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销售巨人》 所属活动: 厦门鹭岛抚琴分舵2016线下定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厦门分舵拆书家训练 学习目标: 拆书家定级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带领大家拆书的拆书家余佳桐,今天进行定级的是TF3-1,首先我简单的介绍我自己,如果用3个标签来形容我,第一个标签是“理财规划师”这也是我现在的职业,入这行主要是考虑到这份职业不仅可以帮助人也可以帮助自己。第二个标签是“策划师”,也因为之前在广告公司担任品牌策划的关系,所以现在偶尔也会帮一些朋友做些活动策划等的策划方案,这也是我的技能之一。第三个标签就是拆书家,而我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自我定位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斜杠青年。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者场景图书介绍】

今天我们将要带拆的这本书叫《销售巨人》,

可以通过这本书GET到什么知识呢?大家可以想象下,当你拿着一个刚刚做好的企业培训方案,或者自己公司刚刚新品上市了一套新的理财产品,到你的客户面前,你是怎么向对方推荐的呢?是直接在他面前推荐说,我的产品有多好,1、2、3、4的优点吗?最后效果怎么样呢?有没思考下,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让对方更加容易的接受我的推荐?

没错,关键是交谈过程中的互动,它决定了对方是否能够接受你的推荐、你的业绩好和不好,接不接受你的建议。

而这本书是作者,历时12年用3.5万个案例证实有效的销售方法的图书,利用他提出的SPIN法,就可以让你达成你想要销售目标。

 

接下来大家花3分钟看下这个片段,看完给我个手势示意下。

 

R片段

【why】从传统角度来看,大部分销售人员把他们的基本职责看作是劝说。这就导致他们强调产品的优点,而且变得只主张他的公司和他们提供的服务。劝说或主张有什么错?简而言之,这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销售人员的理念。

与各个领域成百上千名出色的销售人员一起工作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几本观点是理解而不是劝说。这些成功销售人员明白,他们最首要的责任是从买方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这个观点对他们如何销售产生了神奇的影响。因为他们真的在乎他们的买方想什么,所以他们比传统的销售人员提问更多的问题。他们很少倾向不成熟地谈论产品(服务)和对策(解决方案),并且,因为他们试图忠实地了解买方的事情,所以与买方的这种交流以及他们自己本身看起来都显得很真诚。

 

这与提高你的SPIN技能有什么联系?太多了。如果你开始理解,你就会更多地提问,不可能热衷于特征和优点陈述,不可能太早涉足对策(解决方案)。同时,研究表明,你还会更好地去倾听买方的谈话并且更有可能听到买方的明确需求。

 

以上所说的这些在实践中有多正确,最好的例证来自世界上最大的通讯公司,他们的销售队伍从他们现存的客户中选出一个范例,然后去进行一项调查,来了解这些客户在做什么,他们的环境如何变化,以及他们面临什么困难。设计这项调查的顾问强调,为了提供客观数据,这些销售人员应该尽早更好地了解这些客户,并且切莫用这次调查过程去销售。

接下来的3个月,令这些顾问、公司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及所有人兴奋的是,对参与调查的客户的销售额与对所有其他客户的业绩相比提高了 35%。原因很简单, 因为调查使销售队伍真正注重了解他们的客户,他们发现新的需求,并且看到许多附加价值的机会。

甚至更好的是,客户对能被理解反应很积极,并且邀请销售人员回去再合作做更多的生意。

因此,来自出色的销售人员的启示是,既能提高销售既能又能提高销售业绩的方法是,把每一次会谈看成是一个理解的机会,而不是劝说的机会。

 

【学习目标】

在最开始之前,我先简单的给大家说明下今天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行为】希望今天的学习可以让大家学会,在洽谈当中发现客户的问题后,【澄清与界定完成程度】可以通过挖掘客户的难点所产生的影响力,然后用暗示问题的方式,让客户待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上升。说的简单些就是,让大家学会怎么提暗示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想要提高销售技能和销售业绩,就该转换成客户的角度,来理解事物。就应该把每一次与客户的会谈看成是理解的机会,而不是劝说的机会。

【强化讲解概念】怎么来理解“理解对方”和“劝说对方”呢? 你跟客户沟通时,客户说,我需要一台外形比较酷的汽车,你告诉他说“我非常理解你,但是,性能比款式真的更重要啊”这算“理解”吗?当然不是,表达字眼的"理解"和站在客户角度看见的"理解“是两回事,你看句子中“但是“后面尽是些劝说的内容。

 

再来”我的车有些旧了,也经常会出现些毛病“”是啊,是时候该换换车了,这款就很适合你“;这段会谈中”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拆页中有说,不能在没有听到买方的明确需求就过早的提供解决方案。因为真正的理解,你会开始更多的提问,而不是直接陈述。

可能会有伙伴问说,性能的确比款式重要啊?他的确是需要换车啊!不然绝对是弊大于利!其实同样的目标,通过不同角度都能够达到(也就是同样是给到他性能比款式重要的建议,如果可以通过理解提问的方式,就可以轻松让客户自己发现这点),而我们今天所推崇的,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理解的方式,就是客户比较乐于接收的方式;

所以我们能从“说服转变为理解”归纳出几个步骤:

1.确立会谈目标

2.明确立场

3.了解其需求

4.引导认清其明确需求

如果结合SPIN法的话就是:

1.背景问题 2.难点问题  3.暗示问题 4.需求效益问题  5总结利益 6.进展建议

这4步,最难的是哪一步?最疏忽的是哪一步?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哪一步?

 

我们拿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今天我要跟一个客户谈一个CASE,产品就汽车好了,你今天第一次见她‘那么我们:

第一步:先确立会谈目标:我今天要知道客户的明确需求是什么?【即让客户自己认识到他需要立刻购买车子,来解决他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步:明确立场,先提醒自己这不是一场为了“达成销售”的会谈,而是如果自己是客户的角度你会怎么去理解客户需要什么;【在会谈前,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务必从销售的角度转换成“调查理解”调整心态】

第三步:了解客户自己到底最想要的是什么?【提问了解,目前的背景情况,现状如何,遇到何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什么不好的事吗?哪些不好的事,足以让他需要通过换一辆车?】

第四步:帮助客户认清,什么对他来说最合适?【如果要换一辆车,能够给他带来什么好的便利呢?还有其他的吗?最后帮他做个总结,总结过后,再提问“还有其他没有说到的吗?”然后给他一个行动建议!(如果按照你刚刚说的10万的预算,以及刚刚聊的需求点,这两款就非常符合这个要求,你是喜欢A还是B? 需要贷款吗?

现在来看,大家觉得最难的是哪一步?    

学习者A:引导客户说出需求即第三步。

 

最疏忽的是哪一步?

学习者B:了解对方需求即第二步。因为立场容易在交流中变换疏忽。

 

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哪一步?

学习者A:几本上前面几个步骤梳理清楚了,后面就比较不容易出问题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运用-【编剧本】

请大家编个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你与销售对象的对话部分,使用了“转变说服到理解”,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请一个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A:

前阵子他想给儿子增加购买保额从30W增到150万,但是对方除了给到自己这部分的计划书外,还建议他买受保人免赔付附加险,对方一直劝说我购买此附加险,而我心理却想与其在加买那个附加险,还不如增加保额,更适合。先不评价对方给到建议的出发点,但对方劝说的方式,就比较难让我转变观念,反而会想是不是这款的佣金比较高,对方才推荐呢?

 

 

总结

可能你已经习惯了传统兜售产品的陈述式销售方式,但是数据告诉我们转变原本的说服到理解,会让不仅提升了业绩还交到了朋友。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