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非暴力沟通&让孩子自我负责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让孩子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开场: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三个BS ”等6个步骤让孩子体验行为的自然后果,从而自发改变其行为,逐渐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亲爱的小伙伴,晚上好!

我是今天晋级2-3的王文婷。 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蒙特梭利教室的主班老师、儿童游戏式学习方法的研究者和创业者。

现在我把大家分成3个小组,这边是一组,中间是一组,那边是一组。

今天我要拆的这本书叫做《正面管教》。

【F】作者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她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使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养成自律、合作、负责任,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A】这本书自1981年初次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的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销量超过200万册。 它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7分,与很多其他育儿类书籍相比名列前茅。

【B1】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能接纳的行为,有时会采取说教、斥责、威胁甚至打骂的回应方式,这些处理方式既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又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还影响亲子关系。 这本书就教给父母们很多实用的技巧,帮助父母改变家庭氛围,使孩子获得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以及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B2】今天的拆页将聚焦于让孩子知晓行为与结果的关联性,当孩子出现某种问题行为需要家长来善后,而这又给家长带来额外的困扰和麻烦的时候,通过经历该行为的自然结果,让孩子自发改变其行为,最终逐渐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次要拆的原文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的第5章,“当心逻辑后果”。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读完以后请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忘记穿外套,就会感冒。对于要给孩子提供支持的父母来说,不解救孩子或对孩子过度保护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是你能做的帮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力的最鼓舞人心的事情之一。让我们来看一个自然后果如何起作用的例子。

比利是一年级小学生,他每天上学都会忘记带午饭。他的妈妈天都得要中断繁忙的工作,开车去学校给他送午饭。在学习了自然后果之后,她决定试试看,如果让比利体验几次忘记带午饭的自然后果,他或许就能记住自己带午饭了。她首先就此与比利进行了讨论,让比利知道,妈妈相信他能承担起记住带午饭的责任她还告诉比利,如果他忘记了,她不会再到学校送了因为她知道他能够从自己的过失中汲取教训。当你计划改变你的行为并且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开始时,妈妈的计划被扰乱了,因为比利的老师承担起了责任,当比利忘记带午饭时,老师就借钱给他买午饭。直到妈妈和老师达成一致,要让比利从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中学习,他才开始承担起自己记住带午饭的责任。

比利对此进行了考验。当他又一次忘记带午饭时,他问老师能否借钱给他买午饭。老师说:“我很抱歉,比利,但咱们说好了的,你要自己解决午饭问题。”然后,比利打电话给妈妈,要妈妈送饭来。妈妈也同样和善但坚定地提醒他应该自己解决午饭问题。比利为此噘了半天嘴,尽管他的一个朋友分给了他半块三明治。

自此以后,比利就极少忘记带午饭了。即使是偶尔忘记了,他也会想办法找到愿意分给他一些食物的同学。到他上二年级时,他不仅能够记住带午饭,父母还让他自己承担起了准备午饭的责任。

许多人受不了孩子哼唧、噘嘴和失望。比利的妈妈要拒绝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去体验自然后果,这并不容易。她注意到了自已因为孩子在挨饿而产生的愧疚感,但她提醒自己,孩子忘记带午饭其实只是一个小错误,是比利一生中可能会犯的错误中的一个。如果她不能坚持自己的计划,比利就学不会在早晨更有条理,也体验不到自己能处理问题的良好感觉。相反,他会学到每当事情解决不了时就哼哼唧唧或者抱怨,并且让别人来替他解决问题。以这种方法看问题,比利的妈妈才能保持平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当孩子出现某种问题行为,需要家长来善后,而这又给家长带来额外的困扰和麻烦的时候, 家长可以使用“三个BS”6个步骤让孩子体验行为的自然后果,从而促使其自发地改变行为,最终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当孩子出现某种问题行为,需要家长来善后,而作为家长,如果每次都是教训一通,然后就帮孩子解决了问题,那么孩子就永远没有机会承担自己行为导致的后果,当然也就谈不上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养成“为自己负责”的意识,这样的孩子,小的时候依赖性特别强,长大以后呢就成了“巨婴”。

【How】根据这段拆页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4个步骤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自我负责的态度和习惯。我把它总结成“三个BS”——

1.B:摆事实。 与孩子说清发生了什么事。例如:“比利每天上学都会忘记带午饭,妈妈每天都要给你送午饭。”

