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 我是来自镇江的Luna。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我是一名教书匠、一个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和易
经爱好者。
【学习目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物品整理三分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在一堆杂乱无章的物品面前冷静下
来,立即知道从哪里入手。并且能在需要的时候迅速找到需要的物品,对生活的掌控感大大增加。
【分组】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先来分个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图书介绍】
【F】我们今天的拆页来自于《断舍离》。这本书是日本知名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来自于佛教
的断行、舍行、离行,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减少对人、物、事、念头的拥有,舍弃不需、丢弃不用。这样既能
帮我们释放空间,还能帮我们给注意力减负、提高决策力,增加我们对当下的珍惜,对生活的掌控感,让人成
为空间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我觉得,这是一本杂物管理类书籍,更是一本美学书,还是一本哲学书。
【A】与同类书籍相比较,它不仅教读者如何整理物品,而且还挖掘了整理、收纳物品背后的心理效应。随着人们对
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这本书成为一本引爆精神革命的另类能量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80万册,持续横扫日本
、台湾地区各大畅销书榜第1名,近几年在国内非常流行。
【B1】看完这本书后,我们会明白生活空间和大脑的主角不是物品、事务和念头,而是人本身。我们应该果断丢弃
那些与当下关联不大的人、物、念头,把精力更多集中在自己这个人身上,集中在当下这个时刻,类似于正念
。断舍离之后,杂物少了、空间大了,念头少了、心便宽了,人际关系简单了,生活品质提升了,内心也因此
更踏实、安宁。
【B2】很多时候,我们会下定决心开始断舍离,但是面对一大堆繁杂的物品,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即使暂
时收到柜子里、抽屉里了,日后找起来也是个大麻烦。今天的拆页属于入门级,从厨房开始,提供给我们一个
简单好用的整理收纳三分法,把食材、炊具和餐具分类收纳,让厨房井然有序,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
请伙伴们花两分钟时间阅读拆页,看完请举手示意一下:
R【拆页内容】
拿厨房举例,粗略地环视一圈,就要大体把厨房里的东西分成--食材、烹调器具和餐具三大类。
厨房是做饭的地方,不应该有其他无关的东西,而所有相关物品则应该按照功能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地方。如果你以为自己已经做好分类了,可是打开柜子时,却发现放烹饪物品的地方还放着调味料,或许说明你对分类还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
原则上,这三种大分类不能混淆,不同种类的东西不能混在一起。有的时候,我会发现有的人家里的碗柜里还放着早就忘在脑后的已经风干的食品,就这么和餐具混在一起,类似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
然后,我们来进行食材的中等分类。有关食材的分类,每个家里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拿我自己家里来说,包括调味料在内的所有食材全都放在冰箱里统一管理,因此不仅限于生鲜食品,所有食品都会纳入这个分类当中。
接下来是烹饪器具的中等分类。我们可以称粗略分成水槽周边器具、炉子周边器具和电器。水槽周边包括盆、沥水盆、菜刀、案板等;炉子周边包括平底锅、锅、铲子、炒勺等;电器则包括食物处理器、电子秤、搅拌机等烹饪用的小家电。
大部分伙伴已经阅读完了,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我对这段拆页的理解。
【What】分类是收纳的第一步,它能使你的物品摆放变得有逻辑、有结构,按照你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一个你无意识就可以随手归位、方便生活的系统。今天的拆页告诉我们一个家庭收纳的物品整理三分法。我们通常以为收纳就是把东西收起来,眼不见心不烦。其结果是什么呢?胡椒和洗洁精放在一个抽屉里,等到着急要用的时候,翻箱倒柜找不到。找不到了再买,造成囤积。过天找到了,已经过期。这其中少了一个重要理念---分类。分类是整理的灵魂,一次没有分类的收纳整理是假收纳。分类才能有序,分类才能掌控。
【Why】据统计,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有至少一万多件物品,光孩子的书桌上,可能就有几十件物品。鼓起勇气开始整理,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有了三分法,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开始做的勇气。而且方便日后找东西。
【反面例子】
