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拆书帮东莞乐享分舵第174期线上活动20220608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提问力

开场:

大家好!很感谢大家今晚相聚在这里,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束负,束负有两个含义,很明显的一个是束负合在一起是我的姓-赖,第二个含义也是我想要通过阅读与分享,不断的去开阔自己的思维,打破自己的束缚。

今天的拆书活动将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举行,我会根据系统自动分成2个小组,方便小组讨论分享

在开始之前,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家人、朋友、同事请教你一些问题,但是你不知道答案的情况,比如“我要不要辞职”“我要不要分手”等,带着这个问题听下我今天拆解的片段,也许你可以找到方法。

今天拆解的片段是来自《提问力》这本书,这本书是由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和资深拆书家李真老师、丘恩华老师关于提问力方面的同名课程书籍版。

其实有时提问比答案更重要!三位拆书顶级高手,围绕如何更好的提问,如何通过提问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职场能力,思维水平,增强问题分析能力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等方面,帮助你更快速的实现自我提升。

全书以案例结合各场景下的提问模型,应用RIA拆书法引导大家更好的内化各知识要点,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今天我拆解的主题就是“苏格拉底提问法”,这个方法能促使人把问题思考的更深入、更全面。接下来,跟我一起来阅读下原文片段。用时2分钟,如果阅读完的伙伴请在聊天区给予我回应。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片段:源自《提问力》赵周 李真 丘恩华 P35—P36

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提问”很难,因为人的本能不是提问,而是表达。另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提问”也容易,因为你不需要在那个课题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你只要会巧妙地提问就好。

所以,再有朋友、同事来找你咨询建议,你也可以尝试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帮助他。

首先,克制表达的本能。起码在对话的前半段,不要说自己的观点,不要给对方提建议。

然后,用封闭式提问跟对方核对主题。比如:“你是想不好到底要不要考研,对吗”

“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想转行,又不知道该怎么转?”

“所以你是觉得,不原谅他吧,也不能就这么离了;原谅他吧,你又不甘心,是吗”

接着,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愿意陪着对方聊。苏格拉底总是这样做的。他会先说关于这个课题我其实没想好,所以我来请教你。如果不表明自己其实没有答案,而是暗示对方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只是故意不说,那沟通的味道就不对了。

最后,连续向对方提问。提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提问要有洞察力。常见的提问有这样一些方向:探究他背后的假设;探究他自己还没想明白的标准;提醒他还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逼着他去发现细微之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很多小伙伴都阅读完拆页了,请允许我拆解下原文片段。

古往今来最有智慧的人,前五名当中一定会有一个名字,叫苏格拉底。他的一种沟通技巧深入人心,几千年来人们都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来描述这种沟通技巧。那什么是苏格拉底提问法:通过连续地提出问题,让被提问者通过理性思考,发现谬误、拓宽思路、获得启发、找到真相的过程,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是苏格拉底提问法。

分为4步:

1、克制表达的本能,前半段不说观点、不提建议,保持中立进行提问

2、用封闭式提问核对主题,如“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想转行,又不知道怎么转?”   

3、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共同进行探讨

4、连续提问、提问要有洞察力

生活中,我们运用这个方法1、可以帮助他人看清问题的本质,使人看问题更深入和全面,从而解决问题。2、也能提高我们自身的洞察力3、更能从中提高人际关系中的价值和影响力。

如果不运用此方法,他人向你请教时,你有可能直接给出答案,而他对答案不满意时,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

接下来,我分享一个书中的案例,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苏格拉底提问法”

案例:

有一位北京的拆书帮的小伙伴跟我(书中作者)说,他最近很苦恼,因为看不到出路。除非娶个“白富美”,不然是甭想在北京买房了。他爸妈劝他回老家,是个四线小城市。但真要回去,他又不甘心。他问我(作者)怎么办。(主题:该回老家还是留在北京)

(作者)我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但我不知道怎么办。”(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以下是连续提问)

(作者)我问他:“你不甘心回老家的原因是什么?相比之下,你觉得老家没有而北京有的那些事物,你现在善加利用了吗?”

“你理想的未来是怎样的?如果那些都实现了呢,会怎么样呢?”

“你要选择继续在北京打拼还是回老家,你都看重什么?收入、机会、朋友、家人、环境、子女教育、资讯......如果把这些排个序,你会怎样排?为什么这么排?”

“有没有知道之前有跟你类似的情况,他们都是怎么选择的,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有哪些满意的地方,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如果一切都不改变,未来五年的你会在做什么?”

“如果有机会跟五年前的自己说句话,你会说什么?”

他没有当时做出决定。三个星期后,他给我(书中作者)写了一封信。说他决定至少在北京多待三年,同时做一些改变:多参加一些正能量的社群活动,跟几位师友探讨自己的职业目标,针对性的设计学习的计划。

通过这个案例,我相信大家对于这个方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是请大家回忆一下过往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有过他人陷入两难需要进行抉择向你请教的情况,比如“我要考研还是参加工作”“我要不要辞职”,或“我要留在A城市还是去B城市”等场景。也就是回到开始前的那个问题,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在组内分享,每人1-2分钟,一共4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们邀请一位伙伴分享(2分钟)。

泉水A1:在四月,大概是四月二十二、十五号的样子,然后有个朋友,在深圳的朋友,他向我请教这个问题,他说,我现在想换个工作,你觉得我现在辞职好不好。然后我就让他把整个事情再详细的阐述一遍,然后再跟他展开后面的相关的讨论,大概是这样。那么我当时用的方法的话,可能会跟这个差不多啊,首先就是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然后再问他发生问题的最根本性原因是什么!慢慢的问。

如果时光倒流的话,我就用这个方法去帮助他。

A2: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读书就要“拆为己用”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写下自己的应用便签:在未来一周内,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苏格拉底提问法?”你要怎么使用呢?,请写下来。

写便签的时候,请注意不要表决心,要有具体的做法、明确的时限、预期结果可衡量或可以观测。

春眠A2:

目标:在接下来一周的人际交往中有意识地采用苏格打底提问法。

行动:

1.克制自己下意识给他人建议的欲望

2.改陈述或建议为提问

3.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

4.在和对方的交谈中采用连续提问