也去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并主动汇报我将会采取的行动以得到领导的支持或让他帮忙提建议;

澜娟(扮演John):还有吗?

大潘(扮演Mike):可能还可以提前制定部门计划,与大家沟通;

澜娟(扮演John):嗯,也就是说你马上就想到了这三个方面可以先采取行动来尽量避免你的担心发生,与同事提前沟通,去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以及自己先提前制定部门计划。特别好。

大潘(扮演Mike):谢谢老哥的鼓励,这么一梳理,清晰多了。我既知道了自己可以去行动的方向,同时也让自己接受了最糟糕的底线。

好的,感谢两位小伙伴非常精彩的演绎,经过哥哥John的梳理,Mike一下子就清晰多了,少了恐惧,而多了可以行动的方向,感谢两位。

对原文知识点的回应:

学习者LIZZEY:应该说第三步是最重要的,要找出自己最深层次恐惧的原因,然后再直面它。

回应:是的,这一步确实很重要。就是让我们找到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去直面并接受它。就像刚才大潘演的MIKE,我到时真就丢人了怎么办?我接受。因为没关系,我跟他们还比较熟。当我们试探并接受这个底线,就相当于我们可以放下这个恐惧的包袱,放下之后我们再去采取行动是不是就会轻松很多?

A2规划应用--场景分步催化

好了,我们已经通过台下大家的思考讨论和现场演练,对刚才的技能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么大家想一想,在未来的一两周,或一两个月内,大家有没有可能会遇到以下类似的情况:

比如说有一位心仪的女孩或男孩,因为你的害怕一直不敢去表白?或者是领导有意向让你挑战一个更高一级的岗位,但你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还不知道如何回复领导;又或者是你目前是一位全职妈妈,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你想尝试去找一份工作,增加家里收入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但因为你的恐惧一直迈不出这一步?又或者是像刚才提到的想创业,但因为害怕但一直没有下决心?

大家先花1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有没有以上类似的场景?可以先不用想如何去做,只需要想场景就好。

A2学习者场景分享

学习者LIZZEY:每周需要去宝安开会一次,之前一直是自己开车去,去年有一次从宝安回来的高速路上莫名的恐慌,觉得自己要出车祸,身体无法控制地发抖,最后还是通过打110寻求帮助得以解决。因为恐惧,自从那次之后不再敢自己开车去。

谢谢LIZZEY,那刚好我们今天学习了直面恐惧的5步骤,我们一起来梳理下可以怎么做好不好?首先说说你具体恐惧的是什么?

A2学习者运用分享

学习者LIZZEY:

我恐惧的事件是,开车会出车祸(第一步你恐惧的是什么?),那我为什么会害怕出车祸呢?(第二步你为什么会恐惧?),我觉得是因为我总是会为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焦虑,比如我总是会想自己老了会得什么病,这种焦虑来自于哪里其实我自己也想不通,可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不安全感。针对第三点深层次的原因(第三步想想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我分析这种不安全感深层次的原因,好像来自我无法掌控一些东西。因为如果遇到我无法控制的事情,我就会很焦虑。比如前两天我遇到要从坪山开车回来,我自己也在想,我到底在怕什么?(第四步试探底线)好像一个东西在我掌控之外了,我就会觉得很害怕。我有些专注在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上了。我应该要去接受或抛开那些我无法掌控的事件,而去关注我可以掌控的事件。我回去要好好想想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更具象一些的恐惧事件,找到其中可控的部分,再针对性的采取行动(第五步采取行动)

结束语

好的,感谢LIZZEY的分享,通过你的分享,大家又对这五个步骤有了更深更熟悉一些的理解和运用。

到现在为止,咱们就基本上已学习完两个片段的所有内容。内容挺多的,那大家对今天所讲的内容是否有什么疑问?

大潘:我觉得片段二里面,这个咨询的对象应该理解为是要找比自己经验更丰富的,这样才可以给到一些有用的建议。

回应:是的,就像刚才在意译案例中小凡的情况,他找的就是有十年创业经验的李总,因为他自己刚好也是想创业嘛,这样的话就能收获更多的建议,感谢大潘。

Lizzey:我有不同意见,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原因,我们只是去找专业领域的偶像或专家,他们并不一定懂心理这一块。

回应:LIZZEY提到的这个也是特别好的一个点,就像我最开始在介绍这本书时提到的,这是一本集职业规划和心理学于一体的书,任何恐惧的事件都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包括具象的和心理层面的。如果我们找到的专家只是在具象这一块很懂,那我们可以先跟他聊完之后再去找一位比较懂心理方面的朋友或专家聊聊,这样的话思路是不是就会更清晰些?特别感谢LIZZEY提到的这个点。

好了,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今天两个片段的技能点:第一个是做一个恐惧保险箱,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当有恐惧情绪时,我们可以运用五步骤来存放恐惧:列清单/隐藏恐惧/自我暗示/采取行动/检查保险箱

第二个片段让我们学习到如何直面恐惧,通过五步骤找到你自己恐惧的底线,然后寻找方法并采取行动。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想邀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下第二个片段的最后一句话,好不好?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谢谢大家,最后想说,恐惧是一种生活调味剂,如果完全没有,生活会变得过于平淡;如果过多则会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适度则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且充实,希望在座的各位都拥有精彩充实的人生。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