我是一个爱整洁的人,不能忍受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乱。过去的我也经常收纳,那时候不懂分类,就是把东西都放进柜子里、抽屉里。环境是整洁了,但是因为没有分类标准,等需要的时候找东西找不到。早几年我评职称,需要用到各种证书、证件。那几十个证件,有的在客厅抽屉里、有的在卧室柜子里,有的在书房里,还夹在某本书里。我知道他们都在,可是不知道在哪里。等其他同事都已经装订材料了,我的资料还没有找齐。我被同事抱怨,自己也倍感挫败。
【How】三分法的核心是数字“3”,通过数字3不断裂变、分解下去,具体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一级分类-粗分
“三分法”需要先把物品进行一级分类,分类的标准要遵守这样一个原则:互相独立、完全穷尽,通俗点讲就是“不重复+不遗漏”。分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物品的功能、空间位置、重要程度、大小尺寸进行分类。作者把厨房物品分成食材类、炊具类、餐具类三大类,你也可以根据厨房空间位置分为:天天用类、常用类、不常用三大类;
第二步:二级分类--细分。
在一级分类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这一次主要是细分。以酱油为例,如果已经分到了“食材类”这大类里,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再进行下一个标准的分类,这次的分类可以是“天天用、常用、偶尔用”,将常用的放在最易于拿到的地方。
第三步:三级分类--精分。
把某一类别的物品再次进行分类,存放在固定空间内。还以酱油为例,在二级分类后,已经分成了天天用、常用、偶尔用了,那这时候还可以继续精分到生抽、老抽、凉拌的层次上。
这种“三分法”操作起来很灵活,如果物品很多,还可以再继续分类。不过,我觉得三类最合适,否则就会像套娃一样,把自己绕昏了。
【正面例子】
学习了三分法之后,我花了整整一个暑假对家里物品进行了分类收纳。以证件为例,先按人员将证件进行一级分类:我的、爱人的、孩子的;各人物品放进各人的抽屉里。然后进行二级分类:以我的为例,分为:体检报告类、工作类和个人证件类,分别放进三个文件袋里。然后再进行三级分类,以工作类证件为例,分为:证书类、获奖类和资格类。
现在,我可以轻轻松松找到想要的东西。如果请别人帮忙找毕业证书,我能给出清晰的指令:左边第三个抽屉里,写着“工作类”的文件袋里,写着“证书”的那个信封里。
【预防异议】
1、 有伙伴可能要问了,那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物品要参与三分法吗?回答是:不。在用三分法收收纳之前,我们先要对物品断舍离,把没用的、不心动的物品先舍弃掉。参与三分法的都是我们日后用得着的东西。
2、 伙伴们可能还这么想:有的物品三类不够分,可以分成6类7类吗?有的又不需要三类,两类就够了。怎么办?科学研究证明。3是一个对大脑非常友好的数字,便于记忆和理解。但是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收纳习惯和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
【Where】
这个三分法适用于数量多、品种杂的一切实物和虚拟物品的分类,生活、工作都可以。厨房、卫生间、衣柜,甚至会议记录、我们的念头,都可以用三分法去做。
极端的秩序感会带来美感,但是“万物三分”的整理规则,削减了点生活的趣味。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尤其是客厅、花园这样的休闲空间,要容忍一定程度的凌乱,一级分类就够了。比如零食,我们需要的是随手可得。如果需要我打开三个柜子取一包坚果,兴趣大大减少。
【A2催化应用1】拆书帮的宗旨是拆为己用,否则懂再多的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末来几周某个周末,温度正好、心情正好,你想整理一下家里所有的证件、发票,或者书橱、衣柜,或者孩子书桌和玩具,请你想一下,你会遇到哪一种场景呢,请大家根据过往经验想象一下,然后花三分钟时间跟同组伙伴交流场景,请注意只需要“情景”就可以啦,不需要想对策。待会儿,我们邀请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张兮吾老师分享:我儿子今年三岁,家里有特别多的玩具,客厅里有三大箱,还有很多在仓库里。每次需要找一个玩具,都要把三个大箱子里的玩具都倒出来翻一遍。
【A2催化应用2】接下来,请大家结合今天学到的三分法,把你刚才想象出来的那个情景,加工成一个具体的应用,要有具体的怎么做的步骤,包括写下你什么时候去做,花多长时间完成,分别要做哪些事,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3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同学分享。
蒋老师分享:我要用三分法整理我的衣柜,一级是按照季节分类,分好之后贴上标签。二级分类按照外套类和内衣类分,三级按照职业装和休闲装分类。分好之后都贴上标签。
拆书家点评:蒋老师不光用了三分法,还用了标签,值得我们学习。蒋老师做得这么好,是不是可以考虑给自己一个奖励呢?
蒋老师:整理好了之后,奖励自己一件心仪的旗袍。
【小结】
感谢蒋老师的分享,她不但掌握了三分法,而且还灵活地进行个性化处理,贴上标签。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三分法的步骤,第一步,把需要整理的物品粗分成三个大类,然后在大类基础上进行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确保每个物品呆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感谢同学们支持、陪伴、赋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