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将能够运用一套与青少年孩子沟通的“LED”三步骤,在孩子被某件事情困扰而产生情绪的时候,帮助孩子舒缓情绪,增进相互理解并促进亲子关系。
尊敬的观察家、各位亲爱的小伙伴,晚上好!
我是今天晋级2-2的王文婷。 用3个标签介绍自己,分别是“蒙特梭利主教”蒙特梭利主班老师、“妈妈”和“儿童游戏式学习法研究者”。
现在我把大家分成两个组——这边的朋友是一组,那边的朋友是一组。 每组里面头发最长的那位伙伴担任组长,待会儿来组织一下分享。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来自(F)《孩子,把你的手给我II》,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所著,传授与青少年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及和谐相处的方法。 (A)相比其他同类书籍,这本书一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在榜单上停留了25周之久,并且被翻译成31种语言引入全球各地。 在国内,这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8.8分,被奉为“教子经典”。(B1)众所周知,十几岁的青少年孩子具有不同于低龄儿童的特质,给父母们带来许多挑战和困扰。 这本书就教给父母们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巧,帮助父母与青少年孩子相互尊重、和谐共处。(B2)今天的拆页将聚焦于当孩子被某件事情所困扰而产生情绪的时候,如何同孩子沟通,以帮助孩子纾解情绪、增进相互理解并促进亲子关系。
这次要拆的原文片段来自于这本书的第3章,“首要原则是不伤害孩子”。 现在,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下手中的拆页,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向十几岁的孩子表明沟通和交谈的富有成效的方法,是父母的责任。比如:
专注地倾听
复述对方的要点
不要批评和骂人
陈述自己的观点
当我们更注意地听并以一种同情的语调做出回应时,就能得十几岁孩子的注意。当我们将孩子说的不清楚的事情清晰地表达出来时,就能赢得孩子的心。当我们真诚,当我们使用的言词适合自己情感的时候,就能得孩子的尊重。下面几个故事,说明了父母怎样来使用承认孩子感受的方法。
十五岁的科拉正在抱怨,因为她的妹妹溜冰去了,弟弟打保龄球去。
科拉:他们总是有事可干一去溜冰、打保龄球。我在他们这么大的时候,什么事都不让我干。你们从来不带我去溜冰。
母亲:哦,亲爱的,你知道那个时候你的医生不允许你去溜冰。
父亲:你忘了你那时病了。再说,我们在一起干过很多事情。
科拉:我不记得干过什么事情。你们没有带我去过任何地方。
母亲和父亲(异口同声地反驳):但是,科拉,我们确实带你出去过。你不记得带你去马戏团了?不记得带你去加拿大旅游了?
这时,母亲改变了方法。
她立即理解了科拉的感受,并跟丈夫说:“科拉觉得自己被剥夺了玩的机会!她真的觉得自己被忽略了!”“没错,我就是这种感觉。”科拉大声地肯定道。
母亲:原因并不重要。如果你是这种感受,那事情对你来说就是这样。
科拉(平静地):没错!
