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大家晚上好,我是张兆思,我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分别是:断舍离践行者、画画爱好者、正在升级打怪的初级拆书家。现在我们做一下分组,那么前面一桌为一组,后面的一桌为一组,等会儿会有小组讨论。
【学习目标】今天我分享的拆页来自《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主题是关注你的真正目的。希望通过这次现场的学习,当我们和家人、伴侣、孩子沟通时可以使用“关注你真正目的”四步法,在对话中避免动怒,确保自己不忘记沟通的目的。
【图书介绍】
【F特征“书-满足好奇心”】《关键对话》的四位作家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和培训师,书中的内容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多万人的实证调查,从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身上,总结出做好“关键对话”的方法,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各种难题。
【A优势“比较”】它不同于其他书的是,本书中有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案例通俗易懂又贴近生活,提供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也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B利益】B1:对于学习者来说,运用本书提供的沟通技巧,能够轻松面对各种对话难题,让自己的对话说得切中要点、圆满得体。
B2:今天的拆页可以让大家轻松应对沟通中的目标偏离问题,在沟通中有情绪或行为与真实目的出现偏差时,我们可以用拆页中提供的方法,始终牢记自己的目的,不让情绪牵着鼻子走。
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手里的拆页。看完以后,请抬头给我一个示意,谢谢。
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 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你的动机。
● 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
● 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
● 最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差不多都看完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What:这个拆页中讲了在关键对话中发现自己的行为与沟通目的不一致时,如何及时纠正偏差,通过四个步骤重新关注到自己真正目的并做出行动方案。
Why:我们在沟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见分歧的时候,很容易情绪激动,做出一些与自己目的并不相符的行为。我们学会使用“关注你真正目的”四步法让对话重回沟通目的,轻松解决对话难题。(不那么做的坏处)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行动会跟着情绪走,可能会争论不休、恶语相对,也可能会沉默不语、逃避问题;这样双方关系岌岌可危,不仅事情没有解决,还可能给亲密关系带来危机。
举例子:这个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朋友来天津工作,刚开始是暂住我这里后来决定合租,起因是因为我自己其实有点小洁癖,不太能忍受厨房油渍和洗碗槽总是放着用过没洗的碗筷,考虑长久生活双方的感受我决定和她说说自己习惯的事情。上个周末我刷锅洗碗大扫除后,朋友起床了,我就对她说:“你昨天的锅碗又没有洗呀,炒锅锅盖上好厚一层油。”语气也有点不好,她说:“不好意思,昨天太晚了,我今天买的炒锅就到了,太不好意思了。”这就有点尴尬,当天她也有点拘谨特别小心翼翼,就觉得有点气氛微妙了。
在这个场景中,其实我并没有想责怪她,但我这句话表达的与我想聊生活习惯的事情就产生了偏差,让关系有点紧张了。
该怎么办呢?拆页中就介绍了一种四步走的方法,帮助我们在沟通偏离目标时,重回沟通目的。
How:
1. 冷静面对
对话中出现分歧自己觉察到即将产生情绪或冲突时,要立即停止对话,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尽量保持理智思考。
2. 关注动机
我们可以像局外人一样审视自己,“我刚刚在做什么”“我这样做的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关注到刚刚的情绪或行为的动机。
3. 明确目标
这一步就要回归自己的目的,思考对话的意义:我的目的是什么,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了实现什么目的。
4.思考行动
目的明确后,思考我该怎么做。
学习后反思加工:比如在刚才的场景中,按照拆页中的方法,
1.我可以先冷静下来,停止对话,深呼吸让自己大脑回归理智了;
2.再关注到我的这句话“你昨天的锅碗又没有洗呀,炒锅锅盖上好厚一层油。”,我这句话让她觉得,我可能嫌弃或者责怪她,甚至我把活儿都干完了让她觉得有点惭愧不好意思,关注到这个动机是有偏差的。
3.我再次明确目标:我想就我们的生活习惯聊一聊,我的目的是我知道自己可能有点洁癖,一般情况都没问题,看不下去的地方就自己收拾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家里住着舒服愉快。
4.最后思考后,我会和朋友坐下来平和的说:咱们确定要一起住,因为咱俩习惯不太一样,所以我提前说一下,我是有一点点洁癖或者是强迫症的,很多时候别人可能觉得屋子已经很干净了,但是有的地方我看着是不舒服要打扫,这些是没有对错之分,就是个人习惯,所以之后我可能会时不时精益求精的大扫除整理厨房之类的,你也不用觉得我老干活是嫌弃你或者不好意思之类的,当然我也不介意你一起干活,把你也变的有强迫症了。
这样谈话回归到真正的目的,问题也解决了。
Where:
这个四步法适用于对话时,我们有情绪或行为与真实目的出现偏差时;而且希望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促进双方关系。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为了更好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方法,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往经验,有没有遇到过下面的情景:和孩子、伴侣或朋友同事沟通时,你提出一个观点,对方反对或者误解你,你感觉到暴躁,生气,或委屈、尴尬,然后忘记了原本的沟通目标,转而演变为互相争执或者沉默逃避生闷气。
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之后邀请一位小伙伴与大家分享。
「讨论3min」
好的,时间到了,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下面我们请齐老师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齐老师:上周五和大学同学约好周六带着孩子家人去武清河边烧烤游玩,周六早上全部装好车准备出发,接到单位领导电话让值班,当时是在去不了和骂了几句,当时孩子在旁边挺不听话的,就把孩子也给训了一顿,但是没有冷静。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关注你的真正目的"的四个步骤,假如说能再回到刚才的场景,那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重新关注到我们的沟通目的,并制定与目的相符的行动方案呢?
请大家参考拆页中的四个步骤,组内交流您的做法:2分钟时间开始交流
「讨论2min」
好,时间到了,现在邀请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齐老师:解决那个问题,第一就是冷静的去面对,我当时就是感觉满身都是火的那种状态;然后第二个就是去关注一下我为什么去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暴躁的状态,然后我之前的这个动机到底是什么;然后第三个就是明确目标,其实我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带孩子透透气,然后同时能跟大学同学叙叙旧,最后一点就是回想当时我应该去思考一下当下我到底应该做的是什么?
【结束语】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大家的理解分析很棒。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今后的沟通中发现行为偏差时,都可以运用刚才提到的四个步骤,始终关注自己的真正目的,践行与目标保持一致的行动,达到预定的沟通目的。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片段拆解部分。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