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分组【1分钟】:
Hello,大家好,我是韩军华,是今天TF1-2拆书家。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已,第一我是一名运动爱好者,第二我是一名亲情守护者,第三我是一名拆书法的追随者。
因为今天会有讨论的环节,为了方便讨论,现在我们先进行分组,分为2组,丁老师、李老师,张老师为第1组,樊老师,张老师及唐老师,为第2组。
图书介绍【1分钟】:
我今天所拆的书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作者是古川武士,日本人,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现为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该书于2016年5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想要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需要的不是我们的意志力,而是我们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其中系统地介绍了培养习惯的阶段性特征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掌握坚持下去的诀窍,科学克服惰性,将培养习惯的过程变得像刷牙般轻松自然。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践行拆书法,请阅读以下片断,给大家2分钟,阅完请大家举手示意:
R片断:设定例外规则 (来源于《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P71-P73)
计划再怎么周全,想要一整个月都遵守,也是极为困难的。
g 例如,就算决定每天学习一个小时,也会发生“因工作突然出现问题而导致加班”,“被主管骂心情不好”,“没睡饱感觉疲倦”,“提不起劲来”,“参加聚会喝醉了”,“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各种突发状况。
如果因为这类突发事件导致行动总是被中断的话,可能就会产生自我厌恶感或无力感,继而提不起劲,最后就容易失败。
因此,设定“例外规则”就显得很重要。“例外规则”是对不规律发生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规则的弹性应对机制。由于事先制定了“例外规则”,突发状况发生时就能够灵活就对。
例如,当你感到心情低落、疲倦时,只读一页书也没关系;晚上十一点以后才回家时,在电车上背单词也行。像这样的规则,可以自己事先设定好。
设定例外规则并不是为了宠溺自己,而是为了让计划保持弹性。灵活运用“模式化"与"例外规则”,就能够培养固定的行动节奏,从而弹性地培养习惯。特别是对于完美主义者,很容易有极端的想法,认为如果做得不够完美就跟没有做一样。这是,设定“例外规则”就能够带来良好的促进效果。
一:考虑例外状况
A:身体状况(疲倦、提不起劲、感觉不舒服、感冒等)
B:气候(太热、太冷、下雨、下雪等)
C:预定事项(突然加班、聚餐等)
二:考虑应对方法
A:以“婴儿学步”的方式行动
请活用反抗期所设定的“婴儿学步”计划吧。只做5分钟或15分钟运动,或是只读一页书——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完成预定计划。
B:替换
第二天加倍完成目标,或将星期天晚上七点预留出来,不做任何的安排.
C:设定特别的日子
“光明正大”地中断一次行动,也是一种方法。由于这是“例外规则”,所以会容易原谅自己。
当然,在30天中最好每天都执行计划,所以请尽量选择方案A吧。
这段拆页告诉了我们一个设定例外规则的必要性及其方法,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建立弹性应对机制,方便在意外来临时,从容应对。
通过设定例外规则,我们可以在身体不佳、天气不好、临时加班等意外发生时灵活应对,避免造成因习惯被中断而带来的自我厌恶感或无力感,否则,一时的中断,一时的失误,容易让自已误认为是个失败者,从而影响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完美主义者,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给自已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如何设定例外规则呢?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例外情况:
详细列出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如身体欠佳、情绪不好、天气变化、加班、聚餐、娱乐等意外情况及突发事件;
第二、应对策略:针对以上意外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小步法:只完成计划的小部分,如读书,可以缩小到1页甚至一段内容;
2.替换法:类似的行动替代,如下雨无法跑步,可以屋檐下原地踏步;
3.节假日:把这一天或者近几天当做对自已的奖赏,光明正大地放假而没有负罪感。
如果条件许可,请尽量选择“小步法”,每天进步一点点。
设定例外规则适用于晨跑、写日记、练舞、练字等每天需要做或每周3次或3次以上的习惯行为;不适合于活动间隔较长如每周1次或者每月1次的这种习惯行为。
举例分享:
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疫情告急,全国戒严,小区物业紧急通知我们呆在家里。对于每天晨跑的我来说,仿佛被念了定身咒,浑身不舒服,再跑10天,就满3个月了。想想三月前,我在老婆面前郑重许诺过:不论初一还是十五,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我,老韩同志,坚持跑步3个月,雷打不动,事成之后,老婆奖励电脑一台,不过费用自理。看来计划要泡烫了,令我心痛不已!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内心深处有一种挫败感,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生生地被打断,为此,我难过了许久。
根据今天所学的设定例外规则的方法,我想我可以这样做?
因为疫情我无法外出跑步,所以我设定例外规则,使用替换法,由室外跑改成室内跑;如果室内跑会影响楼下邻居休息,我改成仰卧起坐100下,那我的心态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说到这,我想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去的一个月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这样的事情?
比如:饭后百步走,我们计划天天做这项运动,结果5天后因为某某原因中断了,
又比如,张老每天天练字,练着练着,又因为发生了什么,担搁了,等等类似的情景。
现在给大家2分钟时间,一起来回想一下类似的情景,可参考6要素进行情景描述,如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经过2分钟的小组讨论,现在我想邀请一位伙伴,用一分钟时间来简单分享一下你的故事,目视大家,其中张老师积极举手示意,要求分享自已的人个案例:
学习者个人案例分享如下:
时间:近1个月
地点:游泳馆
人物:张老师
起因:张老师的体重165斤,为了强身健体,每周游泳3次;
经过:年前能做到每周游泳3次,年后参加拆书帮每周的线下活动,变成了每周游泳2次,近1个来月因为本地有疫情,游泳馆关了,没有去游泳。
结果:近2周,游泳馆开了,没有再去游泳馆游泳。
A2 催化学习者应用: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我们知道了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现在,请大家参照今天的“设定例外规则”的学习片断,你在未来一周内如果自已的这一项习惯被打断,你会怎么做呢?又比如晨练被打断了,你将如何制定这个例外规则呢?
这里我继续给大家1分钟时间,大家可以在各自的便签上写一下具体的行动,行动尽量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经过1分钟的时间,大家在各自的便签上写下了未来1周的行动目标及计划,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在此不请伙伴们分享,活动后,大家可以把自已的便签交给我。
结尾:
由此看来,设定例外规则,并不是要求我们放弃某一习惯,而是让我们在意外来临之时,更有弹性地应对,灵活多变地处理生活中不可预知的状况与困境。
以上是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设定例外规则,需要考虑的两个方面,一是例外情况,二是应对策略,其中应对策略又包含小步法、替换法,节假日三种有效措施。
三种措施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没有递进,大家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灵活运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带给大家一些收获,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