这个问题引起的紧张消除了,争论停止了。这位母亲说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推理和逻辑无法让一个处于一定情感状况的十几岁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让我知道了,可以在处理孩子情绪的过程中改变方法。
【Why】孩子与我们成年人一样,也会因为某些事件产生情绪困扰,回想以前,当发现孩子莫名其妙地冲我们发脾气或者说些明显带情绪的话语的时候,我们不是试图跟孩子讲道理,就是大声斥责孩子,最终孩子可能再也不愿意跟我们沟通交流了。本章就提供了一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回应和支持孩子,承认并映射孩子的感受,最终舒缓双方情绪,增进亲子关系。
【What】这段拆页就介绍了一个当孩子因为某些事产生情绪困扰的时候,家长可以运用的沟通三部曲。
【How】具体来说,就是这样的3个步骤——
L:1、Listen专注倾听,停下手中的事,注视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TA说的话;
E:Empathize2、同理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表达TA的感受;
D:Describe 3、描述观点,说出自己针对这件事的看法,注意态度要真诚,内容要客观。
在整个过程中,家长都要小心避免对孩子批评、指责,更不要说打骂。
【where】这个三部曲不仅适用于当青少年孩子出现情绪困扰时,家长予以应对,也适用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甚至成人遭遇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去协助对方纾解情绪并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跟女儿去逛商场,在我们即将要离开的时候,我女儿要买一张带钻的贴纸,我看了下价格,一张贴纸要十几块。我就不同意买。我女儿开始发脾气,双手抱胸,嘴里发出“哼哼声”,同时不肯离开商场。我蹲下来,看着她,问:“你怎么了?”她说:“你每次都只买你喜欢的东西,我喜欢的都没有买。” 我认真地听她说话。 这是第一步:专注倾听。
我接着说:“这个贴纸亮闪闪的,很漂亮,你真的很想要”。 这是第二步:同理感受。
我女儿点头说:“恩,是的。” 我打开手机淘宝边给她看边说:“你看下,同款贴纸在淘宝上才卖5块钱,节约下来的钱,我们可以买点好吃的。”这是第三步,描述观点。
【异议处理】可能有人会提出来,如果孩子听你说完,还是我行我素怎么办?是的,LED三个步骤主要是帮助孩子舒缓情绪,同理孩子感受,因为只有情绪被处理好了,孩子的抵抗心理也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这样孩子也会更加乐意接受你的观点。如果你说完孩子还是继续发脾气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来,仔细回忆一下孩子发脾气之前,TA在做什么,然后用诚恳的态度去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表达,再认真听孩子说什么,这样就可以进入“LED”三步骤了。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运用刚才学习到的内容的活动——
第一步,请你想象一下,在未来一周内你可能就会遇到的一个生活或工作中的被某件事情困扰而产生情绪的实际场景,比如孩子想要去同学家,但是因为作业没有完成所以你不同意,于是孩子大发脾气,或者你一回家,婆婆就开始抱怨你今天加班加太迟了,她带了很久的孩子非常辛苦,手都举不起来了。本来应该今天给同事交材料,但是因为领导迟迟无法决定用哪份材料,以至于你工作超期,同事一看到你就冲你发脾气,说你耽误了他的工作。 请想一下,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请写在便签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1】
我们班级小朋友进班之后,是需要更换室内鞋的,有个小朋友上学期就是怎么样都不肯更换,你让他换,他就尖叫,好不容易请他脱下来室外鞋,他还会丢的特别远。现在疫情停课这么长时间了,马上又要开课了,我担心这个小朋友又会出现同样的事情。
第二步,根据刚才你想象到的那个情境,再设想一下:现在那个产生情绪的人就在你面前,你正想开导开导TA。 突然,你想起来今天在拆书晋级的现场听到的“沟通三部曲”的内容。 那么按照这3个步骤—— 1、专注倾听;2、同理感受;3、描述观点——你可以怎么样帮助TA纾解情绪、增进理解呢? 请思考一下,然后在便签上写下你的具体做法。
有没有哪位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请——
【学习者案例记录2】
第一,我会认真倾听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愿意换室内鞋的原因,可能他会说,妈妈给他的新鞋子特别不好脱。
第二,我会认同他的感受,我会说,是的,这个鞋子带了鞋带,有点紧,不好脱。也不好穿。
第三,我会跟他说,今天我会帮助他一起脱跟穿鞋子,放学以后,我还会跟你妈妈说,请他帮你换一双你能自己穿脱的鞋子好吗?
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孩子舒缓情绪,并且自愿去更换室内鞋。
今天向大家介绍了一套因某事产生情绪困扰的时候,帮助对方纾解情绪、增进相互理解的LED沟通三部曲:
1、专注倾听;2、同理感受;3、描述观点。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类似场景,并且增进与对方的关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