2.S:说希望。 与孩子说,对这件事你希望他能怎么做。比如:“妈妈相信你能承担起记住带午饭的责任,也希望你能从自己的过失中汲取教训。”

3.B:爆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TA的感受,并表达出来。比如,当孩子因为没有饭吃而哭闹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已经饿了,你很想马上吃饭。”

4.S:商对策。提前同孩子约定某个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例如:“如果你忘记带午饭了,妈妈不会再到学校送饭了。”

5.S:善提醒。 用和善且坚定的语气传递父母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的坚定态度。 比如:孩子还在哭闹,甚至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但是你知道的,早上忘记带饭,你确实就得自己解决午饭的问题了。”

6.B:必实施。看到孩子又哭又闹,或者正在承担后果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心疼,可能会有愧疚感,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不能坚持,那么孩子就永远学不会自我负责,所以这时家长一定要站稳立场,不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下面我再通过一个自己的案例帮助大家进一步地掌握“三个BS”的6个步骤——

我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中午回来不是吃吃喝喝,就是玩玩具,提醒了几次都不去做作业,晚上回来也是个状况,导致每天晚上作业都做的很迟,无法再9点前上床睡觉。这天我这样同他沟通——

1.B:摆事实:“ 宝贝,你看,这几天你中午回来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晚上回来也没有及时去做家庭作业,常常作业都做到很迟,昨天更是到11点多才做完。”

2.S:说希望:我说:“我希望你能安排你玩耍与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准时上床睡觉,这样对你的健康有帮助。”

3.B:爆感受。 “妈妈知道,你上了一天的课,回家就想放松一下,玩一下你心爱的玩具,或者吃东西填饱肚子。”

4.S:商对策。用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讨论,“你看这样可以吗?每天回家我们先玩15分钟,然后就开始做家庭作业,做完之后到9点睡觉前的时间,都由你自由支配。但是要是你没有做完,9点到了,我们也要上床睡觉,第二天你就只能带着空白的本子去学校了。”

5.S:善提醒。如果到点孩子作业还没有做完,因为害怕第二天被老师责骂而哭着不去睡觉要坚持做完作业,我都会这样回应:“我们已经约定好了,9点前我们必须上床睡觉。”

6.B:必实施。看到儿子在那又哭又闹,我有点心软,但是一想到如果这次松口了,下次他可能还是会不知道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适用边界】

当孩子处于危险的境地的时候,例如在马路上玩耍,可能遭遇事故,我们不能借助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来培养自我负责的意识。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当孩子因为家长拒绝替TA解决问题而情绪高涨,影响到环境和他人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先满足TA? 我认为如果孩子吵闹,我们可以在旁边重复第5步到第6步;如果孩子影响到环境或他人,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孩子转移到另外的地方。

按照这样的6个步骤来表达限制,我们就能让孩子知道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孩子自发改变其行为,最终逐渐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同时,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对孩子,也适用职场带新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就提供一个场景,请大家运用这6个步骤来做演练。 这个场景是这样的——

新宝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学校要求7点45分到校,所以每天7点30分就必须要出门,否则新宝就会迟到。最近天气逐渐变冷,早上妈妈7点喊新宝起床,但是新宝却常常拖拖拉拉起不来,就算起来了,吃饭也非常慢,有时候书包还没有收拾好,最终在妈妈的不断大声的催促以及不停指责下急急忙忙的出门。虽然出了门,妈妈又会一路埋怨新宝直到把新宝送到校门口,这时他们双方都有很大的不满情绪。

【角色扮演】

请基于这个场景和沟通目的,以2人一组进行分段讨论,请一个人扮演妈妈,一人扮演新宝,

第一阶段:妈妈主动找新宝谈话,如何按照“三个BS”的前4个步骤与新宝约定好如何准点出门。

第二阶段:已经约定好后,新宝又开始耍赖,妈妈要如何按照“三个BS”的后两个步骤做呢?稍后进行发表。

(分组研讨)

【反馈】

很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大家就已经把知识点吸收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BSBS repeat repeat gogo ”——摆事实说结果爆感受商对策重复,坚定实施。

当孩子或他人出现某种问题行为,需要你来善后,而这又给你带来额外的困扰和麻烦的时候,希望这5个步骤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通过让对方经历行为的自然结果,促使其自发改变行为,最终养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好,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